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錢江看潮記》感悟
1.指 涇水 和 渭水 。
《詩·邶風(fēng)·谷風(fēng)》“ 涇 以 渭 濁,湜湜其沚”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帶 涇 渭 。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王粲》詩:“山岑高無極, 涇 渭 揚濁清。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若擇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
” 唐 杜甫 《驄馬行》:“晝洗須騰 涇 渭 深,夕趨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謂 涇 濁 渭 清(實為 涇 清 渭 濁),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yōu)劣清濁,事物的真?zhèn)问欠恰?/p>
《晉書·外戚傳·王蒙》:“夫軍國殊用,文武異容,豈可令 涇 渭 混流,虧清穆之風(fēng)。
”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況古今路阻,視聽壤隔,而談?wù)呋蛞郧盀楹?,或以有為無。
涇 渭 一亂,莫之能辨。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
”《新華月報》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涇 渭 。
”
迷人的閱讀讀后感3000字
今天爸我去參觀革命紀(jì)念館,浙江革命烈士紀(jì)念館位于杭州居山上。
首先我們紀(jì)念碑前,紀(jì)念碑高27米,碑身系漢白玉貼面,線條簡潔,莊嚴(yán)挺拔,呈“風(fēng)帆”形,象征浙江革命斗爭如“錢江潮”中的航船,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乘風(fēng)破浪前進(jìn),碑的正面鑲嵌著陳云爺爺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接著,我們參觀了革命烈士紀(jì)念館,來到第一展廳,展廳的背面,有毛主席題寫的“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文字。
里面講述從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國共合作等資料。
展示了徐錫麟、秋謹(jǐn)?shù)攘沂康墓鈽s事跡,陳列她們生前使用過的指揮刀和手槍。
第二展廳也有毛主席題寫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字,里面講述了浙江陸軍監(jiān)獄的故事。
1930年8月27日,國民黨反動派在監(jiān)獄里制造了血案使18位烈士犧牲。
最后,我們來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浙江著名烈士事跡展,里面有一個也是二年級的小學(xué)生,叫王楚楚,溫州人她為救一個不慎落水的5歲女孩而犧牲了,后來被評為“優(yōu)秀少先隊員”,她是我學(xué)習(xí)的榜樣。
還有一位飛行員叔叔,叫王偉,他駕駛的飛機(jī)在南海上空與美國的飛機(jī)相撞,跳傘到海里犧牲了,他是為了保衛(wèi)祖國的領(lǐng)土而犧牲了,他是我們祖國的驕傲。
里面還講述了一個個的烈士故事,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成大了為祖國做貢獻(xiàn)。
錢塘江大潮的傳說,簡單點200字左右
為什么錢塘秋潮如此壯觀而又如此準(zhǔn)時呢
這是許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問題。
對此,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說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今江蘇、安徽一事有一個吳國,吳王夫差打敗了今浙江一帶的越國。
越王勾踐表面上向吳國稱臣,暗中卻臥薪嘗膽,準(zhǔn)備復(fù)國。
此事被吳國大臣伍子胥察覺,多次勸說吳王殺掉勾踐。
由于有奸臣在吳王面前屢進(jìn)讒言,詆毀伍子胥。
吳王奸忠不分,反而賜劍讓伍子胥自刎,并將其尸首煮爛,裝入皮囊,拋入錢塘江中。
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踐在大夫文種的策劃下,果然滅掉了吳國。
但越王也較信傳言,迫使文種伏劍自刎。
伍子胥與文種這兩個敵國功臣,雖然分居錢塘江兩岸,各保其主,但下場一樣,同恨相連。
他們的滿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錢塘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