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神話與傳說》讀后感1000字
提起神話,大家肯定會想起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西游記》吧。
不錯《西游記》的確是一個經(jīng)典的神話故事,但是在文化界里不僅我國有經(jīng)典的神話故事,國外也流傳著家喻戶曉的神話,今天我剛剛讀完了德國斯威布的《古希臘神話故事與傳說》,真是感慨萬千呀
相信作為圣迷來說,都會對圣中涉及的希臘神話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古希臘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它為人類留下了一筆燦爛的文化財富,其神話和英雄傳說是最為瑰麗的珍寶之一。
古希臘的歷史十分悠長,自然也就產(chǎn)生了他們當?shù)鬲毺氐奈幕?,這種文化當中自然也少不了他們的神話故事。
這本書娓娓動聽地講述了宙斯、阿波羅、雅典娜、普羅米修斯、阿佛洛狄忒、阿伽門農(nóng)、俄底修斯、阿喀琉斯的腳踵、帕里斯的蘋果、木馬計以及塞壬女仙的歌聲等故事以及特洛亞戰(zhàn)爭、俄底修斯傳說和阿伽門農(nóng)的結(jié)局。
在他們的神話故事中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萬物之主的天帝宙斯;有莊嚴又愛嫉妒的天后赫拉;有富有母愛的農(nóng)業(yè)女神的得墨忒耳;有聰明善戰(zhàn)的雅典娜……這些神每一個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故事 ,讓人感覺是多么的妙不可言啊
還有我們熟知的一些大英雄:海格力斯、赫拉克勒斯、阿波羅等,無不出自希臘神話,可見希臘神話故事的魅力與影響力如此之大,希臘神話的故事在世界廣為流傳。
人們常將為某項“大義”而付出生命,后人會頂禮膜拜的稱之為“英雄”。
而“英雄”的原意,指的是人與神的兒子。
他們通常力大無比,有勇有謀,然而命運多難。
按古希臘的意思,神不過是比凡人更完美罷了,一樣的七情六欲,一樣的不敵命運的捉弄。
[俄狄浦斯王]的劇情深刻說明了希臘人對命運力量的敬畏。
俄狄浦斯并不是一個應遭懲罰的罪人而是一個注定陷于罪孽的不幸者形象,而他為了逃避命運所作的每一步努力都恰好使自己更深地落入命運之網(wǎng)。
作家用希臘式的反諷營造了哲學層面上的深刻悲劇意識,表現(xiàn)了人類永遠無法抗拒命運的悲觀主題。
[狄浦斯原罪] 俄狄浦斯劇中,命運在主人公誕生時通過神諭之口 成為一種預期性的存在。
作家虛擬的這種并不存在的神諭之口其意義在于把生命中許許多多偶然性的綜合化為先驗的必然性,從而使命運表現(xiàn)為一個自在的實體形象;一個非人性的,強有力的君主。
[美狄亞]她是一個神和命運的質(zhì)疑者,應該注意到的是同樣在悲劇命運面前她進行了積極的反抗(毒殺親子以實現(xiàn)報復),與俄狄浦斯自我放逐的消極態(tài)度形成對照。
在希臘悲劇時代后期人性和現(xiàn)實逐漸占領(lǐng)舞臺,美狄亞的出現(xiàn)意味著命運女神不可動搖的形象開始土崩瓦解…… 馬克思說“希臘神話是人類美麗偉大的詩,具有不朽的魅力。
那是人類藝術(shù)的一種規(guī)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古希臘神話與傳說流傳至今已近3000年了,有著很強的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閱讀它們不僅是美學的享受,更能從中對古希臘有更好的認識。
宙斯、阿波羅、雅典娜、普羅米修斯、阿佛羅狄忒、帕里斯金蘋果、木馬計及賽壬女仙的歌聲等不都成為特有的象征和某種寓意的載體嗎
古希臘的神話是西方文學藝術(shù)的源泉,人們智慧的結(jié)晶。
當我們在閱讀這些美麗的神話的時候,一定也可以感受到希臘文明和藝術(shù)的燦爛輝煌
一個西方神話
希臘神話誕生於原始時代,流傳數(shù)千年,具有永久的魅力。
人們,尤其是巫祝,瞽師 或樂工的口耳相傳,對保存古代神話起很大的作用。
然而,古代的文學家們起的作用更大 。
可以說,希臘羅馬神話是古希臘文學藝術(shù)的源泉和土壤,古希臘羅馬文學又是后人了解 希臘羅馬神話的豐富寶藏。
記述古代阿凱亞人(Achaean;即古希臘人)和 特洛伊人交戰(zhàn)攻打伊利昂城的<<伊利昂紀>>(Iliad)和描寫希臘軍返航途中種種奇遇的 <<奧德修記>>兩部史詩包括了絕大部分的希臘神話。
(Hesiod)的<<神譜>>( Theogony)收集了希臘神話中最重要的天地創(chuàng)造,諸神世系、親族關(guān)系等方面的故事,是 現(xiàn)存有關(guān)希臘神話的早期資料。
其他詩人如薩福()歌頌阿佛洛狄忒的抒情長詩, 品達羅斯(Pindarus)的競技勝利者頌等也保存了不少的神話。
遐邇聞名的希臘三大悲劇 詩人(Aeschylus)、(Sophocles)和歐里庇得斯() 流傳下來的三十四部悲劇中有三十三部是以神話為題材的。
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 tus)的<<歷史>>收集了許多的希臘神話,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劇中也保存 許多神話材料。
羅馬文學深受希臘文學的影響,羅馬詩人常常取材於希臘神話。
維吉爾()的 <<埃涅阿斯紀>>(Aeneid)、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和 (Horace)的<<歌集>>(Odes)等都引用希臘羅馬神話,給后世研究希臘羅馬神話提供了 豐富的資料和參證。
希臘羅馬神話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通過羅馬文學輸入歐洲,經(jīng)過文藝復興時期,對歐洲 文藝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影響。
神話豐富了文學藝術(shù),卓越的文學藝術(shù)又反過來給古代神話 以新的生命。
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話和文學藝術(shù)互相推移促進的情況下發(fā)展起來的。
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希臘神話在歐洲引起廣泛的注意和濃厚的興趣。
詩人文學家都 紛紛用神話故事為創(chuàng)作素材。
僅以英國文學為例,莎士比亞曾運用希臘神話作題材寫了悲 劇<<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Troilus and Cresida)和長詩<<維納斯與>>( Venus and Adonis)。
彌爾頓(Milton)的<<科瑪斯>>(Comus)詩篇不長,卻提到了三 十多個希臘神話人物與故事。
十九世紀英美浪漫主義詩人對絢麗多彩的希臘羅馬神話更是 贊口不絕。
美國大詩人惠特曼言簡意賅地說:〃神話真是偉大〃。
英國詩人濟慈(Keats )寫了一首真摯感人的十四行詩描繪他初讀荷馬史詩時的激動心情: 〃......我像在觀察星象的運行, 突然瞥見一顆新星出現(xiàn), 或如克太茲盡力長大眼睛, 望見了太平--而他的同行伙伴 都面面相覷,現(xiàn)出驚惶神情, 不敢吭聲,在達連高峰之巔。
〃 浪漫主義詩人深受希臘神話的影響,喜歡運用神話材料寫詩。
雪萊(Shelley)的<<阿波 羅頌>>、<<潘之歌>>,濟慈的<<致普緒刻>>至今仍是膾灸人口的歌頌神話人物的美麗詩歌 。
然而,詩人引用神話典故,往往不僅僅是為了神話本身的瑰麗,而是借以寄托詩人的思 想感情。
他們往往借景抒情,取譬言志,抒發(fā)憂憤,針砭時弊。
濟慈以凡人恩底彌翁和月 亮女神戀愛故事為題材的<<恩底彌翁>>(Endymion)表達他對至善至美的愛情與幸福的追 求。
雪萊的<<阿多尼斯>>(Adonais)借維納斯的情人阿多尼斯為野豬殘殺的神話表達他 對濟慈的悼念。
希臘神話所描述的古人不屈服於命運的頑強意志,以及神和英雄們以超人 的力量和大自然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都激動了浪漫主義詩人,啟發(fā)了他們的遐想;浪 漫詩人的詩歌又賦予古老的神話以新的生命。
雪萊、拜倫(Byron)、朗費羅(H.W.Long- fellow)等詩人都曾作詩謳歌為人類偷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
在拜倫筆下,普羅米修斯確 實凜凜有生氣,成為反抗壓迫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力量的化身。
雪萊的詩劇<<解放了的普羅 米修斯>>塑造了這位不屈的斗士的新形象,全劇情緒振奮,調(diào)子昂揚,色彩鮮明,充分表 現(xiàn)了詩人對革命的向往,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在了二十世紀,由於工業(yè)文明的不良后果日趨明顯,社會矛盾日漸尖銳,人們痛感文 明的墮落,理想的崩潰,信仰的瓦解,道德準則的失墜,熱切渴望新的美好而有意義的生 活方式和精神文明。
文學家更喜愛用意味深長的神話故事抒發(fā)苦悶和憤懣,對現(xiàn)實生活中 的不合理現(xiàn)象進行抨擊。
正如理查德.蔡斯(Richard Chase)所說,〃神話是肯定人們 生活中文化和個人方面的種種危機--誕生、進入人生、理想的友誼、婚姻、對人或大自 然的戰(zhàn)事、死亡等--并使之富有意義的一種方式。
神話通過喚醒對往昔、文化傳統(tǒng)或英 雄們超人力量的感情來賦予生活中的危機以意義。
〃這種例子可說是俯拾皆是。
最著名的 是艾略特(T.S. Eliot)的<<荒原>>(The Waste Land)。
這部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的劃時 代的作品利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的歐洲比擬成一片荒原,充分表現(xiàn) 了歐美知識分子憂郁絕望的情緒。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代表作<<尤利西斯 修斯(即尤利西斯)相比擬,把他在都柏林一晝夜的游蕩和奧德修斯的十年漂泊相映襯, 從而揭示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腐朽沒落和現(xiàn)代人的孤獨與絕望。
美國劇劇家奧尼爾(B. 想感情。
他們往往借景抒情,取譬言志,抒發(fā)憂憤,針砭時弊。
濟慈以凡人恩底彌翁和月 亮女神戀愛故事為題材的<<恩底彌翁>>(Endymion)表達他對至善至美的愛情與幸福的追 求。
雪萊的<<阿多尼斯>>(Adonais)借維納斯的情人阿多尼斯為野豬殘殺的神話表達他 對濟慈的悼念。
希臘神話所描述的古人不屈服於命運的頑強意志,以及神和英雄們以超人 的力量和大自然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都激動了浪漫主義詩人,啟發(fā)了他們的遐想;浪 漫詩人的詩歌又賦予古老的神話以新的生命。
雪萊、拜倫(Byron)、朗費羅(H.W.Long- fellow)等詩人都曾作詩謳歌為人類偷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
在拜倫筆下,普羅米修斯確 實凜凜有生氣,成為反抗壓迫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力量的化身。
雪萊的詩劇<<解放了的普羅 米修斯>>塑造了這位不屈的斗士的新形象,全劇情緒振奮,調(diào)子昂揚,色彩鮮明,充分表 現(xiàn)了詩人對革命的向往,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在了二十世紀,由於工業(yè)文明的不良后果日趨明顯,社會矛盾日漸尖銳,人們痛感文 明的墮落,理想的崩潰,信仰的瓦解,道德準則的失墜,熱切渴望新的美好而有意義的生 活方式和精神文明。
文學家更喜愛用意味深長的神話故事抒發(fā)苦悶和憤懣,對現(xiàn)實生活中 O'Neill)的<<哀悼>>(Mourning Becomes Electra)是以埃斯庫勒斯的<<奧瑞斯忒亞>> (Oresteia)為基礎的,借用神話英雄阿伽門農(nóng)一家冤怨相報的故事描寫了現(xiàn)代人的悲劇 和苦難的根源。
其他英美作家如葉芝(W.B. Yeats)、梅斯菲爾德(John Masefield)、 福斯特(E.M. Forster)、魏爾德(Thornton Wilder)、厄普代克(John Updike)等都 運用神話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以古喻今。
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的影響并不僅僅停留在文學領(lǐng)域。
在藝術(shù)方面,希臘神話入畫的 故事不勝枚舉。
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拉斐爾(Raphael)、達 芬奇(Leonardo da Vinci)等大師運用神話主題作的畫已經(jīng)成為不朽巨作和人類文化的 寶貴財富。
在心理學方面,弗洛伊德借用誤犯殺父娶母罪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創(chuàng)造了 俄 狄浦斯情結(jié) (Oedipus complex)一詞,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沖動為核心的一種欲望 。
在文藝理論方面,二十世紀中葉涌現(xiàn)出一批以諾思羅普 弗賴伊(Northrope Frye)為 首的文藝理論家,認為一切文學類型以及所有作品的每個情節(jié)布局,包括表面看來極其復 雜和十分真實的作品,無不重復某些神話原型人物和神話的基本公式。
希臘神話還大大豐 富了英語語言。
有些詞匯,如chaotic(混亂的)、hypnotic(催眠的)、martial(軍事 的)、tantalize(逗弄)等,追根溯源,都來自希臘神話。
希臘神話在西方社會流傳極 廣,影響深遠,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
甚至連科技發(fā)展計劃的命名都有取諸神話故事 的,如我們常聽說的 三叉戟飛機 、 阿波羅計劃 、 波塞冬號潛水艇 等等。
有些 神話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進入日常生活,成為婦孺皆知的常用語了,例如, 特洛 伊的木馬 (the Trojan Horse)、 潘多拉的盒子 (Pandora's Box), 不和的蘋 果”(Apple of Discord), 阿喀琉斯的腳跟 (Archilles' Heel)等等。
既然希臘羅馬神話對歐美文化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對歐美社會生活有如此深遠的影響 ,那末,無論是為了提高英語閱讀和理解的能力,還是為了研究歐美文學、歷史、哲學、 政治等知識,我們都必須首先對希臘羅馬神話有一定的了解。
美國最早一位編寫希臘神話故事的作者托瑪斯 布爾芬哥(Thomas Bulfinch)在<< 寓言時代>>的前言中說,他相信 年幼的讀者將從本書發(fā)現(xiàn)無限的樂趣;年長一些的會發(fā) 現(xiàn)這是閱讀時的良師益友;有機會外出旅行參觀博物館藝術(shù)畫廊的讀者將發(fā)現(xiàn)它是名畫、 雕塑的解說員;出入有文化修養(yǎng)社交圈子的讀者又會發(fā)現(xiàn)它是解答談話中偶然出現(xiàn)的典故
西方名畫《春》
第一篇~ 這幅《春》意大利畫家羅?波提切利的力作。
是他在37歲時,為了慶祝勞倫佐的婚禮而創(chuàng)作的。
波提切利其實是他的綽號,意大利的意思是“小桶”,他少年時就表現(xiàn)出非凡的藝術(shù)天分,在年輕時就被上流貴族鎖賞識,他的畫作在當時就很轟動了,也因此成為佛羅倫薩畫派的代表。
《春》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整幅畫以天后赫拉的金蘋果園為背景,畫中的維納斯被眾神圍繞,優(yōu)雅安詳,溫柔高雅,美得令人感動。
波提切利很擅長描繪女神的美麗,而且不是用傳統(tǒng)的繪畫手法的明暗造型來突出主體,而是用幾乎完美的線條勾勒出了女神的容光煥發(fā)。
畫面上的各路神仙匯聚一堂,共同迎接春天的到來。
右邊的代表著“華美,貞潔,歡悅”的“美惠三女神”她們是宙斯和大洋女神的女兒。
而畫面右邊的是身著盛裝的帕爾塞弗捏,她有兩種身份,一種是掌管地獄的“冥后”,另一種是“春神”。
在這里顯然是第二種了。
在春神身后,口中銜著鮮花的是花神,名字叫做:芙洛爾,很奇怪的是她竟然是西風之神的情人,在這幅畫里,西風之神膚色鐵青,正吹著自己的情人花神趕來和春神見面呢。
這幅畫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還有很多細節(jié)耐人尋味,比如據(jù)說畫面上有50多種不同的花草都清晰可辨,不能不敬佩大師的驚人水平的。
第二篇 關(guān)于這一作品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
一般認為,它是作者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的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繪,表現(xiàn)人與自然和和諧相處的寓意畫。
它原是為裝飾佛羅倫薩卡斯德羅莊園的餐廳而創(chuàng)作的,體現(xiàn)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
作品表現(xiàn)了波提切利精致明凈的獨特畫風,從而奠定了它在世界美術(shù)史上的重要地位。
《春》這幅作品,又被稱為《維納斯的盛世》。
在中世紀的宗教繪畫中,一般只有圣母瑪利亞才被安排在拱型之下。
波提切利在這里借用了這種形式,在維納斯身后,波提切利利用樹枝與背景天空將樹型有意識的留出了這樣的一個拱型。
深色的背景樹林,恰好在她的周圍豁然開朗,突出了維納斯主角的地位。
她左手提著衣裙,右手稍微舉起,儀態(tài)端莊、典雅。
波提切利是一位帶著一絲淡淡憂傷,憧憬和追求理想美的抒情詩人。
波提切利的代表作也是一幅布上畫,現(xiàn)藏烏菲齊美術(shù)館。
此畫取材于詩人波利齊亞諾的詩歌。
藝術(shù)家以自己的思想去解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畫面的情節(jié)是在一個優(yōu)美雅靜的樹林里展開的,美麗端莊的維納斯位居中央,她以閑散幽雅的表情等待著春之降臨。
在她左右,三位女神(阿格萊亞、賽萊亞、攸夫羅西尼)互相攜手翩翩而舞,在維納斯的左邊,春神弗羅娜正以優(yōu)美飄逸的健步向觀者迎面而來,她全身披戴著飾花的盛裝身后是春風之神莎菲爾和一位希臘少女。
這種對于人性的贊美,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具有非凡的美感。
而且,波提切利以其秀逸的風格、明麗燦爛的色彩和流暢輕靈的線條,在文藝復興諸大家中獨樹一幟。
但在文藝復興后,有較長時期西方人士未能對他作出恰當評價,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和英國拉菲爾前派運動中,他才倍受贊揚,被人們推崇為意大利文藝復興前期的大師。
由于他極善于運用線條,與東方藝術(shù)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一點也深得中國及日本研究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