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的讀后感1000字
自古已有許多文人墨客鐘情于‘志怪’類文學并留下膾炙人口的鴻篇,但真正將這類文學推向頂峰的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有“空前絕后”之美譽。
他將古代小說中的‘志怪’、‘傳奇’和‘人情’融于一體,吸收了古代白話小說的長處,形成了獨特的簡潔優(yōu)雅的文言風格。
聊齋中將世界分為仙界,冥界,妖界。
傳說中的仙界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遠之名山洞府,是不老不死的樂園。
那里有奇樹珍果,香花瑤草,美人仙樂,玉液瓊漿,有永遠的享樂和永恒的生命。
而聊齋中的仙女有平民色彩,她們跟凡人成親,養(yǎng)兒育女,為夫君道德完善恪盡職守,追求道德完善、追求真正幸福,《翩翩》是代表。
前人小說里的觀世音總是手執(zhí)柳枝,點灑幾點救命水,到了蒲松齡的《菱角》里邊,觀世音變成了凡人的母親,在人間吃苦耐勞,親手給兒子做衣服和鞋子。
真正成了跟黎民大眾共甘苦的平民觀音。
前輩作家創(chuàng)造了星漢燦爛的神仙世界,蒲松齡讓紫氣仙人向人間回歸,和世間的凡人一起過上了平平常常的生活。
冥界的鬼混早在先秦典籍中出現(xiàn)過,前人認為人死為鬼,鬼形成陰界。
但在《聊齋志異》中,鬼世界和人間的世界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鬼界成了人間的虛幻倒影,是人世間種種現(xiàn)象的折射反映。
凡是人類之外的動物、植物、器物變化成人,或者雖然沒變化成人卻能像人一樣說話,跟人交往,便為妖。
這是妖的寬泛定義。
《聊齋志異》中,千姿百態(tài)的精靈都來和人交往。
蒲松齡神鬼狐妖畫蒼生,馳想天外的志怪,是滄海桑田的人生。
《聊齋志異》雖然講鬼、狐、仙、怪的故事,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從書中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是通過一個個美麗奇異的故事將他對漆黑如墨的現(xiàn)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及對貪官們狼狽為奸的鞭撻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它的內(nèi)容廣泛,并以此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
從書中我能時時提醒自己,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純潔、美好般鉆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廣闊的心靈。
正如俗話所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百度知道還有很多:
聊齋志異《書癡》讀后感
讀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jīng)生動的事例來闡“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讀后感以“感”為主.要適當?shù)匾迷?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xiàn)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于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后,結尾又回扣“讀”.寫讀后感一般應做到三點:1、要讀懂原文的內(nèi)容.“讀后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后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nèi)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敘述的內(nèi)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nèi)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后感就寫不成功.
聊齋志異書癡大概內(nèi)容簡介
郎玉柱“晝夜研讀,無問寒署”,可謂讀書勤奮了。
可是他不僅科舉考試屢屢落第,而且三十多歲還不想結婚,妄想書中美人“自至”,甚至連送往迎來的禮節(jié)都不懂,真是愚不可及。
對這樣一個“書癡”,美人顏如玉卻用做游戲、下棋、彈琴、出外結交賓朋的方法把他調(diào)教成了一個有用的人,其奧秘就在于能對癥下藥。
她這樣做,使郎玉柱從沉悶、枯燥的讀書生活中解脫出來。
縣令懷疑顏如玉是書妖,放火燒書,郎母不幸遇難。
郎玉柱立志雪恨,辭別顏如玉,踏上了做官報仇的征程。
暑假到了,留的作業(yè)當中有一項是學校讓孩子看《水滸傳》、《聊齋志異》。
有句話說:“少不讀水壺”
其一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數(shù)里。
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
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 以空擔。
狼乃止。
屠歸。
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
逡巡近視,則死 狼也。
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
時狼皮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譯文 有個屠夫賣完肉回家。
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沖來,直看著擔子里的肉,像是很饞,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數(shù)里路。
屠夫害怕,用刀嚇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
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暫且將肉掛在樹上,等第二天早上再來拿。
于是將肉鉤好,踮起腳將肉掛在樹上,再把空擔給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
屠夫回去,天亮來取肉時,遠遠看到樹上懸著一個大東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樣子,大驚,遲疑地走近看,原來是死狼。
抬頭仔細看,就見狼口咬住肉,但鉤子鉤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魚上鉤吃餌。
那時狼皮價錢貴,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錢了。
人們說爬上樹求魚,哪知,這狼爬上樹求災難。
這實在令人好笑啊
其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剩骨。
途遇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而兩狼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顧野有 麥場,場主以薪積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待刀。
狼不敢前,。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
轉視 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
方 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
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有剩下來的一些骨頭。
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
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
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上來。
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
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
屠戶于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lián)幽闷鹜赖丁?/p>
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過了一會,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
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戶剛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
狼的身子已經(jīng)鉆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殺死了。
這才領會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極力吹移 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
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
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譯文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緊逼著,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于是奔進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墊探找。
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腳爪,不讓它收回,只是無法讓狼死去。
身邊只有一把不滿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吹它。
拼命吹了一會兒,覺得狼不怎么動,才用帶子把它綁住。
出來一看,狼脹大如牛,兩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合不攏。
于是背著它回去。
不是屠夫,誰能想出這主意
聊齋志異《小翠》原文
聊齋.》 王太常,越人。
總角時,晝臥榻上。
忽陰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貓,來伏身下,展轉 不離。
移時晴霽,物即徑出。
視之非貓,始怖,隔房呼兄。
兄聞,喜曰:“弟必大貴,此狐 來避雷霆劫也。
”后果少年登進士,以縣令入為侍御。
生一子名元豐,絕癡,十六歲不能知牝牡,因而鄉(xiāng)黨無于為婚。
王憂之。
適有婦人率少 女登門,自請為婦。
視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
喜問姓名。
自言:“虞氏。
女,年 二八矣。
”與議聘金。
曰:“是從我糠核不得飽,一旦置身廣廈,役婢仆,厭膏梁,彼意 適,我愿慰矣,豈賣菜也而索直乎
”夫人大悅,優(yōu)厚之。
婦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囑曰: “此爾翁姑,奉侍宜謹。
我大忙,且去,三數(shù)日當復來。
”王命仆馬送之,婦言:“里巷不 遠,無煩多事。
”遂出門去。
殊不悲戀,便即奩中翻取花樣。
夫人亦愛樂之。
數(shù)日婦不至,以居里問女,女亦憨 然不能言其道路。
遂治別院,使夫婦成禮。
諸戚聞拾得貧家兒作新婦,共笑姍之;見女皆 驚,群議始息。
女又甚慧,能窺翁姑喜怒。
王公夫婦,寵惜過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子 癡,而女殊歡笑不為嫌。
第善謔,刺布作圓,蹋蹴為笑。
著小皮靴,蹴去數(shù)十步,給公子奔 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屬。
一日王偶過,圓然來直中面目。
女與婢俱斂跡去,公子猶踴躍 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
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責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劥?。肌 №g耍
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
王子服,莒縣羅店人。
幼年喪父,他非常聰明,十四歲考取秀才,入泮宮讀書。
母親最鐘愛他,平常不讓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蕭氏為妻,還沒嫁過來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舅舅的兒子吳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剛剛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來,把吳生叫走了。
王生見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著興致一個人到處游玩。
有個女郎帶著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絕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轉睛地看著女郎,竟然忘記了顧忌。
女郎走過去幾步,看著婢女笑著說:“這個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賊
”把花丟在地上,說說笑笑地離開了。
王生拾起花來神情惆悵,像是神魂都丟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來的花藏到枕頭底下,倒頭就睡,不說話也不吃東西。
母親為他擔憂,請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災祛(發(fā)“曲”)邪,病情反而加劇。
身體很快消瘦下去。
醫(yī)師來診視,讓他吃藥發(fā)散體內(nèi)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
母親細細地問王生得病的來由,他默默地不作答。
恰好吳生來,王母囑咐他細細盤問王生。
吳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見到他就流下淚來。
吳生靠近床榻勸解安慰王生,漸漸開始細問。
王生把實情全說出來,而且求吳生代為謀劃。
吳生笑著說:“你的心意也太癡了,這個愿望有什么難以實現(xiàn)
我將代你訪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顯貴家族。
假如她尚未許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話,拼著拿出眾多的財物,估計一定會答應。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聽了這番話,不覺開顏歡笑。
吳生出去告訴王母,尋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訪窮盡,一點蹤跡也沒有。
王母十分憂慮,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吳生離開后,王生的愁容頓開,吃飯也略有長進。
幾天之后,吳生又來了。
王生問謀劃的事辦得如何,吳生欺騙王生說:“已經(jīng)找到了。
我以為是什么人,原來是我姑姑的女兒,就是你的姨表妹,現(xiàn)在還在等人聘定。
雖然是家中親戚婚姻有些隔礙,但以實情告訴他們,一定會成功。
”王生高興的神色充滿眉宇間,問吳生說:“住在什么地方
”吳生哄騙說:“住在西南山中,距這里大約三十余里。
”王生又再三再四囑托吳生,吳生自告奮勇地承擔了下來。
王生從此之后飲食漸漸增加,身體一天一天地恢復。
看看枕頭底下,花雖然干枯了,還沒有凋落,細細地拿在手上賞玩,如同見到了那個人。
吳生不來他感到奇怪,寫信叫吳生來。
吳生支吾推托不肯赴召。
王生因怒恨而生氣,心情悒郁,很不高興。
王母擔心他又生病,急著為他選擇女子作妻,稍微和他一商量,他總是搖頭不答應。
只是每天盼著吳生。
吳生最終沒有消息,王生更加怨恨他。
轉而又想,三十里地并不遙遠,為什么一定要仰仗別人
于是把梅花放在袖中,賭氣自己去西南山中尋找,家中人卻不知道。
王生孤零零地一個人走,沒有人可以問路,只是朝著南山走去。
大約走了三十余里,群山重疊聚集,滿山綠樹,空氣新鮮,感覺特別清爽,四周安靜,一個行人也沒有,只有險峻狹窄的山路。
遠遠望見谷底,在叢花群樹中,隱隱約約有小的村落。
走下山進入樹林,見到房屋不多,都是茅屋,而環(huán)境十分幽雅。
向北的一家,門前都種著柳樹,院墻內(nèi)桃花杏花還開得很繁茂,夾雜著幾株美竹,野鳥在其中鳴叫。
猜想是人家園房,不敢貿(mào)然進去。
回頭看著,對著門有塊石頭平滑而光潔,就坐在石頭稍事休息。
不久聽見墻內(nèi)有女子高聲叫“小榮”,聲音嬌細。
正在靜心聽的時候,有一女子由東向西,手執(zhí)一朵杏花,低著頭自己想把花簪在頭上;抬頭看見王生,于是就不再簪花,含笑拿著花走進門去。
王生仔細一看,這女子就是上元節(jié)時在途中遇見的。
心中非常高興,但是考慮找不到進去與嬰寧攀談的理由;想喊姨,只是從來沒有來往,害怕有訛誤。
門內(nèi)又無人可問,坐立不安,來回徘徊,從早晨直到太陽偏西,眼光顧盼,幾乎要望穿,連饑渴都忘了。
時時望見女子露出半個面孔來窺看他,似乎是驚訝他久不離去。
忽然一位老婦扶著拐杖出來,看看王生說:“你是哪里的年青人,聽說你從早上辰時就來了,直到現(xiàn)在,你想要干什么
不會肚子餓嗎
”王生趕忙起來行揖禮,回答說:“將在這兒等親戚。
”老婦人耳聾沒聽見。
王生又大聲說了一遍。
老婦人于是問:“你的親戚姓什么
”王生回答不出來。
老婦人笑著說:“奇怪啊
姓名尚且不知道,怎么能探親
我看你這年青人,只不過是書癡罷了。
不如跟我來,吃點粗米飯,家里有短榻可以睡,到明天早上回去,問清楚姓名,再來探訪,也不晚。
”王生正肚子餓,想吃飯,又因為從這以后便可漸漸接近那美麗女子,非常高興。
跟從老婦人進去,見到門內(nèi)白石鋪成的路,路兩邊樹上開著紅花,一片一片墜落在臺階上。
順著路曲折轉朝西邊,又打開一扇門,豆棚花架布滿庭中。
老婦人恭敬地請客人進入房舍,四壁泛白,光亮如鏡;窗外海棠樹,枝條帶花伸入屋內(nèi);墊褥坐席,茶幾坐榻,樣樣都非常潔凈光亮。
剛剛坐下,就有人從窗外隱約窺看。
老婦人叫道:“小榮,趕快做飯。
”外面有婢女高聲答應。
坐著的時候,詳細介紹家族門第。
老婦人說:“你的外祖父,是不是姓吳
”王生說:“是的。
”老婦人吃驚地說:“你是我的外甥
你母親,是我妹妹。
近年來因為家境貧寒,又沒男孩子,于是致使相互之間消息阻隔。
外甥長成這么大,還不認識。
”王生說:“我這次來就是為了找姨,匆忙當中忘了姓名。
”老婦人說:“我姓秦,沒有生育,只有一個小女兒,也是妾所生。
她的母親改嫁了,留下來給我撫養(yǎng),人也不算愚鈍;只是教育太少,喜嬉鬧,不知道憂愁。
過一會兒,叫她來拜見你認識你。
”沒有多久,婢女準備好了飯,雞鴨又肥又大。
老婦人不斷地勸王生多吃,吃完飯后,婢女來收拾餐具。
老婦人說:“叫寧姑來。
”婢女答應著離開。
過了不久,聽到門外隱隱約約有笑聲。
老女人又喚道:“嬰寧
你的姨表兄在這里。
”門外嗤嗤的笑聲不止。
婢女推著嬰寧進門,嬰寧還掩住自己的口,笑聲不能遏止。
老婦人瞪著眼睛說:“有客人在,嘻嘻哈哈,成什么樣子
”嬰寧忍住笑站著,王生向嬰寧行揖禮。
老婦人說:“這是王生,是你姨的兒子。
一家人尚且互不相識,真是讓人好笑。
”王生問:“妹子有多大年紀
”老婦人沒有聽清,王生又說了一遍。
嬰寧又笑起來,笑得俯下身子,頭都沒法抬起來。
老婦人對王生說:“我說教育太少,由此可見了。
年紀已經(jīng)十六歲,呆呆傻傻像個嬰兒。
”王生說:“比我小一歲。
”老婦人說;“外甥已經(jīng)十七歲了,莫非是庚年子出生,屬馬的
”王生點頭說是。
又問:“外甥熄婦是誰
”王生回答說:“還沒有。
”老婦人說:“像外甥這樣的才貌,怎么十七歲還沒有聘定妻室呢
嬰寧也還沒有婆家,你兩人非常相匹配,可惜因為是內(nèi)親有隔礙。
”王生沒作聲,眼睛注視著嬰寧,一動也不動,根本無暇看別的地方。
婢女向嬰寧小聲說:“眼光灼灼,賊的樣子沒有改變。
”嬰寧又大笑,回過頭對婢女說:“去看看碧桃花開了沒有
”趕快站起來,用袖子掩住口,用細碎急促的步子走出門。
到了門外,才縱聲大笑。
老婦人也起身,叫女仆鋪設被褥,為王生安排住的地方,說:“外甥來這兒不容易,應當留住三五天,慢慢再送你回去。
如果嫌幽悶,房屋后面有小園可供你消遣,也有書可供長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