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說讀后感
①《童心說》讀后感 什么是童心,在作者看來實質(zhì)上就是真心,就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干擾時一顆還無造作,絕對真誠的本心。
作者堅持認(rèn)為只有保持真心做出來的文章,干出來的事情才會是真實的,而圣人之所以為圣人就是因為他保有童心。
而現(xiàn)在的大眾卻應(yīng)為過多感性或理性因素的牽絆,做出的事情都是帶有虛假的成分。
作者通過寫此文,來揭露道學(xué)及其教育的反動性和虛偽性,對于現(xiàn)在也有很好的借鑒價值,圣人的話,我們沒必要刻意遵循,他們的話是在保有童心的情況下在特定時間特定情況下所說,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是這種純潔無邪的心靈,自由解放的個性,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
② 童心的喪失,因為人啟蒙時期耳聞目睹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長大后這些感性知識和后天得到的理性道理一經(jīng)入住人心后,就慢慢喪失了。
知道了什么是好事,就千方百計的去做、去說;知道了什么是壞事,就挖空心思遮蓋掩飾。
那是不是人人都這樣呢
不是,李贄說古代的圣賢們就能在這方面做到得真理而不失其童心。
這是一種典型的唯心主義和想當(dāng)然,你怎么知道他們就守住了童心,你又不是他,就好像船沒動、帆沒動、人心自己在動一樣,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也就是先圣兩個字而已,并不是具體到哪一個人。
但這些并不重要,李贄想說的童心喪失,不是指這些,這個指月之指的寓意在前方,在我看來,他更是在討論人欲望得到滿足、有所歸屬的論題。
一個人的欲望是從時候開始的,其實生下來就有了,食欲也是欲望之一啊
誰小時候嘴貼到媽媽的乳房上不是自動開始吮吸的,拋卻這些衣、食、住、行基本生存方面不說,當(dāng)然也不需要說,這些也要說就沒完沒了了,而且是基本所需不能算。
的確人的欲望是后天來的,上海人有句話說:“不怕天火燒,就怕摔一跤。
”因為家里面本就沒什么可燒的,全部的家當(dāng)就在這身衣服上體現(xiàn)著呢
還有的說,別人買個房子并不生氣,但是鄰居家添置一件家具那就氣炸了肺了。
我想李贄的要批評的欲望就是這些和這些的延伸,一種蒼白的攀比、一種無能的虛偽以及這些所到來時已經(jīng)造成的傷害和后期預(yù)計的傷害。
前段時間我看一了部H片,演的是100個美女舞廳狂歡的。
在里面,攝像能拍到的人歡呼雀躍不知該如何表現(xiàn)一番,而在背后的那些姑娘,她們的臉上有一種說不出的迷茫與彷徨,其實只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在背后刺痛著她們,而在攝像前的呢
這種刺痛是被欲望環(huán)繞著,暫時還不會感受,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她們都害怕導(dǎo)演的一聲“咔”。
不光是因為害怕出名不了,而更害怕那聲“咔”之后的“無限空曠”。
那些被欲望吞噬的人,活在別人的世界里面,或者是別人設(shè)計好的世界里面,沒有自我,這些在李贄那里是叫做假。
“滿場是假,矮人何辯也
”,滿天下全是虛假,俗人哪里還分辨得出真?zhèn)巍?/p>
其實欲望是每個人都有的,就像每個人都毛病一樣,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些欲望滿足而又不“失真”,鑒別自己的欲望,適當(dāng)?shù)膲褐苹蛉コ?,讓自己有所釋放,在這方面我覺得一個網(wǎng)友說的很好:“欲望只有在最然的滿足的時候,才不會腐化人性”。
應(yīng)當(dāng)警惕著讓它最自然,不能讓步,一旦開了先例就無窮無盡。
作為一個古代的文人,李贄對先圣們也是很推崇的。
說《論語》這些書里面不是對官員的溢美之辭,就是阿諛奉承的話,要不就是先圣門徒廣收,弟子悟性不好,不是斷章取義就是把就事論事的話奉為經(jīng)典。
李贄好像對先圣很是“了解”,不說什么溢美之辭如何如何,直接把賬算到他們徒弟那里,猛烈批評這些人誤人子弟,還用老師的這些言論為自己的虛偽做擋箭牌。
他深惡痛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其實,李贄是不認(rèn)同儒學(xué)的,因為領(lǐng)悟力是有高下之分,但是對做筆記的人,老師說出的話不會記的一人一個樣,在這里我們也能看到李贄對作文章的態(tài)度是寫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而不是反復(fù)去引用什么經(jīng)典里面的言論,用他的話說:“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說甚么《六經(jīng)》,更說甚么《語》《孟》乎
”這和曹丕在《典論論文》里面的觀點相似,曹丕說文章的主導(dǎo)是“氣”,李贄說寫文章要寫內(nèi)心的感受和自己的領(lǐng)悟,這一點我個人很認(rèn)同,因為文章是對事情看法,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適當(dāng)?shù)囊檬悄茏屛恼赂姓f服力,也能更優(yōu)美,但是動輒就來,只能讓人覺得啰啰嗦嗦博而不專,使盡渾身解數(shù)也不能說明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實在是不可取的。
一顆童心看世界的讀后感
我認(rèn)為,清白不嚴(yán)格保持保持,這是一個自然的流露,有的人明明很成熟,或者很老了,還是假裝要拿出一個稚氣的樣子,覺得很肉麻,惡心。
出乎一些人的年齡很老了,但真的有一顆童心,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想唱就唱,不要假裝去某個時候;想跳就跳,不要怕別人笑。
越是這樣,其實更多的讓別人覺得很孩子氣。
事實上,電視報道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一些七,八十歲的老男人般的純真歲以上,這是令人羨慕的。
首先要有一份愛心。
愛自己,愛家人,愛生活,愛自然,愛萬物都值得愛的人,所以在他眼里什么都好,他可以擺脫世俗的束縛,解決復(fù)雜的視覺,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樂也融融做的事情,他們想做的事情。
其次,我們必須真誠。
真誠地表達(dá)自己的感情,做真實的自己和你的朋友們,遏制嬌媚多一點真情實感,但也是一種保持清白。
三持樂觀態(tài)度。
與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與對世界的積極態(tài)度,始終保持向上的激情,你可以保持永遠(yuǎn)年輕,永遠(yuǎn)純真。
雖然我們面臨著不能永遠(yuǎn)輝煌,但我們的心臟永遠(yuǎn)年輕,永遠(yuǎn)這么熱,永遠(yuǎn)充滿激情。
《老憤青的童心》讀后感
主要內(nèi)容:一個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種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臭。
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
其間,這塊土地上盡管曾經(jīng)兵連禍結(jié),讀書人盡管常有黍離之嘆,然而,任何暴君和強盜都不能割斷我們文化中那些最韌的筋和最硬的骨。
這些筋骨早已熔鑄成...
童心脈脈讀后感
讀《感動童心的108個故事》有感 這本書里寫有108個故事,每個小故事都催人淚下,都很感人。
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吃藥》這個小故事。
有一位母親,兒子不滿一歲就患上了白血病。
母親為了讓兒子好起來,就給兒子天天喂藥喝。
可是兒子不愿喝,她就冒著生命危險,自己喝一口,再讓兒子喝一口。
醫(yī)生告訴她,這樣沒病喝藥很危險,可是母親聽不進(jìn)去,為了兒子,她付出了一切。
幾年后,兒子的病好了,而她卻患了癌癥。
不過,她說她不后悔。
世上再也沒有比母愛更偉大的愛了,為了自己的孩子,即使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她們也在所不惜。
不只這一篇,每篇故事都非常感人,這本書中流露了人間的各種情感,每篇都很使人感動。
我看了這本書后,感覺好像沒看夠,又要反過來再看一遍,因為這些故事都太精彩了。
差不多就是這樣子的 望采納 xie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