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與雷達里奧是不是同一個人
因為翻譯不同導致的
謝謝
《原則》上面寫的作者名字叫“瑞達利歐”,之所以有人叫雷伊達里奧,是因為前者是原名,后者是他的中文名。
路卡利歐是磚頭近身打好還是命玉吸收拳好一點
2003年美國曼昆編著圖書 目錄第1篇 導言第2篇 市場如何運行第3篇 市場與福利第4篇 公共部門經(jīng)濟學第5篇 企業(yè)行為與產(chǎn)業(yè)組織第6篇 宏觀經(jīng)濟學的數(shù)據(jù)第7篇 長期中的真實經(jīng)濟第8篇 長期中的貨幣與物價第9篇 短期經(jīng)濟波動 曼昆《經(jīng)濟學原理》(微觀+宏觀)經(jīng)精要版 經(jīng)濟學最佳入門圖書 作 者: (美)曼昆 著;梁小民 梁 碩 譯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經(jīng)濟學基礎(chǔ)(第五版) 出版時間: 2010年2月 定價:¥65.00
股票配債如何賣
中世紀的結(jié)束,有個輝煌巨星出現(xiàn),是最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謨 (Desiderius Erasmus, 1466-1536)。
他於十月二十七日,在荷蘭的鹿特丹。
是一名天主教的神父計拉德 (Roger Gerard),與一個醫(yī)生的女兒,私生了這個孩子。
他成為中古世代到現(xiàn)代轉(zhuǎn)接的人物。
他天才極高,學問豐富,通曉古典文學和圣經(jīng),機智而筆鋒銳利,受到全歐洲文化和宗教界的贊仰,可說是空前絕后,沒有人達到他那樣的聲譽。
伊拉謨斯幼年喪母,在大座堂學校受教育,聰穎過人,十二歲的時候,即精通古典文學。
1486年,他的監(jiān)護人送他入鹿特丹附近的修院。
雖然他不喜歡那裏的生活方式,但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礎(chǔ)。
1492年,坎柏里 (Cambrai) 主教按立伊拉斯謨受任教職。
不過,他始終未作教堂神甫,而作主教秘書。
1495年,伊拉斯謨進入巴黎大學,進修神學之外,於古典文學喜愛西塞祿 (Cicero),於教父中愛耶柔米 (Jerome),論著為華拉 (Laurentius Valla);華拉從據(jù)語言學,揭穿教廷所謂的康士坦丁獻讓羅馬詔書 (Donation of Constantine),不過是第八世紀的偽造品,而動搖羅馬歷來聲稱優(yōu)越的根基。
為了生活費用,他給富裕家庭作教師,并靠賴朋友幫助。
他的拉丁文筆調(diào)優(yōu)美峻奇,當世無人可以相比;他所寫的對話集 (Colloquies),是以假想的對話方式,表達有關(guān)倫理哲學的思想。
出版后,一紙風行,巴黎的一出版商印刷了二萬四千本;不過,那時沒有法定的版權(quán)和版稅這回事,只是靠出版者的善意贈送。
1499年,伊拉斯謨訪問英國,結(jié)識了當時的政教要人,包括黎泰謨 (William Latimer),茂爾 (Thomas More) 和圣保羅大座堂的首牧寇勒 (John Colet),并經(jīng)引介給英王亨利七世 (Henry VII),和王子,后來的亨利八世 (Henry VIII)。
是寇勒教導他,神學必須從枯燥的經(jīng)院學派回到圣經(jīng),從教條進到實踐的智慧。
因此,他在牛津大學修讀希臘文,但沒有像拉丁文那樣的登峰造極。
1506至1509年,伊拉斯謨到意大利,深受文藝復興的薰沐;獲土倫大學 (University of Turin)神學博士。
1509年,他再到英國,住在茂爾家中。
當時他正在撰寫愚行贊(Encomium Moriae 英譯本為 The Praise of Folly);晚間二人同讀手稿,相對大笑。
茂爾 (More) 的名字,在希臘文恰是“愚人”的意思,有人以為伊拉謨斯從而取為書名。
伊拉斯謨的愚行贊,是當代最受歡迎的暢銷書,數(shù)月之內(nèi),再版七次;在他有生之年,至少再版二十七次。
書是以諷刺文體寫成,機智的指出許多哲士名人的愚昧,似是說為愚人最樂,實在是說其無知;有時則尖刻潑辣,例如:教皇亞力山大,死后想要到天堂,被圣彼得揍耳光等,通俗詼諧,而不涉低級。
教皇利歐十世 (Leo X),非常喜愛,從頭讀到最后。
他受邀在劍橋大學作講座教授,教希臘文和耶柔米。
1514年,任修院主持的老朋友,要他復作修士生涯。
他連忙寫信表示,自己著意文學,敬謝不敏。
是教皇利歐十世作成好事,下詔準伊拉斯謨在院外過世界的生活,并不必穿修士的衣服。
到1517年四月,更特準解除他修道士的誓愿。
早在1504年夏天,伊拉斯謨在比利時的修院圖書館,偶然看到華拉的新約注解,附有經(jīng)文評比。
以后,他自己收集參閱不同抄本,參考古教父的著作,編訂他自己的希臘文新約;以希臘文為主,并參照希伯來文,加上他自己的拉丁翻譯和注解,有時還尖刻辛辣。
成書后,比耶柔米的武加大 (Vulgate) 拉丁通俗譯本為正確。
在序言中,伊拉斯謨特別強調(diào)讀經(jīng)的重要:我深愿每一婦女,都能夠誦讀福音書和保羅的書信。
我愿圣經(jīng)能翻譯成每種文字,以至不僅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連土耳其人和回教徒,也能讀了領(lǐng)悟…愿扶犁而耕的農(nóng)夫能引用圣經(jīng),織布者在機杼聲中能吟誦經(jīng)文,行旅能以圣經(jīng)故事,消減旅途的辛勞。
伊拉斯謨曾多次到過瑞士的巴塞 (Basel),很喜愛那裏。
在1514年,他與那裏的出版商人福洛本 (Johann Froben) 成為朋友,住在福洛本家中,以后并作出版的顧問和幫助編輯。
希臘文新約就在巴塞出版。
出版后,極受學者歡迎,影響力也很大。
雖然是題獻給教皇利歐十世,仍然有喜歡舊酒的人,反對批評;其中也不免有小疵,再版時,他作過一些修訂。
當時著名的人文學者,都對他贊美有加。
有的稱他為“神圣的人”;有的特地步行,遠道去看他,以表示朝圣一般的崇敬。
當每到一大城市,受到正式歡迎,待他如同王者。
歐洲各國的君王,請他為顧問;歷任教皇都請教對時事的意見;有的還風示要他作樞機主教,他謝絕了。
許多的貴族,都以同他結(jié)交為榮,送他禮物。
1514至1521年,伊拉斯謨在比利時的盧溫 (Louvain),那裏有一所特為研究圣經(jīng)文字的新學院。
在那裏,他看到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在他的著作中,有許多講到教職人員普遍的腐敗,增加路德的靈感。
伊拉斯謨不反對路德改革的目標,而是不喜歡其處理的方式。
至於路德,則尊重伊拉斯謨,甚至希望他會支持并積極參與改革運動。
不過,伊拉斯謨是愛維持和平的人;他所期望的改革,只限於內(nèi)部的改革;他尊敬圣經(jīng),卻不能領(lǐng)會因信稱義的重要。
他缺乏先知的性向和勇敢,也不是有組織能力的人。
至少在宗教改革初期,他同情路德;極端的羅馬教人說:“伊拉斯謨生下蛋,路德孵蛋。
” 路德在威登堡,發(fā)布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二年后,伊拉斯謨寫給阿布萊特 (Albrecht, Cardinal-Archbishop of Mianz) 的信中說:我不是路德的控告者,也不是他的辯護者,也不是審判者;我不以為能夠判斷他的內(nèi)心——那是十分困難的—我更不能定他罪。
不過,這似在為他說話:他是個好人,連他的仇敵也承認這一點…簡單說,在這方面,我覺得是基督徒的責任為路德辯護,如果他無辜,我不希望他被一些惡徒壓碎;如果他有錯誤,我愿見改正他,而不是毀壞:這是照基督的榜樣,像先知見證的,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1520年六月十五日,教皇利歐十世,開除路德的教籍。
顯然有人把他給路德的信給了教皇看。
九月十三日,伊拉斯謨寫信給教皇,仍然說路德的好話,也為他自己立場辯護:我判斷他〔路德〕很有資格注釋圣經(jīng),像教父們所作的,這是我們所極需要的…沒有誰像我的恨惡暴力。
實在說我甚至警告過福洛本,不要印刷他的書籍;我也常寫信給朋友們,要他們勸告這人〔路德〕,在他的寫作中,要持守基督徒的溫和,不要攪擾教會的和平。
… 1520年十二月五日,支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撒克森選侯腓德烈 (Frederick),問起他對路德的意見,伊拉斯謨說:“路德犯了兩樣罪:他沖撞了教皇的冠冕,和教士們的肚腹。
” 選侯聽了微笑,至死記得那智者的話。
沃木斯議會之后,路德情況不明。
伊拉斯謨寫信說:我驚奇教皇用那樣一班人,去處理那麼重要的事:有的是文盲,全部是固執(zhí),高傲。
…他們都照那少年王的原則行事:“我的小拇指,比我父親的腰還粗。
”…有的是邪惡,是壞人,愚昧人。
伊拉斯謨看到局勢的發(fā)展,趨向極端;仍然勸告教皇亞得霖六世 (Adrian VI),避免使用激烈手段,寬免過去的錯誤,改革教會的腐敗,召集中和的人開總議會。
他的建議不被接納。
1524年九月,伊拉斯謨出版了論自由意志,主張人有自由意志,才有道德上的責任;但要靠神的恩典。
1525年十二月,路德寫了被奴役的意志,引徵奧古斯丁的神學觀點,主張預定論,與他針鋒相對。
伊拉斯謨與宗教改革運動的關(guān)系,也越趨疏遠。
伊拉斯謨成為主張改革,卻不參與改革運動。
此后,他繼續(xù)寫作,編訂古教父的著作,并寫教義問答,論十誡,論主禱文等。
1536年七月十二日,伊拉斯謨離世,年七十歲。
臨終前,有福洛本等三個朋友同去看他,他還幽默的以約伯自比,把他們當作三個安慰者,要他撕裂的衣服,在他頭上撒爐灰。
他最后的話:“噢,主耶穌,施恩;主,拯救我;主啊,結(jié)束吧;主,向我施恩典
” 馬丁路德知道伊拉斯謨的好處,自己坦白承認,在文學上望塵莫及。
早在1516年,路德即觀察到他的弱點,恐怕對恩典認識不夠。
路德為真理勇往直前,雖萬死不辭;伊拉斯謨則認為求取和平,不妨稍微犧牲真理,也許為了自己的舒適。
1524年四月,路德寫信給伊拉斯謨說:全世界可以見證,你在文學上的成就,使我們對圣經(jīng)有真正的了解;神的恩賜在你身上奇妙的彰顯出來,叫我們感激。
aoc級干紅葡萄酒可以放多少年
AOC是法國葡萄酒的等級。
很多人看一些宣傳,認為AOC已經(jīng)是法國葡萄酒的最高等級了。
(AOC>VDQS>VDP>VDF)這說法不能說錯,但是也不全對,各種不同的等級不直接代表葡萄酒的好壞,而且代表政府相關(guān)機構(gòu)規(guī)定對葡萄酒生產(chǎn)的管控程度,等級越高,管控的項目,標準就越高,相對來說就更容易生產(chǎn)出好的葡萄酒的。
相對來說,AOC葡萄酒的管控程度確實是最高的。
但是不代表AOC的酒就一定是極品,其實AOC里面的等級還有很多,最高檔的和最低檔的有天壤之別。
(以下存放年份都是假定在合適的存放環(huán)境下)先以大家最熟悉的波爾多產(chǎn)區(qū)為例,最好的村莊級的,可以存放15年以上,一些名酒甚至可以放到大幾十年,甚至如奧頌號稱可以放百年之久。
但是一些最常見的大產(chǎn)區(qū)的葡萄酒建議是產(chǎn)出來就喝吧,沒多少存放價值,而且存放5年左右品質(zhì)就會下降。
別的各個等級的葡萄酒基本都是依照品質(zhì)在5~15年之間。
以上只是針對波爾多的紅葡萄酒。
而對于葡萄酒的存放時間,拋開等級不談,不同品種時間也不一樣。
起泡酒,越快喝越好。
大多數(shù)白葡萄酒,特別是干型,半干型,越快喝越好,喝的都是新鮮的感覺。
半甜,甜型葡萄酒,可以適當放幾年,基本也是越快喝越好。
當然,也有一些非常高品質(zhì)的白葡萄酒或者特殊的品種,比如貴腐酒,比如雷司令甜酒等等,長時間存放會有新的口感香氣發(fā)出,有比較好的長時間存放價值,但是這類酒相對價格較貴,數(shù)量較少。
紅葡萄酒,基本可以參考波爾多5~15年規(guī)則,不同產(chǎn)區(qū)葡萄酒里面單寧,酸的程度不同,釀造方法的不同,年份也略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