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讀后感 500字
短啦..
說和做讀后感50字
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認識聞一多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shù),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shù)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shù)上取得累累碩果。
后期則投身于民主運動,敢于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xiàn)出民主戰(zhàn)士的大勇,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
我最敬重他的一句話,就是有的人說了也不會做,有的人做了也不一定說,只要我們?nèi)プ?,努力去做,不一定要說,別人也會知道,就算了我們說得天花開,地天落,天下美言都用上,也沒有用的。
聞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事跡,表現(xiàn)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贊揚了他為國家、為民族、為民主的獻身精神。
《聞一多多說和做》讀后感六百字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讀后感 談愛國并不是虛偽,夸夸其詞.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愛國主義.詩人用柔情化作春水,寫下“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音樂家用超人的感染力譜寫出“怒吼吧,黃河!怒吼吧,黃河!怒吼吧,黃河!” 聞一多先生用他的言語和行動表達著一個平凡中國人在那歲月里的愛國主義.舊中國沉淪,國民黨匍匐于美帝國主義,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八年抗戰(zhàn)勝利,這八年來我們并不容易,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難,漫長的戰(zhàn)火點燃了整個華夏.無數(shù)百姓家破人亡,千萬軍人戰(zhàn)死沙場.終于抗戰(zhàn)勝利了,當所有人都希望和平生活時,有人卻早已計劃著打破那如履薄冰的幸福.聞一多先生是一介書生,他不會用政客們的心機.聞一多先生是爭取民主的戰(zhàn)士,他用自己渾厚的嗓音呼喊,讓全國人民站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聞一多“說”了,也“做”了. 像聞一多先生一樣的民族英雄不計其數(shù).在清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下,鴉片不斷腐蝕人們的精神.林則徐挺身而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毅然決定“虎門銷煙”,最后道光皇帝怕了,為討好英國人罷免了林則徐,發(fā)配邊疆.林則徐用自己的廉政之心向現(xiàn)在的官員表明.在自己的職位上履行自己身為父母官的義務,就是愛民愛國.漫長的新中國建設中,漸漸地涌現(xiàn)出一批批勤政為民的“公仆”,他們在黨和人民面前承諾誠信為民,在十幾年如一日地工作中真真正正做到了,人們心中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過他們.拒絕虛偽浮華,追求內(nèi)在秀美,才能受人尊重,真正成為萬人擁護的領跑人.沈浩,默默無聞奉獻,勤勤懇懇工作,他的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中國人.在那倆分摁滿鮮紅手印的請愿書上,飽含了小崗村人民對沈浩深沉的感情.在為小崗村服務的幾年里,他帶著人們修路致富,沒有花里胡哨的政績工程,而是以實在的心態(tài)為村民謀幸福.在面臨升遷還是留下時,他最終選擇了留守.兩次連任,幾度春秋,一顆顆鮮紅的手印映襯出他大寫的人生.情系民生,大愛興國. 詩歌和詞賦是詩人和詞人心靈的寫照,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描寫寫下《離騷》,突出詩人對崇尚理想的不懈追求,在浪漫幻想的外衣之下,潛藏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在濁世中守護高潔靈魂的詩人形象.詩人筆下純凈優(yōu)美的田園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對抗污濁現(xiàn)實的理想的形象化呢?何嘗不是詩人對東晉戰(zhàn)亂頻繁的一種申訴呢?何嘗不是詩人對淡薄寧靜的桃園生活的向往呢?常常迷惑于“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否則海瑞為何總是一貶再貶,最終被殘害.忠言逆耳,雖然皇帝沒有聽到,可全天下的百姓將那些話刻在了心中.聞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筆寫下尖銳的文章來對抗國民黨特務冰冷的手槍.先生參加到革命戰(zhàn)斗的行列中,文人無力,他們是力量上的弱者,文人也很強大,因為他們是精神領袖.文人的聲音很小,卻刺穿了陰霾,直逼人們的耳膜,洗滌人們的心靈.縱然不幸倒下,但“就像花兒凋謝卻不凄美,因為它曾經(jīng)有過美麗的綻放.”先生倒下了,卻有千千萬萬個覺醒的中國人站起來了. 當今社會一個被我們所忽略的的詞“愛國”,我們?nèi)缃癫幌衲翘厥饽甏粯影褠蹏鴴煸谧爝?我們?nèi)缃癫粫窀锩荣t一樣拋頭顱撒熱血,但我們在地震后眾志成城,在募捐箱,獻血站前排起了長隊.愛國已經(jīng)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知道了如今社會的來之不易,當我們慢慢成長時,我們學到了要樂于助人,當我們漸漸長大,我們明白了“愛國”兩字的意義! 有這樣一種聲音來自文人.它是一群文人對祖國深深的愛,他們以心為筆,用筆寫心.中國的文人,用文字與愛發(fā)出了歷史的最強音.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讀后感200字
讀后感一:每個人都很愛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事業(yè)奮斗著,可是能有多少人能夠像聞一多先生那樣為了愛國,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究竟有多少。
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是與眾不同的。
別人是說了再做,他是做了再說。
別人說了不一定做,他是做了不一定說。
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三樣文學上的奇葩、以及。
他在民主運動中,是另一方面的人。
與學者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是說到也會做到。
他說到了,但是他用他的生命作為代價。
在演講大會上大罵特務,說為什么不敢明著打,而在暗地里。
問他們李先生到底犯了什么錯,為什么要殺死他。
既然他犯錯了,為什么不明著打,是因為他們自己感到恐懼,從而制造恐懼......演講3小時后就被暗殺了。
特務們?yōu)槭裁匆獨⑺浪?/p>
是因為他們害怕聞一多先生。
由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告訴我們,有再大的成績不要驕傲。
為了愛國要向聞一多先生一樣,不懼恐怖勢力,讓人們站起來,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我讀的感想。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讀后感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讀后感 談愛國并不是虛偽,夸夸其詞。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愛國主義。
詩人用柔情化作春水,寫下“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
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音樂家用超人的感染力譜寫出“怒吼吧,黃河
怒吼吧,黃河
怒吼吧,黃河
” 聞一多先生用他的言語和行動表達著一個平凡中國人在那歲月里的愛國主義。
舊中國沉淪,國民黨匍匐于美帝國主義,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
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八年抗戰(zhàn)勝利,這八年來我們并不容易,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難,漫長的戰(zhàn)火點燃了整個華夏。
無數(shù)百姓家破人亡,千萬軍人戰(zhàn)死沙場。
終于抗戰(zhàn)勝利了,當所有人都希望和平生活時,有人卻早已計劃著打破那如履薄冰的幸福。
聞一多先生是一介書生,他不會用政客們的心機。
聞一多先生是爭取民主的戰(zhàn)士,他用自己渾厚的嗓音呼喊,讓全國人民站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聞一多“說”了,也“做”了。
像聞一多先生一樣的民族英雄不計其數(shù)。
在清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下,鴉片不斷腐蝕人們的精神。
林則徐挺身而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毅然決定“虎門銷煙”,最后道光皇帝怕了,為討好英國人罷免了林則徐,發(fā)配邊疆。
林則徐用自己的廉政之心向現(xiàn)在的官員表明。
在自己的職位上履行自己身為父母官的義務,就是愛民愛國。
漫長的新中國建設中,漸漸地涌現(xiàn)出一批批勤政為民的“公仆”,他們在黨和人民面前承諾誠信為民,在十幾年如一日地工作中真真正正做到了,人們心中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過他們。
拒絕虛偽浮華,追求內(nèi)在秀美,才能受人尊重,真正成為萬人擁護的領跑人。
沈浩,默默無聞奉獻,勤勤懇懇工作,他的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中國人。
在那倆分摁滿鮮紅手印的請愿書上,飽含了小崗村人民對沈浩深沉的感情。
在為小崗村服務的幾年里,他帶著人們修路致富,沒有花里胡哨的政績工程,而是以實在的心態(tài)為村民謀幸福。
在面臨升遷還是留下時,他最終選擇了留守。
兩次連任,幾度春秋,一顆顆鮮紅的手印映襯出他大寫的人生。
情系民生,大愛興國。
詩歌和詞賦是詩人和詞人心靈的寫照,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描寫寫下《離騷》,突出詩人對崇尚理想的不懈追求,在浪漫幻想的外衣之下,潛藏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在濁世中守護高潔靈魂的詩人形象。
詩人筆下純凈優(yōu)美的田園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對抗污濁現(xiàn)實的理想的形象化呢
何嘗不是詩人對東晉戰(zhàn)亂頻繁的一種申訴呢
何嘗不是詩人對淡薄寧靜的桃園生活的向往呢
常常迷惑于“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否則海瑞為何總是一貶再貶,最終被殘害。
忠言逆耳,雖然皇帝沒有聽到,可全天下的百姓將那些話刻在了心中。
聞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筆寫下尖銳的文章來對抗國民黨特務冰冷的手槍。
先生參加到革命戰(zhàn)斗的行列中,文人無力,他們是力量上的弱者,文人也很強大,因為他們是精神領袖。
文人的聲音很小,卻刺穿了陰霾,直逼人們的耳膜,洗滌人們的心靈。
縱然不幸倒下,但“就像花兒凋謝卻不凄美,因為它曾經(jīng)有過美麗的綻放。
”先生倒下了,卻有千千萬萬個覺醒的中國人站起來了。
當今社會一個被我們所忽略的的詞“愛國”,我們?nèi)缃癫幌衲翘厥饽甏粯影褠蹏鴴煸谧爝叄覀內(nèi)缃癫粫窀锩荣t一樣拋頭顱撒熱血,但我們在地震后眾志成城,在募捐箱,獻血站前排起了長隊。
愛國已經(jīng)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知道了如今社會的來之不易,當我們慢慢成長時,我們學到了要樂于助人,當我們漸漸長大,我們明白了“愛國”兩字的意義
有這樣一種聲音來自文人。
它是一群文人對祖國深深的愛,他們以心為筆,用筆寫心。
中國的文人,用文字與愛發(fā)出了歷史的最強音。
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感作文450字
[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感作文450字] 從下冊的語文書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寫的一篇回憶錄,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感作文450字。
寫的是聞一多先生。
文中寫到在30年代國力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
臧克家先生在寫此作文時已是75歲高齡,但面對這些往事,他仍然歷歷在目。
聞一多先生總是頭發(fā)零亂,但他是無暇及此的。
我認為聞一多先生與杜甫有著相同的經(jīng)歷,在抗戰(zhàn)爆發(fā)前,聞一多先生曾是過著一段寧靜的書齋生活,但當他親眼目睹了下層人的苦難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漸形成沉郁頓挫的創(chuàng)作風格,讀后感《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感作文450字》。
我從查閱的資料里知道了了聞一多先生不僅是優(yōu)秀的詩人,還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華名族的驕傲。
還有臧克家與聞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師生,臧克家常說若沒有聞一多先生便沒有他的今天,他們倆共同有著愛國情懷,那是潛移默化的。
聞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糧食,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藥方。
他在最后一次演講中,慷慨淋漓地大罵特務,那是心的釋放,是代表全中華民族的反抗。
勇敢、不墮落
聞一多先生忍受著饑餓帶來的折磨,在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講》一文后,當天就被國民黨的特務殺害了, 從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績不要驕傲。
不要懼怕勢力。
初一:曉龍123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讀后感哦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huá),號友三,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zhàn)士。
出生于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
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shù)。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
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fā)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
同時創(chuàng)作舊體詩。
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lián)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fā)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
同年9月,發(fā)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fā)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趕美國芝加哥美術(shù)學院學習。
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范地結(jié)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國后,歷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任文學院首任院長并設計校徽)、青島大學、北京藝術(shù)專科學校、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藝術(shù)??茖W校教務長、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長、青島大學文學院長。
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在頹廢中表現(xiàn)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
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學的研究。
對《周易》、《詩經(jīng)》、《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1937年抗戰(zhàn)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任教。
抗戰(zhàn)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發(fā)誓不取得抗戰(zhàn)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
在西南聯(lián)大時期,特別是1943年以后,聞一多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影響和領導下,積極投身于反對國民黨政權(quán)的獨裁統(tǒng)治、爭取人民民主的斗爭的洪流。
1944年,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隨后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從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領導人的身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成為廣大革命青年衷心 愛戴和無比尊敬的良師益友。
在“一二.一”學生愛國運動中,聞一多始終站在廣大愛國學生一邊,指導和鼓舞他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為“一二.一”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聞一多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云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長。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21日,西南聯(lián)大校友會召開一多先生追悼會,朱自清出席并講了話。
他一開頭便憤激地說:聞一多先生在昆明慘遭暗殺,激起全國的悲憤。
這是民主主義運動的大損失,又是中國學術(shù)的大損失。
接著,他詳細地敘說了聞一多在學術(shù)上的巨大貢獻。
首先告訴人們,聞一多是中國抗戰(zhàn)前“唯一的愛國新詩人”,“也是創(chuàng)造詩的新格律的人”,“他創(chuàng)造自己的詩的語言,并且創(chuàng)造自己的散文的語言”。
又詳盡地介紹聞一多對神話、《楚辭》、《周易》、《詩經(jīng)》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
他突出強調(diào)聞一多在學術(shù)上的偉大功績,目的就在告訴人們國民黨反動派殘殺了一個多么有價值的學者,摧殘了中國學術(shù)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激起了人們對敵人更大的憤恨。
最后他悲憤地說: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常跟我們說要活到80歲,現(xiàn)在還不滿48歲,竟慘死在那卑鄙惡毒的槍下
有個學生曾瞻仰他的遺體,見他“遍身血跡,雙手抱頭,全身痙攣”。
唉
他是不甘心的,我們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聞一多的全部遺著整理出版,這是對敵斗爭的一種方法。
他在給學生王瑤寫信說: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憤。
其遺稿擬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編成,設法付印。
后編成《聞一多全集》四卷。
朱自清曾寫詩歌頌聞一多: 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
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聞一多的兩次轉(zhuǎn)向: 1.由狂放歸于沉靜 1912年,年僅13歲的聞一多從湖北鄉(xiāng)間一戶富裕人家來到北京清華學校,開始接觸到西方文化。
1922年他赴美留學專攻美術(shù)。
從考入清華到1925年留美歸來這十余年間,聞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藝術(shù)與文學之間,對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國近兩年的時間里,聞一多耳聞目睹的都是陰謀、戰(zhàn)爭、屠殺,面對民族的巨大災難,他再也難抑悲憤,發(fā)表了《貢獻》、《罪過》、《收回》、《你指著太陽 起誓》、《心跳》、《一句話》等充滿愛國激情和痛撻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
但火山噴發(fā)之后,他又備感無奈,最終走了一條文人的傳統(tǒng)老路,躲進書齋,鉆入故紙堆, 成了對世事過問無多僅求獨善其身的冷靜學者。
2.由“自由學者”轉(zhuǎn)為斗士 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使聞一多等學院派知識分子的處境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
在從北京到昆明的大轉(zhuǎn)移中,聞一多參加了歷時兩個多月、橫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華里的 步行團。
對社會下層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變化的契機。
同時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迅速貧困化,使他觀察問題的角度發(fā)生了極為重要的變化。
聞一多的變化,是從1943年春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一書在昆明發(fā)售開始的。
蔣介石在這本書中公開宣揚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專制主義。
他不僅反 對共產(chǎn)主義,連自由主義也不能容忍,認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機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隱患”。
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們所難以接受的。
聞一多這樣寫 道:“《中國之命運》一書的出版,在我個人是一個很重要的關(guān)鍵。
我簡直被那里面的義和團精神嚇一跳,我們的英明的領袖原來是這樣想法的嗎
五四給我的影響 太深,《中國之命運》公開向五四挑戰(zhàn),我是無論如何受不了的。
” 不久,聞一多偶然讀到了延安詩人田間的幾首詩,深為其中的戰(zhàn)斗精神所震驚,立即寫了《時代的鼓手——讀田間的詩》一文公開發(fā)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陣波動。
隨后他又寫了一系列針對現(xiàn)實的雜文,開始吶喊。
同時他急切地閱讀各種左傾書籍,詳細了解共產(chǎn)黨的各種情況。
趙超構(gòu)的《延安一月》中關(guān)于全延安只有“四個警 察”的記述使他印象極為深刻,認為“只有在那樣的新社會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無阻礙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 具有詩人浪漫氣質(zhì)的聞一多的轉(zhuǎn)變是迅猛徹底的。
他于1944年夏在羅隆基、吳晗的介紹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將來一定請求加入共產(chǎn)黨”。
從此,他在共產(chǎn) 黨的秘密領導下全身心地投入到爭民主的運動中去。
當然在內(nèi)心深處他對學術(shù)并不能完全忘懷,曾多次對人說自己感到有些空虛,希望實現(xiàn)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書房 好好讀十年、二十年書。
但這已無法實現(xiàn)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講》后,便被暗殺于昆明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