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愛,有所憎,有所為,有所不為 讀后感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作文評價教學 最初給我留下語言的美感,我想是從我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口中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開始的吧。
人們說心動不如行動,我想這其中也不乏包括嘴、手吧,可想它們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合乎語文學習呢。
“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
”上學期的作文教學輔導過程可謂無一波一折,使我至今在作文教學的路上收獲漣漣。
初接這個班級,不只聽一個人說這個班級語文底兒薄,尤其是作文。
隨著教學的進行,我發(fā)現(xiàn)此言不虛,學期初的第一篇日記《新學期的打算》,讓我充分了解到了問題的嚴重,也隨之明白了問題的根源。
總結下來就是幾錯幾無。
錯字多如“決心”的“決”寫成“絕”;斷句多,語言缺乏銜接性;廢話多,遠離中心。
無主線,無順序,無特色,無中心。
針對這種情況我給自己、為學生設立四主原則即“學生為主,興趣為主,生活為主,實踐為主”。
從本質上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
在班級設立圖書一角廣泛閱讀人類的精神食糧,勤作筆記,積累好詞佳句,堅持背誦增強記憶;培養(yǎng)激情,告訴學生作文要因情而感,因情而發(fā)寫出真情實感;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求異發(fā)散,尋求一個點多個面的寫作方式;展示美文,爭相效仿,激發(fā)群體,共同進步。
可以說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改變,興趣變得濃郁了,良好的勢頭正在開始。
然而出乎意料,第一單元的習作給了我當頭一棒,全班作文可以稱得上不錯的只有十幾人。
面對58本作文我在沉思,是我的導向有錯,不對學生比以前更愛上語文課了,覺得分析文章、寫作文更有話可說了。
那么學生積極地寫,我不辭辛苦地改每一本日記,寫評語,在指點修改。
“十年磨一劍”為得就是在本次作文中看到努力換回的收獲。
可現(xiàn)實的殘酷使你必須的正視此次作文仍有著第一次作文的深深的影子,是我過于心急、急于求成嗎
不,我一定有錯。
在哪里
第二天,我仍就被昨天的傷感所刺痛。
所以當語文課代表正準備收日記本時,我隨口說到今天早自習的作業(yè)時同桌相互交換日記本,借鑒老師怎樣給你批日記的方法,評價老對的日記,寫到日記的后面,今天由你來當老師。
這是我接這個班第一次動用學生評議作文,走在學生中,望著學生隨極度興奮卻或無處著筆或神速評完。
我驚醒,在我傾注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細心審閱每一篇習作,小到標點符號,大自謀篇布局,并寫下大段評語,幫助學生修改,而結果學生卻樂于寫但不會發(fā)現(xiàn)問題。
怎么會改呢,又如何去評價別人
反思這段時間以來,學生好像寫得不比開始灑脫,現(xiàn)在想來是我自以為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在孩子看來卻觸目驚心的紅色線條,使孩子在寫作的路上退縮,甚至有點自卑感。
一面的良性調動,一面的隱性打擊,學生怎會提高。
我們知道學會評價自己方能評價別人,而在這里我有教給了學生什么呢
不過我想亡羊補牢為時還不晚。
此后,除教給學生一定的評價標準之外,在初稿方定之后,放手教給學生讓學生本著一點多面的原則區(qū)友善的“添油加醋”,本著同學間互幫互助的原則最終定稿。
教師注重講評課的指導,同時要求學生認真聽,這樣教師評語學生也必然認真看,這里我想下一步是不是可以讓學生在教師評議、講評之后寫出自己在本次作文中的所長所短,既評價了自己又達到了練筆,可謂一舉兩得。
這種生生評議,教師講評,師生共修的有效方法,使學生真正搞清了自己習作的優(yōu)缺點。
不少學生掌握了寫好作文的規(guī)律,豐富了習作知識,培養(yǎng)了習作能力。
更增強了學生對于討論修改的興趣和重視程度。
師重修,生重改,師生協(xié)力,當?shù)诙螁卧曌鲿r,師生都有了較滿意的笑容!我們的信心加大了。
但這還不夠,我們將繼續(xù)在語文多個領域不斷摸索,不斷前進
我們讀書時為什么要進行精讀和略讀
因為如果現(xiàn)在有一大堆文學作品讓你用一小時時間全部讀完,那你選擇精讀肯定不對,就只能選擇略讀。
如果現(xiàn)在有一本文學作品給你讀,你選擇略讀的話,就不能收獲到知識。
所以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就能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
速讀,作為一種現(xiàn)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
我國古代,《北齊書》曾記載王孝瑜“讀書敏速,十行俱下”。
前蘇聯(lián)大文豪高爾基看雜志,往往是“幾頁幾頁地翻”。
經(jīng)科學地速讀訓練,其讀速更大得驚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訓練的速讀能手長江美子,最快可達每分鐘讀20萬字。
我國北京鐵路二中程 漢杰老師,臺北師專附小譚達士校長訓練的學生其閱讀效率也是成倍、成數(shù)倍地增長。
本模式實驗表明:學生 閱讀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達到1500字\\\/分。
大量經(jīng)驗表明,速讀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樣:通過訓練,才能提 高;通過有效的訓練,就能迅速地提高。
精讀與略讀歷來是學問家讀書的焦孟之法,從來沒有哪個人一生只靠博覽群書而最終學有所成的,更沒有哪位大哲先賢平生只讀一本書而成名成家的。
晉人陶淵明自述好讀書不求甚解,可謂博覽群書的典范,可是任誰都能想到他也曾有過學有專攻的少年時代;宋人趙普曾自謙說自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是一千年來沒有哪個呆子真會相信他一輩子只讀過論語,而且還是半部。
略讀帶來高效率,它能在較短時間內幫助我們汲取大量信息,很適合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
西方發(fā)達國家大都注意學生略讀速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他們的孩子思維靈活、視野開闊、知識面豐富,這一現(xiàn)象已經(jīng)引起我國教育界的注意和重視,如何提高學生略讀能力和閱讀量日漸成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教師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這是十分可喜的現(xiàn)象,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兒童的閱讀狀況一定會得到整體改觀。
而與此同時,精讀卻由于費時費力,越來越為人們所不取,這其實是一件很不明智的做法。
因為無數(shù)學問家的成功經(jīng)驗告訴我們,精讀的作用不可替代。
它不但能在最大限度上最全面地吸收書本所蘊含的信息,而且能起到鍛煉思維、引人深思、啟發(fā)智慧的作用,所得遠甚于走馬觀花的略讀。
目前無論家長還是老師,甚或整個社會,大都以提高學生閱讀量為己任,老師教研或家長聚會聽到的大都是最近孩子有讀了幾本小說、看了幾本童話,數(shù)目越多便顯得成績越大。
這本沒有錯,家長老師社會重視閱讀是件好事,我在《可怕的差距》一文中也曾針對加拿大小學生年平均閱讀量過千萬字的現(xiàn)狀發(fā)出提高我國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量的呼吁。
然而如果片面注重略讀而忽視了精讀,那么就丟掉了我國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讀書傳統(tǒng),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領悟和研究,更不利于學生。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就是精讀的高手和忠實實踐者。
一天,有位朋友去看蘇東坡,發(fā)現(xiàn)他正在抄《漢書》。
朋友感到很不理解。
憑蘇軾的天賦和“過目成誦”的才能,還用得著抄書嗎?蘇軾說:“我讀《漢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抄上3遍了。
第一遍每段抄3個字,第二遍每段抄兩個字,現(xiàn)在只要抄一個字了。
”客人疑信參半地挑了幾個字一試,蘇軾果然應聲能背出有關段落,一字不差。
蘇軾不僅三抄《漢書》,其它如《史記》等幾部數(shù)十萬字的巨著,他也都是這樣一遍又一遍地抄寫的。
蘇軾稱它為“迂鈍之法”。
然而正是這迂鈍之法成就了一代大家。
蘇東坡的抄書其實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精讀。
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秦牧主張讀書要學會“牛嚼”和“鯨吞”。
鯨吞當然無異指大量的略讀,牛嚼自然是精讀了。
他說:“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
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復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
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后分段細細研讀體味。
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
”由此可見,略讀精讀的確哪個也偏廢不得,只有二者結合使用才是真正的讀書良法。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我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同時,不但鼓勵他們博覽群書、廣吸海納,號召他們每人每年至少250萬字的閱讀量,更注重知道他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精讀,試驗兩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在將操作方法做一簡單總結。
我一直主張每個學生甚至每個老師都要做到一年精讀一本書。
通過精讀一本書,不但可以學到語法修辭、寫作方法,還能訓練語感、積累語言,甚至能起到端正思想、優(yōu)化思維、安身立命的巨大作用。
一本書成就一番事業(yè)、一本書改變一個人的故事絕非天方夜譚。
既然精讀的意義這么深遠,既然一年只讀一本書,那么挑選什么書作為精讀對象就顯得至關重要。
教學中我一般采用教師引領在前、學生自由選擇的辦法,指導學生精心挑選所讀數(shù)目,總的原則是首選古今中外各類名著,難度略高于學生水平,寫作風格以明白曉暢為佳,如《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故事》、《鄭淵潔系列童話》、《愛的教育》、《魯濱遜漂流記》、《楊紅纓系列小說》、《紅樓夢》等都是學生喜愛的好書。
提到精讀難道就是讀得慢一點,一個字一個字崩嗎?當然不是的。
我說過,我們的做法是一年精讀一本書,因此無論讀書的時間安排還是讀的具體方法我們都有特別的講究,絕非抗日持久的磨洋工。
具體說來說,我們一般將整個讀書過程分作六步,下面分別加以介紹。
第一步,快速瀏覽。
要求是以平時瀏覽報紙的速度快速瀏覽全書,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準查字典,不準問別人,只求流暢順利而又認真地將全部內容讀完。
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兩周時間,結束后全班進行讀書交流活動,每位同學自由說出自己對全書主要內容的把握和主題思想的理解。
這一讀書方式最接近我們日常讀書學習的實際做法,對提高學生語感、鍛煉他們快速把握和理解海量信息有著特殊的意義。
第二步,逐句精讀。
這一步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每次精讀必須準備好筆和字典,遇到不會的字馬上查出來,在書上注音釋義。
讀到精彩之處要用合適的符號圈畫出來,并寫上自己的感想。
遇到自己不明白或反對的地方,要特別做上記號,事后向別人請教或提交全班討論。
這一過程大約需要一個半到兩個月。
精讀期間每周舉辦一次小組內交流活動,各位同學將自己的疑惑或心得拿到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這一步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學習海量知識、挖掘文字內涵,同時起到鍛煉學生總結提煉和分析感悟的能力。
第三步,放聲朗讀。
這一步要求學生將書的正文一字不差地放聲朗讀出來,要求字正腔圓,發(fā)音準確,聲情并茂。
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朗誦和口頭表達能力。
這一步要求在一個月內完成。
在此期間,每周舉辦一次全班范圍的美文朗讀交流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并檢驗朗讀效果。
第四步,全書抄寫。
指導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最流暢的字體、最準確地將全書一字不差抄寫下來。
要求每次看書至少要在心里記憶半句,然后一氣呵成,堅決杜絕學生看一個字寫一個字的現(xiàn)象發(fā)生。
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兩到三個月。
每三天教師收繳一次,進行全班書法之星、快筆之星的評比。
第五步,精彩段落背誦。
這一步的做法和意義不言自明,在此不再贅述。
這一過程我們一般在一個月時間完成。
第六步,升華提高,其目的是鍛煉思維、提高寫作能力。
。
教師指導學生針對所讀書籍至少寫出10篇以上讀書筆記,內容可以是對主人公性格為人的理解,可以是對寫作方法的感悟,可以是對疑難問題的研究,還可以是對其中精彩段落的分析等等。
這一步大約需要兩個月時間。
事實證明,在鼓勵學生廣泛略讀的同時,激勵學生進行有步驟有目的的精讀,對學生語感、思維、口頭表達、學習習慣、生活態(tài)度、性格氣質等各方面的影響是深刻和深遠的,只要教師認真引導、步步抓實,其效果非泛泛而讀所能比擬。
望采納謝謝
《大學札記》讀后感
[《大學札記》讀后感]我需要力量來鼓舞自己,來使自己振作
你就是我力量的來源之一
—記李敖“我們該不要回頭望,除非是要從過去錯誤中提取有用的教訓和為了從經(jīng)驗中獲得益處(華盛頓)”,“在戰(zhàn)爭中,堅決;在失敗中,不屈,《大學札記》讀后感。
(丘吉爾)”在差距中追求,不斷的追求,不回頭,回頭的是懦夫,我要前進
“普通的生活是感覺的生活(lifeofsenses),是屬于聲色香味的生活,而不是意志的生活(lifeofwill)。
意志的生活是另一種境界,只有特立獨行的人才能過得了的。
”過意志的生活雖然辛勞堅苦,但是一天下來,它的果實是最能慰藉人的,最能使人心安夢寧的。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九日)“因此,你必須有定力,不管周圍怎么樣,不管同寢室的人怎么樣,人各有志,不管別人怎么做生意,不管別人在干什么,你自己心里有數(shù)--我就是要扎扎實實地把底子打好。
要著眼于自己的長遠發(fā)展,著眼于自己的、也是國際、民族的長遠利益,扎扎實實,不為周圍環(huán)境所動,埋頭讀書,思考人生、中國以及世界的根本問題,就這樣沉潛十年。
”(錢理群—《致青年朋友》)“在你的路徑中有著困難,該感謝它們。
它們將考驗你的能力和抵抗力,你將被迫盡力忍耐一切障礙。
但失敗的人將會怎樣呢
他得到什么呢
他得到生命力。
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乎成功而在乎奮斗;不論成功失敗都將受敬重及加冕。
”真的,人生真正的價值“在乎奮斗”,在這漫長而艱苦的路程中,我正在一天一天地奮斗下去。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二日)須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千三越甲可吞吳”苦難是強者成就自我的時刻,弱者的地獄
“不單只是不做事的人,還有那些原可做得更好的人,也算是懶惰的。
(蘇格拉底)”要知道“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鄙視那酒色玩樂的男人
“體懈、神昏、志消、氣沮、天下事不是這般人干的。
(呂坤)”“事事要自責,慎勿責人。
人不可我意,自是我無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無能。
(呂坤)”,“不要批評他們。
倘若我們處在那個環(huán)境下也會和他們一樣。
(林肯)”在情緒時要理智,要容忍,要有寬廣的心胸。
奧格登(Robert.C.Ogden)說:“青年人的不能上進,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們有多說話的習慣。
一個不很開口的人,一個多思想少說話的人,以及比較深沉的人,往往能夠成功。
”我總是怪我愛乘興多說話,沉默的素養(yǎng)太差勁,以致對我“沉悶的努力”頗生不良的影響——曠功,疲神,破壞心緒,破壞成熟——這是不行的,我非改變這個愛說話的習慣不可
普法戰(zhàn)爭后,甘必達曾有句話說:“爾其常思之,但不必言之于口。
”還有盂德斯鳩的“那些無事可做的人都是說話者。
人想得愈少便說得愈多,讀后感《《大學札記》讀后感》。
”Prior的Theynevertastewhoalwaysdrink;Theyalwaystalkwhoneverthink.也都是些有效的格言.(一九五七年六月十六日)這對自己來說太有關鍵了,嘴舌使自己浪費多少時間,還是自己內心不夠寧靜
狂態(tài)約言之,可分兩類:第一類是狎言式的,是世俗氣味較多的一種,可說是“比較狂妄一點的俗人”的態(tài)度,它的表現(xiàn)是言不及義,妄肆譏評與戲謔笑鬧的,這無異是一種庸俗的狂態(tài);第二類是大言式的,是一般稍不平凡的人們的一種,可說是“小有才未知君子之大道”的人的態(tài)度,它的表現(xiàn)是目空一切,攻訐相輕與唯我獨尊的,這無異是一種膚淺的狂態(tài)。
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缺乏嚴肅正派、修養(yǎng)不到家(尤其是第一類)的緣故,都不是第一等人的做法、成大事者的氣象,呂坤說:“體懈、神昏、志消、氣沮、天下事不是這般人干的(這種人約等于第一類);攘臂抵掌,矢志奮心,天下事也不是這般人干的(這種人約等于第二類)。
干天下之事者,智深勇沉,神閑氣定,有所不言,言必當(此之謂謹言);有所不為,為必成(此所謂慎行)。
不自是而露才;不輕試以幸功。
此真才也,世鮮識之。
近世唯前二種人,乃互相譏,識者胥笑之。
”這兩種狂態(tài)我都具有許多,從今天起我正式握醒自已去消滅它們。
(一九五七年七月十五日)笛卡爾曾經(jīng)有言:“我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卻只是越發(fā)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知”。
蘇格拉底言“我們唯一的真知就是明白自己是無知的”要有所敬畏
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一個好人.有用的人是不能淺薄的,隨波逐流人行亦行是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
(一九五七年八月八日〕“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
(關羽)”(《三國演義》),最大悲哀莫過于自我的流逝
拜倫說:“凄慘是達到真理的第一條路。
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風暴或者婦人的激情的人,不管他的暮年是十八歲或八十歲,都可算已贏得可貴的經(jīng)驗。
”這段話給我一種暗示,就是人的“成熟、不淺薄、有長者風”是不能以他的年齡來衡量、計算或限制的。
根據(jù)我觀察所及,夠得上“成熟、不淺薄、有長者風”的人,在中年或老年人中簡直難以找到幾位,更不要說是青年人了。
“成熟、不淺薄、有長者風”是我向往已久的一種最高的做人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真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它需要對許多不能說不對或不好的事大量的有所不為,譬如單就這許多事中的言語與舉止二事為例,我過去曾寫道:“要使人尊重你,至少你不能是一個以嘻嘻哈哈的做法去做人的人,你要有些顯然突出的個性做法,有些與眾不同的人格與風范。
”“嚴肅的紀律是必要的,嚴肅的制裁自己那一部分‘且貪歡笑’的放松,是一種最可歌頌的人格有些怕,更不足以使人帶著安全保障的心去信任,他至多是一個平庸的好人而已。
”“經(jīng)常的嘻嘻哈哈將使人生狎而不重視你,覺得你與眼前這些嘻嘻哈哈的男孩子沒甚兩樣。
”這些話都在反復述說一件事,就是對“嘻嘻哈哈”態(tài)度的有所不為,是達成“成熱、不淺薄、有長者風”的必要條件之一。
又如和言語與舉止同一性質的風度與氣度,也是必要的,風度與氣度的培養(yǎng)。
偏偏、溫文、恬靜、有禮、笑容、大度、智慧、無為,這是何等風度
雍容、正派、嚴肅、剛毅、奇氣、慷慨、風骨、果決,這是何等氣度
除了這些以外,他如在學問上面的充實、見解上面的縝密,也都是達到“成熟、不淺薄、有長者風”的必要條件。
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二日)使我記起度重視我自己,因為對自己的過勝重視,會使我不停地保持著“不肯草草放過自己”的警覺——不輕易做一件事、不胡亂說一句話、不隨便表現(xiàn)一種舉動。
“我要努力去適度表現(xiàn)我的‘地位’,在那穩(wěn)重爽朗的笑聲中和氣淡漠的談吐里,人們將依稀看到那掩飾了的心底斯事,李敖完全成熟了,他的為人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那紳士風的舉止中,人們看到一個努力自造的肯上進的男孩子接近完成的一面。
”我清楚的看到如果我還想“深刻地影響別人”,成熟的舉止與談吐可說是最基本的先決的條件了,我所需要的一堆字眼是嚴肅(切戒開玩笑)、穩(wěn)重、敦厚(肯吃虧)、和氣、謙虛、無為、自尊、正言(正派的言語與文字)、鎮(zhèn)定(有擔當)、安詳、沉毅、果決、慷慨、豪爽、雍容、精力、勤勞(努力用功,永遠不保)、樂觀、笑臉、誠懇、體貼、有禮、大量……這些都是構成“成熟”不可少的條件,我該時常用“成熟的人是這樣子的嗎
”一句話來及時提醒我自已。
(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日)自己不一定能立刻做到,但心往神怡,不斷苦練,不要使自己荒廢
我絕不會大學四年的快了用自己的一生來買單,做一個有意志的人,不斷的追求自己理想
〔《大學札記》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