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與孤女 讀后感
我11號剛去的,有古長城,水上人家,妒女祠,張果老洞,平陽湖,瀑布,洗臉盆什么的,很多的····不過上長城的話,票價是20元,其實往里大概走200米左右的樣子,右拐有個老關口,右拐往前走可以直接上去的,根本就不用門票的···另外,平陽湖堪比黃河了,那泥沙···還有就是瀑布,票價30元,看什么時候去,我去的時候瀑布不是很大,不過還算可以,運氣不好的話,就是干瀑布···水上人家里面是泉水哦,很清涼,水邊是1930年種的葡萄樹,一顆葡萄樹就滿院陰涼,旁邊是免費的游泳池,泉水哦,很涼,可以自帶泳衣過去···建議去的話,還是團去比較合適
讀萬里長城行讀后感三百字
我愿思緒如風,任其飄遠到祖國壯麗的河山,秀麗的山川,領略今朝的大好風光。
然而,那故鄉(xiāng)的大海,那獨有的風景,是我腦海中永恒的記憶。
故鄉(xiāng)清晨的海是活的,層層白浪迎風而起,伴隨著跳躍的陽光,在追逐,在嬉戲。
海風輕輕地拍打著堤岸和奇形怪狀的礁石,綻出朵朵雪白的浪花。
浪花拍打著礁石的聲音,好似大海歡樂的笑聲。
海面上漂浮著幾只漁船,岸邊的海水親切地拍打著金色的沙灘,發(fā)出“嘩,嘩,嘩”的聲音,好像要將沙灘擁入自己的懷抱。
海風輕輕拂過臉頰,帶著淡淡的咸味,清新而又涼爽。
我保準你只要一吹到海風,就會把煩惱拋到九霄云外。
傍晚,我漫步在海邊,遠眺大海。
海天相接之處燃燒著玫瑰色的霞光,落日的余暉,給大海鋪上了一層紅紗。
溫柔的風輕拂海面,海水泛著漣漪,涌著碎波,那是大海迷人的笑臉。
“嘩-嘩-嘩”濤聲陣陣,那是大海優(yōu)美的歌聲。
啊!好一幅壯觀的大海晚景圖!我被這故鄉(xiāng)大海的迷人景色所征服,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所熏陶,我愛故鄉(xiāng)的大海,因為這里風景獨美!
百團大戰(zhàn)娘子關戰(zhàn)役描寫
娘子關戰(zhàn)役為中日戰(zhàn)爭早期的大型戰(zhàn)役之一,地點是在中西戰(zhàn)略要點娘子關,時間為1937年10月6日。
攻擊部隊為日軍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五師團。
守軍為趙壽山率領的十七師。
整體戰(zhàn)役涉及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馮欽哉的第二十七路軍和曾萬鐘的第三軍,八路軍,以及川軍一部。
10月8日-10月22日,日軍于關外被中華民國國軍包圍,10月23日日軍第14師團前來解圍,10月26日,日軍攻陷娘子關。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的太原會戰(zhàn)中,中國第2戰(zhàn)區(qū)部隊在山西省東部娘子關地區(qū)抵抗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軍進攻的防御戰(zhàn)役。
日軍第1軍于10日占領河北省石家莊后,令第20師團沿正太鐵路(正定至太原)向山西進攻,以配合由晉北南下的日軍會攻太原。
中國第2戰(zhàn)區(qū)部隊一部,在副司令長官黃紹竑指揮下,在娘子關南北地區(qū)布防阻擊日軍的進攻。
日軍第20師團一部,在師團長川岸文三郎指揮下分兩個縱隊西進。
右縱隊沿井陘、娘子關向石門口進攻,左縱隊沿微水、測漁鎮(zhèn)向石門口進攻。
11日,日軍進到井陘與在此警戒的中國軍隊一部接觸。
黃紹竑急令右翼第3軍向娘子關靠攏,主力集結于大小梁江。
12日晚,日軍突破井陘南劉家溝守軍陣地,占領井陘,13日晨攻占舊關,當日夜,中國第17師所部向長生口方向日軍反擊,曾克復劉家溝、長生口和井陘南關車站,但因娘子關以東雪花山失守,第17師反攻未逞,退守乏驢嶺。
14日拂曉,第26路軍第27師兩個團向占領舊關的日軍反擊,將該部日軍壓縮到核桃園東南高地。
當日,日軍一部由娘子關以北洪子店西進,在六嶺關附近被守軍第4旅擊退。
15日,日軍一部突入舊關和關溝。
這時,閻錫山限令黃紹竑和第3軍軍長曾萬鐘于16日消滅舊關附近日軍。
當日夜,第27師和第3軍一部將關溝和舊關的日軍包圍。
日軍一部增援。
雙方展開激戰(zhàn),至20日,形成對峙。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于20日令第20師團向陽泉地區(qū)進攻。
當日,第20師團以右縱隊攻擊井陘、新關、固驛鎮(zhèn)方面及以北的守軍防御陣線;以左縱隊沿橫口、測魚鎮(zhèn)、固驛鎮(zhèn)向娘子關正面守軍后方迂回。
當日拂曉,日軍右縱隊在飛機支援下向娘子關正面守軍趙壽山率領的17師展開攻擊,戰(zhàn)至22日,守軍傷亡極重,即縮短戰(zhàn)線于當日夜間轉移至神仙洞、綿山、葦澤關、785.3高地、宋家?guī)r底一線陣地。
23日,日軍左縱隊由橫口車站渡甘陶河,爾后向西南前進。
24日,該部日軍由南障城、測魚鎮(zhèn)方面進攻,在七亙村與八路軍第129師一部發(fā)生戰(zhàn)斗(參見七亙村之戰(zhàn))。
25日,守軍第3軍將其右翼過分突出的部隊向娘子關靠攏,主力控制于固安驛。
新進入前線的川軍第122師占領馬山村東方高地,準備阻擊西進迂回的日軍。
日軍乘第3軍右翼部隊移動,第122師尚未到達馬山村之際,突入亂安村,攻擊固驛鎮(zhèn)右側背。
這時,日軍已迂回到娘子關正面守軍的右后側。
黃紹竑請示閻錫山后,將娘子關一線守軍主力后撤。
除第26路軍留一小部守娘子關外,其余部隊退至巨城鎮(zhèn)、移稂鎮(zhèn)一線。
26日,日軍占領娘子關,將右縱隊改為右追擊隊,左縱隊改為左追擊隊,以陽泉為目標發(fā)動追擊。
閻錫山已無兵增援正太線,便電八路軍朱德總司令,著第115師和第129師速開往陽泉,歸黃紹竑指揮。
八路軍第129師已于10月18日進至平定地區(qū),22日至28日先后在長生口、東石門、馬山村、七亙村等地打擊日軍,取得一定勝利。
接著八路軍總部率第115師由五臺地區(qū)南下,支援正太路作戰(zhàn)。
28日,日軍尾追中國撤退部隊,進占巨城鎮(zhèn)。
在移稂、石門口一線,日軍展開猛攻,守軍陣地多處被突破。
當日下午,蔣介石電令正太線守軍在壽陽以東地區(qū)堅守待援。
但從28日起,正太線守軍各部在日軍追擊下,節(jié)節(jié)敗退。
這時,雖有川軍一部增援,但已不能扭轉潰退局勢,截至30日,部隊已敗退至壽陽附近。
日軍于29日占領平定,30日占領陽泉。
31日,蔣介石令第1戰(zhàn)區(qū)抽調位于冀南的湯恩伯軍團參加晉東作戰(zhàn)。
湯率第13軍經涉縣、昔陽、平定前進,攻擊日軍側背,但為時已晚。
日軍華北方面軍為增強正太線上進攻的兵力,將第108、第109師團使用于正太線方面。
30日,第108師團第104旅團配置在獲鹿、微水間。
第109師團于11月4日由元氏出發(fā),沿昔陽向榆次前進。
11月2日,日軍攻占壽陽和昔陽。
黃紹竑即令正太線上的部隊撤退至太原外圍東山及其東南地區(qū)。
這時八路軍總部率第115師進抵壽陽東南地區(qū),4日在廣陽地區(qū)打擊向榆次進攻的日軍,消滅其近千人。
7日,第129師再戰(zhàn)廣陽,給西進日軍以有力打擊。
此時正太路后撤的軍隊已經潰亂。
日軍迅速進至太原城外圍,與由晉北南下的日軍會攻太原。
觀后感的開頭怎么寫
讀汪曾祺《人間滋味》有感這本書拿在手里有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一如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連紙的味道都那么好。
君子之文如其人,也是淡如水,卻香,香到讓人無論何時看了都會覺得餓。
哪怕只是他信手拈來的綠豆、莧菜,都是令人神往的美食。
也許這就是心美便一切皆美,情深則萬象皆深。
很驚嘆汪曾祺老先生對生活有如此細致地觀察,敏銳地體驗。
娓娓道來有一點淡,汪曾祺老先生似乎更有味道,更有力度地講述,不是炫耀,也沒有說教,憑借的是那一種對生活的濃濃的興趣和熱愛。
汪曾祺不僅能寫,而且還將其寫得有滋有味,妙趣橫生。
這主要得益于他對生活對美食的熱愛和關注。
我們說一位作家的文章好,好在什么地方
是他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深刻,是我們所沒有意識到的,再就是他寫出了大家心里想到了,但卻沒有說出來的認識、道理和體會。
就拿對五味的愛好來說,山西人愛吃醋,四川、湖南、湖北人愛吃辣,廣東人愛吃甜,我們都知道,比如,“山西老鄉(xiāng)愛喝醋,繳槍不繳醋葫蘆”啦;火車一開入娘子關,響聲就變成“喝醋”“喝醋”啦,等等。
誰也沒想到它們能成為寫文章的素材。
看起來,對生活的熱愛,應該包括它的方方面面,自然“吃”也是一項重要的方面,“民以食為天”,是很有道理的。
在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中關于飲食、地方描述的一些文字,讀起來很有趣味。
既有人間的氣息,又脫離了生活的俗氣。
看他的作品,文字不急不火,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他體驗生活記錄下感受,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回味出一種清新的生活。
他是江南人,是那塊土地滋養(yǎng)了他的性靈。
那種細膩的、溫和的生活藝術,多么有個性。
原來藝術中個性的保留是那么的重要。
就這樣漸漸喜歡上了汪曾祺老先生寫的文字,平平淡淡的,極細膩,又毫無雕琢痕跡,其實卻蘊含著某些生活的小哲理。
“聽”他平靜地說著,不會乏味,亦不激昂,算不上大氣卻仿佛牙雕般精致,時代的痕跡很明顯,似乎一打開書就走進了一段時光,字里行間的文化氣息和溫馨感讓我很是留戀。
有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位老先生打趣得緊,又會隱隱覺得他有種淡然,這種淡然,不是那種行文可以營造的淡然,而是他良好的家教和多年的博學所帶來的骨子里的清雅。
他又似乎很低調,有著一個大隱隱于市的文人身上的干凈與清澈。
他自己也說“我喜歡疏朗清淡的風格,不喜歡繁復濃重的風格,對畫,對文學,都如此。
看汪老寫的飲食書確實是一種享受,美食在筆下成了一種藝術品,其實都算不上美食,每一種都是極具風情的小吃,簡單而入味,讓人愿意一遍一遍地讀,文化的氣息從文字間自然而然地傾瀉而出,小日子的味道讓人心生喜歡。
讀起來甚是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