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讀后感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讀后感]《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讀后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讀后感。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是一個值得中國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
它標志著一個民族的崛起,它代表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首都30萬軍民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
剛剛就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等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
毛主席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他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親自撳下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看到這里,我熱血沸騰¥。
毛主席的聲音仿佛穿越了時間與空間震撼著北京,震撼著全中國,震撼著全世界
它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陰郁的天空,讓光明灑滿大地,讀后感《《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讀后感》。
彈指一揮間,我們的新中國成立已經六十年了。
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飄揚在高高的藍天之上,一代代中華兒女的艱苦奮斗使我們的國家傲立于世界之林。
歷史讓我知道了祖國遭受欺辱的過去和當今太平生活的來之不易,讓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把我們美麗的國家建設的更美好,讓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永遠飄揚。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怎么寫《讓中國人民站起來》讀后感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讀后感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是一個值得中國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
它標志著一個民族的崛起,它代表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首都30萬軍民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
剛剛就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等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
毛主席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他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親自撳下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看到這里,我熱血沸騰¥。
毛主席的聲音仿佛穿越了時間與空間震撼著北京,震撼著全中國,震撼著全世界
它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陰郁的天空,讓光明灑滿大地。
彈指一揮間,我們的新中國成立已經六十年了。
先烈們用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飄揚在高高的藍天之上,一代代中華兒女的艱苦奮斗使我們的國家傲立于世界之林。
歷史讓我知道了祖國遭受欺辱的過去和當今太平生活的來之不易,讓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把我們美麗的國家建設的更美好,讓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永遠飄揚。
讓中國人民站起來讀后感 我要一個好的題目
走近
第二課中國人民站立起來讀后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后感”.讀后感怎么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jié).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
為什么說新中國成立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中國在對外交往上獨立了,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2、中國在經濟上獨立了,民族企業(yè)再也不用怕被外來資本吞噬;3、中國人民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高,新中國成立后實行民主專政,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從本質上是人民自己當家做主人了,人民自己基本上在政治上實現了獨立,不用再受到地主階級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tǒng)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zhàn)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為什么說新中國60年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論文1000字以上
1000字以上才給5分呀
建設新中國讀后感400字
輝煌90年讀后感400字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
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yè)。
青藏鐵路,一條幾乎不可能的鐵路,中國人民做到了;火車多次提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奧運場館建設,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舉國上下一片歡呼雀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壯舉!回眸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經,鑒真東渡傳教,鄭和七下西洋。
我們的祖先曾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中國,大開放迎來大發(fā)展,四大發(fā)明曾一度是我們的自豪。
但是到了近代,中國的封建統(tǒng)治者妄自尊大、閉關鎖國、思想僵化。
中國脫離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國。
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俄戰(zhàn)爭,《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太多太多的苦難,太多太多的枷鎖,東方巨人,你怎么了?東方巨人,你為什么不怒吼?\\\/\\\/“仰天長嘯待時日,巨龍騰飛平地起。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屈辱的歷史一去不復返,輝煌的前景向我們走來。
“抗美援朝報國仇,萬隆會議結朋友。
大慶石油奏凱歌,兩彈一星顯身手。
”自力更生,內強國力;五項原則,外接友鄰。
新中國以不屈的自尊,獨立自主,攻破堅冰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
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
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xù)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
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回首這60年。
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以嶄新的姿態(tài),和平共處,走向世界。
鮮艷的五星紅旗終于在聯合國莊嚴升起。
【擴展閱讀篇】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fā)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
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后的基礎上發(fā)感想。
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后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后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
“讀”是“感”的基礎。
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么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fā),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么。
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jié),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以及故事發(fā)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jié)使人受感動,為什么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后感。
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后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后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后感是由讀產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話,讀后感中少不了“敘”。
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
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學寫讀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
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
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
寫讀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后感格式一、格式和寫法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讀后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