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讀后感3月18日
每一個朗讀者都在用內(nèi)心的感情在讀,有溫度,有共鳴,一笑一顰,一滴眼淚,都讓我們動容!董卿以一個故事作為開場白:如果盧浮宮著火,你選擇救哪幅畫?我剛想,如果是我,怎么救呢?就看到了答案,選擇最近的那幅。
演員王千源、耶魯畢業(yè)的村官”秦玥飛、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導演徐靜蕾、漢字叔叔理查德、艾滋病學校校長郭小平等嘉賓,與觀眾分享了關(guān)于“選擇”的故事。
每個人都在特定的時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遵從了內(nèi)心。
第一位朗讀者是王千源,他是個演員。
2011年,王千源憑借《鋼的琴》在東京電影節(jié)上成了新科影帝。
但是,當初拍攝這部電影卻一波三折,因為資金問題一度停拍, 但他堅持拍完了。
他說:哪怕把碟拍下來,不放映,放一輩子,也要拍完。
我喜歡他這種任性和堅持。
他朗讀的是《老人與?!返钠危暻椴⒚睦首x和他的經(jīng)歷結(jié)合起來,就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畫卷。
第二位朗讀者是秦玥飛,他和另外幾個名校畢業(yè)的同學,畢業(yè)后沒有選擇在常人眼里更有意義的生活,而是回到了農(nóng)村。
在希望的田野上,帶領(lǐng)村民致富。
我不想為他們的舉動貼什么高大上的標簽,但想說一句:你們是最棒的!不管是在農(nóng)村,還是在頂尖學府,你們都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最可愛的人!第三位朗讀者是麥加,他和他父親十七年沒有說過一句話。
現(xiàn)在,他的兒子,三年都將房門緊閉,他覺得這是他的罪過。
在兒子去美國留學的行李箱,他塞給他一封信:“要保護你的生命,要冷暖自知,要勞逸結(jié)合,更要遠離一切形式的沖突……讀書就是回家。
”他寫不想他兒子,但是字里行間,滿滿的都是愛。
相信,他的兒子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也把自己的心向他敞開了。
因為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爸爸的愛是深沉的,也是永恒的。
第四位朗讀者是徐靜蕾,她讀的是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
以前,讀過這篇文章,感觸不是很深,但今天聽徐靜蕾讀的時候,忍不住淚如雨下。
我也想到了我的奶奶,想到辛苦了一輩子,安于貧困,不在窘境中自怨自艾的奶奶;想到臨終前,還掙扎著,把客人給她買的零食,要給我們吃的奶奶。
是的,我們有時有一大堆的夢想,但當某個時刻,或許,最大的夢想,就是自己在乎的人和在乎自己的人都活著,好好活著,想見就能見到,就好了。
什么榮華富貴,什么似錦前程,都不重要了!第五位朗讀者是理查德,一個熱愛漢字的大叔叔,他會選擇《陋室銘》,讓我感到很意外。
他的中文水平,也讓人膜拜。
第六位朗讀者是郭小平,他讀的是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如果》。
一群孩子圍在他身邊,泣不成聲。
他也強忍住眼淚,一遍遍地說:“不哭,不哭”,看得人潸然淚下。
是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挑戰(zhàn)還是落荒而逃?是選擇喧囂一時的功利還是恒久平靜的善良?在節(jié)目的尾聲,董卿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
《朗讀者》讀后感200字
同學給我推薦了一本德國本哈德.施林克的中文譯本《朗讀者》。
讀完這本書的感受,用一個簡練而準確的詞來形容就是逗掩卷沉思地。
就像看完一場好電影,走出影院,心仍停留在銀幕上的某個場景,又或者聽完一張唱片,關(guān)掉機器,依然余音繚繞一樣。
合上《朗讀者》就是這種感覺。
我并未能像書的結(jié)尾說到那樣——每一個讀者都會把它一夜讀完,畢竟書中涉及的歷史、道德、情欲、倫理等問題很復雜,讓人陷入深沉的思考難以自拔。
朗讀者禮物讀后感600字,要寫出自己的感想
魯迅曾說:“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xiàn)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我們需要九天攬月的勇氣,五洋捉鱉的勇氣。
臨危不懼是一種勇氣,視死如歸更是一種勇氣,歷史如果沒有勇氣,就會失去了改寫的英雄。
勇氣是能夠改變世界的力量。
如果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可能也不會得到幸福。
沒有勇氣的人生是蒼白無力的孤行,沒有勇氣的生活是暗淡無光的虛度。
反抗你的敵人需要過人的勇氣,而在朋友面前堅持自己的立場需要更大的勇氣。
征服自己需要最大的勇氣,其勝利也是所有勝利中最光榮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