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鐘與蝴蝶》讀后感怎么寫
X-MAN ——讀《語言與人生》 、X-ray 語言就像X能夠透過皮膚肉和體液,清清楚楚地看到骨架。
到達那一層次后,大量本源性的東西會充斥在自身周圍,有精彩的(包括洞察的這個過程,如同推理)也有黑暗的,但是想要看清這個世界還是該從看清自己開始。
“事實上,我們估量別人和外界事物時智慧的高低,多半以我們自我評價時智慧的高低而定。
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這一句名言里,就包含這種意思。
”[ 《語言與人生》,早川一會著,版本不明,第二編第十六章。
] 自知也許是一個很容易讓人自信的特質(zhì),而且這種自信和“我不漂亮,但我很善良(事實是這個轉(zhuǎn)折并不成立)”的那種自信迥然不同。
如果拿自己作為案例似乎有點不厚道,但我確實認為自從自己突然間意識到“自知”這個詞并且認為理應(yīng)自知以后,面對很多事我開始變得坦然。
如果沒有記錯(這半句話表現(xiàn)了語言的偽裝),在這種狀態(tài)的起初,我會整天想著“自知”這個詞,然后像一個故作高深的或者說是自以為已經(jīng)具備成熟思想的人一樣,“睥睨”身邊的同學和身邊的事,同時把其中的大部分(包括那些無法讓我淡定的糗事)看在眼里,糾結(jié)在心里。
那樣類似詩人捕捉靈感的處理生活的方式一度讓我很文藝,這種浸淫在某一個世界里的生活方式很容易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當然就我而言,我覺得那種“扭曲”的世界觀還是挺可愛的),不利于人在這個社會上的生存,所以我通過記錄情感的變化修復(fù)自己不穩(wěn)定的內(nèi)心,正如早川先生講的“感動性語言最重要的功用,就是緩和激蕩的情緒。
”[ 同上書,第一編第九章。
]自知或許就是需要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才能茁壯成長的,中學時代的小苗沒有被扼殺,而是平平安安地在幾年后變成了一棵小樹。
自知不僅像是補血的桃,同時也像是件一旦裝上就不會被卸掉的防具。
如同上段所說,自知可以使我漸漸坦然,漸漸直截了當?shù)孛鎸ΜF(xiàn)實,漸漸演變成一種我很喜歡的生活狀態(tài)——瀟灑。
就好像進入大學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能夠大量地去承認了。
對于有著輕微“人前焦慮癥”的我,這絕對是一件值得說“Wow”的事。
在經(jīng)歷了自知以后,才能開始通過語言了解他人,了解外向的世界。
就生活化來講,就是傾聽別人的話聽懂別人的話(當然也不要想多了);就戲劇化來講,就是學會看懂潛臺詞學會思考更深度的東西;就利益化來講,就是懂得如何講套話如何套別人的話……這里頭的學問太大,得慢慢來。
二、XX、XY 語言是人必須的,就廣義而言,語言如同染色體,與生俱來,喪失了語言的人將喪失一切從基因拓展出去的可能性,難以生存。
這一小節(jié)主要是想談?wù)劇白至x環(huán)境”。
“像我們大家一樣,他周圍的言辭,也形成各種氣氛,和天氣一樣地變化頻繁……但是他對于四周言辭的氣氛,對于他精神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影響,卻從來沒有關(guān)心過。
”[ 同上書,第一編第一章。
] 這樣的對周圍語言的漠不關(guān)心想必是現(xiàn)代人過分接觸語言造成的,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要安安分分地去觀察了解品味一個漢字很不容易,忙于學習,忙于工作,忙于游手好閑,忙于上網(wǎng),人們早已喪失那樣的閑心。
過多的接觸語言雖然不至于形成逆反心理,但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確實如同工業(yè)化社會的初級階段,會漸漸污染我們自身的語言文字世界,最后,我們將對大多數(shù)的語言文字麻木。
這樣的念頭讓人害怕。
拿最近的例子來說,我在組稿的時候收到一篇編輯室學姐(約等于這本刊物的副主編)的書評,關(guān)于《潛水鐘與蝴蝶》。
當時我一看(注意
是“一看”,不過自那以后我每每想到此事,都會想到一句經(jīng)典臺詞“乍看之下他很帥……那得有多乍呀
”)覺得還行,又正愁沒什么好的稿子,就把它放進去了。
那個時候我還只聽說過《潛水鐘與蝴蝶》的電影版,沒看過中文版小說,所以具體在審稿的時候沒能發(fā)現(xiàn)什么不對。
可是——凡事總有可是——當我從圖書館借了那本薄薄的小說來看了以后,我發(fā)現(xiàn)在內(nèi)心的評斷上,我難以認為那是一篇能放進刊物的優(yōu)秀的書評。
我對她這篇書評的抵觸關(guān)鍵在于小說的主題。
她壓根就沒有提到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體現(xiàn)在真實性上的超越了文字的主題
(順便說下,個人認為從溝通這個主題切入,這篇書評會好得多)一旦撇開主題,這篇書評的一千多個字就沒有了太大的意義,這難道是在寫她春花秋月的小傷感嗎
不過木已成舟,我也只是在某次聊天的時候跟她提起過這事,雖然當時我不敢造次的語言的潛臺詞是“學姐,你那篇東西亮瞎了我的狗眼”,但是她竟然以不敢大膽揭露鞭笞她為由拒絕接受我的角度論。
“你的角度論我可是不接受的哦……” 這件事至少證明了文字已經(jīng)能夠欺騙一個以編輯為理想的小青年了。
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機器人,雖然我明白,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走眼——編輯最要不得的走眼——和一時間的麻木。
不過至少我意識到了這件事,意識到語言和自己的生活有著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
字義環(huán)境和其它類型的諸如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一樣,可以由我自己來決定,去改變。
字義環(huán)境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決定了我的生存姿態(tài),理想和審美觀。
這個影響最早是出現(xiàn)在高中時代的一個早晨。
那天的清晨我從夢中頓然醒來,然后看著這個安靜的臥室,看著米黃的簾子透出清晨的蕭涼,不知道為什么,那個時候我突然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釋然和安妥,同時那種類似于宋詞的意境(寫這幾個字的時候我有點羞澀,左右張望狀……)充滿了整個臥室。
那一次,我對世界的想法被改變了,以至于后來的抱定以全能編輯為理想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那一次夢醒的左右。
編輯的理想讓我不會輕視每一個我能夠看到的字,只要有錯別字,我非得喃喃地說上幾句。
也許這樣的方式類似于職業(yè)?。ó斎?,我是希望能夠擁有這種職業(yè)病的,因為那樣的話我就是編輯了),但是如此之深的對周邊語言文字的關(guān)注或許終有一天會讓我對它們產(chǎn)生疏離感。
這樣的想法似乎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是這種對語言文字的密切關(guān)注不應(yīng)該成為自己的累贅。
相反,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的對它們合理的梳理令我獲益匪淺。
但愿如此。
三、X=? 語言又如同未知數(shù),它本身可以未知(用“知道得不足夠”來形容可能更合適些),它的力量同樣也是未知。
它可以造成混亂,也可以構(gòu)建秩序。
它的潛力無窮,至少人們還研究不出來。
這一小節(jié)的感想主要是談?wù)Z言在構(gòu)建秩序上的能力。
我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想起過“共同語言”這個詞了,因為現(xiàn)在我更多的是用“認同”來替代它。
在跟同學討論問題或單純聊天的時候,一旦出現(xiàn)分歧,就會開始出現(xiàn)類似辯論的情景。
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不一樣,要說服他們確實是不容易的。
當然,這些“辯論”的前提是不會發(fā)展成掐架。
上上禮拜和一些同學乘車去UNNC參觀。
那天陽光明媚,那里的草坪又甚好,不坐上去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兩三個同學聊著聊著,就開始了激烈(雖然有不掐架的前提,但是那架勢……)的辯論(當我一左一右的兩人的辯論到達高潮的時候,就只能用咆哮來形容了)。
左邊的那個同學不同意對方的一個觀點——“相對等同是正確的”,然后他們開始了大戰(zhàn)三百回合。
我圍觀,主要想聽聽他們是怎么想的(由于當時沒有這種敏銳度開手機錄音,導(dǎo)致那段精彩的對轟基本“亡佚”)。
不過總的來說,左邊的同學是在用具象的思維思考這個問題,而右邊的同學用的是抽象思維。
似乎在“相對等同”的這個問題上,用具象思維是不太合理的,但實際情況是,當我們指出這一點時,他竟然說:“我沒有在用具象思維思考……”語畢,我一掌排在他的膀上。
那次爭論的結(jié)果是他贏了,我們主動退出。
從對辯的角度來說,我們確實沒有能力讓他服輸,換句話說,我們沒有足夠的論據(jù)支撐自己的觀點。
從這次對話可以看出我們之間雖然是和諧的,但是我們自己的語言尚不足夠構(gòu)建出一個更有秩序的集體,這也許是境界問題,但更多的可能是因為方式的不合適——單純的語言的力量不夠強大,它需要配合,比如將其藝術(shù)化。
“作家藉著語言,把他的經(jīng)驗和態(tài)度整理出來,因此在讀者的心中起了作用,使讀者也能把他個人的經(jīng)驗和態(tài)度,略微整頓一下。
經(jīng)過了這番整頓以后,讀者的內(nèi)心可以變得略微整齊些了。
這就是藝術(shù)的目的。
”[ 同上書,第二編第十六章。
] 個人認為藝術(shù)的目的在于承擔,所以與其說是“藝術(shù)的目的”,倒不如說是“藝術(shù)的能力”。
這種能力并不明顯,同時也是不直接的,因為藝術(shù)并不能整頓讀者的內(nèi)心,反而是用傳承創(chuàng)新后的大量藝術(shù)形式和內(nèi)容使讀者的內(nèi)心更豐富。
對讀者的內(nèi)心起到整頓作用的理應(yīng)是讀者本身,當然,部分偉大的藝術(shù)作品可以憑借自身的魅力將讀者吸引到自己麾下,但即使是那樣,也只能稱之為強勢的感化,這同樣不是藝術(shù)的目的所在。
但力量終歸是力量,掌握力量生存下去是人的本能。
作為藝術(shù)形式的一種,適當?shù)匦逕捵约厚{馭語言的能力對自己很有幫助,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編織語言來對抗現(xiàn)實。
“在我們現(xiàn)代的社會里,還有許多人受了環(huán)境的影響,寧可不吃飯,卻不能不穿漂亮的衣服,以表示自己闊氣。
最奇怪的是我們一披上漂亮的衣服,也就真的感覺到闊氣起來了。
”[ 同上書,第一編第二章。
] 這句話讓我想到了《Ugly Betty》里的一句話:“時尚使人自信。
”看來“化悲憤為食欲”之類偷換概念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挺有效的。
洋蔥是楊宗緯的歌還是丁當?shù)母?
洋蔥是宗緯的歌。
丁當翻唱的。
雖然說前面唱的有點吃力,但是總的來說女生唱成這樣已經(jīng)很不錯了。
阿信寫的很好,也很難唱。
不過,呵呵,我同時喜歡宗緯跟丁當~~~
高考后應(yīng)該看什么書
綠里奇跡天堂的顏色法蘭基,我的愛再見列寧伴你高飛當幸福來敲門叫我第一名南極大冒險奇幻人生人工智能割腕者的天堂面對巨人觸不可及簡單西蒙卡蜜兒相助弱點墜入樓主的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和我的知道隊友的強烈共鳴,同時看到樓主諸位的回答,也都很棒,只是樓上的回答大多都側(cè)重勵志成分,也就是樓主所說的奇跡的成分,溫馨不足。
有感于此,我跟我的知道隊友們討論了一個多小時為你想到了的一些適合你的電影。
另:以上所列電影資源均可向我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