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胡林翼的治兵語錄呢,
第一章 將才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帶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
將以氣為主,以志為帥。
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于錢財之外者。
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將才不外“智”、“勇”二字。
總須智勇兩字相兼。
有智無勇,能說而不能行;有勇無智,則兵弱而敗,兵強亦敗。
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
第二章 用人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
大抵人才約有兩種:一種官氣較多,一種鄉(xiāng)氣較多。
官氣較多者,好講資格,好文樣子,辦事無驚世駭俗之象,言語無此妨彼礙之弊。
鄉(xiāng)氣較多者,好呈才能,好出新樣,行事則知己不知人,言語則顧前不顧后。
軟熟者不可用,諂諛者不可用,胸無實際、大言欺人者不可用。
營官不得人,一營皆成廢物;哨官不得人,一哨皆成廢物;什長不得人,十人皆成廢物。
濫取充數(shù),有兵如無兵也。
人才因求才者之智識而生,亦由用才者之分量而出。
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新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后,忠分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為浩嘆也。
專從危難之際,默查樸拙之人,則幾矣。
第三章 尚志凡人才高下,時其志趣。
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人才由磨練而成,總須志氣勝,乃有長進。
兵事以人才為根本,人才以志氣為根本;兵可挫而志不可挫,氣可偶挫而志不可挫。
方今天下之亂,不在強敵,而在人心。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三者缺一不可。
第四章 誠實不欺者,心無私著也;無私著者,至虛者也。
是故天下之至誠,天下之至虛者也。
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于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于讀書也。
一有著,則私也。
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quán)術(shù)。
吾輩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誤國事耳。
人貴專一。
精神所至,金石為開。
以權(quán)術(shù)凌人,可馭不肖之將。
本性忠良之人,則并不煩督責而自奮也。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
第五章 勇毅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不怕死”三字,言之易,行之實難,非真有膽有良心者不可。
兵事怕不得許多,算到五六分,便須放膽放手,本無萬全之策也。
不苦撐,不咬牙,終無安枕之日。
強毅之氣,決不可無,然強毅與剛愎有別。
務(wù)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第六章 嚴明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賞罰。
立法不難,行法為難。
凡立一法,總須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
呂蒙誅取鎧之人,魏絳戮亂行之仆。
古人處此,豈以為名,非是無以警眾耳。
自來帶兵之將,未有不專殺立威者。
居今日而為政,非用霹靂手段,不能顯菩薩心腸。
立法宜嚴,用法宜寬,顯以示之紀律,隱以激其忠良。
第七章 公正大抵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
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
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人共享之。
居高位,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
今人能知人、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
舉人不能不破格,破格則需循名核實。
是非不明,節(jié)義不講,此天下所以亂也。
第八章 仁愛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
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
大將以救大局為主,并以救他人為主。
愛人當以大德,不以私惠。
愛人之道,以嚴為主。
寬則心馳而氣浮。
自來義士忠臣,于曾經(jīng)受恩之人,必終身奉事惟謹。
第九章 勤勞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百種弊端,皆由懶生。
治軍之道,以勤字為先。
身勤則強,逸則病。
家勤則興,懶則衰。
國勤則治,怠則亂。
軍勤則勝,惰則敗。
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xí)勞,而臨敵忽能習(xí)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饑挨餓,而臨敵忽能忍饑挨餓者。
每日做事愈多,則夜間臨睡愈快活。
精神愈用則愈出,智慧欲苦則愈明。
第十章 和輯湘軍之所以無敵者,全賴彼此相顧,彼此相救。
為大將之道,以肯救人、固大局為主。
兵無論多寡,總以能聽號令為上。
不奉一將之令,兵多必??;能奉一將之令,兵少必強。
處處嚴于律己,而薄于責人,則唇舌自省矣。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皆不敢忽。
恕則凡事留余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第十一章 兵機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
用兵之道,最忌“勢窮力弱”四字。
懸軍深入而無后繼,是用兵大忌。
危急之際,尤以全軍保全士氣為主。
古人行師,先審己之強弱,不問敵之強弱。
兵事決于臨機,而地勢審于平時。
夾擊原是上策,但可密計,而不可宣露,須并力而不宜單弱。
須謀定后戰(zhàn),相機而行,而不可或先或后。
凡危急之時,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第十二章 戰(zhàn)守故善用兵者,每喜為主,不喜作客。
師行所至之處,必須多問、多思。
交戰(zhàn)宜持重,用兵宜迅速。
軍旅之事,守于境內(nèi),不如戰(zhàn)于境外。
防邊之要,不可處處設(shè)防。
若處處設(shè)防,兵力必分,不能戰(zhàn),亦不能守。
惟擇其緊要必爭之地,厚集兵力以守之,便是穩(wěn)固。
有進戰(zhàn)之營,必須留營作守。
其留后之兵,尤須勁旅。
第十三章 治心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
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
兄昔年自負本領(lǐng)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人家不是,自從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lǐng),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
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立者,發(fā)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不為圣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頤,君子以慎言語,節(jié)食飲”;“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頤以養(yǎng)身養(yǎng)德,鼎以養(yǎng)心養(yǎng)腎,尤為且要。
圣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
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也。
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類也。
一曰慎獨則心安。
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二曰主敬則身強。
內(nèi)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功夫也。
三曰求人則心悅。
四曰習(xí)勞則神欽。
讀后感,任意一篇文章
飛越仇恨的天空——《基督山伯爵》感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節(jié)取勝的通俗小說。
十九世紀中葉,這部小說是當時排行榜上的“暢銷書”,而大仲馬本人,亦可謂當時法國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家”。
小說敘述的是一個復(fù)仇的故事。
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水手。
他有慈愛的父親、甜蜜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
善良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對周遭的每個人都以禮相待,并且真摯熱情。
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
可就在他的結(jié)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
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折磨。
可與此同時,有人正把快樂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
他們害死了唐泰斯的父親,奪走了他的愛人。
在他最無助絕望想要自殺的時候,法里亞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
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并幫他成功越獄。
此時,唐泰斯入獄已有十四年。
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個懵懂青澀的青年變成一個家資巨萬的伯爵。
他開始報恩亦開始報仇。
昔日的船主莫雷爾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這位瀕臨破產(chǎn)的好人從絕望的路上救了回來。
此后又始終照顧他的兒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島的寶窟送給他們。
對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法國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
最后,這三個人破產(chǎn)的破產(chǎn)、自殺的自殺、發(fā)瘋的發(fā)瘋,都得到了應(yīng)有的報應(yīng)。
在小說中,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近完美。
在與仇人面對面復(fù)仇時,他沒有被仇恨沖昏了頭腦,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終保留高貴善良的心。
當他幫助莫雷爾一家擺脫困境的時候,當他從一個該詛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個女兒的時候,當他答應(yīng)梅爾塞苔絲不殺仇人之子的時候,這個高貴的心靈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輝。
基督山性格里貫穿始終的節(jié)制,即面對財富、美色、仇恨的不貪婪,亦讓我印象深刻。
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只身遠走他鄉(xiāng)。
掩卷思索時,覺得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幾乎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蛻變過程。
因為掌握巨大財富的支配權(quán),基督山伯爵呼風(fēng)喚雨,無所不能,似乎整個社會都在圍著他轉(zhuǎn)。
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社會現(xiàn)象的積極意義的一面,但從文學(xué)創(chuàng)作角度出發(fā),塑造這樣一個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說是作品的一個敗筆所在,因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現(xiàn)實主義的批判力量。
在大仲馬筆下,時時吐露出金錢可愛、金錢萬能的觀點,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義”思想觀念。
大仲馬曾經(jīng)直言不諱地說過:“在文學(xué)上我不承認什么體系,也不屑于什么學(xué)派,更不樹什么旗幟;娛樂和趣味,這就是惟一的原則。
”大仲馬之所以在法國文學(xué)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究其根源,我想這恐怕就是主要原因所在。
翻看全書,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布局謀篇的編故事才能。
在這部將近一百多萬字的小說里,既有節(jié)奏緊張、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節(jié)奏相對舒緩、充滿浪漫傳奇色彩的小故事。
大仲馬在小說中還不時穿插一些典故傳說、奇聞軼事、異域風(fēng)情和大海、島嶼的景色描寫。
所有這些,也許就構(gòu)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大仲馬情趣”吧
如果單純以故事情節(jié)論,我以為《基督山伯爵》確實是難得一覓的好書,并且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
一、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fù)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fù)仇記》后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yǎng)精蓄銳的,并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jīng)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jīng)的親人,曾經(jīng)的恩人和曾經(jīng)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后,他并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里所見的那樣,于恩人抱拳云赴湯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jīng)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fù)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后不免有點心驚. 二、 希望在人間——《基督山伯爵》讀后感 必須想到過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 ——題記 這本書是全世界流傳最廣的名著之一.但一直沒有去看,原以為會有枯燥的開頭和與現(xiàn)代合不上的對白,沒想到一讀就放不下了,欲罷不能. 書中我是喜歡基督山這個人物的,很真實的感覺.設(shè)身處地地想,如果我遭遇到他的遭遇,我也會進行復(fù)仇,但那不是上帝的手,而是復(fù)仇天使,是死神的手. 我看著他從天堂掉入地獄,看著他從云端掉入地底,看著他從充滿希望到徹底絕望,看著他從一個充滿朝氣的青年變成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復(fù)仇天使,看著他最終放下仇恨,找到幸福. 快樂對他來說是短暫,十四年的牢獄之災(zāi),使他的外貌,聲音,心性,性格也都發(fā)生巨大變化.他從墳?zāi)怪信莱鰜?恩怨分明,對幫過他的人進行報恩,對那些對不起他的人,施以報復(fù). 人們總是不滿足語言現(xiàn)狀,不滿足于既得的幸福,可只有當失去時,才發(fā)現(xiàn)那份幸福是多么的麋足珍貴. 我們總是埋怨學(xué)習(xí)的辛苦,父母的嘮叨,而我們卻不知道,學(xué)校是這社會上僅剩的凈土,父母的愛是世上最無私的情感. 他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最終終于看透世事,正如他對莫雷爾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只有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必須想到過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那時怎樣的豁達,怎樣的胸襟啊!那時歷經(jīng)磨難后得出的人生感悟.
“只是自以為心若頑石,卻終究人非草木。
”這句話出自魔道祖師哪一章哪一情節(jié),麻煩知道的道友告知一下。
魔道祖師精修版 第八章 驕矜三當時羨羨因為自己罵了金凌一句,然后不愿意與金凌搶怪,正在下大梵山的路上,然后聽到了別人對他的討論,然后想到了這句話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是什么意思
曾經(jīng)我沒有想過自己會進入保險行業(yè),從事銷售保險的工作。
而今日,我卻已經(jīng)是一名入職有3個月工齡的保險代理人,或許人在不同的階段對人生都有不同的感悟和見解。
今天是7月8日,在保險行業(yè)應(yīng)該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
《人在險途》是第一部以保險題材為背景拍攝的電影。
我捕捉了一些瞬間,作為一位母親想讓自己的兒子在老公周年紀念日和自己一起去看看他,卻被兒子以從小到大他因為工作太忙沒有好好陪伴自己為由拒絕。
因為楊宵沒有及時找到周德全而導(dǎo)致了錯過交費時間致使后面周德全得病住院卻沒有錢治病,看著病床邊可以的女孩唱著世上只有爸爸好,看著門外流淚的妻子,他心里面的那種負罪感。
看著楊宵躺在病床上,在需要錢治病的時候,朋友們來找他還錢的時候,楊宵認清楚了朋友和友情;在楊宵母親從兒子口中得知自己的兒子欠債1000多萬的時候,她只說了一句話“不管多少錢,我都幫你還”,作為一位母親,她是非常偉大的;楊宵母親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治病給很多親友打電話,卻沒有多大效果的時候,讓她看清了親情和友情;在她幾乎絕望的時候,在箱子里面翻出了一份老公在3年前給自己兒子購買的壽險合同,又讓她看到了救兒子的希望。
當劉媛媛拿著保險合同來到病房告訴楊宵醫(yī)藥費有著落的時候,告訴他是他的父親在生前給他買了一份人生壽險的時候,此時他的爸爸和他小時候玩耍的場面又浮上銀屏,可能此刻才發(fā)現(xiàn)他的爸爸也是非常愛他的,他爸爸的對他的愛得到了延續(xù)。
3個月后,楊宵出院的那一刻,在醫(yī)院門口伸開雙臂、呼吸著空氣,我想在那一刻他一定覺得沒有什么東西比活著更有意義~~~一部電影就是生活的真實鮮照,讓一個人看清楚了朋友,友情,親情;也讓更多人了解保險從業(yè)者的艱辛和不容易;楊宵從一個紈绔子弟 人們眼中的敗家子,經(jīng)過一次和死神的較量最后獲得重生,再到最后選擇進入保險行業(yè),從事銷售保險的工作,才真正的讓我們明白保險的真正意義和功能~~才能讓每一個保險從業(yè)者看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