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勵志成長日記的讀后感
來到了外國語學校,我感到了一陣從未有過的束縛感。
用我媽媽的話就是:“開學了,你又要入籠了。
”我總是一天一天的過著枯燥無味的生活。
每天的生活周而復始,繁重的作業(yè)像大山似的壓著我們喘不過氣來。
當一天的生活結(jié)束后,躺在床上,回想著一天發(fā)生的事情,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空虛感。
學習真是太累了,太累了,望著自己未來的路,有時甚至會畏懼,不知道怎么去面對。
但成長終究還是來了,不可避免的來了。
初中生涯是那么的無味,我卻不能逃避。
初中以來,做不完的作業(yè)代替了小學時的歡笑。
我多么希望我永遠是小孩子,打碎學習的枷鎖,讓歡笑和自由重回到我的身邊。
但是,童年我沒有珍惜,現(xiàn)在只有無盡的懊惱。
而在懊惱的同時,青春的時光也在不停步的飛逝。
媽媽總是和我說:“你長大了,應該學會懂事了。
”老師總是和我說:“你長大了,不能再浪費時間了。
”可是我真的不想長大,長大了,我要肩負太多太多的責任,而我的眼里卻只有迷茫,我不知道我下一步要做什么。
現(xiàn)在,我的朋友越來越少,而作業(yè)卻一次比一次多。
望著堆積如山的作業(yè),我只有不停手的寫著,寫著…… 但是,人生無法拒絕長大,也不能拒絕煩惱。
誰的一生不會有煩惱呢
就算再晴朗的天空,也會有一絲的陰云。
所以,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對待這些煩惱,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
小屁孩勵志成長日記,爸爸我為你驕傲讀后感
今天,我終于把《小屁孩日記——三年級怪事多》給看完了。
《小屁孩》系列是以日記的形式寫了聰明伶俐的小男孩朱爾多的快樂生活以及他和小伙伴之間的那些好玩的故事。
因為和我在博客上寫的日記題材、內(nèi)容都非常相似,所以我特別喜歡。
看著這本書,我就會把它和自己的日記進行比較。
小男孩朱爾多的校園生活可比我的生活要有趣多了,比如:練毛筆字時,劉建強把紙吞下了肚子;參觀電視臺時,他和金剛把自己給弄丟了;看電影時,同學朱奇奇的臭鞋子被管理員當垃圾丟了等等,讓人看了就想笑,就連朱爾多考試作弊被抓也變得那么輕松幽默(,讓人回味無窮)。
看完《小屁孩日記》,我在寫日記上有了新的收獲。
寫日記就是要多看、多聽、多想,還要努力把文章寫具體。
最近爸爸禁止我寫日記時用“好”這個字,說這個字表達意思太模糊,也是寫不具體這個道理吧。
小屁孩兒立志成長日記讀后感
很多人都討厭看書,覺得書中的文字太繁雜,讓人讀起來很枯燥,根本沒有興趣去深入閱讀。
但是有這么一本書,即使是最討厭讀書的人,也會忍不住翻開這本書好好讀一讀。
這本有趣、好玩的書,就是《小屁孩日記》。
這本書是一個美國中學生格雷的日記。
他的日記跟我寫的日記不同,每篇日記都配了漫畫。
他為自己瘦小的個子而苦惱,老是擔心會被同班的大塊頭欺負,可是另一方面呢,他又為自己的腦瓜比別人靈光而沾沾自喜;他喜歡玩電子游戲,可是爸爸常常把他趕出家去,好讓他多活動一下,結(jié)果他卻跑到朋友家里繼續(xù)打游戲,然后在回家的路上用別人家的噴水器弄濕身子,扮成一身大汗的樣子;不過,一山還有一山高,格雷再聰明,在家里還是哥哥羅德里克的手下敗將,而正在上幼兒園的弟弟都可以欺負他,無論怎么搗蛋,都有爸爸媽媽護著,常常讓格雷快氣瘋了卻又無可奈何…… 格雷可以說是一個真正兒童的代表,他具有小孩子該有的所有品質(zhì),淘氣、聰明、誠實、善良、勇敢、天真、滑稽、自戀。
他的成績不好,而且也不愛學習。
在大人的眼中,他不是一個“好孩子”,而這些缺點卻讓無數(shù)的人愛上了這個“壞孩子”。
如今的小孩,基本上喪失了兒童應有的品質(zhì),他們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下,學會了眾多才藝。
他們是眾人眼中的“天才”,但他們卻失去了兒童生涯中最寶貴的東西——童趣。
過多的壓力,讓他們太早成熟,以至于還來不及享受兒童時期的快樂,就要過早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
就拿朗朗來說吧,他從小父親就逼著他學鋼琴,學不好的時候就要打手,朗朗的雙手可以說經(jīng)常是青一塊,紫一塊。
在父親的強制性學習下,他的確成為了當今我國最具名聲以及影響力的鋼琴家,但他卻完全沒有體會到童年的快樂,他的童年可以說是一層灰霾,除了鋼琴,沒有任何值得懷念的東西。
那么誰說“壞孩子”不如“好孩子”。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應該從今天開始寫日記,日記其實并沒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關(guān)鍵是你要用什么眼光來看待它。
如果在日記上記錄下自己兒童生活的點點滴滴,到你長大成人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童時光是多么美好。
兒時的事情又是多么有趣。
從而會慶幸自己記錄下了這些值得回憶和回味的東西。
覺得自己的童年時光沒有虛度,會感覺自己是多么的幸運啊
每天堅持寫日記,哪怕只是畫一幅畫,都很有意義,天長日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寫日記的快樂。
童年,是人的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它在人的生命中僅有10年,所以,請珍惜你的童年,不要讓童年白白流失。
開學一二三里的主要人物是什么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代才子,從頭到腳充溢著浪漫主義氣息的詩人徐志摩,雖然因其年僅三十五歲便遭遇空難猝逝,創(chuàng)作生涯只有短暫的十年(1922年春——1931年冬),卻一直是現(xiàn)代文壇的一個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的評論熱點。
從1923年初見賞析評論其詩作的文章,直到本世紀末的當前,關(guān)于這位作家的詩歌、散文、思想傾向、藝術(shù)風格、文學史意義等多方面的話題,一直被人們熱熱鬧鬧地談論著,而且今后還將被談論下去。
這充分說明徐志摩的確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歷史無法忘掉他,人們也無法棄置他。
徐志摩給我們留下了四部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另有集外詩作60余首,集外譯詩40余首;六部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文集》、《秋》、《志摩日記》、《愛眉小札》,另有集外散文30余篇;一部小說集《輪盤》;一部劇作《卞昆岡》;還有譯著十余種。
徐志摩是杰出的詩人,這是大家公認的,但要說他還是個有成就的散文家,那就知者較少了。
的確,置身于魯迅、周作人、林語堂、豐子愷、郁達夫、李廣田、朱自清等諸多散文大家中,徐志摩尚不能稱杰出者,但他的散文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和獨特的風格、鮮明的特色,卻使他在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園地里自成一家,也使他成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發(fā)展史上的一種流派的代表人物。
對徐志摩的研究,從1923年開始至今,已有大半個世紀之久,主要集中于詩與散文這兩類體裁,并由此鋪展探及到了詩人的思想信仰、精神氣質(zhì)、人格特點等問題。
本文主要對近年來徐志摩研究狀況的系統(tǒng)梳理和綜合評述,一. 關(guān)于徐志摩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的總體評價和研究這方面的文章有:王木青的《徐志摩散文藝術(shù)論》、楊莉《徐志摩散文藝術(shù)探析》劉勇《華麗端莊 飄逸流光——徐志摩散文藝術(shù)管窺》、胡凌芝《徐志摩新評》等楊莉《徐志摩散文藝術(shù)探析》分別從風格, 修辭, 語言三方面論述。
他的散文韻味獨特, 別有一種自己的氣質(zhì)。
濃艷絢麗是其散文的總體風格。
他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技巧來渲泄情感, 營造意境, 增強散文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在語言的駕馭上, 徐志摩尤其強調(diào)散文語言的音樂性, 使語言節(jié)奏鮮明, 旋律優(yōu)美, 詩意盎然, 且還在白話的基礎(chǔ)上加入歐化句、英語等多種成份,形成了散文語言的一種奇特的景觀, 讀后使人經(jīng)久難忘。
劉勇《華麗端莊 飄逸流光——徐志摩散文藝術(shù)管窺》提到徐志摩的詩非常有名,但他的散文同樣不同凡響。
總的基調(diào)為:華麗端莊,飄逸流光。
通過散文,我們可以重新熟識一下這位有爭議的作家。
胡凌芝在《徐志摩新評》曾經(jīng)以細致的個案分析與宏觀的綜合考察相結(jié)合的方法,較系統(tǒng)地梳理了徐的散文創(chuàng)作特色。
指出:自我思想情感的真率剖露、哲理與詩情的融合、散文的詩化,三者合而為一地構(gòu)成了徐志摩散文的別一世界。
王木青的《徐志摩散文藝術(shù)論》從個人創(chuàng)造、情感投射、時空觀念、思想彩虹三個角度來論述徐的散文風格,論文中提到:徐志摩散文顯示出詩、小說與散文的相滲相融, 閃耀著瀟灑、自由的個性風采; 他既追求情感的互滲性, 又重視美學的移情作用, 故其散文注重表現(xiàn)情景交融的詩境, 心物合一的妙境, 主客貫通的化境。
他認為宇宙的生命精神蘊藏在生活本體和大自然中, 因而, 他的散文注重歌頌大自然和生活本體的主體———人的生命精神。
徐志摩重視藝術(shù)中所迸發(fā)的思想火花, 宣揚人道主義精神, 鼓吹為社會奉獻的精神, 這種思想是積極的、樂觀向上的。
在徐志摩的《輪盤序》中, 徐志摩就對自己提出過嚴格的要求: “完美的字句表達完美的意境。
”他以外國藝術(shù)大師的作品為范式, 稱贊他們“把散文做成一種獨立的藝術(shù)。
他們是魔術(shù)家, 在他們的筆下, 沒有一個字不是活的。
他們??能從文字里創(chuàng)造有生命的藝術(shù)”。
徐志摩的散文又何嘗不如此呢? 它蕩漾著詩的韻味、活的生命力, 顯示出獨特的個性, 流動著情感的血液, 吐納著宇宙大化靈氣, 放射出理想的光輝,展現(xiàn)出觀念內(nèi)部的撞擊。
論文中,作者著重舉了《曼殊斐兒》這篇散文,說這篇散文是一篇詩化散文,它更多地流露出散文的異彩,它字里行間,疏密有致, 長短相依, 輕松活潑, 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
尤其是, 作品不僅體現(xiàn)了詩與散文的結(jié)合, 而且體現(xiàn)了散文與小說的結(jié)合, 顯示出詩、小說與散文的相滲相融。
徐志摩運用文學語言, 創(chuàng)造了詩的意境, 真地生動地再現(xiàn)了曼殊斐兒這一中心人物形象, 并用情感的紐帶, 將詩人自我與人物形象連接在一起, 透過詩人熱情洋溢的贊頌和細膩的刻畫, 描繪了人物的真善美, 實現(xiàn)了散文所要求的真實性和小說所要求的典型性之間的有機結(jié)合; 并在這種結(jié)合中拓展出深廣幽遠、情景交融的詩的意境。
在意境中, 閃耀著美的光華。
二、 關(guān)于徐志摩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的各個方面的深入研究評論關(guān)于徐志摩的散文風格,謝冕以詩人的細膩敏銳的藝術(shù)感覺作了言簡意賅卻十分精確到位的評價:“《濃得化不開》是徐志摩的散文名篇,這篇名恰可用來概括他的散文風格,……他有一種能力,可以把別人習以為常的場景寫得奇艷詭異,在他人可能無話可說的地方,他卻可以說得天花亂墜,讓你目不暇接,并不覺其冗繁而取得曲徑通幽奇岳攬勝之效。
把復雜說成簡單固不易,把簡單說成復雜而又顯示出驚人的慎密和宏大的、卻極少有人臻此佳境。
惟有超常的大家才能把人們習以為常的感受表現(xiàn)得鋪張、繁彩、華艷、奇特。
徐志摩便是在這里站在了“五四”散文大家的位置上。
謝文這種將“獨創(chuàng)性”作為衡量評估徐散文成就的基本尺度,在與其他“五四”散文大家的風格比較中去定位其特征和價值的研究思路,顯示了歷史的美學的深度。
許欣的《論徐志摩的散文風格》提到:徐志摩的散文,風格之自由華麗,在現(xiàn)代散文家當中,可以稱之為最了。
有人曾用一個“魔”字來概括徐志摩的風格。
確實,他的散文,感情奔放,不可阻遏,其行文如秋空一縷行云,舒卷自如,其文字如黃昏夕陽,華彩紛呈,瞬息變幻。
對于徐志摩這一散文風格的形成,作者還引用朱自清在《〈我所知道的康橋〉讀法指導》里,的話“大概本篇作者所以能寫成這樣的文體,一半從他的品性,一半以他的教養(yǎng)。
他是個偏于感情的人,熱情奔放,往往自己也遏制不住。
他通西洋文學,西洋文學中有所謂‘散文’的一個部門,娓娓而談,舒展自如,在自來我國文學中是不很發(fā)達的。
他那品性與教養(yǎng)交叉在一點,就產(chǎn)生了他的自由的文體。
”可以說,徐志摩散文的風格,就是他的生活、思想、性格,情懷、氣質(zhì)、藝術(shù)、修養(yǎng)和趣味的總的集合,以及所有這一切在創(chuàng)作上的體現(xiàn)。
在眾多的研究中這段話筆者認為是對徐志摩散文的風格形成緣由的最好概括。
在論文結(jié)尾,作者又十分親切的寫道:“賞讀徐志摩的散文,常常有一個錯覺:讀到的明明是一篇散文,實際上得到的卻是一首好詩。
即使不分行也讀得出是詩,是詩化了的意境,是詩歌語言的魅力。
讀徐志摩的散文,你不能去解釋,也不要去字字句句地條分縷析,它們是許多美的意象的感受,是情緒的自如流淌,是心靈振顫的曲線;讀徐志摩的散文,也許一遍就可以讀懂,因為它——語近,但也許好多遍也讀不懂,因為它——情遙,用清代詩評家沈德潛的‘語近情遙,含吐不露’來形容徐志摩的散文,也許最為貼切。
一般說來,散文的風格以簡約質(zhì)樸為好,但是像徐志摩散文這樣的自由華麗,也不失為一美。
雖然他的綺麗、濃烈、絢爛、甜膩、雕琢、鋪張的文風常遭非議,但徐志摩正是以這種‘濃得化不開’的文字在散文界獨樹一幟,讓散文界看到了散文的又一種筆法,更加證實了散文的筆法是可以多種多樣的。
”對徐志摩散文如此客觀的評價,且道出散文的真諦,讓人佩服作者對徐志摩散文研究的深刻與對散文創(chuàng)作內(nèi)在規(guī)律的把握肖靈《試論徐志摩散文的詩化特征》提到:徐志摩的散文具有濃厚的“詩化”特征,這不僅表現(xiàn)在其散文所營造的詩境上,還表現(xiàn)在他的藝術(shù)趣味和文體風格上,注重多種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方式的運用,講究音樂美、形式美。
黃宇《試論徐志摩散文的“紳士風”》提到:徐志摩的散文具有濃郁的紳士氣息,這不僅表現(xiàn)在其散文的思想傾向與精神特征上,即頌揚“愛”、崇尚貴族式的自由、膜拜自然、主張漸進革命,還表現(xiàn)在他的藝術(shù)趣味與文體風格上:“跑野馬”、以“活潑無礙的心靈境界”感受美、注重抒情與冥想、力求風趣幽默。
黃乃江《徐志摩散文“野馬風”探析》從寫作觸點、語言個性、意象選取、行文程式和目的關(guān)懷等方面對徐志摩散文“跑野馬”風格特征進行探析, 并認為徐志摩散文體現(xiàn)出“不可測, 不可節(jié), 不可預逆, 起, 動, 消歇皆在無形中,狂飆似的倏忽與猛烈與神秘”的野馬稟性和張力,徐志摩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始終張揚著“最有靈性、最富理想色彩和生命光澤”的野馬精神。
認為“跑野馬”風格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理”通而不郁,“辭”強而不溺,“博見”而不貧,“貫一”而不亂。
三、從美學的角度來評論研究徐志摩散文張智輝的《論徐志摩散文的美學追求》提到:賦與大自然以性靈神韻和社會意義,是徐志摩散文追捕的美。
他把三種美感形態(tài)的創(chuàng)造作為散文重要的藝術(shù)追求:柔美,能讓人感到和諧、情意纏綿及輕松愉快;壯美,能引起人一種奮發(fā)向上的情感;悲壯美,能使人在沉痛、憐憫、崇敬和贊美等精神反應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激勵、振奮、陶冶和提高。
他在散文中所探索的想象美,主要表現(xiàn)在補充感覺、洞見美質(zhì)、拓展詩意和超越時空局限方面。
他的散文,極力追尋的濃艷富麗美文體,是由豐富的“色彩意識流”、變形的聯(lián)喻、虛幻的荒誕描寫和藝術(shù)通感組成的。
胡建軍在《論徐志摩散文創(chuàng)作的美學靈機》也是提到與張智輝相同的觀點:把握志摩散文創(chuàng)作現(xiàn)象和藝術(shù)風格,就不能不首先認識志摩的美學思想——“性靈說”.同是作者張智輝,他在《論徐志摩散文的情感符號》以“情感符號”來把握徐志摩散文的特質(zhì),認為突出呈現(xiàn),把喻體和喻指在“異質(zhì)同構(gòu)”、潛價值等方面的對應關(guān)系轉(zhuǎn)化成比喻符號;超然物外,從作為媒介的現(xiàn)實和夢幻等各種外觀形式中“顯現(xiàn)知覺 徐志摩作為富商之后,成長背景令人羨慕,他畢業(yè)名牌大學,繼爾留學歐美,回國后創(chuàng)領(lǐng)新文化運動。
一直涉足于頂層社會,與名流人物打交道,他的出身起點,生活氛圍,社會閱歷,加之極高的天分,無不使他成為人之驕者。
重要的還有文人天賦的浪漫秉性與固有的自由意識。
他的才學和能力對當時社會的潛在價值,是不可抹殺的,所以后人對其“紈绔”的印象也只是印象而已。
崇拜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一個重要內(nèi)容.他對現(xiàn)實采取不調(diào)和、不承認的態(tài)度,不承認現(xiàn)有社會的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娛樂、教育,認為這些都是影響性靈自由發(fā)展的東西,所以強調(diào)“要一切都重新來過:不是在書桌上整理國故,或是在空枵的理論上重估價值”。
在《鬼話》里,他一再說明自己是個”自然的崇拜者”認為自然界的種種事物,”不論其細如澗石,暫如花,黑如炭,明如秋月,皆孕有甚深之意義,皆含有不可理解的神秘,皆為至美之象征。
”后又在《話》里反復強調(diào)大自然“是一本絕妙的奇書”,每頁上都有無窮無盡的意義,只要學會研究這本書的方法,了解其奧義,那樣我們精神生活就不怕沒有滋養(yǎng),我們理想的人格就不怕沒有基礎(chǔ)。
” 徐志摩的反璞歸真的欲望,只有從大自然中才能得到滿足,所以,他的山水游記,對自然景色并不去具體的描繪,精心涂抹,大抵借景抒情,富有田園牧歌式的情調(diào)。
《翡冷翠山居閑話》是這樣,《天目山中筆記》等也是這樣。
徐志摩對帝國主義和新舊軍閥的態(tài)度是他散文中的另一重要內(nèi)容.其中思想既復雜又有發(fā)展變化,必須進行具體的歷史分析。
“現(xiàn)代評論”派是段祺瑞政府的“諍友”,后期“新月社”可以說是國民黨的“諍友”,他們對北洋軍閥和蔣介石新軍閥的統(tǒng)治有過批評,甚至于抗議,但也有期待,并沒有從根本上反對它的統(tǒng)治,而徐志摩又是這兩個社團的主要成員;大革命時群眾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違背了他要“自由而不是激烈”的理想,于是就是不滿,說什么如果“有人拿一些時行的口號,什么打倒帝國主義等等,或是分裂與猜忌的現(xiàn)象,去報告羅蘭先生說這是新中國,我再也不能預料他的感想了”。
他對群眾愛國運動的這種指手畫腳的責難,顯然是錯誤的。
這是他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思想在對待群眾運動上的直接表現(xiàn),因而受到魯迅的嚴厲批判是理所當然的。
另一方面徐志摩在散文里還表現(xiàn)了他的愛國主義和資產(chǎn)人道主義思想.他對帝國主義和新舊軍閥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抨擊,對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一定的同情。
在《自剖》里,他回憶1924年直奉戰(zhàn)爭是就極端煩悶的思想感情,“那日子簡直是一團漆黑,每晚更深時,獨自抱著腦殼伏在書桌上受罪,仿佛整個時代的沉悶蓋在我的頭頂―――直到寫下了《毒藥》那幾首不成形的詛咒詩以后,我心頭的緊張才漸漸的緩和下去。
”他揭露了蔣介石反動統(tǒng)治是造成外禍頻繁的根源,他說:“上面的政府也真是糟,總司令不能發(fā)令的,外交部長是欺騙專家,中央政府是老朽昏庸的收容所,沒有一件我們受人家欺負的是不可以追源到我們的昏庸……”從徐志摩這里反映了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兩重性,既有一定程度上的反帝反封建要求,有害怕工農(nóng)群眾起來革命和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軟弱、妥協(xié)的傾向。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文學必須借助語言來描繪形象,表達思想,語言又是構(gòu)成作家風格的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徐志摩散文華麗夸飾的風格,在語言上有著突出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