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走路的房子讀后感
滿招損,謙受益 ——讀《會走小》有感 今天我閱讀了《走路的小房子的》一我很好奇,房子會走路嗎
于是,帶著好奇心,我很認真的讀完了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童書作家楊紅櫻,我很喜歡楊紅櫻阿姨的作品,她的作品很生動,讓我著迷,將兒童世界描繪的有聲有色,正像她所說的“在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座夢幻的城堡,只有保有一顆童心的人,才能進入這座城堡。
”在這個美麗的童話城堡中,可愛的孩子成了世界真正的英雄和主人。
這本書充滿著詩與歡樂,充滿著愛與感動,充滿著美與啟迪,充滿著無邊的幻想與無限的熱能,它最適合我們安靜地坐下來,一起閱讀和思考。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本書吧
本書由五個大故事組成,第一個故事是“親愛的笨笨豬”,第二個故事是“會走路的小房子”,第三個故事是“追趕太陽的小白鼠”,第四個故事是“鼴鼠媽媽講故事”,第五個故事“駱駝爸爸講故事”。
第一個故事講了笨笨豬和禿尾巴老鼠一起生活,笨笨豬幫鴨媽媽賣鴨蛋,幫驢大爺蓋新房子。
第二個故事講了小翹辮兒和小跟頭一起跟小房子生活。
第三個故事講了一只禿尾巴老鼠放出來的小白鼠去追趕太陽。
第四個故事講了鼴鼠媽媽講“金瓜湯”、“銀瓜湯”、“小迷糊兔”、“農(nóng)夫和蛇”、“螞蟻球”的故事,故事講得特別生動。
第五個故事講了“神犬破案”、“耳朵的風波”、“比膽兒大”、“藏松果”的故事。
在這五個故事中,我最喜歡“會走路的小房子”這個故事,《會走路的小房子》講的是一座會走路的小房子驕傲自大,從來不把別人放在眼里,更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后來,它的門兒也壞了,窗也破了,最后成了一座人見人厭的破房子。
讓人感到高興的是小翹辮兒、小跟頭兒幫助它修好了門兒,安上了窗,小房子對他們心存感激,邀請他們倆住了進去,小房子又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會走路的小房子》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驕傲自大,否則別人都會遠離你,你會越來越孤獨。
只要你謙虛并且樂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別人就會去幫助你。
記得在課堂上,我們學過中國的一句古老的成語:“滿招損受益。
”意思是說,驕傲招來損失,謙虛受到益處。
謙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是使人不斷進步,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內(nèi)在因素。
謙虛首先表現(xiàn)為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有自知之明。
謙虛的人總是既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又看到自己的缺點和短處;既看到已取得的成績,又懂得不論成績有多大,對于偉大的事業(yè)來說,只不過起到了一磚一瓦的作用。
當人們稱頌科學家牛頓的光輝成就時,他卻認為自己好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只不過撿到了幾片貝殼而已。
其次,謙虛的人總是努力不懈,積極進取,銳意奮進的。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個例子,他取得的成就越大,得到的稱譽越多,就越感到無知,他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比做一個圓,圓越大,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就越大。
愛因斯坦曾經(jīng)意味深長地說:“如果有誰在自己標榜為真理和知識的裁判官,他就會被神的笑聲所覆滅。
”即使你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決不能自滿,千萬不要生活在過去的榮耀之中。
成功不是人生停留的歸宿,也不允許昨天的成功影響今天的工作。
生活在于不斷的奔跑,不斷的超越自己的事業(yè),而不在于成功目的的實現(xiàn)。
另外,謙虛還表現(xiàn)為正確地看待別人,虛心地向別人學習。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
”意思是說,只要有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老師。
謙虛的人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隨時向別人請教,并懂得尊重別人,有事和大家商量。
所以,謙虛的人能夠主動地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斷地從集體和群眾中汲取養(yǎng)料,充實自己,為自己的進步和成功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謙虛的反面是驕傲。
驕傲使人盲目自滿,固步自封,自高自大,脫離群眾,堵塞進步與成功的道路。
但是謙虛絕不是自卑。
自卑是不切實際地過低估計自己,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對事業(yè)灰心喪氣,這往往導致無所作為。
驕傲和自卑從兩個極端背離實事求是的精神,都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謙虛的人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總是滿懷信心地努力進取。
對于我們這些處于成長中的孩子而言,怎樣做才是謙虛呢
經(jīng)過了一番思考,我領悟到以下幾點:第一,你必須尊重別人。
用一顆真摯的心友好地對待身邊的人,我們要注意自己言行,謙虛待人,學會尊重他人。
因為維護他人的尊嚴和人格是我們和別人相處中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是我們必須認識自己。
記得一個名人說過“認識自己是很難的”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高自大。
必須承認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很多時候,需要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才能成功。
第三是我們應該積極向別人學習,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完善自己,有寬闊的心胸去接納別人。
遇到不懂的問題勇于承認不會;不夸大自己所作的事情;多學習接受新事物。
因為我們以后的生活是和很多人在一起工作。
因此謙虛不止是自身的修養(yǎng),也是我們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工作需要的修養(yǎng)。
所以,我們大家要養(yǎng)成謙虛和樂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的好習慣,我們要做一個時刻都能夠保持心境開朗,臉上時常掛著微笑的人,這樣的人不論是在什么地方,都是最受他人歡迎的人。
求《斗努的春天》200字讀后感
讀《斗努的春天》有感《斗努的春天》是我在這個寒假里看的第一本書,書里的主人公叫做斗努,是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雖然我們的年紀相差不多,但是我的生活卻比她幸福很多。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想:春天是希望的象征,草長鶯飛、萬物復蘇,可是對于哈尼族小女孩斗努來說,春天什么時候能到來呢
書中的故事發(fā)生在云南紅河的一個哈尼族村寨里。
斗努的阿爸買了一頭牛,為了讓牛能賣個好價錢來給家里蓋房子,斗努每天都盡心盡力地照顧這頭牛,她白天上學,放學就去放牛、割豬草。
曾經(jīng)山塘邊的草長得很茂盛,可是現(xiàn)在卻遇到了干旱,山塘變得越來越光禿禿的,可即使這樣,斗努依然把牛養(yǎng)得特別好。
干旱越來越嚴重,村民都紛紛賣了自己家的牛,但是斗努不舍得把牛賣掉。
后來,斗努的表哥自殺了,村子里有習俗,誰家有葬禮就要殺牛祭祀,為了讓牛不被殺死,斗努顧不上失去表哥的難過就帶著牛離家出走了。
書中的主人公斗努和我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我從來沒有放過牛,更不會擔心家里沒有水吃,看到斗努每天放學都要給牛割草、打水,這頭牛是她家里能蓋好房子的希望,我就覺得特別慚愧。
斗努是一個特別善良又很勇敢的小女孩,她身上有很多優(yōu)秀的品格是我需要學習的。
斗努的經(jīng)歷讓我知道無論生活有多么困難,我們都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堅持,要始終相信春天一定會到來,用樂觀和善良去守護生活的美好。
草房子讀后感350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草房子》。
書中的主人公桑桑,他頑皮、聰明;禿頂?shù)年扂Q,別人都嘲笑他,叫他禿鶴;不幸卻又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桑桑了,他是油麻地小學校長桑喬的兒子。
有時候桑桑的奇思妙想很瘋狂,有一次,他拿蚊帳來捕魚,結(jié)果挨了他媽媽一頓臭罵;還有一次,杜小康想攢錢買商品的時候,他知道了,他就賣了他心愛的白鴿借錢給杜小康用,我很佩服他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給予真誠的幫助。
禿鶴,其實他姓陸叫陸鶴,因為他沒有頭發(fā),而且是個光頭,所以大家都叫他禿鶴。
大家都捉弄他,因此禿鶴很煩惱,所以常常在河邊哭,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缺陷,并且在一個節(jié)目中好好的表演禿頭的角色,讓同學老師對他刮目相看。
看來只有相信自己,再丑陋也有散發(fā)光芒的時候。
紙月,一個內(nèi)向的女孩,她字寫得很好,而且學習成績也很好。
有一次,她把媽媽親手縫制的書包和家里的青菜、雞蛋都送給了桑桑,真是善良的一個女孩。
杜小康曾經(jīng)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
有一次他父親做生意虧了,從此家道中落。
有一天晚上他父親病了,為了治好父親的病,他家已經(jīng)一貧如洗,杜小康也就退學了,沒有錢上學的杜小康只能和父親一起放鴨子去了。
當他們等到鴨子要下蛋的時候,鴨子游到了別人的魚塘里,把魚苗全部吃光了,于是船和鴨子都被扣留。
但是他沒有被困難屈服,重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這就是《草房子》里所有人物的故事。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困難要挺身而出去面對它,逃避只會越陷越深,沒有盡頭。
草房子100字讀后感
《草房子》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她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遙遠,想起浪漫的童話。
男孩桑??坦倾懶牡慕?jīng)歷,不幸少年與厄運抗爭的悲愴,殘疾少年對尊嚴的堅守,等等,在這所其實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撲朔迷離地上演,給人感人心魄之感,有時甚至催人淚下。
115字總結(jié)了好久
草房子 第四章 艾地 讀后感
讀后感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
這就是油麻地。
那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shù)年扂Q,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純美小說《草房子》。
《草房子》記錄了一個男孩桑??坦倾懶牡牧晷W生活。
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每讀完一個故事,我都會感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都散發(fā)著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心靈。
故事中最撼動人心的莫過于秦大奶奶。
她是書中最頑固的一個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幾十年,房子龜縮在小學的西北角,是學校的一個污點,學?;ㄙM了十幾年也沒能將她趕出校園。
在當?shù)厝说难壑?,她是個可惡的老婆子,總在學校里搞破壞。
然而在一個春季,她冒險救了落水的喬喬。
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顧下,半個多月后才勉強下地。
從此,她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動離開校園、用拐杖趕走闖進校園的鴨子,用拐杖關她夠不著的窗戶……最后,她竟為了學校的一個南瓜,不慎落水而永遠地離開了。
感動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是什么使她為了一個區(qū)區(qū)南瓜不顧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
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發(fā)出人性光彩
是愛
是油麻地人的淳樸,是油麻地人對她純真的愛。
也是她那顆感恩的心。
關愛、純樸、感恩書寫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筆。
書中最讓我佩服的是書中的杜小康。
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
生長在高大闊氣的紅門里。
一夜之間,他家里變得一貧如洗,學習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輟學在家,和父親放鴨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
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難面前表現(xiàn)得分外勇敢和堅強,他沒有放棄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讓每個人都看到了他堅韌之后的美麗與優(yōu)雅。
杜小康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yōu)雅告訴我們:苦難來臨時,我們不能逃避,而要滿懷希望,微笑面對。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著我,蕩漾與整部作品的悲憫情懷,閃耀在每個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贊嘆這極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遠值得我珍藏的書
讀草房子有感四百字
草房子是一本行值得回味的書。
這本看起來枯燥無味的書,今天我卻對他愛不釋手,更希望有續(xù)集出版,因為我想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
書中看似不起眼的小故 事,經(jīng)作者的連串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然間覺得生活也跟著有節(jié)奏的開始了。
我回味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一切,居然暗自竊喜,原來正是因為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小插曲,回憶才那么甜美。
真的要感謝于我生活的所有人,因為有你們,才讓世界、讓我變得精彩。
我覺得自己在不斷的成長
書中的桑桑是一個小男孩,他喜歡做出一些夸張的事,而六年的小學生活卻讓他沒齒難忘。
在這六年中它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感人的故事:師生間的真愛,同學間純真的友情……他從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嚴,頑強。
這一切的一切在他心里埋下了愛的種子。
書中做頑固的秦奶奶就是被她最早感化的。
桑桑第一次見到秦奶奶時好像認識他似的叫了一聲奶奶,一直被認為討厭的老太婆聽到這樣親切的叫聲,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但從但從她親昵的行動中我們不難看出她內(nèi)心的波動:她伸手去撫摸了一下桑桑的腦袋。
所有的孩子都遠遠躲著她,桑桑卻可以從奶奶的艾地里要來一大束艾,好令人佩服。
看來她也并不是那樣不可親近,親切原來愛是可以相互的,桑桑和奶奶都不在用自己的愛作詮釋嗎
人生無處不真情。
在草房子里我看到了令人落淚的真情。
閱讀者,品味著,我與文中的小主人公桑桑同樂同悲,只希望真愛灑滿人間。
讀后感的好開頭
最佳答案《讀后感》開頭示例 1、讀<凡卡>有感: 我一口氣讀完了《凡卡》這篇課文,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為九歲的凡卡過著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仿佛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罵。
2、《紅樓夢》: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涼,總也不忍看后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么殘忍的結(jié)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復習那種傷心. 3、《匆匆》: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之情. 4、《秋天的懷念》今天,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它使我深受感動。
它讓我懂得了做母親是多么的不容易,知道了“母子之間”那濃濃的親情。
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我禁不住沉思起來。
5、《賣火柴的小女孩》 對于小女孩的悲慘生活,我深感同情,她擁有的只能是幻想;而我擁有的,一切都是現(xiàn)實。
6、《幸福是什么》“幸?!笔且粋€美好的字眼,許多人在追求它。
然而,什么是幸福,人們理解各有不同。
就拿我來說吧,過去,我以為過春節(jié)才是幸福,既能得到壓歲錢,又能穿上新衣服;既能吃上好東西,又能逛五彩繽紛的燈會。
總之,仿佛吃好穿好就是幸福。
其實,我也覺得這似乎太孩子氣了,但對于幸福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我總感到有些迷惘。
讀了《幸福是什么》這篇童話后,受到了啟發(fā),找到了答案。
7、《水滸傳》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8、《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我在假期中已經(jīng)看了好幾遍了,它是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其中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還能把它給背誦出來呢! 讀后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名言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nèi)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lián)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fā)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xiàn)象的抨擊。
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后的基礎上發(fā)感想。
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后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
“讀”是“感”的基礎。
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么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fā),還要弄清論據(jù)和結(jié)論是什么。
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jié),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以及故事發(fā)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樣的精神品質(zhì),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jié)使人受感動,為什么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原作其他內(nèi)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后感。
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nèi)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后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后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xiàn)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后感是由讀產(chǎn)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lián)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話,讀后感中少不了“敘”。
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
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學寫讀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
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
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lián)想要注意形式。
聯(lián)想的形式有相同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
寫讀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lián)想與相似聯(lián)想這兩種聯(lián)想形式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