競選州長 讀后感 20個字
《競選州長》讀后感 雖然以前聽語文老師講過這篇小說的大意,但是我總希望能夠親自看一看。
在這個暑假中,我終于如愿以償,讀了《競選州長》。
它同樣是馬克·吐溫的一篇“諷刺之作”。
馬克·吐溫是一個名聲不錯的獨立黨的紐約州州長的候選人,與斯圖阿特·伍德福“先生”和約翰·霍夫曼“先生”競選。
稱他們?yōu)椤跋壬币呀?jīng)是夠瞧得起他們了,因為他們近幾年來已經(jīng)犯下了各種可恥的罪行
從這點上看,馬克·吐溫對于這次競選可是勝券在握了,因為他擁有實實在在的清清白白的名譽。
可是,一天早餐,馬克·吐溫在報紙上發(fā)現(xiàn)了一段使他從來都沒有那么吃驚過的消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證人證明馬克·吐溫先生犯有偽證罪,企圖侵占一小塊香蕉種植地,那是當?shù)匾晃桓F寡婦和她那群孤兒靠著活命的唯一資源
他頓時被弄得“神經(jīng)錯亂,不知所措地過了一天”
結(jié)果這家報紙一提到他,唯一的稱呼就是“無恥的偽證造假者吐溫”。
想當初中國古代君王制的社會里,后宮之爭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可是,沒有一個能夠真真正正地笑到最后。
當今的社會也是一片亂象,為了一個“權(quán)”字團團轉(zhuǎn),送禮賄賂更是成了一種“風尚”。
即使改朝換代沒有了戰(zhàn)爭,即使有一系列不變的法律,有完善的機制,在權(quán)力的爭奪中仍是不擇手段。
這就是民主
這根本就是人類的自私。
幽默令人笑,但未必是開懷大笑。
有時總覺得非一笑而過。
馬克·吐溫的作品表面幽默輕松,但字字句句都是尖針般的諷刺,實在耐人尋味。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的讀后感,約500字,或哪里有原文(中文)看,謝謝
《競選州長》讀后感 讀罷 《競選州長》,掩卷而思,不禁想起30年代國人林語堂先生辦的幽默雜志《論語》。
他在闡釋其宗旨時有這么一句話:“使青年讀者注意現(xiàn)實罷了。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舞臺,政治生活不過是一場把戲,只是扮演的人,正正經(jīng)經(jīng),感覺不到其中的滑稽而已。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正是巧借幽默,栩栩如生地勾畫出舞臺上所謂正人君子扮演者的滑稽百態(tài),給黑暗的官場來了一次徹底地大曝光,使政客們的丑態(tài)一覽無遺。
大小百官在官場上的千般丑態(tài),萬般嘴臉,無一不在馬克·吐溫或褒或貶的挖苦中躍然紙上。
馬克·吐溫巧借幽默,針砭時弊,使讀者不僅僅注意到現(xiàn)實中的丑惡,更引發(fā)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思。
但與此同時,其幽默的現(xiàn)實性也決定了馬克·吐溫幽默的悲劇性。
《競選州長》固然使人捧腹,但痛快酣暢的大笑過后,卻是辛辣酸楚的苦澀。
幽默就其美學角度而言屬于喜劇范疇,但小說中的幽默卻是一種喜中有悲,悲中有喜的黑色幽默。
馬克·吐溫正是用喜劇式的層層遞進,高潮迭起的整體構(gòu)局來敘述“我”在競選中是如何聲名狼藉、一敗涂地的悲劇事件。
在作品中,“我”的對手之所以能大獲全勝,除了由于他們極善于誹謗造謠之外,還得益于對新聞媒介的巧妙利用。
作為大眾輿論的傳播者和媒介,本應以客觀真實地報道事件為宗旨,但實際上卻帶有強烈的政治功利色彩,成為操縱于政客手中的得力工具。
這樣的曝光不得不被認為是馬克·吐溫對當時黑暗的社會政治的一次絕妙諷刺
幽默對于馬克·吐溫來說,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文學手法,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
記得他曾這樣說過,人類雖然很貧困,受權(quán)利、金錢、信仰、祈禱和迫害的欺騙,但沒有一樣東西能擋住“大笑”。
正是由于這種人生態(tài)度,馬克·吐溫的幽默才是如此地貼近生活,保持著與生活最大限度的親密距離。
他的幽默不是純喜劇式的,僅為逗笑,而是集諷刺理性和悲劇意識于一體的。
從這一種意義上來說,其幽默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而所有這些都來源于其幽默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馬克·吐溫的幽默不僅意義深刻,而且用語淺顯易懂,用一種恰到好處的敘述角度 (一般以第一人稱為主),一本正經(jīng)、煞有介事的敘述口吻來加工原本就荒唐不經(jīng)、滑稽古怪的軼聞趣事。
在《競選州長》中,馬克·吐溫也不例外地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以“我”作為故事主角,并大段引用報紙所刊消息,使文章親切真實,自然逼真,妙趣橫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美國政界之內(nèi)幕,政客嘴臉之丑惡,并對之施以犀利諷刺和無情鞭撻。
《競選州長》的確是一部經(jīng)典作品,因為它使我們更好地了解馬克吐溫這位幽默大師的藝術風格
一篇讀后感,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有感今年暑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它就是《湯姆。
索亞歷險記》。
這本書里那生動精彩的內(nèi)容深深地把我給吸引住了,只要一有空,我就馬上捧起它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我讀了一遍又一遍,覺得這本書百看不厭。
可以說《湯姆。
索亞歷險記》它就是一本讓孩子們震撼,讓孩子們欣賞,伴我們一生的一本傳世名著。
《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了渴望自由的湯姆怎樣沖破家庭、宗教和陳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縛。
主人公湯姆是伸張正義,善良勇敢,調(diào)皮搗蛋,愛玩耍,甚至還羨慕那些流浪兒的自由生活的孩子,湯姆對一切與教育有關的清規(guī)戒律都感到無法忍受,反對讀死書、死讀書,反對刻板的戒律和規(guī)矩。
他們追求自由自在,刺激的冒險生活,通過扮演一些壞蛋,強盜等來進行一些驚險的冒險來實現(xiàn)自己天真爛漫、自由輕松的生活理想。
仿海盜的冒險;由于貪玩和貝琪在山洞迷了路,又用巧妙的方法將自己和貝琪從死亡的生命線中逃脫了出來,之后他又因禍得福,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寶藏。
在這些刺激的冒險的同時,他們也體會到了在生活所不能擁有的自由和驚險好玩的事。
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湯姆的勇敢機智,熱心善良和聰明機靈。
即使有再大的困難他也會努力的去克服;他利用老師所教過的知識舉一反三幫自己逃脫危險;為了幫助無辜的受害者,他不惜代價地冒著生命危險為他們在法庭上說出不可告人的秘密……那種樂觀向上,正義,的精神是我們的好榜樣。
我想我們不能做一只縮頭烏龜,整天呆在龜殼里,我們也應該像湯姆一樣嘗試著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學會脫離對父母的依賴,養(yǎng)成獨立的習慣,要會在危險的情況下靈活的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不怕恐懼,不怕付出代價。
就讓我們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一片美好未來吧
此文很淺顯,符合初一的水平。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馬克吐溫的童年趣事
馬克·吐溫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xiāng)村的貧窮律師家庭。
他是家中7個小孩的第6個小孩。
他只有兩個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過后幸存下來,他的那兩個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奧利安·克列門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 - 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 - 1904年8月31日)。
他的父親是當?shù)氐穆蓭?,收入微薄,家境拮?jù)。
小塞繆爾上學時就不得不打工。
他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所學徒,當過送報人和排字工,后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舵手。
兒時生活的貧窮和長期的勞動生涯,不但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累積了素材,更鑄就了一顆正義的心。
他的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在他四歲時死去,而他的哥哥本杰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 - 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后亦死去了。
他的另一個哥哥Pleasant(1828年 - 1829年)只活到吐溫出生前三個月。
繼這班年齡較馬克·吐溫大的兄弟姊妹之后,吐溫又有一個弟弟--亨利·克列門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 - 1858年6月21日)。
在吐溫4歲時,他們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后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圣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
那時,密蘇里州是聯(lián)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溫開始了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后在他的歷險小說中的主題。
馬克·吐溫是色盲的,而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詼諧玩笑。
1847年3月,當吐溫11歲時,他的父親死于肺炎。
接著的那一年,他成為一名印刷學徒。
1851年,他成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并開始給他哥哥奧利安創(chuàng)辦的《漢尼拔雜志》(Hannibal Journal)寫草稿。
在他18歲時,他離開漢尼拔并在紐約市、費城、圣路易和辛辛那提市都當過印刷工人。
22歲時,吐溫回到密蘇里州。
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輪船的領航員“碧士比”要吐溫終身成為輪船領航員,而這職業(yè)是當時全美國薪資第三高的職業(yè),每月250美元(等于現(xiàn)在的155,000美元\\\/每年)。
由于那時的輪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間亦不可以開燈。
領航員需要對不斷改變的河流有豐富的認識,因而可以避開河岸成百的港口和植林地。
吐溫在他得到領航員執(zhí)照(1859年)之前花了2年多一絲不茍地研究了密西西比河的2000米。
在得到執(zhí)照前的訓練期間,吐溫說服他的弟弟亨利·克列門斯與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
亨利死于1858年6月21日,那是由于亨利工作的那艘輪船爆炸。
吐溫為此感到極內(nèi)疚,并在余生中一直覺得他自己需負上責任。
可是他繼續(xù)在河上工作并一直是領航員,直到1861年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而縮減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
旅行與家庭 密蘇里州是一個奴隸州,并被大部分人視為是屬于南部的一部分,但密蘇里州并沒有加入聯(lián)邦。
當戰(zhàn)爭開始時,吐溫和他的朋友加入了一隊聯(lián)邦的民兵部隊(這在一部1885年的短故事“The Private History of a Campaign That Failed”中有相關描述),并加入了一場戰(zhàn)爭,在那場戰(zhàn)爭中有一個人被殺。
吐溫發(fā)現(xiàn)他根本不能忍受自己殺任何人,因此他離開了。
他的朋友加入了南軍;吐溫則到他的哥哥奧利安那里去,那時奧利安被任命成為內(nèi)華達的州長的秘書并管理西部。
吐溫與他哥哥乘公共馬車花了2星期多橫越了大平原區(qū)和洛磯山脈。
他們到了鹽湖城摩門教的社會。
這些經(jīng)驗成為了《艱苦歲月》一書中的主要部分,并給《卡城名蛙》提供了資料。
吐溫的旅程結(jié)束在內(nèi)華達維吉尼亞城的銀礦那里。
在那里,他成為了一名礦工。
在放棄礦工一職后,吐溫在維吉尼亞城的一家報紙《企業(yè)報》工作。
吐溫次后到加州舊金山旅行,在那里他繼續(xù)當一名記者,并開始做演講。
他見了其他作家如布瑞特·哈得等。
一次他被分配到夏威夷州,而這成為他的第一次演講。
1867年,一家當?shù)氐膱蠹執(zhí)峁┝艘淮瓮刂泻5貐^(qū)的輪船旅游。
在他往歐洲和中東的旅程期間,他寫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
他亦見了查爾斯·蘭登(Charles Langdon)并看到蘭登姊姊歐麗維亞(Olivia Langdon)的相片。
吐溫對她立即一見鐘情。
他們在1868年見面,并在一年后訂婚,1870年于紐約市艾瑪拉結(jié)婚。
歐麗維亞生了兒子蘭登,但蘭登在19個月時死于白喉。
1871年,吐溫一家遷往康乃迪克州哈特福特。
在那里歐麗維亞生了3個女兒:蘇西、克拉拉和讓。
吐溫亦成為了作家威廉·迪安·豪威爾士的好朋友。
吐溫之后再度到歐洲旅游,這在1880年一部書《浪跡海外》有作描述。
1900年他回到美國,給他的舊公司償清欠款。
吐溫的婚姻維持了34年,直到歐麗維亞于1904年去世。
1906年,吐溫開始給《北美評論月刊》寫他自己的自傳。
一年之后,牛津大學把一個文學博士學位頒給他。
吐溫比讓和蘇西都活得久。
他經(jīng)過了一段憂郁的時期,這是從他的愛女蘇西在1896年死于腦膜炎時開始的。
歐麗維亞在1904年的逝世及讓在1909年12月24日的死令吐溫更憂郁。
作家生涯 馬克·吐溫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在1865年11月18日于《紐約周六報刊》首次出版。
這作品在那里出版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完成得太遲,趕不及納入阿特姆斯·沃德收集美國西部特色著作的書中。
這以后,《沙里緬度聯(lián)邦報》派馬克吐溫去當時被稱為三明治群島的夏威夷作通訊記者,給聯(lián)邦報寄來關于那里的事情的信。
后來他在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地報》工作時也是根據(jù)這些幽默的信件寫出的,因為《加利福尼亞大地報》派了他取道巴拿馬運河從舊金山到紐約市,作巡回記者。
當時他就不斷寄出信件給報紙出版,諷刺而幽默地記錄他的所見所聞。
1867年6月8日,吐溫乘游艇前往費城,要住5個月。
這一游導致了《傻子旅行》的誕生。
1872年,吐溫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學著作《艱苦歲月》作為《傻子旅行》的續(xù)集。
《艱苦歲月》的內(nèi)容是吐溫到內(nèi)華達的旅程及在美國西部的后期生活的半自傳式描述。
這書以“傻子”對歐洲和中東的很多國家的批評來諷刺美國及西方的社會。
吐溫的下一作品《艱苦歲月》把焦點放在美國社會上。
之后的《鍍金時代》并不是旅行文學作品,因為這以前的兩本書都是旅行文學作品,而這是他第一次寫小說。
這本書亦很著名,因為這是吐溫唯一一本與人合作寫成的書;這本書是由吐溫和鄰居查爾斯·達德利·沃納寫成的。
吐溫之后的兩本著作均是關于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經(jīng)歷。
《密西西比河的舊日時光》一系列的小品在1875年出版于《大西洋月刊》,最具特色的是吐溫對浪漫主義的醒悟。
吐溫在《舊日時光》之后更著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之后吐溫寫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描寫了他在漢尼拔的童年。
吐溫模仿自己小時候的性格,塑造出湯姆·索亞的性格來。
這書亦引入一角色哈克貝利·費恩為配角。
《王子與乞丐》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今天常出現(xiàn)于很多電影和文學作品中,但其實并不普遍被接納。
這是吐溫首次嘗試寫“乞丐”,其缺點是吐溫在英國社會并沒有太足夠的經(jīng)歷。
《王子與乞丐》寫作期間,吐溫亦開始了《頑童流浪記》的寫作,并也把另一部游記,《浪跡海外》完成掉。
《浪跡海外》是馬克·吐溫往中歐及南歐旅行的游記。
吐溫之后的出版著作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本書出版以后,令他成為更著名的偉大美國作家。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xù)集,嚴肅的氣氛比后者更為濃厚。
這書成為了美國大部分學校的必修書,因為哈克放棄服從規(guī)矩,而很多這樣年齡的人正是這樣想(哈克的故事背景為還有奴隸制的1850年代)。
吐溫于1876年夏,《湯姆·索亞歷險記》發(fā)行后手寫了約400頁的《頑童流浪記》故事內(nèi)容。
吐溫的妻子死于1904年,這以后他才得以把他的著作審查員及編輯者--他的妻子不喜歡的書籍出版。
這些書中有一本是《神秘陌生人》,這本書并未在吐溫有生之年出版,所以人們找到1897至1905年之間的三種版本的手稿。
這三種版本令這部著作的出版情況很混亂,而現(xiàn)在才可得到吐溫最先寫的版本。
吐溫最后一部作品是他口述的自傳。
一些案卷保管人和編輯者把這自傳重新整理一遍,要令它的格式更符合一般格式,因而一些吐溫的幽默字句被刪掉了。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
《競選州長》 《湯姆·索亞歷險記》(1876年) 《乞丐王子》(1882年) 《頑童流浪記》(1884年) 《卡縣名蛙》 《百萬英鎊》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 《三萬元遺產(chǎn)》 《案中案》 《苦行記》 《壞孩子的故事》 《火車上的嗜人事件》 《我最近辭職的事實經(jīng)過》 《田納西的新聞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樣編輯農(nóng)業(yè)報》 《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 《我給參議員當秘書的經(jīng)歷》 《康州美國佬奇遇記》(1889年)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訪問》 《一個真實的故事》 《法國人大決斗》 《稀奇的經(jīng)驗》 《加利福尼亞人的故事》 《他是否還在人間》 《和移風易俗者一起上路》 《狗的自述》 《鍍金時代》 《人的五大恩賜》 《傻子旅行》 《巾幗英雄貞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