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仆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沒有很華麗的文筆,她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 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我以震撼。
當仆人哈?!⒚谞栕詈玫幕锇椋黄渌患疑贍攪г诮锹淅锸┮员┝r,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
可命運的指針并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
最后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
到后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
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xiāng)阿富汗,開始了救贖。
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
終于回到家鄉(xiāng)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xiāng)的變化,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
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
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
故事的最后,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后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
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于又向他敞開了。
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
他終于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沖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
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嘩眾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局并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
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基督山伯爵》 在法國沒有人不承認大仲馬是一個相當杰出的作家,甚至可以和雨果莫迫桑等大家相提并論,也許就是這部《基督山伯爵》奠定了他在法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一部大仲馬有名的小說《三個火槍手》,在我很 小的時候這部小說就被拍成動畫片,那是我很崇拜火槍手的英勇和膽識
〈基督山伯爵〉采用了和〈紅樓夢〉相似的問答式的格式,使讀者不至于太累去看那些長篇大論 我覺得整部小說都強調(diào)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復仇”,因此人們有時把它翻譯成〈基督山復仇記〉,我覺得也未嘗不可。
它向我們揭示了命運的相差,從天堂到地獄,再走墳墓走向人間的輝煌殿堂,也許正是這種命運的強烈反差才造就了這部小說的文學成就主人公愛德蒙-唐泰斯的坎坷命運貫穿于整部小說,從他走出地獄門口的那一刻起,他的心理就寫著兩個字“復仇”,因為上天給他安排的命運太不公平了。
他20歲就成為了“法老號”船的大副,而且有個很相愛的女朋友,美麗而善良,就在唐泰斯即將成為“法老號”船長,就在他即將娶他心愛的梅爾塞苔絲的時候,那些嫉妒他的人給他的命運下了無情的審判,而更不幸的是遇到了糟糕的法官德-維勒福,讓他在可怕的紫杉堡監(jiān)獄度過了漫長的14年。
在這期間他的父親被活活餓死,他最心愛的姑娘卻嫁給了陷害他的費爾南,這些都在他逃脫死亡之后才知道的。
在紫杉堡監(jiān)獄他意外認識了法利亞神捕,這為他后來成為有名的基督山伯爵打了基礎。
法利亞神捕知道在基督山有筆寶藏,而他眼看是出不去了,在考驗了唐泰斯之后,他把這個秘密告訴可他。
盡管唐泰斯對這筆財富抱很大的希望,但這的確是正的,這成為了他復仇的工具。
我覺得法利亞神捕給唐泰斯最可貴的不是這些,而是那些上流社會的禮儀和不可估價的知識。
當基督山完成了他的復仇計劃之后,他的內(nèi)心有過掙扎,究竟他的復仇是對還是錯的
盡管這些人都給過他太多的傷害,在這部小說即將結尾的部分,有一節(jié)叫〈寬容〉,的確他雖然讓銀行家唐格拉爾破產(chǎn),甚至遭受痛苦,但他卻沒有殺死他,盡管他的命就在基督山的手里。
我覺得這正是小說想向我們闡明的,在復仇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寬容。
在小說的結尾處基督山給摩雷爾的 信中成功的闡述了主旨,還有他贈給瓦朗蹄娜-維勒福和摩雷爾的財產(chǎn),盡管她的父親是基督山的敵人,但可敬的伯爵還是給了善良的瓦朗蹄娜幸福,這正是寬容。
基督山說“世上本來就沒有幸福和不幸,只有相比較的境遇。
只有經(jīng)歷過苦難才知道幸福的滋味,只有曾經(jīng)想過將要死去才知道活著的快樂。
人類的一切智慧和力量都包含在兩個詞中,----------希望和等待 的確在唐泰斯被關進監(jiān)獄絕望的時候,在他想到去死的時候,是源于生命本能的呼聲”我要活下來,我要逃出去,我要自由,我要復仇“,正是在這些等待和希望中活下來,并最終獲得幸福。
〈基督山〉給我人生哲理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挫折與打擊,都要勇敢的活下來,不要放棄上天給予你的寶貴生命,在懷著希望和等待的人生里,上帝會看到你的虔誠,會給予你幸?! 吨录游鱽喌男拧贰 ∽x完《致加西亞的信》,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一、如何做一個現(xiàn)代的羅文
主動進取、忠誠、敬業(yè)以及職業(yè)道德; 利用有限的時間做好每一件事。
無論什么工作,環(huán)境多么艱苦,都不要抱怨,不要被困難嚇倒,要全力以赴地去做,用自信來完成領導所托付的任務。
忠誠才有信任;主動才有創(chuàng)新;團結出力量,團結出智慧。
“讓有限資源創(chuàng)造出無限價值”的能力,朝著能成為“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隊伍中的一員奮進,成為勤奮敬業(yè)且具有堅毅和正直品格的人。
二、請做需要做的事情,強調(diào)在主動作為對待工作的基礎上,做需要做的事情。
要明確自身的發(fā)展目標,如果連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都不知道,把目標定錯,認為工作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肯定不知道哪些事情是需要做的。
做需要做的事情,關鍵是定位和思考,要想永遠做好需要做的事,一要不斷學習,二要勤于思考,三要勇于行動。
三、對哪些事情是需要做的事情定位和思考后,關鍵在于行動和執(zhí)行。
要做行動者、執(zhí)行者,馬上就行動起來,只有這樣,技能、潛能、判斷力才能發(fā)揮出來,千萬不能猶豫不決,機會只會垂青于哪些永遠有準備的人。
在行動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阻力,只有堅定信念,加強溝通,注意調(diào)整工作方法,事在人為,肯定會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在對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中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四、羅文的精神是永恒的,但僅靠這種精神已不足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與時俱進。
如何以更高昂的姿態(tài)、積極的作為,為自己的公司盡一份力,創(chuàng)造一份價值,是我應該努力追尋的。
五、不斷地努力學習,提高自身水平與工作水平。
對于任何一項工作,哪怕是很細微的小事,要能站在更高一層去看,思考得更深一些、更全面一些,努力去追求“事事完美”;要確立一種信念,建立自己做事的高標準,并不懈追求。
沒有信念,行為不能善始善終,沒有高標準,不能知道怎樣才是好的,只有追求,才有動力。
有本書講的是執(zhí)行力的故事,叫《送給誰
的一封信》
致加西亞的一封信每個地方你都能發(fā)現(xiàn)許多失業(yè)者。
和他們交談時,你能發(fā)現(xiàn)他們充滿了抱怨、痛苦和誹謗。
這就是問題所在——他們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們搖擺不定,也使自己發(fā)展的道路越走越窄。
100多年以前,一篇為了湊數(shù)的文章編輯進了 一本即將出版的雜志里。
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美國士兵的故事。
就是這篇看上去無關緊要的文章后來竟然成了印刷史上銷量最高的出版物之一。
它就是,被譯成多種文字而且銷量已達幾億冊。
究競這篇文章有什么重要價值,竟然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轟動? 1899年一個名叫的人為—本名叫的雜志寫了—篇評論。
喝茶的時候,哈伯德和他的家人討論起了。
每一個人都為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而喝彩,因為他在古巴的戰(zhàn)役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然而哈伯德的兒子伯特,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在我的印象中”,伯特肯定地說,“戰(zhàn)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亞將軍,而是中尉,那個的人。
”兒子的話令哈伯德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于是哈伯德寫下了這篇文章并出版發(fā)行。
起初他并沒有注意這篇文章,但后來要求重印雜志的呼聲越來越高,才使他不得不加以關注。
重印的定單一個接一個地飛來,致使雜志陷入了困境。
看著這些無法抵擋的訂單,哈伯德感到迷惑不解。
他在想,人們?yōu)槭裁磿@本雜志情有獨鐘呢?得到的答案令他驚訝不已:人們?yōu)榈氖悄瞧皽悢?shù)”的文章。
10萬份的訂單,50萬份的訂單, 100萬份的訂單。
最后,哈伯德不得不給予那些需要大量份數(shù)的人印刷發(fā)行的版權,因為他的印刷能力承受不了。
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人對一個名叫安德魯·薩莫斯·的默默無聞的人如此感興趣呢?原因就是:每個人都在尋找的合作是作戰(zhàn)成功的關鍵,所以與起義軍的首領加西亞將軍。
一個生于古巴的克里奧爾人取得聯(lián)系是非常必要的。
加西亞在古巴叢林里領導起義軍與敵人作戰(zhàn)。
他是西班牙軍隊緝捕的對象。
沒有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阿瑟·瓦格納上校毫不猶豫地對總統(tǒng)說:“我有一個人——一個年輕的中尉,安德魯·薩莫斯·。
如果有人能,那么他就是羅文。
一小時后,擺在羅文面前。
沒問任何問題,羅文開始了尋找加西亞的旅途。
羅文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并且?guī)Щ亓舜饛汀?/p>
羅文當時并沒有問:“他在哪里?他長的什么樣子?怎么樣與他聯(lián)系?我如何才能到那兒?”他只是接受了命令而且做了他應該做的。
我們中間有羅文嗎?有不需要對上司提出疑問就能的人嗎?有不需要雇主引導而能自己完成工作的人嗎?如果沒有,那么老板就得親自做了。
讓一個人去完成一項任務,下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會說:“我已經(jīng)完成那項任務了,還有需要我做的嗎?” 我在哪里可以找到這樣的人呢?我可以找到一個羅文嗎? 有能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嗎?他們就在外面,只不過少之又少而已。
現(xiàn)在可能有一些羅文正在讀這篇文章。
他們將會成為非常優(yōu)秀的人物。
非常意味著超越平常。
那些人不僅僅會做別人要求他們做的,而且會超越其他人的想像,追求完美。
以下文字摘錄于100多年前阿爾伯特“哈伯德寫的文章,但聽起來卻像是寫于今日: 我要強調(diào)的重點是:美國總統(tǒng)把一封寫交給羅文,而羅文接過信之后,并沒有問:“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這種人,我們應該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學里。
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對上級的托付。
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
加西亞將軍已不在人間、但現(xiàn)在還有其他的加西亞。
凡是需要眾多人手的企業(yè)經(jīng)營者,有時候都會因一般人無法或不愿專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驚。
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tài)度,似乎已經(jīng)變成常態(tài);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誘地叫屬下幫忙,或者,除非奇跡出現(xiàn),上帝派一名助手給他、沒有人能把事情辦成。
不信的話我們來做個試驗:你此刻坐在辦公室里——周圍有6名職員。
把其中一名叫來,對他說:“請幫我查一查百科全書,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錄。
” 那個職員會靜靜地說:“好的,先生。
”然后就去執(zhí)行嗎? 我敢說他絕不會,反而會滿臉狐疑地提出一個或數(shù)個問題: 他是誰呀? 他過世了嗎? 哪套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放在哪兒? 這是我的工作嗎? 為什么不叫去做呢? 急不急? 你為什么要查他? 100多年來人們并沒有多少改變,不是嗎?每一次我把任務交給別人的時候,他們總是要問我一堆問題,每當此時。
我總是馬上對自己說:“這個可憐的人不能把信送給加西亞。
” 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是很稀少的。
很多人滿足于平庸的現(xiàn)狀、對此我無法理解。
你正在走向成功因為你下定決心要成功;你正在走向成功因為你選擇生活而不是讓生活選擇你。
為自己選擇。
你可以選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一個完美的生活。
我想起了在《馬太福音》中的那個發(fā)現(xiàn)。
耶穌和他的弟子經(jīng)過長途跋涉后,感到勞累饑渴。
耶穌走到一棵漂亮的小樹前,但樹上卻沒有果實。
就因為如此,耶穌詛咒了它。
第二天。
當他們路過這棵樹的時候,一名弟子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枯死了。
最近,我在讀這則故事的時候,做了一些標注,然后在我先前讀過的書里仔細查詢了一番。
這篇經(jīng)文里面說那棵樹不結果實是因為沒到季節(jié)。
我的問題很明顯就是:“上蒼啊,難道你不覺得對那棵樹的懲罰太過嚴厲了嗎?要知道,那個時候沒有樹會結果實的。
” 就在當晚的凌晨兩點,我從床上坐了起來,因為上帝對我說話了。
他說:“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來臨那么人們就不會記起我了。
” 上帝不希望我們只做那些與生俱來的事情,不要只做那些舒適與方便的事情。
對于我們來說,順其自然是平庸無奇的。
平庸是你我的最后一條路。
耶穌以詛咒一棵小樹為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他希望那棵樹不但要多產(chǎn)而且要終年結果實。
為什么可以選擇更好時我們總是選擇平庸呢?如果你可以在一年之外弄出一天,那為什么不利用這365天呢?為什么我們只能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為什么我們不可以超越平庸? 如果一個人順其自然的話,那么他就不可能贏得奧林匹克競賽。
把金牌帶回家的運動員必須是超越已有的記錄。
我厭倦了平庸。
我的感覺和哈伯德寫下如下這些話時的感覺如出一轍: 近來我們聽到了許多人,為“那些為了廉價工資工作而又無出頭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為求溫飽而工作的無家可歸人士”表示同情,同時把那些雇主罵得體無完膚。
但從沒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無法使那些不求上進的懶蟲做點正經(jīng)的工作,也沒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長久而耐心地想感動那些當他一轉(zhuǎn)身就投機取巧的員工…… 我是否說得太嚴重了
不過,當整個世界變成貧民窟,我要為成功者說幾句同情的話…… 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會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夠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
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里。
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
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必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
文明、就是為了焦心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遠過程。
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
他在每個城市、村莊、鄉(xiāng)鎮(zhèn),以及每個辦公室、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
世界上權需這種人才,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不要總說別人對你的期望值比你對自己的期望值高。
如果哪個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誤,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
承認這并不是你的最佳程度。
千萬不要挺身而出去捍衛(wèi)自己的缺陷。
當我們可以選擇完美時,卻為何偏偏選擇平庸呢?我討厭人們說那是因為天性使他們的要求不要太高。
他們可能會說:“我的個性與你不同,我并沒有你那么大的野心,那不是我的天性。
” 我給他門的答案是:“改變。
”事實上,它就是一個決定的問題。
做一個去改變的決定吧! 在《圣經(jīng)》中可以找到一項以完美為主題的意義深遠的研究。
《馬太福音》中說道:一個人將要遠行,走之前把仆人們叫到一起并把財產(chǎn)委托他們保管。
依據(jù)他們每個人的能力,他給了第一個仆人5個塔倫特(注:古羅馬貨幣單位),第二個仆人2個塔倫特,第三個仆人1個塔倫特。
拿到5個塔倫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經(jīng)商并且賺到了5個塔倫特。
同樣,拿到2個塔倫特的仆人也賺到了2個塔倫特。
但是拿到1個塔倫特的仆人卻把主人的錢埋到了土里。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主人回來與他們結算。
拿到5個塔倫特的仆人帶著另外5個塔倫來了。
他的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
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
現(xiàn)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 同樣,拿到2個塔倫特的仆人帶著他另外2個塔倫特來了。
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
我會讓你掌管很多事情。
現(xiàn)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 最后拿到1個塔倫特的仆人來了,他說:“主人,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
我很害怕,于是把錢埋在了地下。
看那里,那兒埋著你的錢。
”主人回答道:“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收割沒有撒種的土地,那么你就應該把錢存在銀行家那里以便讓我回來時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
然后再把它給有10個塔倫特的人,給那些已經(jīng)擁有很多的人,使他們變得更富有;而對于那些一無所有的人,甚至他們有的也會被剝奪。
” 這個仆人認為自己會得到主人的贊賞,因為他沒丟失主人給的那一個塔倫特。
在他看來,雖然沒有使金錢增值,但也沒有丟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務了。
然而他的主人卻并不這么認為。
他不想讓自己的仆人順其自然,而是希望他們表現(xiàn)得更杰出一些。
他想讓他們超越平庸,其中兩個做到了——他們把賦予自己的東西增值了,只有那個愚蠢仆人得過且過。
在我們的一生中常常遇到很多這種態(tài)度的人。
你怎么處理自己被賦予的一切?你甘心與周圍的人一樣平庸?你的思想和那個愚蠢的仆人一樣嗎? 沃納·馮布勞恩,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的空間研究開發(fā)項目的主設計師,也是阿波羅4號計劃的主設計師。
他說這項計劃與薩杜恩5號火箭有密切的關系,因為在這項任務中薩杜思5號火箭是用來推動宇宙飛船的。
薩杜恩5號火箭有560萬個部分組成。
即使我們有99%的精確性,那仍然還有5,600個有缺點的部分。
然而阿波羅4號計劃做了一次示范飛行后只發(fā)現(xiàn)有兩個反常情況發(fā)生、這證明精確性為99.999%。
如果一部由13,000部分組成的汽車有同樣的可靠性的話,那么它第一次發(fā)生故障反常將會是在10年以后。
為什么我們的汽車沒有薩杜恩5號火箭那樣的精確性呢?因為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把他們放在了一個比汽車工業(yè)更高的標準之上。
我們應該去效仿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
上帝正讓我們尋求完美——為我們自己去定一個高于其他人的標準。
你應該自問:“我能把信送給加西亞嗎?如果有人告訴我他藏在古巴的叢林中,我能把信送給他嗎?如果我不知道他相貌如何,或者不知該往何處尋找,我能做得到嗎?”如果你正“山窮水盡疑無路”時,你就應該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如果你對成功已充滿信心,那么我相信:你能行
我們現(xiàn)在都變成了借口專家——關于我們?yōu)槭裁床荒苋プ鑫覀儧Q心去做的。
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压ぷ髯龅酶昝滥?然而,人們告訴我的卻是各種各樣的借口。
作為羅文、決定了就去做!可能一些事會拖累我們;可能會使我們陷入自己的泥沼當中,甚至淹死在其中。
但是,為了完成任務、我不得不去堅持;即使有強烈的被壓制感,我也不會辭職,也不會放棄—逃避并不是惟一選擇。
我會完成在前方為我設置的任務,會在生活的每一部分尋求完美。
即使我跌倒,也要重新爬起來。
我會剖析自我,給自己加壓。
直到成功! 上帝,賜予我們羅文一樣的人吧! 如果有人讓我給加西亞送信,我想我能。
也許你會認為我太自大了,但事實上這并不是自大,而是自信。
我只知道如果你遞給我一封信并且說:“把它送給加西亞。
”我能帶到。
我也想讓你把信送給加西亞,而且要做得最好!如果有人告訴你,你終身都不會取得成就,不要相信這些謊言。
對于你來說,別人告訴你的消極事情都無關緊要。
做出決定,然后采取行動。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如果你付諸于行動,你就能做到。
把信送給加西亞,你準備好了嗎? 掛在我辦公室墻上的是一枚刻著如下銘文的徽章: 選擇去過一個完美的生活。
達到目的,做想做的夢。
把信送給加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