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世同堂有感,要寫在小報上的,不少于200字,不大于400
我慢慢吁了一口氣,輕輕合上 書的最后一頁,背負著歷史的厚重, 仿佛自己正置身于這個顛倒是非,硝 煙彌漫的北平……近尾聲,心中不禁感嘆人的本性在經(jīng) 歷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 后,展現(xiàn)得如此真實,區(qū)區(qū)一個小羊 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 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tài)的中國人,已成 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 有年過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 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 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 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 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 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為國的市井小民孫 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fā)財,虛偽 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 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 ,但最終,經(jīng)歷了這么多震驚、憤怒 、喜悅,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 有惡報,善有善報
》開始于抗日戰(zhàn)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 黑暗的時光,結束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 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jīng)歷的便是那 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 光,其中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 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 種種令人發(fā)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tài) 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 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 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沒有用非常激烈 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 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 ,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么幾滴 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惡心的心 態(tài),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 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 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 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胡同1號 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 出。
可見,對于日本人,作者還是很 理智的。
漢奸了。
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 后對于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 對于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
書 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只言片 語來判斷他們。
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 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
這些 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zhí)迷不悟。
大 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 ,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就她出去 ,一直做著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 還是夢,最后她還是慘死在獄中。
冠 曉荷,我一直覺得他對日本人照了魔 ,無論何時何地,他對他們永遠是必 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對他們 笑臉相應,他對日本人就像當初臣民 對皇帝,就連提起都會心驚肉跳。
直 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 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日本官賓查 他檔案的時候,對于他的這些態(tài)度都 稱之為良民。
祁瑞豐,藍東洋,胖 菊子,這些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
而 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后,我開始 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么 ,為什么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zhí)迷 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 呢
或許這是源于他們對金錢、權利 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 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 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知道只有憑 借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封建思 想才能達到目的。
這樣便給了漢奸們 升官發(fā)財?shù)臋C會,而漢奸們又意識到 了是日本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 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 得到這些的,便更會使勁各種手段去 討好日本人,這樣便奠定了中國漢奸 前赴后繼的情況。
君子喻于義,小 人喻于利,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 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了死亡之 路。
其實不僅是漢奸,當今社會那些 腐敗官員都是對自身的放縱,僅一 貪字,便可至人于死地
說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么我 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
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注定是不幸的 。
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 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 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 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 命、愛國的女人
在媽媽的引導和妓 女們鬼魂的日子中,她墮落了,她不 在懂得愛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
在媽 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 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 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jiān)視西洋人 ,她干這種事很在行。
她,不光能盯 住美國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 、意大利人、法國人、俄國人,一古 腦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她的肉體 已經(jīng)國際化了。
,時代也可以滅英雄,多少所謂的 愛國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為金錢權 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 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
野求,曾 幾何時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愛國志士 ,可為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 不得陷入了兩難境地,家離子散,自 我墮落,錢先生說得好,他是自己給 自己挖了墳墓。
就連金三爺這種打過 漢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漸漸好轉(zhuǎn) 而喜歡起日本人……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當時一些人性的墮落的同時,也反思 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為什么擁 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會被日 本欺辱
作者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 國古老的家族文化。
家,在中國是禮 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 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 俗習慣等在內(nèi)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nèi)容 。
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 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 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 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后來一直 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四 世同堂是傳統(tǒng)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 歷來為人們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 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資本。
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圓滿 ,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因此 ,他對祁瑞宣未經(jīng)他的允許而放走老 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jié)日驅(qū)逐 瑞豐不以為然,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 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 饑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他在 忍無可忍之際終于站起來向日本人發(fā) 出憤怒的吶喊,然而一旦抗戰(zhàn)結束, 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過的苦難 ,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說,"只要咱倆 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 緊
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 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
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就是這樣一代 一代沿襲下來的。
作品告訴我們,如 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 心態(tài),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
寫一篇3000字左右讀后感,
《駱駝祥子》讀后感《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里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
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
他懷著買車的信念,拼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zhuǎn)的小陀螺。
終于,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于祥子來說,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
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的熄滅。
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的振作起來,再度奮斗。
在此,我不由地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為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
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面對困難,失敗了靠自己站起。
之后在從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的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
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
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fā)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
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
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
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
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
簡直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么都做得出。
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得發(fā)酸、失望,還帶著絲絲怒火。
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老實憨厚的祥子如今卻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卻還是毫無悔意。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
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
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打敗命運,可是最后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
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
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xiàn)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
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
“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
”的確,祥子為了“生命”來爭取錢,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選擇了“生命”,因為只有“生命”才是窮人唯一可以選擇的東西。
那時窮人的命也許就像是棗核兒兩尖頭——幼小的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
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的命運不完全由自己掌控。
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zhí)著的態(tài)度與生活展開搏斗,可最終,命運仍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
筆名有“舍予”、“老舍”。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xiàn)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
現(xiàn)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zhàn)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師范學校。
1918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qū)勸學員等職。
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yè)業(yè)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guī)規(guī)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yè)的新起點。
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
同年發(fā)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
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
教學之余,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并正式開始創(chuàng)作生涯。
陸續(xù)發(fā)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
自1925年起,陸續(xù)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chǎn)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tài)——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茍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于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
3部作品陸續(xù)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后,引起文壇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
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shù)馗邼q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chuàng)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并編輯《齊魯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個長篇《老張的哲學》問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職時的經(jīng)歷。
小說揭露了北洋政府統(tǒng)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亂,在藝術上表現(xiàn)出幽默的藝術風格。
《駱駝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zhàn)、黑暗統(tǒng)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
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斗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后失敗以至于墜落的故事,告誡人們,城市貧農(nóng)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斗是不行的。
《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國文字,產(chǎn)生較大影響。
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
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chuàng)作。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到武漢、重慶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的工作,任常務理事、總務組長,并組織出版會刊《抗戰(zhàn)文藝》。
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后,留美寫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
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xié)和中國曲協(xié)理事、北京市文聯(lián)主席等職。
1966年被“四人幫”殘酷迫害,跳湖自盡。
老舍的一生勤奮筆耕,創(chuàng)作甚豐。
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
其《駱駝祥子》問世后蜚聲文壇,寫了在底層生活者的悲慘生活,標志著老舍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形成,達到了他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曾先后被譯成十幾種外文。
20世紀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
老舍文學創(chuàng)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
人物性格鮮明,細節(jié)刻畫真實。
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于準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xiàn)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
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兄弟只能幫到你這
老舍生平簡介
短篇小說有《趕集》 《熱包子》 的小鬼》 《同 盟》 《大悲寺外》 《馬生》 《開市大吉歪毛兒》 《柳家大院》 《抱 孫》 《黑白李》 《眼 鏡》 《鐵牛和病鴨》 《也是三角》 《蛤藻集》 《上任》 《犧牲》 《柳屯的》 《末一塊錢》 《老年的浪漫》 《毛毛蟲》 《善人》 《鄰居們》 《月牙兒》 《陽光》 《櫻海集》 《老字號》 《斷魂槍》《聽來的故事》 《新時代的舊悲劇》 《且說屋里》 《新韓穆烈德》 《哀 啟》 《火車集》 《“火”車》 《東西》 《人同此心》 《殺 狗》 《我這一輩子》 《一封家信》 《一塊豬肝》 《浴奴》 《貧血集》 《八太爺》 《不成問題的問題》 《小木頭人》(童話) 《一筒炮臺煙》 《集外》 《不說謊的人》 《創(chuàng)造病》 《敵與友》 《電話》 《狗之晨》 《記懶人》 《民主世界》 《牛老爺?shù)奶涤邸?《 沈二哥加了薪水》 《生滅》 《小鈴兒》《新愛彌耳》 《裕興池里》 《抓藥》。
特色:老舍小說充滿了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批判,以北京市民社會和底層人民為描寫中心,作品中充滿了濃烈的“京味兒”,老舍當屬中國近代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說家。
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寬廣,顯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并且從語言、筆調(diào)到內(nèi)容、主題,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老舍的死亡: 老舍先生是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盡的,后來太平湖被填平,今天尋得到舊處,卻沒有湖面了。
發(fā)現(xiàn)先生尸體的當天據(jù)太平湖公園看門人說,頭一天(8月24日)這位老人在公園一個人坐了一整天,由上午到晚上,整整一天,幾乎沒動過。
估計,悲劇的終了是發(fā)生在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