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短篇小說
《競選州長》 《湯姆·索亞歷險記》(1876年) 《乞丐王子》(1882年) 《頑童流浪記》(1884年) 《卡縣名蛙》 《百萬英鎊》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 《三萬元遺產(chǎn)》 《案中案》 《苦行記》 《壞孩子的故事》 《火車上的嗜人事件》 《我最近辭職的事實經(jīng)過》 《田納西的新聞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樣編輯農(nóng)業(yè)報》 《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 《我給參議員當秘書的經(jīng)歷》 《康州美國佬奇遇記》(1889年)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訪問》 《一個真實的故事》 《法國人大決斗》 《稀奇的經(jīng)驗》 《加利福尼亞人的故事》 《他是否還在人間》 《和移風易俗者一起上路》 《狗的自述》 《鍍金時代》 《人的五大恩賜》 《傻子旅行》 《巾幗英雄貞德傳》
求馬克 吐溫《百萬英鎊》的賞析
馬克·吐溫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杰出作家,原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1835-1910)。
自幼生長在密西西比河的小鎮(zhèn)上,青少年時期曾經(jīng)做過排字工人、舵手、軍人、內(nèi)華達銀礦工人和新聞記者。
1965年因幽默故事(卡拉韋拉期縣馳名的跳蛙)一舉成名,成為聞名全國的幽默大師。
“馬克·吐溫”,原意是“兩尋”,取自水手的行話,意思是“水深12尺”,指水的深度足以使航路順利通過。
186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以后便以此為筆名,他的杰作多半取材童年生活,尤其是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如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1876年)及《哈克貝利·芬歷險記》(1884)均為密西西比河小鎮(zhèn)為背景。
馬克·吐溫還寫了些針砭時政,諷刺封建制度和宗教以及抨擊黑奴制度的小說,如與查·沃納合寫的《鍍金時代》,以英國為背景的《王子與貧兒》和《亞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1989年)以及《傻瓜威爾遜》(1894年)。
他站在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的立場,以幽默諷刺的手法,揭露美國資本主義虛偽的民主和自由,抨擊美國種族主義對黑人迫害。
馬克·吐溫晚年在作品中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失望和對“有產(chǎn)階級”的悲觀態(tài)度。
如作品《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1900)、《人是怎么回事
》(1906)、《神秘的來客》(1916年)。
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政論、雜文、游記等,全集共25卷,主要作品差不多均有中譯本。
馬克·吐溫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這是因為他的作品以密西西比河最美國化的風土為舞臺,寫實地描繪了住在那里的人們的生活,成了野性和稚嫩的美國文學創(chuàng)始之作,也成了代表美國文學的杰作。
內(nèi)容簡介 一個落魄的青年意外得到一筆橫財—— 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由此引發(fā)出一系列引人發(fā)笑的故事,作者用其嫻熟的幽默筆觸向你描繪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殘酷現(xiàn)實,而作品中小人物的悲哀,也透射出整個社會的悲哀。
本書評論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繆爾·朗赫·克萊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射手座)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
馬克·吐溫是他筆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輪船可以安全通過。
他原名是塞繆爾·朗荷恩·克列門斯,生于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
父親是一名鄉(xiāng)村律師,家中生活拮據(jù)。
12歲時父親去世,他開始自謀生計,先后當過報童、印刷所學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堅實的生活基礎(chǔ)。
26歲時,他當上了記者,并采用馬克·吐溫這個筆名發(fā)表作品。
他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對美國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為主,幽默與諷刺結(jié)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競選州長》《高爾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長篇小說為主,重要作品有《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等;后期作作者:馬克·吐溫(14張)品則由幽默諷 刺轉(zhuǎn)到憤怒的揭發(fā)、譴責、甚至有悲觀的情緒,主要作品有《游記》《給范斯頓將軍辯護》等。
作者:馬克·吐溫(14張)《百萬英鎊》是他的一篇著名的中篇小說,描繪了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個小辦事員出海游玩,因故迷失方向后,幸被輪船遇救,然后隨船來到英國倫敦。
他身無分文,非常孤獨,兩個富有的兄弟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內(nèi)不將這張支票兌換成現(xiàn)金而能否活下去打了一個賭。
在小說的結(jié)尾,小人物不僅活過了三十天,并且利用這張百萬英鎊發(fā)了一筆財,還獲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但由始至終從來沒兌換過這張支票。
小說通過小辦事員的種種“歷險”嘲弄了金錢在資產(chǎn)階級社會叱咤風云、呼風喚雨的作用。
作者用漫畫筆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萬英鎊”面前的種種丑態(tài),幽默滑稽,趣味橫生,就如同一幅世態(tài)諷刺畫,生動的表現(xiàn)了小市民的見聞,令人忍俊不禁。
《百萬英鎊》作者寫的很滑稽、有趣,歡樂之清溢出紙面。
《3萬元的遺產(chǎn)》就含有諷喻,我們看到的金錢怎么扭曲人們的思想感情,以致主人公昏頭昏腦,最后“沉浸在模糊的悔恨和悲傷的夢境里”臨死之前,男女主人公體會到“暴發(fā)的、不正當?shù)木薮筘敻坏囊粋€陷阱。
”在《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中,馬克·吐溫收起了笑臉,滿懷辛辣的諷刺,把那些“誠實的、自豪的”正人君子的虛偽外衣剝下來,暴露出他們“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貪婪面目。
這也可以稱作“笑”,但那是一種冷峻的笑。
怎么提高自己口才
做到晨讀。
給自己作個計劃,每天早晨比以前提前1個小時起床,可能開始不習慣,不過慢慢的你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因此收獲很多。
找個安靜的場所大聲的朗讀,練好普通話及口型,慢慢的你的口感就會出來了,一段時間后,你會發(fā)覺你有明顯的進步。
?2\\\/8學會溝通。
在我們?nèi)粘5臑槿颂幨轮校鄬W會與身邊的人交流和溝通,我們要有提高自己口才的意識,并發(fā)掘共同點,不要害怕別人不認同你的觀點,只要你敢說,你就在進步。
?3\\\/8做到敢于同陌生人交流。
當我們有需要時,不要害怕張口,即便是不認識的陌生人,我們也要學會敢于交流,只要你有合適的語言,注意禮貌,你會發(fā)覺同陌生人談話和交流也不是很難,慢慢的只要你做好開頭,收效會很多的。
?4\\\/8參加學習或是培訓。
如果你很想有一副好的口才,自己摸索進步不明顯,可以多參加一些學習或是培訓。
有時時間不允許,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類似的節(jié)目,只要用心學,很快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上道了。
?5\\\/8多觀看名人演講。
往往名人演講,都有其獨到之處,我們可以多觀看,并學習和總結(jié)其經(jīng)驗,日積月累,你會發(fā)現(xiàn),名人演講是有規(guī)可尋的,我們可以借鑒并靈活運用,不久你會發(fā)覺自己的進步。
?6\\\/8學會多傾聽。
與人交流和溝通,有時也要學會多傾聽,做一名好的聽眾,通過聆聽,來了解對方,尋找共同語言,為后面的交流提供共同點。
做好傾聽者,也是一門學問,向他人學習講話的方法方式及技巧,相互互動,有助于提高口才。
?7\\\/8學會自我反思。
在空閑時間里,要學會自我反思,想想與他人溝通及交流的不足,以后應(yīng)該注意哪些,如何提高效率,增長見識。
靜坐常思已過,古訓很有道理,只有不斷的反思反省,才會不斷的進步。
?8\\\/8克服恐懼心理。
要想口才有很大的進步,就要學會不斷的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因為有很多的朋友,不敢放開講話,問其緣由,說是害怕說錯,說的不好,惹人笑話,或是得罪人,這種就是很典型的自卑內(nèi)向心理,我們只要能夠克服這種心理,就會有很大的進步,口才將會有明顯的提高。
?注意事項要想有很好的口才,需要日積月累,
從兩個角度寫湯姆索亞歷險記的讀后感
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發(fā)表于1876年。
小說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富于幻想和冒險,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yè)。
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jīng)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diào)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其濃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對人物敏銳觀察,一躍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一首美國“黃金時代”的田園牧歌。
作者風采 馬克·吐溫(1835—1910)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是筆名,他原名是塞繆·朗荷恩·克列門斯,生于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
父親是一名鄉(xiāng)村律師,家中生活拮據(jù)。
12歲時父親去世,他開始自謀生計,先后當過報童、印刷所學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堅實的生活基礎(chǔ)。
26歲時,他當上了記者,并采用馬克·吐溫這個筆名發(fā)表作品。
他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作品表現(xiàn)了對美國民主所存的幻想,以短篇為主,幽默與諷刺結(jié)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競選州長》、《高爾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長篇小說為主,諷刺性加強,重要作品有《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等;篤謐髕吩蠐捎哪
讀馬克.吐溫的<<鍍金時代>>和<<傻瓜威爾遜>>的讀后感
馬克·(1835~1910) 英文名:Mark Twain 美國作原名塞繆爾·朗赫恩萊門斯。
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蘇,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幼時家境貧困,12歲時因父親去世輟學,開始到印刷所當學徒,稍大一點便外出找活干。
21歲時,對輪船上的領(lǐng)港員生活發(fā)生極大興趣,決定拜師學藝。
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領(lǐng)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樣的人。
這一段經(jīng)歷為他今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許多素材 。
他的筆名馬克 · 吐溫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測標”,twain為“兩英尋(合12英尺)”,“測標兩英尋”說明仍是安全水位。
1861年,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他隨哥哥去內(nèi)華達;先卷入找礦熱潮,后去報館工作,從此開始創(chuàng)作生涯。
19世紀60~70年代,馬克·吐溫發(fā)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數(shù)為小品類。
它們的主要特色是極度夸張、幽默、滑稽。
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實,思想單純,有一套先入為主的想法,結(jié)果處處碰壁。
他的成名作《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和名篇《競選州長》、《神秘的訪問》都是這樣寫的。
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諷刺,如《競選州長》、《壞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
作者解釋說“ 幽默只是花絮”,“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經(jīng)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嚴肅的創(chuàng)作目的。
這期間他諷喻的社會現(xiàn)象有: 種族歧視、新聞界的烏煙瘴氣、投機心理以及社會道德的錯位與虛偽。
60年代末馬克·吐溫到了東部之后,發(fā)表了《傻子出國記》、《過苦日子》和《鍍金時代》三部長篇作品。
《傻子出國記》為通訊集,是馬克·吐溫的旅歐報道。
寫天真無知的美國人在歐洲的旅游見聞,滑稽、詼諧,表現(xiàn)出美國人在歐洲封建社會及其印記面前的優(yōu)越感。
《過苦日子》是一部回憶錄,寫作者到內(nèi)華達找礦經(jīng)過,其中有不少虛構(gòu)成分,把艱苦的淘金生活寫得生氣勃勃,熱氣騰騰,其間一些夸張 、滑稽的故事表現(xiàn)出馬克·吐溫的喜劇才能。
《鍍金時代》是他同鄰居、作家查爾斯·沃納合寫的長篇小說,旨在諷刺當時瘋狂的社會投機心理。
小說的人物有企業(yè)家、政客、農(nóng)場主和小市民。
作者通過藝術(shù)形象告訴我們:在那個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獲得大量財富的是投機商、企業(yè)家和政客,小人物永遠是在做夢,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發(fā)財夢做了一個又一個,可餐桌上“只見冷水和生蘿卜”。
70年代初,馬克·吐溫同一位富商的女兒奧利薇亞·蘭登結(jié)婚,定居在馬薩諸塞州的哈特福德。
《湯姆·索亞歷險記》、《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就是這段穩(wěn)定的生活期間寫的。
《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少年兒童追求新奇、冒險的生活。
小湯姆厭惡呆板乏味的小鎮(zhèn)生活,包括主日學校的虛偽刻板、守舊的小市民習氣、老一套的布道演說……他同小伙伴去島上“探險”,同大自然融為一體,表現(xiàn)出少年兒童的活潑的稚氣。
《在密西西比河上》回憶了作者當年的水上生涯。
大河景色、航運經(jīng)歷、弟弟遇難等真實故事,富有詩意,抒情氣氛很濃。
書中寫到領(lǐng)港員協(xié)會的組織和斗爭是19世紀美國勞工運動的寶貴史料。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也是美國文學的一部名著。
小說續(xù)《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內(nèi)容,主人公換成湯姆的朋友哈克——一個窮苦白人的兒子 。
他害怕醉鬼父親毒打,又受不了保護人的清規(guī)戒律,離家出走,半路上遇見黑奴吉姆,兩人乘木排沿著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尋找自由州。
哈克雖沒有受過教育,愛撒謊,但本性善良,好開玩笑,又富于同情心。
一路上吉姆照顧哈克,哈克幫助吉姆匿藏。
哈克長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種族歧視觀念常牽制著他。
他們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內(nèi)心矛盾越尖銳。
當時蓄奴州的法律規(guī)定,幫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決定寫信向吉姆的主人告發(fā)。
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臨危不懼 ,而且舍己為人等優(yōu)良品質(zhì),哈克就感到為難,最后終于把信撕掉。
哈克的作為表現(xiàn)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
書中還描寫了南北戰(zhàn)爭前多方面的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了許多人物形象。
小說純粹用美國口語寫成,開創(chuàng)了美國文學口語文體的傳統(tǒng)。
80年代后期開始,馬克·吐溫的作品有:用荒誕情節(jié)批判英國封建體制的 《亞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用巧妙錯位的故事諷刺美國種族歧視的《傻瓜威爾遜》,歌頌法國民族女英雄的《冉·達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錢腐蝕作用、暴露上等人偽善面貌的《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80年代馬克·吐溫籌辦出版公司并投資新式排字機的試制工程。
這兩項工作均告失敗,致使馬克·吐溫破產(chǎn)。
1891年,他遷家歐洲,自己作環(huán)球巡回演講以償還債務(wù)。
1900年回國。
這個時期,他發(fā)表的長篇作品有《赤道環(huán)游記》。
20世紀初,馬克·吐溫發(fā)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論:《使用私刑的合眾國》、《給生在黑暗中的人》、《為芬斯頓將軍辯護》、《戰(zhàn)爭祈禱》等。
在這些論文中,作者控訴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爭。
隨著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認識的深化,他的幽默風格逐漸從滑稽趨向諷喻 ,開朗活潑的心情也逐漸變?yōu)閼n郁憤慨,這在他后期反帝政論中尤為明顯。
在《什么是人》 ,《第44號,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還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悲觀情緒。
馬克吐溫 (Mark Twain l835~1910) 作者簡介: 美國作家。
本名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
馬克·吐溫是其筆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漢尼拔的一個鄉(xiāng)村貧窮律師家庭,從小出外拜師學徒。
當過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軍士兵,還經(jīng)營過木材業(yè)、礦業(yè)和出版業(yè),但有效的工作是當記者和寫作幽默文學。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
他經(jīng)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fā)展過程,其思想和創(chuàng)作也表現(xiàn)為從輕快調(diào)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fā)展階段。
他的早期創(chuàng)作,如短篇小說《竟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zhì)。
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diào)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xiàn)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通過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結(jié)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僅批判封建家庭結(jié)仇械斗的野蠻,揭露私刑的毫無理性,而且諷刺宗教的虛偽愚昧,譴責蓄奴制的罪惡,并歌頌黑奴的優(yōu)秀品質(zhì),宣傳不分種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權(quán)利的進步主張。
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xiàn)實主義著作。
19世紀末,隨著美國進入帝國主義發(fā)展階段,馬克·吐溫一些游記、雜文、政論,如《赤道環(huán)行記》(1897)、中篇小說《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1900)、《神秘來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義也逐漸減弱,而絕望神秘情緒則有所伸長。
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
美國總統(tǒng)林肯小時候的故事
1.林肯小時的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年輕的媽媽牽著小到公園的廣場前,要十幾個階梯的臺階。
小男孩卻掙脫開媽媽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
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當爬上兩個臺階時,他就感到臺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滿了慈愛和鼓勵。
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并用小心地向上爬。
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
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tǒng)的林肯。
他的母親便是南?!h克斯。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林肯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獨立精神。
盡管臺階很高,但他卻掙脫開媽媽的手,要自己爬上去。
小林肯最終還是爬上了那十幾個臺階。
這種面對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困難,盡量自己去克服這些困難。
生活中如果遇到難題,或者有什么煩惱,盡量自己解決,只要自已不拋棄自已,你就會成功
2.林肯小時候林肯小時候,父母都是墾荒者,收入很低,生活貧困。
一口三餐,勉強充饑,根本沒有錢買玩具、連環(huán)畫和書。
父母白天到外面去做工,晚上回來。
七歲的林肯每天都要去野外揀樹枝,挖樹根,弄柴禾,并把它們背回家,堆到住室的旁邊,以供全家做飯和取暖之用。
由于生活貧苦,林肯小時候只上了四個月的小學,就輟學了。
此后再沒有受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
林肯后來具有的豐富知識,是他長期刻苦自學獲得的。
對于少年林肯來說,最愉快的是在晚飯后那段時間,媽媽給他們講各種各樣的故事,林肯和姐姐就坐在樹樁上,側(cè)目靜聽,這時少年林肯仿佛被帶到夢一樣的世界。
靠著長期刻苦自學,林肯獲得淵博知識,而且他還學會了做人,人品高尚,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出色的記憶力和很強的工作能力,贏得美國國民的擁護被選為大總統(tǒng)。
有趣的是,原來與他競爭總統(tǒng)的一個候選人西沃德,曾經(jīng)是法律學教授兼任紐約州長。
此人的學識和經(jīng)驗在共和黨里是首屈一指的,可是他沒有競爭過林肯,總統(tǒng)交椅被林肯奪走了。
西沃德在林肯手下當了總理。
但是,對于自尊心很強的西沃德來說,是不甘心在林肯手下工作的,因為林肯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
然而,西沃德在林肯手下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對林肯的人品和工作能力,特別是對林肯的敏銳的觀察力記憶力佩服得五體投地。
大家一定想知道林肯的記憶力為什么這樣出色,他學習的奧妙是什么
原來林肯那強烈的求知欲和出色的記憶力,似乎是由于他兒童時代的回憶。
每當他要學習知識,或要記憶某一事物時,頭腦里總會回想起少年時代坐在樹樁上聽慈祥母親講故事那種歡樂愉快的情景,以及給予他的激勵。
這個故事是不是可以說明,在良好的心境下學習,學習效率非常高。
殘疾名人戰(zhàn)勝困難的事例
我找到三個,不過都是非常著名的人物。
美國奧運英雄:威爾瑪·魯?shù)婪颉 ”M管威爾瑪·魯?shù)婪颍╓ilmaRudolph)因小兒麻痹癥而致殘,但是這個小時候患肺炎、小兒麻痹,一只腳需要靠鐵架矯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田徑賽事中仍奪得3枚金牌。
這個奧運傳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國田納西州一個鐵路工人家庭的孩子。
小時候因為肺炎和腥紅熱,引發(fā)高燒造成小兒麻痹,使得她的左腿萎縮無法走路,必須靠著鐵架矯正鞋才能勉強行走。
11歲之前,她不能走路,穿上鐵鞋才能勉強跟著別人走路。
11歲那一年,她第一次把鐵鞋脫掉,打赤腳跟著她的哥哥們打籃球玩耍。
到了12歲,她已經(jīng)完全擺脫鐵鞋。
脫掉鐵鞋之后,她的運動天分逐漸發(fā)展開來,才4年的時間,在16歲那一年,入選美國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短跑代表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在個人項目200米未能進入決賽,但是她是美國女子4×100米接力隊成員,為美國隊奪得了銅牌。
她獲得田納西州州立大學運動獎學金,進入大學就讀并且再度受訓,順利入選美國羅馬奧運會代表隊,共獲得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項比賽金牌,都是以極大差距領(lǐng)先對手。
因為她的跑步姿態(tài)輕盈美妙,步伐協(xié)調(diào),被意大利人譽為“黑羚羊”。
1962年她退出田徑比賽,開始教師生涯和教練職業(yè),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用于培養(yǎng)年輕運動員。
1994年11月12日,這位“黑羚羊”因腦癌病逝,享年54歲。
1983年,她入選美國奧運名人堂,1993年被授予美國體育獎。
2004年7月14日,美國郵政為她發(fā)行一枚紀念郵票。
這枚郵票面值為0.23美元,一版20枚,發(fā)行量為1億枚,這是美國郵政的《杰出美國人物》系列郵票2004年版郵票,也是這個系列的第5枚郵票。
史蒂芬.霍金當代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
我找了很長時間,只能找到繁體字的,不過基本上也看得懂的。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
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代,所以小時候?qū)δP吞貏e著迷。
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zhàn)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
這種渴望驅(qū)使他攻讀博士學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
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
學士畢業(yè)后他轉(zhuǎn)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
不久他發(fā)現(xiàn)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
由於醫(y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xù)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
1973年,他發(fā)現(xiàn)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zhì)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fā)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
這時他的行動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shù),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
現(xiàn)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qū)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guān)文章》。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fā)后獲得的。
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zhàn)勝了疾病,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
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美國第32任總統(tǒng)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是20世紀美國最孚眾望和受愛戴的總統(tǒng),也是美國歷史上惟一連任4屆總統(tǒng)的人,從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時為止,任職長達12年。
曾贏得美國民眾長達7周的高支持率,創(chuàng)下歷史記錄。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生于紐約。
父親詹姆斯·羅斯福是一個百萬富翁。
母親薩拉·德拉諾比父親小26歲。
羅斯福曾就讀于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
1910年任紐約州參議員。
1913年任海軍部副部長。
1921年因患脊髓灰質(zhì)炎致殘。
1928年任紐約州長。
1932年競選總統(tǒng)獲勝。
執(zhí)政后,以“新政”對付經(jīng)濟危機,頗有成效,故獲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選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美國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對希特勒采取強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國。
1941年底,美國參戰(zhàn)。
羅斯福代表美國兩次參加同盟國“三巨頭”會議。
羅斯福政府提出了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的原則并得到了實施。
羅斯福提出了建立聯(lián)合國的構(gòu)想,也得到了實施。
63歲時由于腦溢血去世。
羅斯福扯起美國之帆 1945年4月12日,一位現(xiàn)代歷史上的巨人與世長辭,他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
雅爾塔會議結(jié)束后兩個月,身心疲憊的羅斯福在佐治亞溫泉休養(yǎng)時,悄然逝去。
■架雙拐登上總統(tǒng)寶座 1882年1月30日,富蘭克林·羅斯福出生在紐約哈得孫河畔一個顯貴的家庭里。
命運賜給他的是英俊的容貌、善良的性格和聰明的天賦。
他14歲進入著名的格羅頓公學學習,四年后來到哈佛大學,并于1901年加入共和黨人俱樂部,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也正是這一年,他的堂叔西奧多·羅斯福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tǒng)。
羅斯福決心仿效堂叔進入政界,并在1910年找到了一鳴驚人的機會。
他打算競選紐約市參議員,但卻是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份出現(xiàn)。
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身為共和黨人的總統(tǒng)叔叔時,對方怒而罵道:“你這個卑鄙的兔崽子
你這個叛徒……”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沒有改變前進方向。
他乘著一輛紅色的汽車,每天進行十多次演說,最終當選紐約市參議員。
1913年,威爾遜總統(tǒng)任命他為海軍助理部長,他在任七年,表現(xiàn)杰出。
1920年,羅斯福被提名為副總統(tǒng)候選人。
雖然此次競選失敗了,但他的作為政治新星的光芒卻未曾削減。
智慧、干練、胸懷寬廣、深孚眾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擋這個39歲的男人邁上政治峰巔的腳步。
但是,無情的災(zāi)難就在這時降臨。
1921年夏天,羅斯福帶全家在坎波貝洛島休假,在撲滅了一場林火后,他跳進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質(zhì)炎癥。
高燒、疼痛、麻木以及終生殘疾的前景,并沒有使羅斯福放棄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堅持不懈地鍛煉,企圖恢復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療病的佐治亞溫泉被眾人稱之為“笑聲震天的地方”。
1924年,他又拄著雙拐重返政壇,并在1928年成為紐約州州長。
政敵們常用他的殘疾來攻擊他,這是羅斯福終生都不得不與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總能以出色的政績、卓越的口才與充沛的精力將其變成優(yōu)勢。
首次參加競選他就通過發(fā)言人告訴人們:“一個州長不一定是一個雜技演員。
我們選他并不是因為他能做前滾翻或后滾翻。
他干的是腦力勞動,是想方設(shè)法為人民造福。
”依靠這樣的堅忍和樂觀,羅斯福終于在1933年以絕對優(yōu)勢擊敗胡佛,成為美國第32屆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