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聶榮臻讀后感
電視劇《聶榮臻》講述了聶榮臻元帥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期間的傳奇人生。
從1925年起,聶榮臻結束留學生活回到祖國,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秘書等職,開始其戎馬生涯。
中共中央成立軍事部,聶榮臻竭力協(xié)助周恩來工作。
1929年聶榮臻與地下交通員張瑞華結婚不久后,被調到上?!疤乜啤惫ぷ鳎o急處置了顧順章叛變事件。
解放戰(zhàn)爭時期,聶榮臻率部“三戰(zhàn)三捷”,扭轉政治局勢戰(zhàn)局。
全國解放,中央提出研發(fā)原子彈的想法,聶榮臻積極成立國防部五院。
經過艱辛努力,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響,與此同時,他還主持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建造和第一顆衛(wèi)星研制工作。
文化大革命時期,聶榮臻想方設法保護知識分子和科學家,親自主持第一顆氫彈試驗,為我國人民解放和國防軍事現(xiàn)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看完這部電視劇后,讓我明白了偉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艱苦奮斗打拼出來的。
聶帥自幼便勤奮好學,發(fā)奮求索。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就是他這種苦學精神的寫照。
雖說“亂世出英雄”,但如果沒有英雄們的刻苦自勉,英雄又哪能成為真正的英雄呢
聶帥身處那樣水生火熱的時代尚且自勉苦讀,沐浴今朝幸福生活的我們又有什么權利說不好好學習呢
怎么寫電視劇《聶榮臻》觀后感
你可以先第一段寫在這個電視劇中學到了很多之類的話,然后可以再寫個兩三段,中間的這幾段寫點電視劇的梗概(簡單介紹寫劇情),然后寫幾個你印象深的小故事,并且從中學到了什么,最后一段總結一下,說一下我們應該學到的品質啊什么的就可以。
歷史故事讀后感,600字以下
1. 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 閱讀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后,我感覺到無比仇恨和對狼牙山五壯士的敬佩之情。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這五位壯士是 因為要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而壯烈犧牲的。
五位壯士為了保護群眾和連隊主力堅定不移的新畏犧牲自己的精神,在文中, 一個“走”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有色,體現(xiàn)出了班長馬寶玉的態(tài)度之堅持,決定之果斷。
“緊跟”一詞,也飽含了另外四位戰(zhàn)士的決心。
他們明知道那時班長馬寶玉要把敵人引上絕路,不讓敵人找到群眾和連隊主力。
還是全身熱血沸騰緊跟著班長。
在戰(zhàn)士們縱身跳下懸崖時,依然想到的不是自己或是自己的親人、家人,想到的而是自己祖國,喊著口號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種高尚的愛國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因為這是英雄的中國人堅強不屈的聲音
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每當我想起他們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辛苦艱難和奮不顧身,與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相比較,不由臉就紅了。
我們生活在這和平富裕的年代,不要我們去殺敵,只要我們能努力去學習 學習五壯士的不被打倒的精神,爭做祖國有用的棟梁,為國爭光。
狼牙山五壯士》讀后感 讀完《狼牙山五壯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樂章. 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后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么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 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甚至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么 再說正是因為無數(shù)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為祖國做貢獻呢 我又怎么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 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跡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莊嚴的豐碑,上面鐫刻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讓我們永遠記住1941年秋日的這一天吧.狼牙山五壯士向我們展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將光照千秋 2. 《狼牙山五壯士》讀后感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
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讀完《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我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感受。
五壯士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部隊,跳崖身亡。
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了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馬寶玉、 胡德林、宋學義、葛振林和胡福才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部隊撤退,毅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子彈沒有了,他們就拿石頭砸。
在敵人的主力部隊到來時,班長馬寶玉用盡力氣將最后一枚手榴彈投出去,頓時在敵人部隊中央炸開了花。
可日偽軍發(fā)現(xiàn)了他們已經沒有子彈,蜂擁向山頂沖來,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 馬寶玉等人為了不讓日偽軍捉活的,寧死不屈,砸碎槍后壯烈跳崖。
敵眾我寡,他們從不在乎,僅五人卻干掉了150多個敵人。
他們永遠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民族的自豪。
后來,狼牙山五壯士的犧牲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高度評價,他說:“他們身上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優(yōu)秀品質,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是呀,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是我們的榜樣。
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太姥爺。
他當時是德高望重的村長,然而,就在這時,鬼子的“大掃蕩”開始了。
他們抓住我太爺爺?shù)囊骂I,問道:“死老頭兒,八路藏哪兒
糧食藏哪兒
”太姥爺一搖頭,好像根本沒有怕他們的意思。
這一搖頭不要緊,可激怒了小鬼子,大聲呵斥道:“說
不說就斃了你
”“哼
你們甭想從我嘴里知道任何東西
我不會告訴你們的!”太爺爺?shù)恼Z氣中帶著點憤怒,說。
小鬼子氣的跳起來,“活埋,活埋,我就不信他不說
”幾個士兵把他拖到事先挖好的坑里,而太爺爺卻始終不肯透露半點消息,任憑鬼子怎樣折磨他。
······土越積越多,太奶奶站在一旁看著干著急,不過她明白,太爺爺是為了共產主義事業(yè)而犧牲。
這,值得······至今,我姥姥那里還留有一張發(fā)黃的證書:我太姥爺?shù)牧沂孔C書。
五壯士和我太姥爺一樣,他們以大局為重,寧肯現(xiàn)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要為中國共產黨的利益著想。
那種民族氣節(jié),犧牲精神讓我難忘,也讓我更加發(fā)憤圖強
假如我是小小的房子,那我也要頂天立地,不怕風吹雨淋;假如我是一株小樹苗,那我也要開花結果,成為成為國家的棟梁。
我要從小事做起,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3. 《狼牙山五壯士》讀后感 《狼牙山五壯士》是五年級上學期課文里的一篇文章。
文章敘述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的轉移,毅然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子彈沒有了,他們就用石頭砸;敵人近在眼前了,為了尊嚴,他們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樂章。
今天,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我再次重溫這篇文章,深為勇士為了祖國、為了革命事業(yè)不怕困難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所深深地感動,聯(lián)想到自己,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先隊員,在學習在遇到的困難所采取的態(tài)度,真的好愧疚
記得有一次,我在做數(shù)學題的時候,遇到了一道難題,想了半天,仍想不出來,那時,夜已很深了,我懶著再去想它,于是,我便把這題空著,心想:反正明天老師會評講,那時照老師說的抄進來不就得了
神不知,鬼不覺,輕松又省事。
我為自己的小聰明盡沾沾自喜起來。
但沒想到,我正把自己推進了一個深淵,一個一旦掉進去就上不來的深淵
遇到困難,我總是這樣一次又一次自圓其說,一次又一次地原諒自己。
直到期末考的時候,我這個平時門門成績100的學習委員,各門平均成績才84分
甚至數(shù)學科才80分。
那時,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定下心來,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聰明盡如此不堪一擊
這就是面對困難退縮的結局
回想起自己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再看看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yè),敢于赴湯蹈火的精神,覺得自己的做法是多么不應該呀
無數(shù)革命先烈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為祖國做貢獻呢
我又怎么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
今天,當我重溫烈士的偉績時,我只覺自己的無知與渺小,只覺得手中那只有幾十頁的書的分量是那樣沉重,我羞愧萬分
先烈們,你們放心吧,如今我已覺醒,我一定要以你們?yōu)榘駱樱舆^你們的槍,不怕困難,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富強
點評:這是一篇讀后感,小作者用那獨特細膩的筆調,寫出了自己在學習問題上的驕傲,通過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對比,深感自己的無知與渺小;也從此認識到只有不怕困難,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才能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才能參加祖國的建設。
《狼牙山五壯士》讀后感 讀完《狼牙山五壯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樂章. 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后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么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 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甚至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么 再說正是因為無數(shù)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為祖國做貢獻呢 我又怎么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 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跡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莊嚴的豐碑,上面鐫刻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讓我們永遠記住1941年秋日的這一天吧.狼牙山五壯士向我們展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將光照千秋.
葉挺的故事讀后感1000字左右
葉挺與北伐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少將副師長張發(fā)奎是好友,當時十二師下轄三個團:葉挺的第三十四團,朱暉日的第三十五團,黃琪翔的第三十六團,據(jù)張發(fā)奎稱:葉挺當上三十四團團長還有一段故事,當葉挺與張發(fā)奎都當營長時,葉挺在廣州認識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在他姐姐出閣前,父母不讓妹妹先行出嫁,因為姐姐是個麻臉,葉挺追求經年,一直不成功,在失望之中,他剃光了頭發(fā)。
在張發(fā)奎于1925年升任師長時,葉挺在第四軍軍部擔任參謀。
當時他女友的姐姐已經出嫁,但其準岳父又提出新的條件:葉挺必須當上團長,才同意嫁女。
葉挺只得請求張發(fā)奎幫忙以成全他的婚事,并說就是婚后立即免職也可以,就這樣,張發(fā)奎推薦他當上了三十四團團長。
據(jù)說1927年廣州起義時,起義部隊指揮沒有接受他的意見而導致大部人馬被包圍,葉挺及聶榮臻及時撤走部分隊伍,保存了部分生力軍。
但是,葉卻因而受當時左傾的黨中央的責難。
之后,葉遠赴歐洲,與黨中央失去聯(lián)系。
1946年,葉挺獲釋次日即致電中共中央,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黨中央馬上回電接受。
但是,據(jù)推測此舉惹惱了蔣介石,以至于后來飛機失事,可能是有人故意破壞飛機。
同行的王若飛、博古、葉挺夫人及二名子女同時遇難。
參觀聶榮臻紀念館所受到的啟發(fā)有哪些
聶榮臻(1899-1992),字福駢,四川江津(現(xiàn)重慶市江津區(qū))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我國人民解放和日后國防軍事現(xiàn)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終年93歲。
在此列舉幾個聶帥的幾個小故事,1.抗日戰(zhàn)爭初期,聶榮臻深入日本侵略軍后方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更顯示出獨擋一面的統(tǒng)帥之才。
1937年秋平型關大捷后,115師主力轉往晉西南。
聶榮臻遵照八路軍總部的指示,帶一部分兵力與主力分手,從五臺山區(qū)向周圍廣闊的地域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敵后第一塊最大的根據(jù)地——晉察冀邊區(qū)。
當時,中共中央對此給予高度贊揚,稱這些經驗將成為全黨全國在抗戰(zhàn)中最有價值的指南。
1938年3月,曾對準備前往晉察冀的國際共產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大夫風趣地說:“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里面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五臺山就在晉察冀。
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
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 2.新中國成立之初,聶榮臻任代總參謀長,為抗美援朝事務日夜繁忙,一次竟累昏倒地,被迫休養(yǎng)。
1956年10月,當時的總書記來到聶榮臻家中,征求意見說:“中央設想了三個方案,一是中央已決定調陳毅專搞外交,他分管的科學技術工作由你來抓;二是接替彭真任北京市市長,因為你以前當過北京市市長,現(xiàn)在算是官復原職;三是繼續(xù)主管軍工生產和裝備工作。
三個方案由你選擇。
”聶榮臻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對科學技術工作我倒很有興趣。
” 經報中央批準,聶榮臻上任后首先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學規(guī)劃。
1959年7月,中央決定用八年的時間制造出原子彈,接著又提出國防工業(yè)應以抓尖端為主,“兩彈為主,導彈第一”。
當時戲稱,造原子彈是造一個“大炮仗”。
在蘇聯(lián)撤走專家,國內又遇經濟上的天災人禍時,原子彈研制工作是“上馬”還是“下馬”也出現(xiàn)了爭執(zhí)。
聶榮臻堅決主張“兩彈”也繼續(xù)搞下去。
他操勞過度住院,陳毅來看望他時說:“我這個外交部長,現(xiàn)在腰桿子還不硬,你們把導彈、原子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桿子就硬了。
” 1940年,八路軍發(fā)動了有105個團參戰(zhàn)的大規(guī)模對日作戰(zhàn),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百團大戰(zhàn)。
當晉察冀軍區(qū)正向井陘礦區(qū)進攻時,救起了兩位日本小姑娘,她們的父母是井陘礦站的工作人員,日軍投炸彈時把她們的父母炸死了,這會兒兩姐妹正在哭呢。
戰(zhàn)士們立刻把兩姐妹抱起來,放到兩只大籮筐里,抬回了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
“哦
我們這里來了兩個日本朋友啊
我來看看。
”聶司令笑著走出來,望著那兩位日本小姑娘無助的眼神,他的心被深深震動了。
他從工作人員手中拿過一只梨子,親手削好遞到那位稍微大點的姑娘手中,溫和地說:“這梨子洗干凈了,吃吧。
”看著眼前這位高大威武的叔叔那么和藹,那名叫美穗子的姑娘“放心”地接過梨子吃了起來,聶司令笑了。
這時,前線攝影記者沙飛拿著照相機拍下了聶司令給美穗子梨子的瞬間,聶司令說:“要照就照張正面的,來。
”說著把美穗子抱出籮筐,拉著她的小手,面對著鏡頭留下了珍貴的瞬間,一會兒,秘書問他:“怎么安置她們啊
”聶榮臻司令想了想:“送回日本。
”他轉身走進“辦公室”,在桌前坐了下來,拿出一張便箋,寫了幾筆: “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zhàn)爭延綿于茲四年矣。
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
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此次八路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
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礦井著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亦不幸殞命。
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
經我收容撫育后,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yǎng),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后已。
“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兇毒,內則橫征暴斂,外則制造戰(zhàn)爭。
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難,背井離鄉(xiāng),觸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
對于中國和平居民,則更肆行燒殺淫掠,慘無人道,死傷流亡,痛劇創(chuàng)深。
此實中日兩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閥之萬惡罪行也。
“但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所以堅持抗戰(zhàn),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閥侵略而自衛(wèi)耳。
而侵略中國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過為日閥脅從耳。
為今之計,中日兩國之士兵及人民應攜起手來,立即反對與消滅此種罪惡戰(zhàn)爭,打倒日本軍閥、財閥,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
否則中國人民固將更增艱苦,而君輩前途將亦不堪設想矣。
“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zhàn)到底。
深望君等翻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 寫好后他把信裝進信封,放到籮筐里,不久,前方的負責同志把美穗子姐妹安全送達日本。
這件事似乎已經結束了。
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讀賣新聞》頭版頭條刊登了大標題《美穗子姐妹,中國元帥聶榮臻想念你們》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當然也吸引了已經結婚的美穗子姐妹的注意,她們決定:到中國去,面謝救命恩人
7月的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人民大會堂大廳里聚滿了各大媒體的記者,他們是來采訪一次特別的會晤。
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廳中央等著救命恩人的到來。
不一會兒,正門打開,已是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聶榮臻元帥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美穗子面前,美穗子似乎沒有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對元帥的感激,“撲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帥面前,聶元帥連忙扶起她,此時她已經淚流滿面,她捧出一幅字畫,上面寫的是中日友好萬古長青,在聶榮臻的幫助下展開在他面前,聶元帥高興地點點頭,連說:“好啊……”此情此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元帥戰(zhàn)火救孤,已成歷史佳話。
1980年,正是中日兩國關系在各個領域都開始升溫的階段。
將軍救孤女,這樣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話,是任何一個新聞媒體都不會放過的。
毫無例外,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也拍攝了記錄美穗子訪華的電影《美穗子探親》。
在12冊蘇教版的語文書上名為《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關于聶榮臻的資料
聶榮臻同志以博大懷拯日本陣亡人員的,感動了侵華日軍,更感動了日本人民,也從另一方面揭示了中日民間友好的真諦。
回顧上世紀歷史,翻開塵封的往事,在65年前的華北大地上,發(fā)生過一段“將軍救孤”的動人故事。
1940年8月,八路軍在華北地區(qū)對日寇發(fā)動了規(guī)模巨大的“百團大戰(zhàn)”。
在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中,聶榮臻所率領部隊的兩名戰(zhàn)士從炮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
聶將軍得知后,親臨看望,并指示一定要將兩位小姑娘送回日軍駐地。
時光荏苒,時代巨變。
1972年,中日恢復外交關系,兩國進入了新時期。
1980年5月29日,《日報》刊登了一位抗日老戰(zhàn)士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將這段故事公之于眾,引起了熱烈反響。
日本媒體對聶將軍在40年后還記掛著日本小姐妹十分感動,很快就找到當年的姐姐,就是住在日本宮崎縣都城市的美穗子。
隨后,中日友協(xié)盛情邀請美穗子一家訪華,年過八旬的聶帥于1980年7月14日在北京接見了美穗子一家。
此事成為中日友好的又一段美談。
風霜催人,又是25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姑娘”生活得好嗎
她與中國還有交往嗎
記者近日專程前往都城市采訪。
將軍喚起少年記憶 都城市地處九州島南端。
今年1月,它與周邊4個町合并后,成為一個擁有17萬人口的城市。
年僅35歲的長峰誠市長熱情地談起聶將軍救助日本小女孩的佳話,以及都城市與中國的交流。
記者在都城市國際交流促進室河野室長和日中友協(xié)都城支部長來住新平先生的陪伴下,走進了美穗子的家。
美穗子家住梅北町,靠近馬路,獨門獨院,外面是她家經營的小五金店。
這是一棟典型的日式家居,房前長著數(shù)株修剪齊整的松樹和南方特有的鐵樹,院子里鋪著碎石子,質樸清潔的院落顯示著主人的勤勞。
美穗子和丈夫昭男笑著出來迎接,把我們引進客廳。
房內擺滿了中國朋友送的詩畫和紀念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聶帥接見美穗子全家時的照片,以及寫給美穗子夫婦的“為中日友誼貢獻力量”的斗方,聶帥送的兩扇山水屏風裝飾在客廳間隔的拉門上。
《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的作者姚遠方贈送的詩作掛軸也放置在客廳里。
美穗子原姓加藤,婚后隨了夫姓改姓“栫”。
她個子不高,皮膚白皙,穿一件普通花襯衫,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
美穗子笑著說,“我1936年7月10日出生在中國,現(xiàn)在都快69歲了。
”她丈夫昭男在一旁說,“不知為什么,她到中國時經常被人說長得很年輕。
” 賓主入坐后,大家自然談起了往事。
美穗子說,她們姐妹獲救后,被送到石家莊的石門醫(yī)院。
不滿周歲的妹妹瑠美子因消化不良不幸死去。
她本人于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帶回日本后,與外祖母相依為命。
美穗子在窮困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飽嘗了人間苦難。
她說,因為是戰(zhàn)爭孤兒,小時候經常受欺侮。
由于貧窮,一直邊上學邊干活。
中學畢業(yè)時想進紡織廠干活,卻因為沒有雙親沒被錄取。
她說,與丈夫昭男是在農業(yè)協(xié)同會打工時認識的,那時昭男身體很弱,但為人可靠。
1956年,20歲的她結了婚,婚后兩人共同經營起小五金店。
昭男插話說,美穗子為人樸實堅強,剛結婚時覺得她表情很憂郁。
自己身體一直不太好,多虧了美穗子照料。
1990年,昭男得了腦梗塞,現(xiàn)在家調養(yǎng),每天要服用11種藥。
美穗子有3個女兒,都已出嫁。
她還有7個外孫,有一張全家福照片,是在參觀聶帥展覽時照的。
于劫后余生的經歷,美穗子說,“小時候聽祖母講過父母都被卷入了戰(zhàn)火,自己記憶不甚清楚。
因此直到1980年,她對自己的身世不愿多想,漸漸也都遺忘了,是中日兩國的報道和事后的調查喚起了幼時的記憶。
”美穗子在1980年6月寫給聶帥的信中說,“據(jù)伯父講,我被八路軍領走,后又送回來了……回國那陣子,我常常向祖母講起‘吃梨’和‘坐挑筐’等事情。
” 故地重游一往情深 美穗子回憶說,是姚先生的報道改變了她的生活。
《解放軍》報副社長姚遠方寫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發(fā)表后,引起兩國新聞界的關注。
最先找到美穗子下落的是日本《讀賣新聞》。
該報記者通過一系列調查找到了與中國報道情節(jié)相似的加藤清利一家,但仍無法證實美穗子就是那位“小姑娘”。
該報記者拿著中國通訊社發(fā)的聶將軍與幼女在一起的照片,找到已改姓的美穗子。
美穗子覺得照片中的小姑娘也許就是自己,當時前往中國認領美穗子的伯父也覺得“很像”,還說他當年聽美穗子講過“吃梨和高糧米,被放在籃子里”的故事。
這些與中方提供的情節(jié)完全一致,證實了美穗子就是當年的“日本小姑娘”。
將軍救孤的美談傳開后,美穗子接到上百封來信,并連續(xù)接受記者采訪,成了熱門新聞人物。
隨后中國使館王公使寄來了中日友協(xié)邀請美穗子一家訪華的請?zhí)?/p>
懷著激動與不安,美穗子全家在1980年7月10日坐上了飛往中國的航班,那天恰好是她44歲生日。
美穗子萬萬沒有想到,她在北京機場受到了“國家元首般的歡迎”。
聶帥的女兒聶力對她說,“見到你很高興,我父親一直等著你的來訪。
送上我家里盛開的玫瑰和菖蒲”。
美穗子百感交集,泣不成聲;她也沒有料到,在北京飯店,人們已經為她擺上了漂亮的生日蛋糕…… 在中國的兩周里,美穗子一家訪問了北京、石家莊、杭州、上海等地,參觀了天安門、長城、革命軍事博物館、井陘煤礦,受到熱情的接待。
最令她終生難忘的還是與聶帥的見面。
7月14日,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聶帥與美穗子在40年后重逢,美穗子如同見到闊別多年的親人,激動得哭起來,并感謝當年的救命之恩。
聶帥表示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我們這樣做,是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講人道主義的光榮傳統(tǒng)……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沒有理由不友好。
”美穗子在手記中說,那次中國之行,一路上不知哭過多少次,她心中長存的隔閡也一掃而光。
聶帥曾回憶說,“我看到送過來的孩子時,馬上叫來看護人員,讓她們好好照看孩子,命令部下從村子里找來婦女,給小一點的孩子喂奶。
給大一點的孩子一個梨讓她吃,可她怎么也不吃,用清水洗了之后再遞給她時,吃得津津有味。
較大一點的孩子總是用小手拽著我的褲子,無論走到哪里都緊跟著。
我當時想要不要我自己來扶養(yǎng)她們。
”聶帥送交孤女時,讓護送的戰(zhàn)士帶給日本官兵一封信,信中寫道,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美穗子這樣的孤兒是無辜的,所以中國人民不會與日本人民為敵。
那次會見后,美穗子覺得聶將軍本人比照片上更和藹慈祥,聶將軍就是父親,她很想叫聲“父親”。
1982年5月,美穗子得知聶帥生病,特地到北京看望,一聲“父親”,道出了美穗子對聶將軍的感情。
再生之旅拜謝恩人 美穗子家客廳的壁柜里擺著一個鏡框,里面鑲著一張報紙,那是宮崎縣《日日新聞》報道聶力訪問都城市的一期,上面有聶力與美穗子的合影,題目是“日中戰(zhàn)爭時成了孤兒,被中國將軍救助,與救命恩人的女兒再會,請到家里歡談,繼續(xù)友好”。
美穗子專門請人將它做成了便于珍藏的金箔版。
1998年,聶力作為中國婦聯(lián)代表團團長赴日本訪問,在訪問都城市時轉達了聶帥希望他的故鄉(xiāng)江津市與美穗子的家鄉(xiāng)都城市結為友好城市的愿望,這一建議受到日方積極響應。
第二年,該市市長率團出席了江津市為紀念聶帥誕辰百周年建立的聶帥陳列館的揭幕儀式,簽訂了友好交流協(xié)定。
江津市與都城市因聶帥與美穗子結緣。
為紀念兩市友好協(xié)議,中日合拍的反映日軍侵華暴行的電影《陳寶的故事》在都城市上映,許多日本觀眾表示“應該向中國謝罪”,要求再次放映,給孩子們觀看。
2001年7月都城市舉辦了聶帥與江津市的展覽,觀眾留言說,“有幸了解這個動人故事,強忍眼淚看完了展覽,作為日本國民,我認為要把中國人民的善良告訴下一代”。
還有的說,“看后心中充滿了對聶帥和中國人民的感謝之情。
期待日中兩國永遠友好”。
2002年,都城和江津聯(lián)合舉辦了“聶帥的人道主義精神和都城、江津市友好交流座談會”,呼吁為創(chuàng)造和平的21世紀,發(fā)揚聶帥的人道主義精神。
來住新平先生是日中友好的實踐者,也是研究美穗子故事的“權威”。
他在“以人道主義為起源發(fā)展的友好運動”中說,“能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救出恨之入骨的敵軍的孩子,還像對自己的孩子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并將她們送到敵人的陣地,這是人道主義精神最好的體現(xiàn)”。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懷著報恩之心與中國交往。
由于積極從事日中友好活動,她受到日中友協(xié)全國本部的表彰,還被選為都城友協(xié)的理事。
2002年8月,在獲救62年后,美穗子再次回到再生之地,到井陘礦區(qū)、井陘縣、平山縣進行“謝恩之旅”,沿當年的被救路線一一拜謝恩人。
這次訪問中,她參觀了井陘礦區(qū)的萬人坑紀念館,祭奠死難的中國礦工;并去中古月村給照料過自己的八路軍戰(zhàn)士封奇書掃墓,還到曾給妹妹喂過奶的平山縣陳文瑞老人、最初帶著聶帥的信挑著姐妹倆送到日軍駐地的李華堂老人的墳前燒香祭拜。
當她得知,人們找到了當年直接將她從戰(zhàn)火中救出來的年僅17歲的戰(zhàn)士楊仲山時,激動地立刻寫信對他表示感謝,并說下次來中國,一定要安排時間,親自拜訪老人家。
美穗子所到之處都受到誠摯的接待,在井陘縣洪河漕村,全村僅500人,結果來了上千人歡迎美穗子。
美穗子學習過的梅北小學與洪河漕村的小學結成友好小學,都城友協(xié)用募捐的錢為洪河漕村小學購買了電腦和課桌,還在辛莊中學建立了“紀念美穗子獲救援助升學制度”,每年對10名優(yōu)秀學生提供高中學習的全部費用。
美穗子一家都在實踐日中友好。
長女真智子說她受聶將軍人道主義精神的啟發(fā),自己也嘗試為社會做些事。
她說最令她感動的是在人民大會堂見到聶將軍時的情景。
2003年11月,她代表母親再次訪華,出席了洪河漕村“聶將軍與美穗子雕像”和井陘礦區(qū)“美穗子獲救紀念碑”的落成儀式。
為了紀念百團大戰(zhàn)和美穗子的被救,中日雙方共同出資的“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也將于今年8月在井陘縣正式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