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唱歌的四字詞
1.《時間即生命》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jīng)縮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
因為時間即生命。
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一點什么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費光陰。
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時間。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
我不打麻將,我不經(jīng)常的聽戲看電影,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通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閑聊天。
有人問我:“那么你大部分時間都做了些什么呢
”我痛自反省,我發(fā)現(xiàn),除了職務上的必須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
我應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
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里糊涂的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于課余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
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為活得相當長久,十分驚險。
翻譯完成之后,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
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xiàn)。
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為一個中國人,經(jīng)書不可不讀。
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
我披閱,我圈點,但是恒心不足,時作時輟。
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jīng),說來慚愧。
史書也很重要。
我出國留學的時候,我阿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的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帶回來了。
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氣讀了“通鑒”一遍。
現(xiàn)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
無論做什么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
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所謂“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只球拍。
因此僥幸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
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
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恒的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
健康的身體是作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
2.《罵人的藝術(shù)》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罵人的人。
罵人就是有道德觀念的意思,因為在罵人的時候,至少在罵人者自己總覺得那人有該罵的地方。
何者該罵,何者不該罵,這個抉擇的標準,是極道德的。
所以根本不罵人,大可不必。
罵人是一種發(fā)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種怨怒的感情。
想罵人的時候而不罵,時常在身體上弄出毛病,所以想罵人時,罵罵何妨。
但是,罵人是一種高深的學問,不是人人都可以隨便試的。
有因為罵人挨嘴巴的,有因為罵人吃官司的,有因為罵人反被人罵的,這都是不會罵人的原故。
今以研究所得,公諸同好,或可為罵人時之一助乎
(一)知己知彼罵人是和動手打架一樣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別人的一拳否。
這叫做知己知彼。
罵人也是一樣。
譬如你罵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無分別。
你罵別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賭。
否則別人回敬你一二句,你就受不了。
所以別有著某種短處,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罵他的時候只得割愛。
(二)無罵不如己者要罵人須要挑比你大一點的人物,比你漂亮一點的或者比你壞得萬倍而比你得勢的人物總之,你要罵人,那人無論在好的一方面或壞的一方面都要能勝過你,你才不吃虧的。
你罵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罵,你就算罵著了。
在壞的一方面勝過你的,你罵他就如教訓一般,他既便回罵,一般人仍不會理會他的。
假如你罵一個無關(guān)痛養(yǎng)的人,你越罵他他越得意,時常可以把一個無名小卒罵出名了,你看冤與不冤
(三)適可而止罵大人物罵到他回罵的時候,便不可再罵;再罵則一般人對你必無同情,以為你是無理取鬧。
罵小人物罵到他不能回罵的時候,便不可再罵;再罵下去則一般人對你也必無同情,以為你是欺負弱者。
(四)旁敲側(cè)擊他偷東西,你罵他是賊;他搶東西,你罵他是盜,這是笨伯。
罵人必須先明虛實掩映之法,須要烘托旁襯,旁敲側(cè)擊,于要緊處只一語便得,所謂殺人于咽喉處著刀。
越要罵他你越要原諒他,即便說些恭維話亦不為過,這樣的罵法才能顯得你所罵的句句是真實確鑿,讓旁人看起來也可見得你的度量。
(五)態(tài)度鎮(zhèn)定罵人最忌浮躁。
一語不合,面紅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罵座,潑婦罵街之術(shù),不足以罵人。
善罵者必須態(tài)度鎮(zhèn)靜,行若無事。
普通一般罵人,誰的聲音高便算誰占理,誰來得勢猛便算誰罵贏,惟真善罵人者,乃能避其而擊其懈。
你等他罵得疲倦的時候,你只消輕輕的回敬他一句,讓他再狂吼一陣。
在他暴躁不堪的時候,你不妨對他冷笑幾聲,包管你不費力氣,把他氣得死去活來,罵得他針針見血。
(六)出言典雅罵人要罵得微妙含蓄,你罵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覺得是罵,等到想過一遍才慢慢覺悟這句話不是好話,讓他笑著的面孔由白而紅,由紅而紫,由紫而灰,這才是罵人的上乘。
欲達到此種目的,深刻之用詞故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詞尤為重要。
言詞典雅則可使聽者不致刺耳。
如要罵人罵得典雅,則首先要在罵時萬萬別提起女人身上的某一部分,萬萬不要涉及生理學范圍。
罵人一罵到生理學范圍以內(nèi),底下再有什么話都不好說了。
譬如你罵某甲,千萬別提起他的令堂令妹。
因為那樣一來,便無是非可言,并且你自己也不免有令堂令妹,他若回敬起來,豈非勢均力敵,半斤八兩
再者罵人的時候,最好不要加人以種種難堪的名詞,稱呼起來總要客氣,即使他是極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稱他先生,越客氣,越罵得有力量。
罵得時節(jié)最好引用他自己的詞句,這不但可以使他難堪,還可以減輕他對你罵的力量。
俗話少用,因為俗話一覽無遺,不若典雅古文曲折含蓄。
表示聲音的詞語,如“嘩嘩”之類的有哪些
1、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旳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旳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旳,有羞澀地打著朵兒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
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2、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片段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3、陳從周《說園》片段 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
何謂靜觀,就是園中予游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游覽線。
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觀。
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
前者如蘇州網(wǎng)師園,后者則蘇州拙政園差可似之。
人們進入網(wǎng)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shù)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墻,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
至于拙政園徑緣池轉(zhuǎn),廊引人隨,與“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換影,這是動觀。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
動靜之分,有關(guān)園林性質(zhì)與園林面積大小。
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園,則宜以靜觀為主,即為一例。
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shù)品,富有詩情畫意。
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山與水的關(guān)系究竟如何呢
簡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縮小(網(wǎng)師園水池仿虎丘白蓮池,極妙),處理原則悉符畫本。
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
我曾經(jīng)用“水隨山轉(zhuǎn),山因水活”與“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隨地作低平”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就是從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啟示。
明末清初疊山家張南垣主張用平岡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園林山水接近自然。
如果我們能初步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于離自然太遠,多少能呈現(xiàn)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4、梁實秋《雅舍》片段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
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
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下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
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
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
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霧,一片彌漫。
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濃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
此種經(jīng)驗,已數(shù)見不鮮。
“雅舍”之陳設,只當?shù)煤啒愣?,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
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y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yè)理發(fā),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
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
但是陳設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
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為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征。
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家庭,陳設千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一邊一把靠椅,兩傍是兩把靠椅夾一只茶幾。
我以為陳設宜求疏落參差之致,最忌排偶。
“雅舍”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懼不從俗。
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笠翁閑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
5、冰心《圖畫》 信步走下山門去,何曾想尋幽訪勝
轉(zhuǎn)過山坳來,一片青草地,參天的樹影無際。
樹后彎彎的石橋,橋后兩個俯蹲在殘照里的獅子。
回過頭來,只一道的斷瓦頹垣,剝落的紅門,卻深深掩閉。
原來是故家陵闕
何用來感慨興亡,且印下一幅圖畫。
半山里,憑高下視,千百的燕子,繞著殿兒飛。
城垛般的圍墻,白石的甬道,黃綠琉璃瓦的門樓,玲瓏剔透。
樓前是山上的晚霞鮮紅,樓后是天邊的平原村樹,深藍濃紫。
暮靄里,融合在一起。
難道是玉宇瓊樓
難道是瑤宮貝闕
何用來搜索詩腸,且印下一幅圖畫。
低頭走著,—首詩的斷句,忽然浮上腦海來。
“四月江南無矮樹,人家都在綠陰中。
”何用苦憶是誰的著作,何用苦憶這詩的全文。
只此已描畫盡了山下的人家
6、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片段 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
河的名字是葛蘭大(Granta),也有叫康河(Kiver Cam)的,許有上下流的區(qū)別,我不甚清楚。
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倫潭——“Byron’s Pool”——當年拜倫常在那里玩的;有一個老村子叫格蘭騫斯德,有一個果子園,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花果會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會到你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一番天地。
這是上游;下游是從騫斯德頓下去,河面展開,那是春夏間競舟的場所。
上下河分界處有一個壩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jīng)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diào)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
7、周作人《烏篷船》片段 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們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來回總要預備一天。
你坐在船上,應該是游山的態(tài)度,看看四周物色,隨處可見的山,岸旁的烏柏,河邊的紅寥和白殤,漁舍,各式各樣的橋,困倦的時候睡在艙中拿出隨筆來看,或者沖一碗清茶喝喝。
偏門外的鑒湖一帶,賀家池,壺筋左近,我都是喜歡的,或者往婁公埠騎驢去游蘭亭(但我勸你還是步行,騎驢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蒼然的時候進城上都掛著薛荔的東門來,倒是頗有趣味的事。
倘若路上不平靜,你往杭州去時可于下午開船,黃昏時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這一帶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記了。
夜間睡在艙中,聽水聲櫓聲,來往船只的招呼聲,以及鄉(xiāng)間的犬吠雞鳴,也都很有意思。
雇一只船到鄉(xiāng)下去看廟戲,可以了解中國舊戲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動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覺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樂法。
只可惜講維新以來這些演劇與迎會都已禁止,中產(chǎn)階級的低能人別在“布業(yè)會館”等處建起“海式”的戲場來,請大家買票看上海的貓兒戲。
這些地方你千萬不要去。
--你到我那故鄉(xiāng),恐怕沒有一個人認得,我又因為在教書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談閑天,實在抱歉而且惆悵。
川島君夫婦現(xiàn)在偁山下,本來可以給你紹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時候他們恐怕已經(jīng)離開故鄉(xiāng)了。
初寒,善自珍重, 不盡。
8、張恨水《讀書百宜錄》片段 秋窗日午,小院無人,抱膝獨坐,聊嫌枯寂,宜讀莊子秋水篇。
菊花滿前,案有旨酒,開懷爽飲,了無塵念,宜讀陶淵明詩。
黃昏日落,負手庭除。
得此余暇,綺懷萬動,宜讀花間諸集。
大雪漫天,爐燈小坐,人縮如猬,豪氣欲銷,宜讀水滸傳林沖走雪一篇。
偶然失意,頗感懊惱,徘徊斗室,若有所悟,即宜拂幾焚香,靜坐稍息徐讀楞嚴經(jīng)。
銀燈燦爛,畫閣春溫,細君含睇,穿針夜話,宜高聲朗誦,為伊讀西廂記。
月明如畫,清霜行天,秋夜迢迢,良多客感,宜讀盛唐諸子一唱三吹之詩。
薔薇架下,蜂蝶亂飛,正在青春,誰能不醉,宜細讀紅樓夢。
冗于瑣務,數(shù)日不暇,擺脫歸來,俗塵滿襟,宜讀史紀項羽本紀及游俠列傳。
9、張愛玲《更衣記》片段 出門時褲子上罩的裙子,其規(guī)律化更為徹底。
通常都是黑色,逢著喜慶年節(jié),太大穿紅的,姨太太穿粉紅。
寡婦系黑裙,可是丈夫過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
裙上的細榴是女人的儀態(tài)最嚴格的試驗。
家教好的姑娘,蓮步柵柵,百稻裙雖不至于紋絲不動,也只限于最輕微的搖顫。
不慣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來便予人以驚風駭浪的印象。
更為苛刻的是新娘的紅裙,裙腰垂下一條條半寸來寬的飄帶,帶端系著鈴。
行動時只許有一點隱約的叮當,像遠山上寶塔上的風鈴。
晚至一九二0年左右,比較瀟灑自由的寬褶裙入時了,這一類的裙子方才完全廢除。
穿皮子,更是禁不起一些出入,便被目為暴發(fā)戶。
皮衣有一定的季節(jié),分門別類,至為詳盡。
十月里若是冷得出奇,穿三層皮是可以的,至于穿什么皮,那卻要顧到季節(jié)而不能顧到天氣了。
初冬穿“小毛”,如青種羊、紫羔、珠羔;然后穿“中毛”,如銀鼠、灰鼠、灰脊、狐腿、甘肩,倭刀;隆冬穿“大毛”,——自狐、青狐、西狐、玄狐、紫貂。
“有功名”的人方能穿貂。
中下等階級的人以前比現(xiàn)在富裕得多,大都有一件金銀嵌或羊皮袍子。
妨娘們的“昭君套”為陰森的冬月添上點色彩。
根據(jù)歷代的圖畫,昭君出塞所戴的風兜是愛斯基摩式的,簡單大方,好萊塢明星仿制者頗多。
中國十九世紀的“昭君套”卻是癲狂冶艷的,——一頂瓜皮帽,帽據(jù)圍上一圈皮,帽頂綴著極大的紅絨球,腦后垂著兩根粉紅緞帶,帶端綴著一對金印,動輒相擊作聲。
10、余光中《聽聽那冷雨》片段 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暗,對于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
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指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指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可能有點長,你選用吧 再給你五段不太“名”的作家,你可能不太知道,但對于我已經(jīng)很熟了。
1、董橋《字緣》片段 臺靜農(nóng)的字是臺靜農(nóng),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許多地方回執(zhí)得可愛,卻永遠去不掉那幾分寂寞的神態(tài)。
這樣的人和字,確是很深情的,不隨隨便便出去開書展是對的。
他的字里有太多的心事,把心事滿滿掛在展覽廳里畢竟有點唐突。
臺先生一定會說:似可不必。
沈尹默的字有亭臺樓閣的氣息;魯迅的字完全適合攤在文人紀念館里;郭沫若的字是宮廷長廊上南書房行走的得意步伐。
而臺先生的字則只能跟有緣的人對坐窗前談心。
我天天夜半回來,走進書齋,總看到他獨自兀坐,像有話說,又不想說。
臺先生一直在那里。
2、陳國華《初冬月》片段 感謝生活感謝大自然的賜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囂、污染和擁擠,泊進了這一汪月色,際遇了這處明麗如夢的風景。
陶醉在月華天籟中,我甚至忘記了我是什么時候是怎樣進入這月色的,也沒有想到要走出這月色,走出這個恬靜和悅的夢境。
在時間的長河里,我們僅有屬于自己的那一縷月光,稍不珍惜,就會去日苦多,萬事成蹉跎。
君不見,此月方從遠古來,歷滄桑,經(jīng)興衰,送千古風流,看花開花落……大王月,霜晨月,關(guān)山月,紅縷月,俱往矣
山河沉寂無言,酣然入夢;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輩該如何把握這一縷月光
初冬月高懸不語,娟然如洗。
3、蘇雪林《青春》片段 不陰不晴的天氣,乍寒乍暖的時令,一會兒是襲襲和風,一會兒是鎊鎊細雨,春是時哭時笑的,春是善于撒嬌的。
樹枝間新透出葉芽,稀疏瑣碎地點綴著,地上黃一塊,黑一塊,又淺淺的綠一塊,看去很不順眼,但幾天后,便成了一片蓊然的綠云,一條綴滿星星野花的繡氈了。
壓在你眉梢上的那厚厚的灰黯色的云,自然不免教你氣悶,可是他轉(zhuǎn)瞬間會化為如紗的輕煙,如酥的小雨。
新婚紫燕,屢次雙雙來拜訪我的矮椽,軟語呢喃,商量不定,我知道他們準是看中了我的屋梁,果然數(shù)日后,便銜泥運草開始筑巢了。
遠處,不知是畫眉,還是百靈,或是黃鶯,在試著新吭呢。
強澀地,不自然地,一聲一聲變換著,像苦吟詩人在推敲他的詩句似的。
綠葉叢中紫羅蘭的囁嚅,芳草里鈴蘭的耳語,流泉邊迎春花的低笑,你聽不見么
我是聽得很清楚的。
她們打扮整齊了,只等春之女神揭起繡幕,便要一個一個出場演奏。
現(xiàn)在它們有點浮動,有點不耐煩。
春是準備的。
春是等待的。
幾天沒有出門,偶然涉足郊野,眼前竟換了一個新鮮的世界。
到處怒綻著紅紫,到處隱現(xiàn)著虹光,到處悠揚著悅耳的鳥聲,到處飄蕩著迷人的香氣,蔚藍天上,桃色的云,徐徐伸著懶腰,似乎春眠未足,還帶著惺忪的睡態(tài)。
流水卻瞧不過這小姐腔,它泛著瀲滟的霓彩,唱著響亮的新歌,頭也不回地奔赴巨川,奔赴大?!菏菭€漫的,春是永遠的向著充實和完成的路上走的。
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當。
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飽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與生意。
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預備夏的壯盛,秋的豐饒,冬的休息,不工作又怎么辦
但春一面在工作,一面也在游戲,春是快樂的。
春不像夏的沉郁,秋的肅穆,冬的死寂,它是一味活潑,一味熱狂,一味生長與發(fā)展,春是年青的。
4、胡蘭成《陌上桑》片段 及蠶上簇,城里人就來胡村開秤收繭,行家水客即借住在村人家里。
他們戴的金戒指,用的香皂與雪白的洗臉毛巾,許多外洋碼頭來的新鮮物事兒,婦女們見了都有好意。
而且也有是從城里來的少年郎,不免要調(diào)笑溪邊洗衣洗菜的婦女,但她們對于外客皆有敬重,一敬重就主客的心思都靜了,有調(diào)笑的話亦只像溪水的陽光淺浪,用不著羞旁人。
繭客年年來,我小時卻不聽見說有過羅曼史。
這時家家開簇拆繭,皎潔如雪色,都是婦女與小孩拆了,由男人挑到繭行去賣,繭行在各鄉(xiāng)及三界鎮(zhèn)上都有開著,路上都是挑繭的人,互相問答,評較各家的價錢,賣繭得來的是新鑄的銀元,照得人眼里心里明明亮。
有價錢不合,亦不等錢用的,則自己繅絲再拿到城里去賣,但各家婦女亦多少都要留下一些繭,繅絲收藏著,為應急或私房積蓄,總總是人世之事。
5、周澤雄《讀與寫的變遷》片段 古人寫得慢,讀得也慢;今人寫得快,讀得也快。
我知道有些行業(yè),是需要培養(yǎng)速讀技巧的,美國大律師李·貝利的名著《舌戰(zhàn)手冊》中,就有專章討論速讀技巧。
舉個世俗的例子,如果閣下花了錢去按摩房,你肯定不愿意對方用過于麻利的手法,三下五除二地把你打發(fā)。
既然你是在享受生活,不管世道如何推崇速度,你都不想減少享受的時間。
再以圍棋為例,那些每手棋能夠用半小時而不是一分鐘來思考的人,棋力總是更高一些。
馬克思每年都會讀一遍《荷馬史詩》,毛姆也會定期閱讀莎士比亞,難道我們可以嘲笑他們的閱讀效率低下
正是這種享受日光浴似的閱讀,恰到好處地成全了他們的優(yōu)秀。
面對美妙的文學作品,讀得快不是本事,讀得慢才是能耐。
這是一個資訊時代,信息強權(quán)派生出一種風卷殘云的閱讀傾向,結(jié)果,越來越多的讀者,竟至越來越習以為常地用對待信息的態(tài)度面對文學。
這種態(tài)度的表象之一,就是一種“關(guān)鍵詞”狂潮。
我說的不是學術(shù)論文中的關(guān)鍵詞——雖然我對這類通常抹在文首的“關(guān)鍵詞”從無好感——而是比喻性地暗指一種尋覓文本關(guān)鍵詞的閱讀傾向,類似律師從卷宗中找到核心內(nèi)容。
再來幾段古文,你也沒說不要古文 1、王勃《滕王閣序》片段 時維九月,序?qū)偃铩?/p>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仙)人之舊館。
層臺(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流)丹,下臨無地。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盱)其駭矚。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舳)。
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2、蘇軾《前赤壁賦》片段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3、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懷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成語天天瘋狂答案一條魚一個音樂一圈蚊香一碗米
余音繞梁yyīn rào liáng[釋義] 余音樂演奏后好像還留下樂聲。
仿佛遺留的樂聲圍著屋打轉(zhuǎn)轉(zhuǎn)。
歌聲、樂聲高亢、悅耳;使人經(jīng)久不忘。
[語出] 《列子·湯問》:“既去;而余音繞梁X;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正音] 繞;不能讀作“rǎo”。
[辨形] 梁;不能寫作“粱”。
[近義] 繞梁三日 鶯舌百囀 如聞天籟[反義] 不堪入耳[用法] 用作褒義。
常跟“三日不絕”連用。
一般用作謂語、定語、賓語。
[結(jié)構(gòu)] 主謂式。
形容聲音很好聽的四字成語.
形容很好聽的四字成語:1、繞日 ráo liáng sān rì解釋:環(huán)繞屋梁旋天。
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出處: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 例子:他的音樂~,回味無窮。
2、鶯聲燕語yīng shēng yàn yǔ 解釋:鶯:黃鸝。
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
原形容大好春光。
后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
出處:元·關(guān)漢卿《金線池》楔子:“裊娜復輕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
” 例子:宋江~,不是男子之音,便從神柜底下鉆將出來,看時,卻是兩個青衣女童侍立在床邊。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 3、洋洋盈耳 yáng yáng yíng ěr 解釋: 洋洋:眾多;盈:充滿。
指宏亮而優(yōu)美的聲音充滿雙耳。
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出處:《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 例子:今也名賢秀士,濟濟一堂,大義正音,~。
★清·歸莊《靜觀樓講義序》 4、余音繞梁 yú yīn rào liáng解釋: 形容歌聲優(yōu)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出處: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 例子:受罪半天,能聽到一段回腸蕩氣的唱兒,就很值得,“~,三日不絕”,確是真有那種感覺。
(梁實秋《聽戲》) 5、百囀千聲 bǎi zhuàn qiān shēng 解釋:形容鳥鳴聲婉轉(zhuǎn)多樣。
出處:歐陽修《畫眉鳥》詩:“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