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西楚霸王》電影讀后感1000字
這部影片讓我對項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他不僅僅是史書傳記中的亂世梟雄,而且還是一位有情有義的性情漢子。
說他有情,那是其對于自己深愛戀人之情。
項羽與虞姬的戀情是這部電影眾多主線中最至關(guān)重要的一條,貫穿整部影片的始終。
盡管項羽常年征戰(zhàn)在外,二人聚少離多,然而時空的距離并不能切斷彼此間的思念,項羽領(lǐng)兵與秦軍主力在巨鹿、棘原一帶血戰(zhàn),槍林箭雨、血雨腥風之間心中猶時時牽掛遠在薛城的虞姬,虞姬更是不顧路途兇險,毅然千里獨身追尋項羽,而為了虞姬,項羽甚至可以拋棄個人的得失:兵入咸陽后,項羽輕信呂雉之言,說虞姬為秦二世所辱致死,于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縱火怒焚阿房宮,大肆屠殺秦宗室大臣及降兵;當呂雉對其坦露愛慕之情,并直言虞姬會破壞其霸業(yè)之時,項羽卻以寧可放棄天下,也不背棄虞姬斷然拒絕;楚漢對峙廣武山,項羽亦遵從虞姬心意,生釋呂雉,并同意與劉邦止戈息武,平分天下,即使是在兵敗垓下,身陷重圍之際,項羽慷慨悲歌,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飽含深恐不能保全虞姬之憂。
足見其處處以虞姬為念,以致將財富、霸業(yè)、天下、生死完全置之度外,這份對戀人的深刻眷戀,著實令人感佩
古往今來,歷數(shù)多少文人墨客,感嘆項羽霸業(yè)不成,壯志未酬,但也許正如片中呂雉對其的評價:“項羽是女人心目中的男人,卻不是得天下的男人”,愛美人不顧江山,重情義不惜名節(jié),他的有情有義成就了他的英雄之名,卻注定不能成就他的霸業(yè),這也正是他的悲哀所在。
然而,烏江之濱,他“生為豪杰,死為鬼雄,江東子弟,頂天立地”的絕唱,卻依舊縈繞耳際,供后人追思、景仰。
寫一篇文章 關(guān)于西楚霸王的 評論他的功過
當虞姬橫刀,將一朵生命之花綻放成鋒刃的湛藍。
我看到鮮紅鮮紅的血流過雪白雪白的頸。
壯士掩面,烏騅悲鳴。
??一.情意綿綿的偉丈夫 ??在項羽被困于垓下時,他長歌當哭,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垓下歌》。
英雄征戰(zhàn)沙場,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淚,更不可等閑視之。
項羽的淚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后人讀到這里,無不為之涕泣。
正如鄭板橋所嘆:“何以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
”與劉邦為了逃命而把親生兒女推于車下的殘酷無情相比,項羽是一個富于人性的和人情的偉丈夫,硬漢子。
??二.氣蓋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國的國王 ??“吾起兵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
未嘗敗北,遂霸天下。
然今遂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
”這段話不僅表現(xiàn)了項羽英勇善戰(zhàn),叱咤風云;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愛。
看到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
”的非凡氣概
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戰(zhàn)中萬夫莫當?shù)挠⒆撕团沓沁尺屣L云的氣勢
項羽從始到終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國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總是處于自然舒展的狀態(tài)而很少受倫常的約束。
??三.忠厚豁達的男子漢 ??烏江亭長要渡他東去,并說楚地還有十萬人,足可以東山再起。
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吾知公長者。
吾騎此馬五歲……不忍殺之,以賜公。
”項羽的坦率豪爽,氣度豁達,忠厚誠實而又善良不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他寧愿慷慨悲壯地去死,也不愿屈辱慚愧地茍活。
正如鄭板橋所嘆:“相王何必為天子,只此快戰(zhàn)于古無。
” ??項羽既是勝利的勇士,又是失敗的英雄;他勝得漂亮,敗得悲壯;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
它既兇狠殘暴,又善良不忍;既剛愎自用又輕信多疑;既爆裂急躁又優(yōu)柔寡斷;英勇剛烈的山巒上開放著情意綿綿的花朵;豁達寬厚的海洋中蕩漾著幾道狹隘滯澀的漣漪。
一個真實的人應(yīng)是多種性格因素的統(tǒng)一,項羽無疑是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它將牢牢地屹立于歷史長河中,雖經(jīng)千年沖蝕,滌蕩,依然歷久不衰,魅力無窮。
??我們不能單以是否成就了帝業(yè)來評價項羽的是非功過,而要按他的歷史實績來評價。
項羽固然沒有成就帝業(yè),但他順應(yīng)人民的心愿和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統(tǒng)治;又自刎而死,結(jié)束了內(nèi)戰(zhàn),使?jié)h統(tǒng)一了全國。
這在客觀上不能不說他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功臣。
項羽是一座金鑄的豐碑,將永遠矗立在歷史的戰(zhàn)車上,供后人瞻仰。
秦末重要的反秦領(lǐng)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
名籍,字羽。
祖父項燕為戰(zhàn)國末年楚名將,為秦將王翦所殺;叔父項梁。
秦統(tǒng)一后,項梁殺人,與項羽躲避吳中,暗中以兵法組織和訓練賓客子弟。
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領(lǐng)導反秦起義,隨即建立張楚政權(quán)。
原六國貴族聞訊后也紛紛起兵,同年九月,項羽與項梁殺會稽守通,舉吳中兵反秦。
項梁自立為會稽守,項羽為裨將。
陳勝犧牲后,其部將召平矯令拜項梁為楚王上柱國。
二年三月,項梁率部渡江,東陽令史陳嬰率義軍來歸,渡淮后英布、蒲將軍又以兵相屬,兵力一時達到六七萬人,成為當時反秦武裝的主力。
同年六月,項梁立楚懷王孫心,仍稱楚懷王。
項梁自號武信君。
之后,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于東阿、定陶。
項羽、劉邦也攻占城陽,略地至雍丘。
不久,項梁被秦將章邯乘隙襲破。
項梁陣亡,項羽、劉邦退保彭城(今江蘇徐州)和碭。
章邯又渡河北上擊趙,與秦將王離、涉間軍進圍巨鹿。
楚懷王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
項羽以宋義與齊密謀反楚為名,襲殺宋義。
懷王即命項羽為上將軍,統(tǒng)率全軍救趙。
項羽親自率全軍渡河,破釜沉舟,進擊秦軍。
經(jīng)多次激戰(zhàn),楚兵大破秦軍。
當楚軍救趙時,諸侯軍皆作壁上觀。
戰(zhàn)事結(jié)束后,諸侯將領(lǐng)謁見項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都聽從項羽指揮。
接著,項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軍,并招降章邯。
他怕秦降卒不服,將降卒20萬全部坑殺。
當項羽率軍進入關(guān)中時,劉邦已先期進據(jù)咸陽。
由于楚懷王有約在先,“先入關(guān)者王之”,劉邦理應(yīng)王關(guān)中。
項羽入關(guān)后,依恃手中40萬大軍,企圖消滅劉邦,獨霸天下。
因劉邦卑辭言和,雙方暫時和解。
項羽隨即引兵西屠咸陽,秦民大失所望。
漢高祖元年(前206),項羽以懷王為義帝,都郴,又分封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據(jù)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劉邦為漢王。
不久,田榮、陳余、彭越等相繼舉兵反楚。
劉邦也還定三秦,進逼西楚,于是爆發(fā)了歷時四年多的楚漢戰(zhàn)爭。
楚漢戰(zhàn)爭之初,劉邦乘項羽羈留齊地,于漢二年四月進占彭城。
項羽隨即回師救援,大敗漢軍,劉邦退據(jù)滎陽。
此后,楚漢雙方在滎陽、成皋一線長期相持。
項羽雖取得一系列戰(zhàn)役的勝利,但其政治、軍事上的弱點卻日益顯露。
他不都關(guān)中而都彭城,喪失了有利的戰(zhàn)略地勢,無法建立一個鞏固的后方,一直處于兩線作戰(zhàn)的不利處境,項羽分封諸侯,舉措失當,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沒有得到滿足的諸侯王倒向劉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此外,項羽雖然作戰(zhàn)驍勇,卻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屢屢失策。
漢五年十二月,楚軍被圍困于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人少食盡。
漢軍四面唱起楚歌,項羽與虞姬對飲,慷慨悲歌。
隨即,與從者800余騎突圍,至陰陵迷失道路,復至東城,從者僅剩28騎。
漢將灌嬰率5000騎追及,項羽引兵東向,至烏江(今安徽和縣境)自刎而死。
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于谷城。
漢五年亦即公元前202年,曾經(jīng)咤叱風云所向披靡的蓋世英雄項羽走上了絕路。
這一年的十二月,他被韓信十面埋伏,圍困于垓下,即現(xiàn)在的安徽省靈壁縣境內(nèi),后突圍至現(xiàn)安微和縣境內(nèi)的烏江,因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遂拔劍自刎。
也不知是歷史的實錄,還是后人的傳說,抑或是司馬遷在記載這段歷史時情不自禁,發(fā)揮了詩人的想象和小說家虛構(gòu)杜撰的才能,總之,我們看《項羽本記》中楚霸王項羽四面楚歌與美人虞姬生離死別即所謂霸王別姬的情景特別具有悲劇的色彩,且看: 項王軍壁壤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駐,常騎之。
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
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這是怎樣一個壯懷激烈令人蕩氣回腸的場景!英雄末路,長歌當哭。
這一悲壯慘痛感天動地的悲劇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絲毫不亞于古希臘任何一部悲劇。
也正因此,千百年來,楚漢相爭的故事一直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
從司馬遷的《項羽本紀》開始,項羽就被塑造成一個悲劇的英雄,那鐵骨錚錚性格剛烈且極為暴虐的楚霸王形象不知刻印在后代多少人的心中,令人生出了多少的感慨與同情。
如唐代詩人杜牧就曾寫下了有名的詩句:“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對項羽烏江自刎頗感惋惜頗以為憾。
而作為女性詩人,李清照對愛江山也愛美人男子漢氣十足的楚霸王更是贊美有加,推祟備至。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把個悲劇人物項羽的形象塑造得崇高而又偉大。
也許和司馬遷對劉漢王朝的積怨有關(guān),我們看司馬遷筆下的項羽盡管脾氣暴戾,殺戮成性,但卻是個有情有義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劉邦雖然多謀善斷,但卻是個背信棄義頗有些潑皮無賴相的“小人”。
而且,乍看起來,項羽能征善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從表面上看,楚漢爭雄,劉邦遠非他的對手。
可是,勝敗自有因果律,歷史到最后選擇劉邦而非項羽當然自有它的道理。
仔細分析,項羽的失敗絕非偶然。
楚漢相爭,一開始項羽處于絕對的優(yōu)勢,之所以到最后四面楚歌,走上了絕路,由此導致楚亡漢立,固然與項羽的狂妄自大驕傲輕敵和關(guān)鍵時刻當斷不斷以及殺戮成性不得民心等有著很大關(guān)系,但最主要的還應(yīng)歸咎于他失敗的致命傷。
可是,對自己之所以會一敗涂地,項羽至死還執(zhí)迷不悟,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悲嘆:“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也。
”此中原因,到是棋高一著的劉邦比他看得清,知道此中真味。
當上皇帝后,劉邦有次在洛陽南官設(shè)宴招待群臣,酒酣耳熱,他問大家:“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說:“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利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劉邦點點頭,又搖搖頭,神色中未免有些得意地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扶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是的,得人才者得天下,自古以來,歷史就是這樣無情而又有情,從來不會毫無根據(jù)地作出錯誤的選擇。
項羽是個徹頭徹尾的個人英雄主義者,這從他“悲歌慷慨”吟唱的詩句“力拔山今氣蓋世”中就可感受到他委實是個自高自大的“自戀狂”。
中原逐鹿,沙場征戰(zhàn)只知道一味地“單打獨斗”,而不知道招募英雄知人善任,即使自己“力拔山今氣蓋世”又有何用?其最終的失敗無疑是鐵定了的。
而我們看劉邦的詩“大風起今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今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今守四方1”那種“安得猛士”、求賢若渴,盼望天下英雄為我所用治國安邦的情懷躍然紙上,感人肺腑。
所以,楚漢相爭,鹿死誰手,僅僅從兩個對手吟唱的詩中就可看出端倪,找到答案。
西楚霸王項羽為什么會輸?
今年我讀了《史記》中的《項羽本紀》,深有感觸,無不佩服項羽的英雄氣概。
項羽,名籍,字羽,是楚將項燕之后,他從小便胸懷今人難以想象的宏圖大志。
秦始皇巡游時,他出言:“彼可取而代也”,深深地讓古往今來之人感到其少年英雄,志存高遠。
可想而知,當時說這種話是要被滿門抄斬的,小項羽能有如此之勇氣,也深深地為他推翻秦王朝的暴政埋下了種子。
巨鹿一戰(zhàn),主將宋義久不出戰(zhàn),局勢危在旦夕,項羽毅然殺之,破釜沉舟,殺得秦軍望風而靡。
由此看來,項羽非有勇無謀之輩耳。
就其軍事統(tǒng)率能力來看,絕非等閑之輩。
如果再算上其萬夫不當之勇,豪爽而有志、果斷行事、講義氣,他是一位將門虎子,天下的英雄。
但是,英雄也有英雄病。
項羽事實上和李自成、黃巢等人是半斤八兩啊
他剛愎自用、易聽信讒言、手段狠毒、極端自負。
“鴻門宴”上,他完完全全地暴露了這些缺點,沒有殺掉心腹大患劉邦,反而認為他忠心可靠,這導致他走下坡路,最后又從下坡路走向了失敗。
項羽在鴻門宴后血洗咸陽:殺秦降王、燒阿宮房、搶劫財物,自封“西楚霸王”,又大封諸侯,把農(nóng)民起義軍辛辛苦苦打來的天下分得亂七八糟。
最終,項羽終被劉邦擊敗,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突圍至烏江時僅剩26騎,他將烏騅馬托付給烏江亭長后與追兵一場血戰(zhàn),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血流成河,尸積如山……項羽自刎而亡……。
哀哉
這位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在一片楚歌聲中帶著最后的自負踏上了不歸路。
項羽一生十分短暫,有如一顆流星,劃破長空,閃爍光輝而又轉(zhuǎn)瞬即逝。
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一生,由于他勇敢、剛果、胸懷大志創(chuàng)造了一番宏圖大業(yè),又因為自負、殘暴、獨斷專行葬送了自己的錦繡前程。
跪求關(guān)于西楚霸王項羽的歌和詩詞(如果可以的話,請附上歌詞)
1 全唐詩卷647_11 「詠史詩。
烏江」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2 全唐詩卷647_42 「詠史詩。
垓下」胡曾 拔山力盡霸圖隳,倚劍空歌不逝騅。
明月滿營天似水,那堪回首別虞姬。
3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4 垓下歌漢? 項羽 。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5 杜牧 勝負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6 題烏江項王廟詩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7 詠項羽 于季子 北伐雖全趙, 東歸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項羽歸天難,殺氣騰騰劍光寒。
劍光寒:力撥青山,氣蓋中原。
欲渡江東卻無顏,歌聲殘:逐鹿問鼎,四面楚歌歌聲殘。
恨地無環(huán)。
9 濠州七絕·虞姬墓 蘇軾 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云。
倉黃不負君王意,獨有虞姬與鄭君。
10 虞美人·清朝詩人何浦 遺恨江東應(yīng)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
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軍恩是楚腰項羽。
11 烏江恥學鴻門遁,亭長無勞勸渡河。
(汪紹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題項羽廟 碧草凌古廟,清塵鎖秋窗。
當時獨宰割,猛志誰能降。
鼓氣雷作敵,劍光電為雙。
新悲徒自起,舊恨空浮江。
13 叱咤風云虎共龍,英雄未必讓重瞳。
項羽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
草沒銅駝卿祿滿,牛眠驛馬帥林空。
愧當漠漠西交巷,千古聲聲泣怨鴻。
14 夕陽留雀廟,孤艇系烏江,病葉相風殘,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盡成灰,楚圖王位任風吹。
鴻門舞劍戀舊情,烏江江水逝騅。
16 帳中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攬衣推枕愴離情,遠風吹下楚歌聲。
正三更。
烏騅欲上重相顧,艷態(tài)花無主。
手中蓮鍔凜秋霜,九重歸去是仙鄉(xiāng)。
恨茫茫。
17 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
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 ,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
驀然斂袂 ,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18 八千子弟失江東,止有虞兮效始終。
死共烏騅埋駿骨,生憐紅粉是英雄。
花間名字留芳體,帳下悲歌泣曉風。
若使當年成帝業(yè),寧同呂雉禍深宮。
19 不修仁政枉談兵,天道如何尚力爭。
隔岸故鄉(xiāng)歸不得,十年空負拔山名。
20 田雯 列教玉體兩橫陳, 粉黛香消馬上塵, 劉項看來稱獨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項羽 虞家有女過江東,玉潔冰清氣若虹。
不羨嫦娥奔皓月,偏隨豎子傲長空。
青萍三尺為君舞,珠淚一簾因爾籠。
勿嘆勢如墻上草,妾魂化劍斬奸雄
22 無名 項羽 劍折沙盡血洗風,七載成敗轉(zhuǎn)頭空。
蕩恨笑飲蒼天淚,段韌傲刻夕陽紅。
23 過鴻溝 唐 韓愈 龍?;⒗Ц畲ㄔ?,億萬蒼生性命存。
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24 垓 下 (唐)胡曾 拔山力盡霸圖隳,依劍空歌不逝騅。
明明滿營天似水,那堪回首別虞姬。
25 虞姬墓 (宋)蘇轍 布叛曾亡國已空,摧殘羽翮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共,誰使西來敵沛公。
26 虞姬墓 (宋)饒節(jié) 風悲月黑楚歌聞,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騎星飛向前死,不知誰為閉荒墳。
27 虞姬墓 (宋)范成大 劉項家人總可憐,英雄無策庇嬋娟。
戚姬葬處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28 詠虞美人草 (宋)肖海藻 魯公死后一抔荒,誰與竿頭薦一觴。
妾愿得生墳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29 項籍廟 (宋)許彥國 千載興亡莫浪愁,漢家功業(yè)亦荒丘。
空余原上虞姬草,舞盡春風未肯休。
30 霸王別虞姬 (宋)張可氏 垓下將軍夜枕戈,半夜忽然聞楚歌。
詞酸調(diào)苦不可聽,拔山力盡將如何。
將軍夜起帳前舞,八千兒郎淚如雨。
臨行馬上復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31 田舍即事 (南宋)劉克莊 兒女相攜看市優(yōu),縱談楚漢割鴻溝。
山河不暇為渠惜,聽到虞姬直是愁。
32《烏江》 (南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無雙,漢騎飛來肯受降。
早與虞姬帳下死,不教雪戰(zhàn)到烏江。
33 虞美人 (南宋)林希逸 生犀百萬環(huán)帳立,漏聲未殘楚聲急。
拔山男子心轉(zhuǎn)柔,夜依芙蓉秋露泣。
別酒苦如荼,不是嬋娟害霸圖。
巢人憤死愁云氣,呂氏田頭見老夫。
漢宮三萬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陳跡。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搖搖向春碧。
34 別離情 (元)貫云石 又聞垓下虞姬泣,斗帳初驚楚歌畢。
佳人閣淚棄英雄,劍血不銷原草碧。
35 戲馬臺 (明)汪廣洋 事機一去竟莫舉,蓋世拔山皆謬語。
虞姬痛別難再逢,烏騅欲逝從何許。
36 虞美人詞 (明)劉炳 萬人劍氣真羆虎,寶玨鴻門悲亞父。
陰陵失道豈天亡,志輕仁義為降虜。
凄涼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飛報危主。
至今荒冢說虞姬,一去繁華名不死。
37 虞姬伏劍 (明)胡奎 當年玉斗碎鴻門,碧血空沾楚劍痕。
滿地落花皆漢土,不知何處箸春魂。
38 詠虞姬 (明)邱浚 垓下當年戰(zhàn)勝還,虞姬飲撼戚姬歡。
后來人彘遭奇禍,欲乞悲歌一曲難。
39 虞姬 (明) 張宣 楚歌四面秋聲起,美人如花帳中死。
重瞳將軍蓋世雄,淚流暗逐烏江水。
妾身妾身何足數(shù),八千健兒棄如土。
空留恨血漬平原,碧草無風為誰舞。
40 詠虞美人草 (明)孫齊之 楚宮花態(tài)至今存,傾國傾城總莫論。
夜帳一歌身易殞,春風千載恨難吞。
胭脂臉上啼痕在,粉黛光中血淚新。
誰道漢宮花似錦,也隨荒草任朝昏。
41 詠虞美人草 (明)僧北澗 君恩似海海不深,妾意如鐵利斷金。
舍生取義我所欲,忍死織室羞同心。
春姿忽作秋蓮委,一寸剛明曾不死。
明年原上野花繁,一枝自托華風起。
裊裊婷婷不成絕,能度淺深生色染。
向人欲訴卻無言,寂寞千年恨難掩。
芳郊游女婉轉(zhuǎn)歌,停車拍手看婆娑。
41 詠虞美人草 (明)易幼學 霸業(yè)將衰漢業(yè)興,佳人玉帳醉難醒。
可憐血染原頭草,直至如今舞不停。
42 虞美人 (明)李東陽 按劍孤營落日昏,楚歌聲里漢兵屯。
當時國士無存者,獨有虞姬不負恩。
43 虞姬 (清)吳雯 楚歌一夜動悲涼,百戰(zhàn)空嗟霸業(yè)荒。
子弟皆知歸長者,美人獨解報君王。
江東日落垓塵散,原上春歸墓草香。
回首五陵煙樹盡,千秋同作恨茫茫。
44 虞姬 (清)妙端 力盡重瞳霸氣消,楚歌聲里恨迢迢。
貞魂化作原頭草,不逐東風入漢郊。
45 過虞姬墓 (清)于成龍 陰陵古道照殘陽,策蹇荒塋吊楚亡。
血灑西風猿嘯月,氣吞白帝劍生霜。
貞魂傍逐烏騅逝,烈骨長凝碧草香。
行客莫知悲舞意,春來疑作妒新妝。
46 破秦當日衄咸陽,及敗誰嗔困北邙。
玉玦無謀定天下,青鋒有意謝君王。
八千歌散腸應(yīng)斷,九里煙銷骨尚香。
悔比樊姬差一諫,空令妃血舞紅妝。
47 秦門項籍 唐 周曇 九垓垂定棄謀臣,一陣無功便殺身。
壯士誠知輕性命,不思辜負八千人。
48 浪淘沙(賦虞美人草) 辛棄疾 不肯過江東。
玉帳匆匆。
至今草木憶英雄。
唱著虞兮當日曲,便舞春風。
兒女此情同。
往事朦朧。
湘娥竹上淚痕濃。
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49 彭城懷古 元 薩都剌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
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yīng)不到江東。
空有黃河如帶,亂山起伏如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guān)中。
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鍾。
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50 過虞溝游虞姬廟 清 袁枚 為欠虞姬一首詩,白頭重到古靈祠。
三軍已散佳人在,六國空亡烈女誰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猶舞草濕胭脂。
座旁合塑烏騅像,好訪君王月下騎。
51 過長平作 明·王世貞世間怪事那有此,白骨高于太行雪,銳頭豎子何足云,烏鴉飽宿鬼車痛,耕農(nóng)往往夸遺跡,即今方朔澆豈散,君不見。
新安一夜秦人愁,郭開賣趙趙高出,四十萬人同日死。
血腥并作丹流紫。
汝曹自死平原君。
至今此地多愁云。
戰(zhàn)鏃千年土花碧。
總有巫咸招不得。
二十萬鬼聲啾啾。
秦璽也送東諸侯。
52 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53 悲項羽 鄭板橋 玉帳深宵悲駿馬,楚歌四面促紅妝。
烏江水冷秋風急,寂寞野花開戰(zhàn)場。
54 鉅鹿之戰(zhàn) 鄭板橋 項羽提戈來救趙,暴雷驚電連天掃。
臣報君仇子報父,殺盡秦兵如殺草。
戰(zhàn)氣盛聲喧呼,諸侯壁上驚魂逋。
項王何必為天子,只此快戰(zhàn)千古無。
奸萬黠藏兇戾,曹操朱溫盡稱帝。
何似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
55 烏江項王廟 暗鳴獨滅虎狼秦,絕世英雄自有真。
俎上肯貽天下笑,座中唯覺沛公親。
等閑割地分強敵,慷慨將頭贈故人。
如此殺身猶灑落,憐他功狗與功臣。
56 百字令 詠史 田光老矣,笑燕丹賓客,都無人物。
馬角烏頭千載恨,匕首匣中如雪。
落日蒼涼,羽聲慷慨,壯士沖冠發(fā)。
咄哉孺子,武陽色怒而白。
試問擊筑漸離,此時安在,何不同車發(fā)
負劍祖龍驚掣袖,六尺屏風堪越。
貫日長虹,繞身長柱,天意留秦劫。
蕭蕭易水,至今猶嗚咽。
57 虞美人 本意 霜花濺血烏江路,的是君王誤。
鴻門玉斗怪當年,不教虞兮舞劍向樽前。
芳魂隨向江東渡,猶作花枝舞。
彘也堪憐雉也妖,笑問君王,遺恨幾時消。
58 念奴嬌 題項羽廟 宋 無名氏 鮑魚腥斷,楚將軍鞭虎驅(qū)龍而起。
空費咸陽三月火,鑄就金兵神器。
垓下兵稀,陰陵道狹,月暗云如壘。
楚歌喧唱,山川都姓劉矣。
悲泣喚醒虞姬,為伊死別,血濺飛花碎。
霸業(yè)消沉騅不逝。
氣盡烏江江水。
古廟頹垣,斜陽紅樹,遺恨鴉聲里。
興亡休問,高陵秋草空翠。
59 詠史詩 垓下胡曾 全唐詩卷647_42 拔山力盡霸圖隳,倚劍空歌不逝騅。
明月滿營天似水,那堪回首別虞姬。
60 何士颙 忍辱從來事可成,英雄蓋世枉傷神。
但知父老重羞見,不記淮陰胯下人
61 過項羽廟 晚唐 李山甫 為虜為王盡偶然,有何羞見漢江船
停分天下猶嫌少,可要行人贈紙錢
62 項王 汪紹焻 騅馬虞兮可奈何,漢軍四面楚人歌。
烏江恥學鴻門遁,亭長無勞勸渡河。
63 項羽 北宋 張耒 沛公百戰(zhàn)保咸陽,自古柔仁伏暴強。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蓋世故亡。
64 項羽 南宋 陸游 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
65 過項羽廟 宋 陳洎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帳猶聞怨楚歌。
敵萬人成底事,不思一個范增多. 66 過項羽廟 蓋世英雄力拔山,豈知天意主西關(guān)。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嘆身亡頃刻間。
67 下相懷古 吳偉業(yè) 驅(qū)車馬陵山,落日見下相。
憶昔楚項王,拔山氣何壯。
太息取祖龍,大言竟非妄。
破釜救邯鄲,功居入關(guān)上。
殺降復父仇,不比諸侯將。
杯酒釋沛公,殊有君人量。
胡為去咸陽,遭人扼其吭。
亞父無諍言,奇計非無望。
重瞳顧柔仁,隆準至暴抗。
脫之掌握中,骨肉俱無恙。
所以哭魯兄,仍具威儀葬。
古來名與色,英雄不能忘。
力戰(zhàn)兼悲歌,西風起酸愴。
廢廟枕荒岡,虞兮侍帷帳。
烏騅伏坐傍,踣地哀鳴狀。
我來訪遺跡,登高見芒碭。
長陵竟抔土,萬事同惆悵。
68 項王廟 吳偉業(yè) 戰(zhàn)馬臺前拜魯公,興亡何必定關(guān)中。
故人子弟多豪杰,弗及封侯呂馬童。
69 虞兮 千夫辟易楚重瞳,仁敬居然百戰(zhàn)中。
博得美人心肯死,項王此處是英雄。
70 題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詩后 清 孫原湘 一杯熱血奠幽宮,空祭靈旗颯楚風。
死有人爭分五體,生無天命枉重瞳。
范增不解留韓信,項伯徒知翼沛公。
百戰(zhàn)河山成底事,誰將成敗論英雄。
玉玦三看赤帝愁,鴻門一誤又鴻溝。
無心殺季真仁度,并力除秦是本謀。
獨棄關(guān)中酬故將,平分天下與諸侯。
雌雄劉項分明在,本紀原應(yīng)楚出頭。
杜默清狂有替身,檀槽鐵拔為迎神。
敢將文字翻遷史,欲吊英雄用美人。
鬼馬怒嘶陰雨夜,山花紅作戰(zhàn)場春。
霸陵弓劍長陵士,一代匆匆萬劫塵。
憤王墓上草先秋,如此興亡一哭休。
七十戰(zhàn)才余寸土,八千人恨不同邱。
時來雉亦烹功狗,事去人爭笑沐猴。
憔悴孫郎重下拜,江東歸去有扁舟。
71 拔山力盡霸圖隳,倚劍空歌不逝騅。
明月滿營天似水,那堪回首別姬.72 蘇幕遮 朔風長,秋水漾,地曠穹蒼,數(shù)雁孤帆蕩。
垓下浮云千種樣,寄與烏江,化做連天浪。
玉鈴鏘,銅戈亮,酒色成皇,戰(zhàn)戟烏騅喪。
西楚絕音今又唱,恰是殘陽,添幾多悲壯. 72 絕句 李清照霸氣震神州,凌云志未酬。
烏江夜若渡,兩漢不姓劉參考資料:
項羽之死 讀后感
難言的難過——讀后感“烏江依舊,物似人非。
”小時候,跟媽媽坐在電視機前看。
每當看到項羽時,我就特別興奮。
看到他殺死無數(shù)的秦兵,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頓生敬佩之情,相反,我卻很痛恨,雖然最后是他獲得了勝利。
他沒項羽的勇猛也同有項羽的智謀,可他卻當上了皇帝。
長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做皇帝靠的不是勇猛而是仁心。
懂得善待他人。
項羽縱有萬夫莫擋之勇,可他不是一介武夫。
怎可為國家?guī)砼d盛,怎可讓百姓得到安寧,相反,這一切都能做到。
項羽曾在污水大破,并招降章邯,他因怕秦降卒不服,便將降卒20萬全部坑殺。
如此兇殘成性的人,怎會憐惜生命,怎會愛民如子,“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項羽大失民心。
這也注定他淥上皇帝。
項羽性格急燥,心胸狹謚,不懂得知人善用。
對項羽的評價,“有一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沒錯,如果項羽聽了的話,或許就不會要在了。
當日,項羽受漢軍追殺,直到烏江。
烏江河岸的百姓希望項羽為王,帶領(lǐng)他們打天下。
但是,項羽拒絕了,他一心認為是天要滅亡他,而不是他自己的過失。
直到死項羽都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所以他放棄了一個讓他東山再起的機會。
其實,當時的項羽失去了心愛的女人和打拼多的兄弟,他等于一無所有了。
奮斗了大半生的心血就這樣付諸東流,悲傷與絕望交加,一代英雄就此折腰。
“生活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這是對項羽一生的評價,他最終還是一個威猛的勇士。
只因創(chuàng)匯具備帝王的氣度。
他的失敗的注定的,并不在于他是否過沒過江東,就算他過了江東,他不改他的性格,想要成功那也徒然。
沉且,劉邦有愛民之心,他當皇帝順應(yīng)民心,項羽不應(yīng)為了一己私欲而讓百姓陷入戰(zhàn)亂之中,那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或許自刎是他唯一的出路。
唐王當皇帝的時候,也是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
當一個新王進開始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要犧牲。
但是,后來的唐朝在李世怕統(tǒng)治之下,越來越繁榮昌盛。
他的功績足以蓋過他的過失。
同樣,項羽自刎奠定了漢朝的統(tǒng)治基礎(chǔ),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也是值得的。
悲劇的力量在于,它能讓人看破一切。
“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
”項羽是中國歷史以來的悲劇英雄,他的事跡將給后人還來深刻的影響。
項羽自刎雖是一瞬之間,但決定他一生的命運的卻不是這個。
他在戰(zhàn)爭是一個強者,但在政治,為人處事上卻是一個弱者。
這才是他失敗的真正原因。
或許有人不認同,但是你是否想過。
項羽,真正原因。
憑他的能力殺死劉邦坐上皇帝。
并不會太難。
但是那時的百姓卻不會達高興。
人人皆有惻隱之心。
項羽也不例處,當他親眼目睹百姓受占亂的困苦的時候,他動搖了。
他明白他做皇帝并不會人百姓帶來幸福,反而會給百姓帶來災難。
更何沉,當時大局己定,他也沒有合理的理由起義。
他承受到的只是百姓的唾罵,并不是百姓的擁戴。
這與他的初衷正好相反。
過不過烏江都非項羽本意。
自刎也許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
的名言曰: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我以為,二者項羽都俱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