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文言文翻譯
原文 馬光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人也。
父池,天章閣待制。
光生七歲,凜成人,聞講《左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中旨。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 ——《宋史》 退:放學(xué)。
去:離開譯文 郵品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wěn)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xué)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xué)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nèi)涵.從此手里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
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司馬光是什么樣的人
故事一:司馬光受父親的誠實(shí)教育的影響,一生誠信。
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姊姊想幫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離開了,後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等姐姐回來,便問:“誰幫你做的
”他欺騙姊姊是自己做的,父親便訓(xùn)斥他:“小子怎敢說謊。
”司馬光從此不敢說謊,年長之后,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一直到死,沒有說過謊言。
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還看過這張紙。
清人陳宏謀說:“司馬光一生以至誠為主,以不欺為本。
”後人對司馬光蓋棺論定之語,也是一個“誠”字。
故事二: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