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xué)的鑒賞讀后感
中學(xué)的鑒賞 袁行霈 一 滋 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文學(xué)鑒賞離不的咀嚼和玩味。
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
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
但文學(xué)鑒賞不能不學(xué)會“咬文嚼字”。
元遺山《與張中杰郎中論文詩》云:“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
”這是文學(xué)鑒賞的經(jīng)驗之談。
閱讀文學(xué)作品可以借助字典、辭典,然而字典、辭典只解釋字詞的意思,不可能把它的滋味告訴讀者。
一般的注本也不過是注出詞義、典故。
隱藏在語言深層的情韻,附著在詞語之上的色彩,未必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得到。
這只有通過自己大量的閱讀,反復(fù)的玩味,才能逐漸體會。
例如“白日”,辭典注曰“太陽”。
但熟悉古典詩歌的人都會感到這個詞以“白”形容“日”,似乎強調(diào)了“日”的亮度;左思說:“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
”“白日”是“太陽”,但是經(jīng)過詩人反復(fù)使用后,它已帶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
王之渙的《登鵲雀樓》一開頭說“白日依山盡”,雖然寫的是夕陽,但因用了“白日”這兩個字,仍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
又如“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家院子?xùn)|邊有一道籬笆,下邊種著菊花,這本是普通的田家景色。
可是因為陶淵明是一位著名隱士,菊幾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連帶著“東籬”也有了遠離塵俗的意味。
再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落花時節(jié)”四字既點明時令,又暗喻李龜年和自己兩人的遭遇,還暗喻唐王朝的局勢,含蓄蘊藉,大可玩味。
《論語·雍也》說:“伯牛有疾,子問之,自 脂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斯疾,重復(fù)一個“斯”字,孔子那種愛惜悲痛的心情充分地傳達了出來。
《世說新語》記載名士的言談舉止十分生動,如《文學(xué)》篇中,“了不長進”四字就很傳神,特別是那個“了”字,耐人尋味。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
王長史宿構(gòu)精理,并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dāng)對。
王敘致作數(shù)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
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
”王大慚而退。
小說戲曲中的詞語,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
《紅樓夢》第四十四回,賈母罵賈瑯:“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來了。
”“黃湯”就是“黃酒”,但用“黃場”往往有貶義。
如《水 濟》第十四回:“畜生
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
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
”元雜劇《朱砂擔(dān)》第一折有:“我則是多吃了那幾碗黃湯,以此趕不上他。
”不該喝酒而喝了,酒后闖了禍,這時不用“黃酒”而用“黃湯”,別有一種趣味。
“沒嘴的葫蘆”,比喻不多講話的人。
葫蘆這比喻使人聯(lián)想到憨厚的樣子,再加上“沒嘴”,這印象就更強烈了。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是沒嘴的葫蘆。
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西游記》第三十八回:“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
”元雜劇《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么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
”將這些例句互相對照,覺得更有意思。
又如《紅樓夢》第七回秦可卿的弟弟秦鐘初次與寶玉相見,鳳姐也在場。
當(dāng)秦鐘向鳳姐作揖問好時,“鳳姐喜的先推寶玉,笑道:‘比下去了
’便探身一把攜了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
”這一段里“比下去了”四個字極其傳神。
除表示鳳姐喜歡秦鐘以外,還可看出鳳姐對寶玉的愛。
鳳姐總以為別人都不及寶玉,經(jīng)常拿別人和寶五相比,以往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今這秦鐘一來就把寶玉“比下去了”。
一個潑辣女人的形象立刻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水滸傳》第三回寫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魯達聽罷,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腰子在手里,睜眼看著鄭屠說道:‘灑家特的要消遣你
’把兩包臊子劈面打?qū)⑷ィ瑓s似下了一陣‘肉雨’。
”這“肉雨”二字,金圣嘆批曰:“千古奇文。
”李卓吾批曰:“‘肉雨’二字懲地形容,從未經(jīng)人道過。
”袁無涯批曰:“‘肉雨’二字俗而典,莽而趣,便生后拳頭雨點之根。
” 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語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然而語言的表現(xiàn)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語言大師也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
中國的文學(xué)家深知“言不盡意”的道理,所以特別注重語言的啟發(fā)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諸言外,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中國文學(xué)的鑒賞,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被語言所局限,應(yīng)當(dāng)從言內(nèi)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滋味。
二 意 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詩、賦、詞、曲、小說、散文、駢文等各種文學(xué)體裁,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shù)種類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意境。
注重意境的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共同的特點。
意境的形成,有賴于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
或情隨境生;或移情入境;或體貼物情,物我情融。
有時意境很快就達到鮮明清晰的地步,有時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chǔ)上深化、開拓。
《漫 叟詩話》說:杜甫的《曲江對酒》中的兩句詩,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黃鳥時兼白鳥飛”,后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改了三個字,意境遂大不相同。
此詩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長安任拾遺時所作,他對肅宗既懷有幻想,又感到失望。
久坐江畔,一種寂寞無聊之感襲上心來。
“桃花欲共楊花語”,偏于想象,意境活潑,與此時之心情不合。
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偏于寫實,意境清寂,正好表現(xiàn)久坐無聊的心情。
詩詞中鮮明的富于啟示性的意境不勝枚舉。
“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王維《漢江臨眺》)“狂風(fēng)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李白《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
”(杜甫《后出塞》其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馮延巳《遏金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
”(秦觀《滿庭芳》)“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游 陸安春雨初霧》)這些詩句,我們反復(fù)體味,即可進入那意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也有詩的意境。
王勃的《滕王閣序》、柳宗元的《水州八記》、蘇拭的前后《赤壁賦》等等,自不待言。
即使是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也有一些詩一樣的片段。
其《先進》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孔子讓他們各言其志,其他幾個人都是直截了當(dāng)?shù)厥稣f,只有曾哲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害,詠而歸。
這段文字就頗有意境。
戲曲有沒有意境呢?也有。
王國維說元雜劇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
”(《宋元戲曲考》)戲曲中的曲詞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現(xiàn)。
有些曲詞善于描摹景物,烘托氣氛,抒寫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如王實甫《西廂記》里《長亭送別》一折中的兩支曲子: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小說有沒有意境呢?也有。
如《聊齋志異》中的《綠衣女》,寫書生于璟在廟里讀書,夜間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贊曰:“于相公勤讀哉
”于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
綠衣長裙,婉妙無比。
于生愛之,遂與寢處。
女妙解音律,歌聲動耳搖心。
一夕,女走后于生聽到她呼救的聲音,聲在檐間,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鳴聲嘶。
于破網(wǎng)挑下,則一綠蜂將斃。
“捉歸室中,置案頭。
停蘇移時,始能行步。
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幾上,走作‘謝’字。
旋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
自此遂絕。
”整篇小說都富有詩意,而末段尤有意境。
中國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既注重表現(xiàn)意境,文學(xué)的鑒賞當(dāng)然也應(yīng)該力求感受和進入意境。
當(dāng)我們讀著那些意境深遠的作品時,可能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靈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
有時是自己過去的審美經(jīng)驗被喚起,并和詩人取得共鳴。
有時仿佛心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
有時會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怎樣才能進入文學(xué)作品的意境呢?必須馳騁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詩歌鑒賞需要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已無須贅言,這里只講講戲曲的鑒賞。
中國戲曲的表演有很強的虛擬性,乘車蕩舟,騎馬作戰(zhàn),扣門登樓,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是由演員通過虛擬的方式加以表現(xiàn),舞臺上并沒有真實的布景。
那山山水水,干軍萬馬,都要由觀眾自己去想象。
而在讀劇本的時候,眼前不但沒有布景,而且沒有演員,所見到的只是紙上的文字。
讀者要借助這些文字想象出舞臺的情景,讓死的文字一個個活起來,變成一些生動的場景。
這樣才能進入它的意境。
三 寄 托 中國文學(xué)本有托物言志的傳統(tǒng),《論語·子罕》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借松柏表現(xiàn)堅貞的人格。
《離騷》里的美人香草,寄托了詩人高尚的情操。
有些作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也常常隱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在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中,不少是這樣的。
因此鑒賞中國文學(xué),必須注意有無寄托,如果有寄托,就要進一步弄清是什么寄托,透過表層的意象,體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
如李商隱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進淚傷心數(shù),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 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
這首詩以為雨所敗的牡丹象征自己,詠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細膩地表現(xiàn)了自己不幸的遭遇。
又如元代詩人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筆下這株白梅高潔絕俗,而又不孤芳自賞,它愿意把自己的清香貢獻出來,以加快春天的到來,寄托了詩人的理想。
在散文中有寄托的作品也不少見。
韓愈的《雜說》四(《馬說》)借著不為人知的千里馬寄托了寒士的不平。
周敦頤的《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托自己的情懷,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然而,我們應(yīng)該避免穿鑿附會,把那些并無寄托的作品說成是比興寄托之作。
這只能破壞鑒賞的趣味而無助于對作品的理解。
漢儒對《詩經(jīng)》的解說就犯這個毛病。
例如《關(guān)眼》明明是一首情歌,卻被解釋為“后紀之德也”。
清代陳沆用漢儒解詩的方法,箋釋漢代至唐代的詩歌,也有不少穿鑿附會之處,如漢樂府《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陳沆說:“此忠臣被讒自誓之詞
”顯得迂腐可笑。
四 博 采 中國文學(xué)的鑒賞,需要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
博采中國文化各個領(lǐng)域的知識,可以提高鑒賞的能力。
例如詩歌的鑒賞,可以借鑒繪畫、書法理論的地方就很多。
清代王原祁論山水畫說,用筆須“毛”,蔡 豈論書法藝術(shù)講究“澀”,詩歌評論家論詩歌藝術(shù)講到“拙”,我們可以互相印證。
葉燮《原詩》論漢魏之詩說:“其工處乃在拙,其拙處乃在工。
”陳師道《后山詩話》評劉禹錫的一首詩說:“語雖拙而意工。
”袁枚《隨園詩話》說:“詩宜樸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樸;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后之淡。
”畫家所謂“毛”,書家所謂“澀”,詩家所謂“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shù)講究一個“虛”字,虛處見實。
畫家往往在畫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讓觀畫的人自己去想象補充。
清初畫家 宣重光《畫簽》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書家和篆刻家講究“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fēng),常計白以當(dāng)黑,奇趣乃出”。
中國文學(xué)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虛處見實,計白當(dāng)黑,讓讀者在無字之處看出字來,進而領(lǐng)悟作品的情趣。
如果對中國的繪畫藝術(shù)、書法藝術(shù)、篆刻藝術(shù)有所了解,就會有助于對中國文學(xué)的鑒賞。
中國文學(xué)名著讀后感
[中國文學(xué)名著讀后感]胯下小兒 自有紅樓以來,論者多多,大都對寶黛愛情稱頌有加,對寶釵小姐也偶有贊詞,獨對王熙鳳女士視若最毒婦人心的典型帶表,小子專喜打抱不平,且言上兩句,中國文學(xué)名著讀后感。
這王熙鳳實在是優(yōu)點多多. 第一:孝敬長輩 象賈府這樣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兒孫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盡量讓老人活得開心一點。
老太太在一群兒孫中最喜歡的就是寶玉了,可寶二爺從來就沒讓她老人家舒心過,正經(jīng)書是從來不好好念的,三天兩頭的要摔玉,偶而還害人跳跳井,您說,攤上這么個活寶,老太太能開心嗎
別的姐妹,也沒看見誰有空把老太太逗樂了。
倒是鳳姐,最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沒事就能把她逗笑了,鳳姐是財迷,陪老太太玩牌時總是故意輸錢,目的無非是讓她開心而已。
鳳姐有一回過生日,她那個混帳男人居然要拿出劍來追著她砍,您說,她心里多窩火呀
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調(diào)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鬧了。
所以,至少比起寶玉以及他的那幾個姐妹,鳳姐算很孝敬長輩的了。
第二:恪守婦道,嫉惡如仇 鳳姐的老公賈璉有個族弟,名叫賈瑞,這人更加混帳。
按說賈瑞的爺爺還是教書先生,他本人也讀了不少書,可他居然打起了他嫂子---鳳姐的主意.這要換了一般的人,說聲no也就完了,可鳳姐是誰呀
她眼里可容不下沙子,對這種狼心狗肺的東東不給點顏色瞧瞧,說不過去呀
報告上級
不行,怎么能讓老人操心呢
自己來吧。
于是,賈瑞上套,就在大冬天凍了一夜,活該
按說這事就完了吧,可賈瑞大概是凍糊涂了,色心不死,接著來。
鳳姐可不是好惹的,你還不死心啊
苦頭沒吃夠
于是這回,賈蓉賈薔一人收了他五十兩銀子。
從此,賈瑞再也不敢往榮國府跑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鳳姐對于婚姻是忠誠的,而且她不象一般的女人那樣,她能夠用自已的力量去懲罰惡人,比只會哭哭啼啼找婦聯(lián)的人強得多了。
有一次,鳳姐的公公---老流氓賈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環(huán)鴛鴦,可他自己又不敢說,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鳳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說。
前文說過,鳳姐很孝順啊,自然不能指著賈赦的鼻子大罵:你這個臭流氓
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惡如仇,自然也不能幫他的忙啊
于是,鳳姐就展開她的聰明才智,三十六計,躲為上計。
最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
百善孝為先,老流氓的行為又確實讓人不齒,鳳姐該怎么做
能有比躲開更好的辦法嗎
不失孝道,不為非作歹,鳳姐,難能可貴呀
第三:友愛弟妹 有一次,寶玉和那一群姐妹們要開什么詩社,沒銀子,找管家婆---鳳姐拿銀子,按理說,榮國府的日子早就過得緊巴巴的了,鳳姐不給,也說得過去啊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們的道理鳳姐還是懂得的,二話不說,銀子擺上。
還有一次,賈環(huán)和丫頭賭錢輸了賴帳,鳳姐見到了,把他罵了一頓,出錢替他了帳。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鳳姐對弟弟妹妹也是很好的,這樣的嫂嫂,沒話說。
第四:持家有方 寧國府賈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喪事,于是鳳姐臨時轉(zhuǎn)會寧國府,轉(zhuǎn)會期一個月。
王總教練上任伊始,一頓板子打了一個老隊員先立威,不這樣做沒人聽啊
鳳姐的壞名聲,大概就是這樣的一些事得來的吧
可是,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軟,難治家,讀后感《中國文學(xué)名著讀后感》。
怎么辦
沒有規(guī)沮不成方圓,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則罰。
鳳姐的行為,可與包青天相比了。
(抱頭,躲,沒砸著)同樣的不怕得罪人,同樣的執(zhí)法如山。
這是別人病了,她代勞,比別人做得好。
后來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個人的活要三個人(李紈,探春,寶釵)來干,由此可見,她持家確有一套。
鳳姐的壞名聲,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尤二姐之死。
各位請想想,你們的那個他(她)有了另一個人,你會怎么辦
哭,鬧,是一般的,殺人不至于,愚意度之,殺人之心怕不止一個人會有吧!鳳姐也是一個女人,自然也不例外。
她視尤二姐為眼中釘,肉中刺完全可以理解,把她放到眼皮底下,對她有些虐待的行為也不算什么吧。
(錯的可是尤二姐呀,誰讓她做二奶的)至于尤二姐自己不堪忍受吞金了,那是她自己干的呀
鳳姐又沒有殺人 尊敬長輩,愛護弟妹,嫉惡如仇,持家有方,不搞婚外戀,這就是王熙鳳。
姐姐妹妹們,不要學(xué)什么寶姐姐,林妹妹,學(xué)學(xué)鳳姐姐就對了。
哥哥弟弟們,不要追什么寶姐姐,林妹妹,追追鳳姐姐就對了。
當(dāng)我讀完《小河彎彎》這篇曹文軒叔叔寫的小說時,我已經(jīng)明白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也許對許多沒有看過《小河彎彎》的人會覺得不重要,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對看過《小河彎彎》這篇小說的人來說是重要的,仿佛是‘重于泰山’一般。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小哥哥和小弟弟從河里撈到了一張好網(wǎng),一位叔叔聽見小哥哥和小弟弟的對話,跑過去卻說這是他的網(wǎng),路邊的人們不知道這網(wǎng)到底是誰的,便在意論紛紛。
突然小哥哥問叔叔這網(wǎng)有多長,叔叔回答成了多少米,但是算網(wǎng)有多長應(yīng)該說多少步,叔叔連網(wǎng)的基本知識都不知道是什么,怎么能說這網(wǎng)是他的,叔叔沒辦法,只好走了。
小弟弟高興地抱起網(wǎng)就往家的方向走去,小哥哥卻打了小弟弟,還把網(wǎng)交給了公園管理員。
聽了我的介紹,我想你們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道理了吧
如果還想不通,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每一個人都要懂得誠實守信,不應(yīng)該為了一些小便宜而撒謊騙人,這樣最后的結(jié)果只有一個,貪小便宜的人會受到懲罰,讓他沒有‘好果子’吃。
每一個人也不應(yīng)該撿到了一個好東西就自己拿走,這樣是一個很不好的行為。
我們應(yīng)該找到失主,把東西還給他,如果找不到失主,應(yīng)及時交給警察,不可以自己貪污。
我覺得曹文軒叔叔的小說,有時候像大山,有時候像大河,有時候像巖石,總是透露著那么一種雄渾的氣勢。
有時候呢,像涓涓的細流,小花小草,透露著那么一種令人愉悅的親切。
小河彎彎,人心也彎彎,彎彎的小河,也流淌著人的智慧和愛憎。
小哥哥的機智勇敢,小弟弟的純潔童心,小伙子的可笑和俗不可耐,都躍然在紙上,仿佛是我們生活中剛剛發(fā)生過似的。
生活中存在著一些不大不小、令人感到可笑的現(xiàn)象,我們說它丑惡,其實并不算多丑,它只不過是表現(xiàn)了人性中俗不可耐的一面罷了。
曹文軒叔叔是溫和的用自己略帶嘲弄的口吻來描寫生活中那些愛占小便宜的人,小兄弟兩個讓那個小伙子丑態(tài)百出。
相比之下,小伙子還沒有這倆孩子的境界高。
盡管小弟弟舍不得把網(wǎng)給別人,想自己留者,但這只是一種可愛的童心的體現(xiàn),我們不會產(chǎn)生什么反感的情緒。
因為,那個小伙子蒙蔽和欺騙小弟弟是非常容易的。
當(dāng)然了,小哥哥要有小哥哥的樣子,他最后把網(wǎng)交給了公園管理處。
很有意思的是,曹文軒叔叔沒有寫出讓小哥哥給小弟弟講什么道理,而幾乎是用粗暴的方式,讓小弟弟把網(wǎng)交出去。
如果按照我們一般的文學(xué)表達的話,這個小哥哥肯定要給小弟弟講一番大道理。
不過,那就很虛假了。
小哥哥機智過人,是我讀了此文最大的感受。
小哥哥一次又一次的故意設(shè)置陷阱引誘這個小伙子上鉤,暴露出這個小伙子真實的面目。
這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在生活當(dāng)中,我們要向文中的小哥哥一樣機智,不能向小伙子一樣愛占小便宜。
我們要向文中的小哥哥學(xué)習(xí),他是我們的榜樣,而不應(yīng)該向文中的小伙子學(xué)習(xí)。
〔中國文學(xué)名著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nóng)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讀“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經(jīng)典必讀”讀后感
有嗎,有嗎,有什么文學(xué)還是值得你必讀的,沒有了,沒有了。
沒有一個有風(fēng)骨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文人。
那也就沒什么有什么是必讀的。
求一篇2000字左右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xué)作品的讀后感
《狂人日記》讀后感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
最初發(fā)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號,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它以“表現(xiàn)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魯迅語)而在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的歷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這篇小說受到俄國小說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說的影響。
(天下教育網(wǎng)歡迎您投稿)這是一篇白話日記體小說,包括小序和正文兩個部分。
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紹寫作的背景和緣起;正文共有13則白話寫就的“瘋子”的日記。
小說的主人公是日記的“作者”——狂人。
狂人,從作品的敘述來看他確實是個瘋子,他有種種瘋子的病癥:狂人總是時時害怕著,提防著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體寫出了他的狂態(tài): 首先是反映他的變態(tài)心理。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視、撫摩都看作是吃人行為的一部分。
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跟,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dāng)了。
”將別人善意的“笑”理解為暗藏殺機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離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軌道。
然后是“狂人邏輯”。
狂人在這種變態(tài)的心理下,正常的邏輯必然會被打破,這就造成了邏輯的混亂。
“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fā)昏;然而須十分小心。
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三十多年不見月光,從生活邏輯來說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
“他”與“趙家的狗”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那狗看“我”兩眼更是與“我”不相干,但狂人卻將他和“那狗”與“我怕”與“月光”的不見都聯(lián)系了起來,組成一個三段論。
這種將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論的不成立。
再次是狂人的囈境。
狂人即瘋子,是生活在幻覺世界中的人。
“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 通過象征和暗示,從作品字里行間所傳達出的信息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狂人實際上是一個站在時代前列的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啟蒙者。
這可以從他的思想和行動的種種表現(xiàn)看出來: “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表現(xiàn)了狂人懷疑傳統(tǒng),研究一切得啟蒙者的思想特點;“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是狂人對“吃人者”本質(zhì)的認識;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葉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的歷史的“字縫里”,看出了“吃人”兩個字,是他對封建禮教的實質(zhì)所作的歷史概括。
作者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實,則是這一歷史和結(jié)論的旁證。
雖然狂人把“把脈”理解為“揣一揣肥瘠”是混亂的臆想,但既然古代能夠“易子而食”,現(xiàn)實中狼子村能夠吃人,為什么自己的大哥不可能吃自己呢。
荒誕的邏輯中自有邏輯的合理性;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是對于吃人社會的“經(jīng)典”“戒律”的蔑視和斗爭。
通過“古久”和“陳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義,將矛頭直接指向了保守的傳統(tǒng)文化;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對未來社會的幻想和規(guī)劃;“我也未必沒有吃過妹子的肉”。
這是對自我的估價和反思,也是對自己前途的絕望。
充滿了自我懺悔的精神;“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為建立新的社會而進行的實踐性探索。
現(xiàn)實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純潔的,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個美妙的未來,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趕緊救救孩子。
總之,作品通過狂人的形象,尖銳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zhì),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為主體內(nèi)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小說在藝術(shù)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就是魯迅所說的“格式的特別”。
這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借實行虛,以虛證實。
小說選取狂人作為主角是個十分精心的安排。
在黑暗勢力陳陳相因地壓在人們頭上的那個社會里,一切都已經(jīng)習(xí)慣了,一切都視為當(dāng)然。
魯迅有意通過“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過他在精神錯亂時寫下的譫語,從某些“人吃人”的具體事實,進一步揭示了精神領(lǐng)域內(nèi)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質(zhì),從而對封建是社會的歷史現(xiàn)象作出了驚心動魄的概括。
獨特的心理描寫。
變態(tài)的心理,混亂的邏輯和虛妄的幻覺。
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寫和刻畫。
狂人見到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種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狂人由女人罵小孩推導(dǎo)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導(dǎo)出大哥、母親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這是典型的邏輯上的混亂。
采用了一些諸如象征、暗示、變態(tài)心理描繪等現(xiàn)代主義手段。
第一節(jié):“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長久;第二節(jié)“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國幾千年不變的傳統(tǒng)文明。
而第六節(jié)“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象征整個封建社會的黑暗與兇險。
讀者通過作品中的這些關(guān)鍵性的詞句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義,通過聯(lián)想可以體會到作品的實質(zhì)內(nèi)容。
作者既把狂人寫得完全象一個狂人,而作為體現(xiàn)作者意圖得藝術(shù)手段,他使讀者的理解完全超越于這個手段,不僅構(gòu)思頗見新意,而且結(jié)合得又天衣無縫,顯示了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除此之外,作品還采用了對照的手法。
正文前面的小序是用文言寫成的,它簡潔、明了而又清醒;而正文部分是用白話寫成的,它抒情,具有很深的心理內(nèi)涵。
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充分顯示了白話文學(xué)的表現(xiàn)能力,前面清晰的小序也反襯了狂人日記的思維的混亂和混沌。
文學(xué)作品讀后感
閱讀了這本書后,我認識并了解了海倫.凱勒。
她從一歲班就喪失聽力,但是她并沒有想命運屈服,而是種樂觀、奮發(fā)向上的態(tài)度來面對她的那個沒有光明和聲音的世界。
她僅僅依靠觸覺,成為了通曉5種語言、只是淵博的學(xué)者,并且學(xué)會了說話,從而能夠更好地與人交流,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奇跡。
她用“忘我就是快樂”來克服生理上的缺陷所造成的痛苦,她的人生態(tài)度和她的努力使得她的世界變得五彩繽紛,充滿了歌聲與笑聲。
她的故事與她的精神震撼了我。
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軟弱與退縮感到十分羞愧。
我相信我在海倫.凱勒的事跡啟迪和激勵下,我絕不會向不幸和痛苦屈服并用于向命運挑戰(zhàn)。
的確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優(yōu)秀的老師...... 從今天起,我一定抓緊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yè)于德吉利夫?qū)W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gòu),為殘疾人造福,被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創(chuàng)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
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zhàn),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當(dāng)成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將會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對于常人來說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
對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
現(xiàn)實生活中總是有部分人哀嘆命運對于自己的不公,責(zé)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一舉成名天下知。
殊不知現(xiàn)實社會是靠知識才能生存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
如果我們可以好好學(xué)習(xí),讓學(xué)問把大腦給占據(jù)的話,就可以為以后的道路鋪上一層石頭了
讓我們給黑暗的世界帶來光明,給無望的世界帶來希望吧
讓我們看看海倫.凱勒的三天安排吧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 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首先,我希望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老師,·太太的面龐,,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為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
我將不僅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我能夠?qū)⑺洳卦谖业挠洃浿?,而且還要研究她的容貌,發(fā)現(xiàn)她出自同情心的溫柔和耐心的生動跡象,她正是以此來完成教育我的艱巨任務(wù)的。
我希望從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wěn)的堅強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經(jīng)常向我流露的、對于全人類的同情。
” 有視覺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yōu)榘讜兊膭尤似孥E。
我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
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xiàn)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
我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
下一天清晨,我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尋找新的喜悅,因為我相信,對于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復(fù)的新的美景。
依據(jù)我虛構(gòu)的奇跡的期限,這將是我有視覺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
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
第一天,我奉獻給了我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
第二天,向我顯示了人與自然的歷史。
今天,我將在當(dāng)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到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經(jīng)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兒能像紐約一樣找得到人們那么多的活動和那么多的狀況呢
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
她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勒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
她作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著超過常人的健康心理。
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熱愛。
她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誡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類成功的最基本條件,有健康身體而沒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的。
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縱然是身體殘疾也不會抱怨命運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憐憫,他們會憑著自我堅強的毅力到達理想的彼岸。
有位哲學(xué)家曾經(jīng)說過:“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
”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
看過的人應(yīng)該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里,如此不幸的人生,還會有什么收獲呢?然而海倫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不但考上了,而且一生中寫了14部著作.她還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機構(gòu),辦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辦得到的事.珍惜現(xiàn)實,才能擁有未來.這就是珍惜的價值所在,也是生活的辯證法.與海倫相比,我們許多人可能都會感到慚愧.因為我們雖然擁有比她健全的身體,卻常常如她所說的那樣,犯那種有視覺卻看得少的錯誤.或為已失去的東西痛苦不堪,或為得不到的東西百般煩惱,卻偏偏對實實在在擁有的東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
而自我呢,有著良好的條件,卻缺乏堅韌不撥的毅力。
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名人曾說過:“什么是不容易
不容易是把每天應(yīng)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
什么是不簡單
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
”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 的眼睛
想到三天后,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 過那寶貴的三天
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二、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
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
下面有一則故事,也說明了這點。
兩個成績相當(dāng)?shù)男悴?,赴京趕考,半夜趕路時,遇上喪隊,與棺材擦肩而過,前者十分擔(dān)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而后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財。
于是后者考中了狀元。
而前者卻榜上無名,這個故事更可以說明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篇關(guān)于贊揚中國漢字的讀后感四百五十字
《史說漢字》自2007年開始策劃,經(jīng)數(shù)次專家研討會、信息反饋整理,走訪12個?。▍^(qū)、市)、30多個地(市)、30多家博物館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前期拍攝,采訪了60多位國內(nèi)著名的語言文字專家及歷史學(xué)家、考古學(xué)家.該片按照漢字從古到今的發(fā)展脈絡(luò),共分七集全面展示漢字的歷史和特色.第一集《文明晨曦》從上古結(jié)繩記事、倉頡造字、巖畫符號、陶器及器物上的刻畫符號等史料、傳說和遺跡追溯和考證了漢字的起源,展示了漢字源遠流長的歷史.第二集《塵封甲骨》通過反映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及研究,揭示了作為現(xiàn)在能看到的最早成系統(tǒng)的漢字的特點,也由此展現(xiàn)了曾經(jīng)失落的殷商歷史片斷和文明.第三集《鼎立九州》對刻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進行解讀,展示這一記載華夏文明1200余年歷史的文字所講述的歷史文化故事.第四集《隸行天下》揭示秦始皇“書同文”的內(nèi)涵和施行情況及經(jīng)歷隸變過程的方塊漢字的走向成熟、風(fēng)行天下.第五集《揮毫千秋》講述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對漢字發(fā)展和文化傳承的功績,展示了楷書為主、諸體盛行,漢字與書法交相輝映的獨特漢字文化現(xiàn)象與魅力.第六集《百年沉浮》講述近代漢字與國家、民族一同跌宕起伏的命運——漢字循自身演變規(guī)律走向簡化變革之路,規(guī)范漢字的法律地位得到確立,而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的發(fā)明使我們從“鉛與火”的時代邁向“光與電”的時代.第七集《方正流長》展示漢字所承載的中華文明對我國境內(nèi)少數(shù)民族和周邊國家的影響以及新時期在國際舞臺上重新散發(fā)的魅力
我喜歡中國讀后感500字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相信每個中華兒女心里都有這樣一句話,而且它已在我心中留下一個深深的烙印。
中國,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老人”。
我喜歡中國,喜歡中國的“老”。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五帝時期到今天,已是5000多年的高齡,但他仍然鶴發(fā)童顏,既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又有青少年的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
中國“老”,老得沉著,冷靜得沒有脾氣,不像美國,只有200多歲,就欺負“老人”,毫無半點尊老愛幼之心,天天想著“打架”,恃強凌弱,不務(wù)正業(yè)。
中國的“老”,給“少”的一代留下了不少的好處。
華夏文化,猶如宇宙中的一顆恒星,照亮了他人。
造紙術(shù)、火藥、印刷術(shù)、指南針,這哪一不是中國老人留下的珍貴寶物
而“少”的一代呢,學(xué)了老人的發(fā)明,不但沒感謝老人、報答老人,反而用它們來對付老人,過橋拆板,實在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