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司馬光剝核桃}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八百多年以前的宋朝時候,有個著名的歷史學家,名叫司馬光。
司馬光六歲的時候,有一天跟姐姐在父親的書房里玩。
玩著玩著,他從口袋里掏出幾個核桃來,砸開了硬殼,就吃里面的核桃仁。
可是剛嚼了幾下,就覺得核桃仁又苦又澀,于是吐了出來。
姐姐對他說:“你瞧,核桃仁外面有一層薄皮,把這層薄皮剝掉,就不苦了。
”司馬光點了點頭,就照姐姐說的去剝皮,誰知怎么也剝不下來。
姐姐幫了一陣忙,也沒剝下來,就走開了。
這時候,正好有個使喚丫頭來倒開水,她瞧見了,就叫司馬光把核桃仁放在茶杯里,倒上開水泡一會兒再剝。
果然,很容易就把核桃仁的皮剝掉了。
過了一會兒,司馬光的姐姐又回到書房里來。
她瞧見桌上放著白白的核桃仁,就問司馬光:“這是誰剝的
”司馬光挺得意地說:“我剝的
”這句話騙過了姐姐,可騙不過坐在窗口看書的父親。
父親聽見司馬光撒謊,很生氣,就走到司馬光身邊,嚴厲地對他說:“這明明不是你剝的,為什么要說謊
你這么小就不老實,以后還有人相信你嗎
”司馬光挨了批評,知道撒謊是壞事,就決心改過。
打那以后,他從不說謊。
年老的時候,有一次他家里沒有錢用,叫人把一匹有病的馬拉去賣掉。
他囑咐賣馬的人說:“這是一匹有病的馬,一到夏天就要犯病。
要是有人買馬,你要老老實實告訴人家。
”你看,司馬光對待自己的錯誤,改得多么徹底啊
從司馬光勤奮學習的故事中你領(lǐng)悟到了什么
今天,我讀了《司馬光警枕勵志》的小故事。
了解到,司馬光是北宋時代的大學問家。
司馬光從小就和哥哥弟弟們一起學習,司馬光努力改掉“記憶差”這個壞毛病,每當先生講完課,其他人勉強背下來,就扔下書本去玩了;而司馬光則關(guān)上門窗,聚精會神的高聲朗讀,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背的滾瓜爛熟。
自己檢查一遍,合上書背得一字不錯,并且很流利,才肯合上書本,休息一小會。
司馬光從小到老這一生,一直堅持學習,做官之后,并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地學習。
在他的住處,除了一堆圖書和一張床,就再也沒有像其他官員一樣珍貴的擺設。
司馬光的枕頭是一個圓形的。
我想,為什么枕頭會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呢
原來是因為讀書很疲憊,不知不覺地就慢慢地睡著了,圓枕就會滾動,一滾動頭就會落在床板上,咚地一下,很疼,自己立刻就會醒了,起來接著學習知識。
所以這個枕頭是圓形的,司馬光給這個枕頭起了個名字“警枕”。
我讀了這篇小故事,感受很深,也有特別多的啟示。
司馬光這樣想方設法,想盡一切辦法擠時間來學習知識,并且追求卓越這種境界。
費了很大功夫,同時也印證了這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有了這樣持之以恒地不斷地學習精神,他才可以帶領(lǐng)著他的團隊,歷時19年編纂成功了不朽地歷史巨著《資治通鑒》,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一定都會成功。
我們和司馬光一樣,司馬光并不是天才,只是他下的功夫要比我們一般人更深。
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我們中,就算某些人特別聰明,但是如果不努力,照樣不能成功
天道酬勤,讓我們一起努力,抓緊一切時間好好學習,將來為我們的祖國多做貢獻。
司馬光年幼勤奮好學的故事有哪些
1、司馬光幼年時記憶里并不比別人強,表現(xiàn)在:別人讀幾遍就能背會的文章,他讀幾十遍才行.2、他是這樣訓練自己的記憶力的:(1)別人出去玩時,他一個人在教室里,關(guān)上門窗,就開始專心攻讀.一直到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才肯罷休.(2)他記憶力越來越強,看過一遍兩遍的東西竟然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