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禮儀的讀后感
微笑給校園 文明修我身 作為學校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把什么留給校園
也許,你會列舉出很多,但是我認為應該是我們的微笑與文明。
是老師傳授給我們金子般寶貴的知識,是老師在我們失落的時候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陽光總在風雨后,是老師為我們醫(yī)治心靈上的病痛,引領我們迎接希望的曙光。
我們應愛把自己最甜美的微笑先給我們敬愛的老師們,在他們剛剛走進教室的的時候,在我們喜悅地收獲成功的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微笑是給與他們的最豐厚的禮物。
是同學和我朝夕相處,是他們給了我無私的幫助,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同學的友愛,讓我感動、給我力量、催我奮進。
所以,我的微笑,也應該有他們來分享,我才不會若有所失。
相信我們再受到誤解時,一定能寬容他人,相信同學在遇到困難時,一定能慷慨的伸出援助之手。
有了甜美的微笑,也要有文明在行動。
學校是我家,學校也是大家的,我們要愛護她,愛護她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一桌一椅,因為這里是知識的殿堂,是我們快樂成長的地方。
我們終究有一天會老去,當我們回首這段美好時光的時候,相信優(yōu)美清潔的校園環(huán)境一定會成為我們我們快樂回憶的溫馨的底色。
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我們的母校裝扮的更亮麗多姿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用微笑與文明展示母校的風采
文明禮儀修養(yǎng)的讀后感怎么寫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它就像我們貼身侍衛(wèi)一樣伴隨著我們成長。
漫步在馬路上,可以隨處看見地上的痰、垃圾,為什么會有這些臟物呢
就是因為有些人不自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而且又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人看見,沒有什么大礙。
他們絲毫不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經影響了市容,影響了別人的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爸爸媽媽從小教育我,小孩子人懂得關心生活在自己身邊的人,要講文明,懂禮貌。
時時刻刻注意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講文明的人。
我們學校的學風是“勤奮求學問,認真學做人”,每個教室黑板上方都貼著這些字。
它教導我們每一個學生除了認真勤奮地學好知識,還應該學會做人。
今天讀了《文明禮儀教育讀本》,讓我從文中生動活潑的故事中更多地了解了一些禮儀方面的內容。
它讓我更明確了我以后在禮儀方面的努力方向。
同學們,讓我們從小就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做一個文明的孩子。
讓我們的社會更文明,更和諧。
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基于此,中國以禮儀之邦、信用之邦而著稱于世。
明禮誠信是個人立身處世的標準,是法律的基礎。
明禮,即懂得禮儀,也就是講文明禮貌。
禮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為了維系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而約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道德風貌和社會進步的反映。
每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禮儀風范,對個人而言是一種外在的美,表現(xiàn)為一個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氣質;對一個民族而言,他是構成整個民族風貌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文明禮貌不僅給社會、他人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chuàng)造充滿愛心的環(huán)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
如今,文明禮貌已經成為投資環(huán)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比如一句臟話、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廢紙臟物,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會影響國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響著對外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
一個充滿文明禮貌的城市,能夠給人帶來愉快和信心;一個不講文明禮貌的城市,設施再好,也難秩序井然。
可見,文明禮貌表現(xiàn)的不僅是個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明禮作為基本道德規(guī)范之一,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愿望,也是我們民族以新的風貌走向世界所必需的。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能夠履行承諾而取得他人信任。
誠信是道德建設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賴以維系的前提。
誠信是品格,也是素質和能力,在社會活動中是無形資本,商業(yè)巨子無不以誠信贏得市場。
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現(xiàn)代文明的基石,他關系著個人的生存和國家的發(fā)展。
市場經濟需要信用,市場經濟“逼”人講信用,市場經濟的法則獎勵講信用,也懲罰那些不講信用者。
市場經濟越發(fā)達,就越是要求誠實守信。
信用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誠實守信日積月累就能夠形成良好的信譽。
信譽不僅是一個人、一個企業(yè)的無形財富,也是一個地區(qū)乃至整個國家的無形財富。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沒有一個不講信用的人能夠長久立足,沒有一個不講信用的企業(yè)能夠發(fā)展壯大,也沒有一個不講信用的國家能夠興旺發(fā)達。
明禮與誠信關系密切。
一個明禮的人,必定很講信用;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也一定是位知禮懂禮的人。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明禮誠信問題不僅關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更關系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形象。
建立現(xiàn)代文明,重建明禮誠信的倫理規(guī)范,構建與世貿組織規(guī)則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禮貌信用秩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
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開展講文明、講禮貌、講信用的宣傳教育活動,強化人們明禮誠信的自覺意識、公德意識,培養(yǎng)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形成自覺自愿講文明、講禮貌、講信用的習慣。
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既要靠自覺,也要靠規(guī)矩。
完善的社會管理,是形成全社會講文明、講禮貌、講信用的保證。
無論是領導還是群眾,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遵守規(guī)矩。
只有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形成嚴格的監(jiān)督機制,明禮誠信才能成為每個人的良好習慣,成為整個社會的新的風尚。
(*^__^*) 嘻嘻…… 希望能幫到你
禮儀素質讀后感怎么寫
文明禮儀觀后感文明禮儀觀后感觀看了文明禮儀的視頻后,對于“做人”和“禮儀”我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僅僅自尊自信是遠遠不夠的,對此,我也做了許多深入的思考,文明禮儀讀后感。
中國乃禮儀之邦,衣食足而知禮儀。
那么,什么是禮儀呢
金正昆教授以為,“禮儀者,履也”,照《說文解字》的說法,禮就是車輪壓的印,即前人定的規(guī)矩、家法和行規(guī)、做人的準則。
比如說公共場所不宜高聲喧嘩,會場、影院不宜接聽手機。
一個具有良好文明意識的現(xiàn)代人,禮就是必備的基本修養(yǎng),必須表里如一。
禮儀,就在我們身邊。
文明禮儀 讀后感400字左右
《文明禮儀》讀后感 自從我讀了《文明禮儀》這本書,我對禮儀這個名詞有了新的認識。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為規(guī)范,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
一個國家,民族,地區(qū),禮儀水平的高低,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fā)達的重要標志:一個團體,一個人,禮儀修養(yǎng)都是其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禮儀始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國是禮儀大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禮”重“儀”是我們民族世代傳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 一個人氣質、自信、涵養(yǎng)往往從他的姿態(tài)中就能表現(xiàn)出來。
作為代表著學校形象的中學生,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因此作為學生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著文明。
衣著整潔、典雅、合群,不但能夠使自己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更是人際交往的好幫手。
如果衣著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
而超時髦,超前衛(wèi)的著裝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得體大方,在注重外在的衣著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美德的培養(yǎng),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應該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句“謝謝”,一聲“對不起”,甚至一個小小的“請”,都是我們禮儀成長的象征。
因此,我們要從語言文明開始,讓文明之花開滿全世界。
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讓文明的氣息彌漫校園;讓文明的觀念駐扎心底;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文明禮儀伴我行演講讀后感
文明禮儀伴我行演講稿 ——做新時期文明禮儀的驕子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
意思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安身立足。
文明禮儀是一種品質,文明禮儀更是一種修養(yǎng)。
中國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堪稱禮儀之邦。
我們的祖先也以文明著稱于世,在世界文明的長河里,我們是現(xiàn)代文明的使者
《三字經》說得好“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古人尚能如此,作為新時代的兒童少年,我們更要肩負起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任。
而現(xiàn)在有個別的小學生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上課不遵守紀律,下課追追打打,隨地吐痰、亂丟垃圾、踩踏草坪、說話滿口“臟”字,與同學相處動不動就惡語相向,有時甚至會大打出手;老師的教導不理不睬,充耳不聞,更有甚者頂撞老師,和老師對著干,這樣的行為,哪里還有尊重可言
為人子女,從不為父母著想,從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豪爽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父母的關心充耳不聞,父母的教導置若罔然,不理不顧,還有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 ,僅不惜用謊言去欺騙父母,這樣的舉動,又怎會去愛人敬人呢
可能有人認為:這些都是小節(jié),殊不知人的一身往往又都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的,不是嗎
培根曾經說過:行為舉止是心靈的外衣。
的確,日常生活中的站、坐、走、臥等姿態(tài),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從中就能直接反映出你的內在素質,同時還影響他人對你的印象和評價。
可見,注意保持良好的行為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要怎樣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呢
《禮記》中曾告誡他人: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所以我們要處處文明,要拒絕暴力,遠離野蠻,得饒人處且饒人。
做文明學生,要自覺養(yǎng)成文明習慣。
俗話說得好: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所以我們處處要謹慎,控制情緒。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同學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xiàn),讓我們攜起手來以學校組織 “五星少年評選”活動為契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讀文明書,講文明話,辦文明事,行文明禮,俗話說的好---“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同學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的校園成為文明禮儀的天堂,讓我們校園的天更藍,水更清,道路更清潔,環(huán)境更優(yōu)美...... 我們要做新時期文明禮儀的驕子,讓文明禮儀伴隨著我們一起健康成長吧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讀后感1500字 謝謝
人欣喜的是,《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能成為中央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建設工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重點教材,這對高校正在實施的新一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發(fā)展,肯定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更令人欣喜的是,初讀教材就感覺到,這是一部精品力作,從多方面呈現(xiàn)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所要求的時代感和科學性、針對性,為把這門課程建設成大學生歡迎的精品課程奠定了重要基礎。
作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緊扣時代發(fā)展的脈搏和大學生思想發(fā)展及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重要指導方針,遵循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遵循大學生入校后心理發(fā)展的基本歷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內在的知識體系,展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基本教學內容,是一部匯聚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最新成果、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高質量、高格調、高標準的精品教材。
作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融為一體,在教材體系和內容上作出了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性的探索。
現(xiàn)在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由原來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合并而成的新課程。
這就要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材,不僅要反映原來兩門課程的基本內容和特色,而且還要在內容融合中有所發(fā)展、在體系重構中有所創(chuàng)新。
在這些方面,《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積極探索、成效顯著。
教材的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闡述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內容,形成了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為重點,以正確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態(tài)度、科學的人生價值標準為基本內容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體系;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結合公共生活領域、職業(yè)領域和婚姻家庭領域,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內在結合作了深刻闡述,也為深入到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內容作了知識準備;第七章和第八章集中闡述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理論和具體法律制度,形成了以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為核心內容的知識體系。
教材的這一結構,極為有效地把課程學習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結合起來,把學生道德素質培養(yǎng)與法律素質培養(yǎng)結合起來,真正達到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機結合的教學目標。
作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充分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最新成果,突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體現(xiàn)了教材具有的鮮明的時代特色。
2006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并弘揚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認識成果,創(chuàng)造性地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體系與時俱進的品格。
社會主義榮辱觀在教材內容中得到及時體現(xiàn),在教材的“緒論”中單設一節(jié),對社會主義榮辱觀作了概括性的論述;在整個教材體系中,全面地貫徹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和基本要求,凸顯了教材內容的思想性、先進性和時代性。
教材對思想政治教育最新成果的吸取,還體現(xiàn)在對一些核心概念的重新厘定上。
在對“思想道德”概念的闡述中,教材并沒有像以往有些教材那樣,將其當作“思想”和“道德”這兩個概念的組合,而是將其作為具有特定內涵的、統(tǒng)一的概念加以理解,這樣更符合思想道德的基本內涵。
在對“愛國主義”、“民族精神”、“人生價值”等概念的闡述中,都力求吸收借鑒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相關學科領域的積極成果,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xiàn)了教材與時俱進的品格與馬克思主義學風。
作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在強調教材科學性、權威性的同時,在表現(xiàn)形式上也有新的突破。
在原來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教材的編寫中,較為普遍采取的是從概念到理論的縱深的呈現(xiàn)方式。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一改以往傳統(tǒng)的編寫思路,從大學生入校以后最關心的學習生活的適應問題,特別是從中學生到大學生角色轉變問題入手,針對剛剛邁進高等學校大門的大學生在生活學習上面臨的不適和困難,分析了大學生活的特點,引導大學生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學風,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在此基礎上,再依據(jù)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明確當代大學生的成才目標和應有的形象,應具備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從分析新入學的大學生急迫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為他們走出生活學習的困惑指明路徑,為他們確立大學階段的奮斗目標提供方向。
這些,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作為一部精品力作,《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不僅高度關注教材體系的構架,注意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之間的契合,而且在教材內容的闡述和呈現(xiàn)方式上,也注意突出教材體系的基本要求和重點內容,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課后深入思考問題,留下必要的空間。
讀后感《禮儀天下:中華與世界禮儀全覽》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人交往的日益頻繁,文明禮儀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生活、商務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guī)范,對提高我們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從現(xiàn)代社會實踐的角度,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它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代發(fā)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一直將文明禮儀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文明禮儀更顯得尤為重要,它內容之多,范圍之廣,可謂包羅萬象,無處不在。
一個人的舉止、表情、談吐、對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一個單位的整體形象。
因此,在平時學習與生活中,著重注重四個方面提高:一是強化自律意識,提高自身服務能力;二是端正思想態(tài)度,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三是講究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禮儀水平;四是注重學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
秘書公關與禮儀的讀后感1000字
完了金正昆教授的《社交禮儀》,這本書十之八九是說教性質,但其中十一還是有指導作用的,古人云:開卷有益,就是此理。
現(xiàn)從中輯錄一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1、使用尊稱的原則,就是就高不就低,當然這也是目前導致“某某總”不值錢的根本原因; 2、打電話時,尊者先掛,這與上車時尊者先上后下的道理相同;但要注意上電梯時,引導人員需先進(以便控制電梯)后出;上車時的,應首先背對著門款款坐下,待坐穩(wěn)后再將并攏后的雙腿放入車內;下車時正相反即面對車門,等雙腿落地后,再將身子移到車外,這一點女士要特別注意,不會上下車的人,往往會裙底漏光; 3、關于穿著基本要求是“三色原則”即全身顏色要控制在三種之內,但領帶原則要與西裝一致,同時鞋子、腰帶、公文包應為同一種顏色,首選為黑色,另外,男士的腰帶上不能掛任何東西; 4、關于座次,一般以右為尊。
如主人駕車,則副駕駛位首席;如為司機開車,則座次從高到低順序為:右后排、左后排、后中排、副駕駛;宴會時一般正對門位置為首席,當然如果長輩或客人已落座,則他的位置即為上座,不可機械地要求其挪座,因為這是面子問題,萬不可當面糾正; 5、給別人作介紹時,本著地位高的人,擁有優(yōu)先知情權,即把地位低的人介紹給地位高的人; 6、關于握手,一般保持一步左右的距離,手掌略向下方伸直,與對方相握后呈垂直狀態(tài),但是否握手講究“尊者決定”,千萬不能先下手為強; 7、用手跟別人作指示時,手指要并攏,掌心向上翻,這個空姐一般做的都很標準; 8、接受名片時,必須當著對方面認真拜讀一遍后再收起來; 9、拜訪客人時,未經約定或未得到被拜訪者同意,不要臨時捎帶其他局外人; 10、冷餐會上取食時應遵循“一次少取,多次取食”,不要一次性把盤子裝滿,當然吃東西時不能發(fā)出聲音。
當然“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孔子說過“禮者,敬人也”,禮儀的根本出發(fā)點其實就是“尊重”二字。
《社交禮儀》讀后感 我看了很多本書,其中我認為最值得看的是《社交禮儀》,我認為它對我現(xiàn)在以及日后的人際關系有很大幫助,會讓我學會更從容,更得體地進行人際交往,贏得更多的機遇,將來更好適應這個文明社會,所以我選擇了它。
社交禮儀是一種無聲的人際交往語言,它不僅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涵養(yǎng)、教養(yǎng)和素質水平,而且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
它是我們個人發(fā)展,事業(yè)進步的需要,是一門必修課,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社交禮儀。
而當前,我們需要文明素質的培養(yǎng)與學習,尤其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更應該掌握好基本的文明社交規(guī)則。
作為一名大學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自我意識有了新的認識,渴望能夠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
其實,在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每個人的成長和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看完這本書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平常在生活中忽略了很多的小細節(jié)。
例如,在交談方面我很多時候會打斷別人,在打電話的時候不會自我介紹,不會適時地贊同對方的意見,在不同的場合不會控制聲調,不會選擇共同話題,等等……很多時候,禮儀就在交往活動日漸頻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離不開人的日常生活。
大到國家領導人見面會談,小到百姓生活點點滴滴,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好文明禮儀的尺度。
只有學好了禮儀,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失誤,贏得友誼,更好地創(chuàng)建和諧文明社會。
再者,我還從書中學習到了握手的禮儀,致意的禮儀,贈名片的禮儀,宴請與饋贈的禮儀等等,也許這些就是我應該在以后的社會交往過程中尤其注意的。
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離開社會而單獨存在,我們都在過著群居生活,因此就應該學會如何交往,學會在交往過程中應該注意的細節(jié),才能在繽紛復雜的社會中贏得立足之地。
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
社交禮儀的基本常識能幫助我掌握交際技巧,積累交流經驗,在社交中學會言行適度原則,是我能更親近大家,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總之,《社交禮儀》是一門大學問,使我受益匪淺。
現(xiàn)在我們通過大學,慢慢開始在接觸社會,社交活動接踵而來,也許當我們無意的文明舉動給我們收獲或不切合場合的言語讓我們感到尷尬時,我們才會真正體會到:禮儀常識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里每一個細節(jié)中…… 最后,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從現(xiàn)在學起,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樹立自身形象,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溫馨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