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穰苴列傳讀后感
《史記》,高一時非常喜歡看的一本書不只是否是因為那些故事在老師口里變得妙趣橫生還是故事本身就是美玉一塊,溫潤至極反正是癡迷萬分一晃七年過去了,再次讀起,真是日了狗了第一篇打算寫司馬穰苴列傳大學時泡圖書館,愛讀兵法計謀類書籍司馬兵法,無太多印象了,也許當時津津有味,也許剛翻幾頁就拋在了一邊只有這么一個印象——嗯,這本書我他媽看過“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開頭就來這么一句,認祖歸宗嘛
人之常情,不然誰知道你是那個旮旯蹦出來的妖孽
話說齊景公時,晉燕兩國老是欺負他的老鄰居齊國,齊景公心里那個憤怒啊,心想晉國欺負我我也就認了,畢竟人家兵強馬壯,國力強盛。
想這冰寒之地的燕國也來欺負我,真他娘的當我是軟柿子誰想捏就捏啊
于是找來晏子商量。
對,就是不鉆狗洞的晏嬰。
晏子于是對齊景公說了:吾上,您別看那司馬穰苴是私生子,但是他可牛逼了,一泡尿能射三百米,平時出去打獵時都不帶弓箭,只是掏出陽具對著獵物那么一噴,馬上死傷一大片,堪稱我國第一猛將也,您要不見一面
齊景公一聽,一甩郁郁不樂之色,心里頓時亢奮起來:沒想到國中竟然有如此能人,真是國士無雙。
沒意思了,不編了,想寫莊賈,司馬,齊景公三者怎么搞基的,不覺有些褻瀆了史記,至此作罷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翻譯
司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孫。
齊景公時,晉國出兵攻打齊國的東阿和甄城,燕國進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lǐng)土。
齊國的軍隊都被打得大敗。
齊景公為此非常憂慮。
于是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說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
希望君王能試試他。
”于是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
穰苴說:“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置于大夫之上,士兵們不會服從,百姓也不會信任,人的資望輕微,權(quán)威就樹立不起來,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寵信、國家尊重的大臣,來做監(jiān)軍,才行。
”于是齊景公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派莊賈去做監(jiān)軍。
穰苴向景公辭行后,便和莊賈約定說:“明天正午在營門會齊。
”第二天,穰苴率先趕到軍門,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等待莊賈。
但莊賈一向驕盈顯貴,認為率領(lǐng)的是自己的軍隊,自己又做監(jiān)軍,就不特別著急;親戚朋友為他餞行,挽留他喝酒。
已經(jīng)等到了正午,莊賈還沒到來。
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壺,進入軍營,巡視營地,整飭軍隊,宣布了各種規(guī)章號令。
等他布署完畢,已是日暮時分,莊賈這才到來。
穰苴說:“為什么約定了時刻還遲到
”莊賈表示歉意地解釋說:“朋友親戚們給我送行,所以耽擱了。
”穰苴說:“身為將領(lǐng),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隊宣布規(guī)定號令后,就應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進軍,戰(zhàn)況緊急的時刻,就應當忘掉自己的生命。
如今敵人侵略已經(jīng)深入國境,國內(nèi)騷亂不安,戰(zhàn)士們已在前線戰(zhàn)場暴露,無所隱蔽,國君睡不安穩(wěn),吃不香甜,全國百姓的生命都維系在你的身上,還談得上什么送行呢
”于是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約定時刻遲到的人是怎么說的
”回答說:“應當斬首。
”莊賈很害怕,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他搭救。
報信的人去后不久,還沒來得及返回,就把莊賈斬首,向三軍巡行示眾,全軍將士都震驚害怕。
過了好長時間,齊景公派的使者才拿著節(jié)符來赦免莊賈。
車馬飛奔直入軍營。
穰苴說:“將領(lǐng)在軍隊里,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又問軍法官說:“駕著車馬在軍營里奔馳,軍法上是怎么規(guī)定的
”軍法官說:“應當斬首。
”使者異??謶?。
穰苴說:“國君的使者不能斬首。
”就斬了使者的仆從,砍斷了左邊的夾車木,殺死了左邊駕車的馬,向三軍巡行示眾。
又讓使者回去向齊景公報告,然后就出發(fā)了。
土兵們安營扎寨,掘井立灶,飲水吃飯,探問疾病,安排醫(yī)藥,田穰苴都親自過問并撫尉他們。
還把自己作為將軍專用的物資糧食全部拿出來款待士兵。
自己和士兵一樣平分糧食。
把體弱有病的統(tǒng)計出來。
三天后重新整訓軍隊,準備出戰(zhàn)。
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戰(zhàn)場,爭先奮勇地為他戰(zhàn)斗。
晉國軍隊知道了這種情況,就把軍隊撤回去了。
燕國軍隊知道了這種情況,因渡黃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齊國的軍隊趁勢追擊他們,收復了所有淪陷的領(lǐng)土,然后率兵凱旋。
還沒到國都,就解除了戰(zhàn)備,取消了戰(zhàn)時規(guī)定號令。
宣誓立盟而后才進入國都。
齊景公率領(lǐng)文武百官到城外來迎接,按照禮儀慰勞將士后,才回到寢宮。
齊景公接見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馬。
從此,田氏在齊國的地位就一天天地顯貴起來。
后來,大夫鮑氏、高氏、國氏一班人忌妒他,在齊景公面前中傷、誣陷他。
齊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職,穰苴發(fā)病而死。
田乞、田豹等人因此怨恨高氏、國氏家族的人。
此后,等到田常殺死齊簡公,就把高氏、國氏家族全部誅滅了。
到了田常的曾孫田和,便自立為君,號為齊威王。
他率兵打仗施使權(quán)威,都廣泛地模仿穰苴的做法,各國諸侯都到齊國朝拜。
齊威王派大夫研究討論古代的各種“司馬兵法”,而把大司馬田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邊,故而定名叫《司馬穰苴兵法》。
太史公說:我讀《司馬兵法》,感到宏大廣博,深遠不可測度。
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戰(zhàn)爭,也未能完全發(fā)揮出它的內(nèi)蘊,像現(xiàn)在把《司馬穰苴兵法》的文字附在里邊,也未免推許的過份了。
至于說到田穰苴,不過是為小小的諸侯國帶兵打仗,怎么能和《司馬兵法》相提并論呢
社會上既然留傳著許多《司馬兵法》,因此不再評論,只寫這篇《司馬穰苴列傳》。
【原文】【注解】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①。
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②。
景公患之③。
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苴雖田氏庶孽④,然其人文能附眾⑤,武能威敵⑥,愿君試之。
”景公召穰苴,與語兵事,在說之⑦,以為將軍,將兵捍燕晉之師⑧。
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⑨,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quán)輕。
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jiān)軍,乃可。
”于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
①苗裔:后代。
②敗績:大敗。
③患:憂慮。
④庶孽:妾生的孩子。
身份低微,就像樹的孽生一樣,故云。
⑤附眾:使大家歸附、順從。
⑥威敵:使敵人畏懼。
威,威服。
⑦說同“悅”。
愉快。
⑧捍(hàn,旱):抵御,保衛(wèi)。
⑨擢(zhuó,茁):選拔,提拔。
閭伍:閭與伍都是戶籍的基層組織。
意思是說鄉(xiāng)里,民間。
按此段與以下兩段,中華書局點校本原為一段,今據(jù)文意分為三段。
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曰:“旦日日中會于軍門①。
”穰苴先馳至軍,立表下漏②,待賈。
賈素驕貴,以為將己之軍而己為監(jiān),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③,留?。
日中而賈不至。
穰苴則撲表決漏④,入,行軍勒兵⑤,申明約束。
約束既定,夕時,莊賈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為⑥
”賈謝曰:“不佞大夫親戚送之⑦,故留。
”穰苴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監(jiān)軍約束則忘其親,援枹鼓之急則忘其身⑧。
今敵國深侵,邦內(nèi)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乎
”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對曰:“當斬。
”莊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
既往,未及反⑨,于是遂斬莊賈以徇三軍⑩。
三軍之士皆振栗(11)。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節(jié)赦賈(12),馳入軍中。
穰苴曰:“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13)。
”問軍政曰:“馳三軍法何
”正曰:“當斬。
”使者大懼。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殺之。
”乃斬其仆,車之左駙(14),馬之左驂(15),以徇三軍。
遣使者還報,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飲食問疾醫(yī)藥(16),身自拊循之(17)。
悉取將軍之資糧享士卒(18),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19)。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zhàn)。
晉師聞之,為罷去(20)。
燕師聞之,度水而解(21)。
于是追擊之,遂取所亡封內(nèi)故境而引兵歸(22)。
①旦日:明日。
日中:正午,中午。
軍門:軍營大門。
②立表:在陽光下豎起木桿,根據(jù)陽光照射的影子的移動,來計算時間。
表,就指這木桿。
下漏:把銅壺下穿一小孔,壺中立箭,箭桿上刻有度數(shù),然后銅壺蓄水,使之徐徐下漏,以箭桿顯露出來的刻度計算時間。
③左右:指親近的人。
④撲表:把計時的木桿打倒。
決漏:把壺里的水放出。
⑤行軍勒兵:巡行軍營,指揮軍隊。
⑥期:約定的時間。
⑦不侫:不才,無才。
自謙詞。
⑧援:操起,拿起。
枹:鼓槌。
鼓:擊鼓。
⑨反:同“返”。
返回。
⑩徇:示眾。
三軍:泛指全軍。
大國軍隊分為上、中、下三軍。
(11)振栗:害怕得發(fā)抖。
(12)節(jié):符節(jié)。
傳達國君命令的信物。
(13)這二句的意思是說,將領(lǐng)在外邊率領(lǐng)部隊,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免牽制軍隊,貽誤戰(zhàn)機。
(14)駙:通“輔”,夾車木。
(15)驂:古代用三匹或四匹馬拉車時,而兩邊的馬叫“驂”。
(16)次舍:宿營。
次,停留。
也指行軍一處停留三次以上。
《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舍,宿營地。
(17)拊循:慰問,安撫。
(18)享:通“饗”。
供食款待。
(19)最比:特別照顧到。
最,特別,尤其。
比,及、到。
羸:瘦,弱。
(20)罷:撤退。
(21)解(xiè,懈):同“懈”。
松馳,懈怠。
(22)所亡:所失掉的。
封內(nèi)故境:指封國之內(nèi)曾經(jīng)淪陷的土地。
未至國①,釋兵旅②,解約束,誓盟而后入邑。
景公與諸大夫郊迎,勞師成禮③,然后反歸寢。
既見穰苴,尊為大司馬④。
田氏日益尊于齊。
①國:指國都。
②釋兵旅:解除軍隊的戰(zhàn)備。
③成禮:按照一定的程式行完畢。
④尊:敬重、推崇地任命。
已而大夫鮑氏、高、國之屬害之①,譖于景公②。
景公退穰苴,苴發(fā)疾而死。
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國等。
其后及田常殺簡公,盡滅高子、國子之族。
至常曾孫和,因自立,為齊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③,而諸侯朝齊④。
①大夫鮑氏、高國之屬:指當時齊國掌握實權(quán)的卿大夫鮑牧、高眙子、國惠子一班人。
害,忌妒。
②譖:中傷,誣陷。
③放:通“仿”。
仿效,效法。
④朝:朝拜。
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①。
①《司馬穰苴兵法》:古代兵書名。
齊威王讓大夫整理《司馬兵法》時,把司馬穰苴的兵法附在其中,定名叫《司穰苴兵法》。
《漢書·藝文志》謂有百五十篇,今僅存五篇。
太史公曰: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①,雖三代征伐②,未能竟其義③,如其文也,亦少褒矣。
若夫穰苴,區(qū)區(qū)為小國行師,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④
世既多《司馬兵法》⑤,以故不論,著穰苴之列傳焉。
①閎廓:宏大廣博。
②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
③竟:窮,盡。
④揖讓:賓主相見的禮儀,以示謙讓。
這里引申為相提并論。
⑤多:推重,贊揚。
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翻譯
馬穰苴,是田完的后孫景公時,晉國出兵攻國的東阿和甄城,燕國進犯齊河南岸的領(lǐng)土。
齊國的軍隊都被打得大敗。
為此非常憂慮。
于是就向推薦,說:“穰苴雖說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
希望君王能試試他。
”于是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
穰苴說:“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置于大夫之上,士兵們不會服從,百姓也不會信任,人的資望輕微,權(quán)威就樹立不起來,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寵信、國家尊重的大臣,來做監(jiān)軍,才行。
”于是齊景公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派莊賈去做監(jiān)軍。
穰苴向景公辭行后,便和莊賈約定說:“明天正午在營門會齊。
”第二天,穰苴率先趕到軍門,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等待莊賈。
但莊賈一向驕盈顯貴,認為率領(lǐng)的是自己的軍隊,自己又做監(jiān)軍,就不特別著急;親戚朋友為他餞行,挽留他喝酒。
已經(jīng)等到了正午,莊賈還沒到來。
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壺,進入軍營,巡視營地,整飭軍隊,宣布了各種規(guī)章號令。
等他布署完畢,已是日暮時分,莊賈這才到來。
穰苴說:“為什么約定了時刻還遲到
”莊賈表示歉意地解釋說:“朋友親戚們給我送行,所以耽擱了。
”穰苴說:“身為將領(lǐng),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隊宣布規(guī)定號令后,就應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進軍,戰(zhàn)況緊急的時刻,就應當忘掉自己的生命。
如今敵人侵略已經(jīng)深入國境,國內(nèi)騷亂不安,戰(zhàn)士們已在前線戰(zhàn)場暴露,無所隱蔽,國君睡不安穩(wěn),吃不香甜,全國百姓的生命都維系在你的身上,還談得上什么送行呢
”于是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約定時刻遲到的人是怎么說的
”回答說:“應當斬首。
”莊賈很害怕,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他搭救。
報信的人去后不久,還沒來得及返回,就把莊賈斬首,向三軍巡行示眾,全軍將士都震驚害怕。
過了好長時間,齊景公派的使者才拿著節(jié)符來赦免莊賈。
車馬飛奔直入軍營。
穰苴說:“將領(lǐng)在軍隊里,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又問軍法官說:“駕著車馬在軍營里奔馳,軍法上是怎么規(guī)定的
”軍法官說:“應當斬首。
”使者異??謶?。
穰苴說:“國君的使者不能斬首。
”就斬了使者的仆從,砍斷了左邊的夾車木,殺死了左邊駕車的馬,向三軍巡行示眾。
又讓使者回去向齊景公報告,然后就出發(fā)了。
土兵們安營扎寨,掘井立灶,飲水吃飯,探問疾病,安排醫(yī)藥,都親自過問并撫尉他們。
還把自己作為將軍專用的物資糧食全部拿出來款待士兵。
自己和士兵一樣平分糧食。
把體弱有病的統(tǒng)計出來。
三天后重新整訓軍隊,準備出戰(zhàn)。
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戰(zhàn)場,爭先奮勇地為他戰(zhàn)斗。
晉國軍隊知道了這種情況,就把軍隊撤回去了。
燕國軍隊知道了這種情況,因渡黃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齊國的軍隊趁勢追擊他們,收復了所有淪陷的領(lǐng)土,然后率兵凱旋。
《史記》是怎么評述司馬穰苴的
司馬穰苴是田完的后世子孫。
時,晉國進犯阿和甄,燕國也入侵黃河南岸地,齊國軍隊大潰敗。
景公為此憂慮,因而推薦說:“穰苴雖為田氏的庶出子孫,但他這個人 文德可使部下親附,武略可使敵人畏懼,希望您能驗試一下他。
”景公召見穰苴,同他討論軍事,大加贊賞,任他為將軍,率兵抵御燕晉兩國的軍隊。
穰苴說:“臣下出身卑賤,是您把我從民間提拔上來,地位放在大夫之上,士兵并未親附,百姓也無信任,資望既淺,缺乏權(quán)威,希望得到您的寵臣、國內(nèi)有威望的人來監(jiān)察軍隊,只有這樣才能辦到。
”于是景公答應了他的條件,派莊賈前往。
穰苴告辭之后,與莊賈約定說:“明天正午在軍門外相會。
”第二天,穰苴先馳車到達軍營,樹立日表,打開滴漏,等待莊賈。
莊賈一向傲慢自大,喜歡擺架子,認為率領(lǐng)自己的軍隊而由自己來當軍監(jiān),不大著急。
親戚僚屬為他送別,留下宴飲。
直到正午莊賈仍未來。
穰苴便放倒日表,截斷滴漏,先入“軍門”,整頓軍隊,反復說明各項規(guī)定。
規(guī)定既經(jīng)確立,到了傍晚,莊賈才到。
穰苴問:“為什么遲到
”莊賈道歉說:“本人因為大夫和親戚相送,所以耽擱了。
”穰苴說:“將領(lǐng)從接受任命之日就不顧家庭,從親臨軍營申明號令就不顧親戚,從拿起鼓槌指揮作戰(zhàn)就不顧個人安危。
現(xiàn)在敵國深入我地,舉國騷動,士兵暴露于境內(nèi),國君睡不安穩(wěn),食不香甜,百姓之命皆系于您一身,還談得上什么相送呢
”召軍正來問“按照軍法,按期不到者應如何處置
”回答是:“應當斬首”。
莊賈害了怕,派人馳車報告景公,請求救命。
人走了,還沒來得及返回,莊賈已被斬首示眾于三軍。
三軍士兵皆震驚戰(zhàn)栗。
過了好一會兒,景公派使者持節(jié)來赦免莊賈,車子闖入營壘之中。
穰苴說:“將在軍中,國君的命令可以不必完全照辦。
”問軍正說:“闖入營壘依法當如何處置
”軍正說:“應當斬首。
”使者大驚失色。
穰苴說:“國君的使者不可以殺。
”便斬了駕車的馭手,砍斷車子的左輔,殺死左邊的馬,示眾于三軍。
派使者回報,然后開拔。
士兵安營扎寨,打井砌灶,飲水吃飯,看病抓藥,皆親自過問,以示關(guān)懷。
把將軍的糧食全部拿來與士兵共享,本人與士兵平分糧食,標準最接近于身體瘦弱者。
三天之后集合待發(fā),病弱的人都要求前往,奮勇爭先要去作戰(zhàn)。
晉國的軍隊聽說,撤兵而去。
燕國的軍隊聽說,也渡河而潰散。
于是乘勝追擊,收復境內(nèi)失去的國土率師而歸。
進入國都之前放下武器,解除規(guī)定,盟誓之后才敢進城。
景公與眾大夫迎之于郊,依禮慰勞軍隊完畢,然后才返回休息。
見到穰苴之后,把他晉升為大司馬。
田氏從此在齊國日益顯赫。
不久大夫鮑氏、高氏、國氏一伙陷害他,向景公進讒言。
景公罷退穰苴,穰苴發(fā)病而死。
田乞、田豹一伙從此怨恨高氏、國氏等。
后來殺,全部滅掉高子、國子之族。
到的曾孫和,便自立為,用兵作戰(zhàn),顯示武力,極力仿效穰苴的兵法,當時諸侯都來朝見齊國。
命大夫們追論古代的而把穰苴的兵法也附在里面,因此號稱。
說:我讀,內(nèi)容宏大深遠,即使夏、商、西周三代的征伐也未能窮盡其義,從文字上看,未免有點夸大。
至于穰苴,僅僅是為小國行師用兵,哪里趕得上的講求禮儀規(guī)定呢
世上流傳的《司馬兵法》既然很多,所以不復詳論,只為穰苴寫了傳記。
史記 司馬兵法與司馬穰苴
司馬法中的記載 多以司馬穰苴的 實際指揮應用 記錄而成你要知道 司馬穰苴最得意的徒弟是誰--孫武
實際上你看 司馬法 中的思想 在孫子兵法中都有延續(xù)和深入理解 這是對軍事理論的進一步升華而這種升華 則不是司馬穰苴所能遇見到的了
《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全文翻譯
不是我翻的,但是這個很好,送給你,呵呵,但分得給我。
哈哈作者:王學孟 譯史記——七十列傳孫子吳起列傳第五翻譯孫子名武,是齊國人。
因為他精通兵法受到吳王闔廬的接見。
闔廬說:“您的十三篇兵書我都看過了,可用來小規(guī)模地試著指揮軍隊嗎
”孫子回答說:“可以。
”闔廬說:“可以用婦女試驗嗎
”回答說:“可以。
”于是闔廬答應他試驗,叫出宮中美女,共約百八十人。
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闔廬最寵愛的兩位侍妾分別擔任各隊隊長,讓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
然后命令她們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嗎
”婦人們回答說:“知道。
”孫子說:“我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后,你們就看背所對的方向。
”婦人們答道:“是。
”號令宣布完畢,于是擺好斧鋮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經(jīng)宣布的號令多次重復地交待清楚。
就擊鼓發(fā)令,叫她們向右,婦人們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lǐng)的過錯。
”又多次重復地交待清楚,然后擊鼓發(fā)令讓她們向左,婦人們又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lǐng)的過錯;現(xiàn)在既然講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于是就要殺左、右兩隊的隊長。
吳王正在臺上觀看,見孫子將要殺自己的愛妾,大吃一驚。
急忙派使臣傳達命令說:“我已經(jīng)知道將軍善用兵了,我要沒了這兩個侍妾,吃起東西來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殺她們吧。
”孫子回答說:“我已經(jīng)接受命令為將,將在軍隊里,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殺了兩個隊長示眾。
然后按順序任用兩隊第二人為隊長,于是再擊鼓發(fā)令,婦人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號令、紀律的要求,再沒有人敢出聲。
于是孫子派使臣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已經(jīng)操練整齊,大王可以下臺來驗察她們的演習,任憑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叫她們赴湯蹈火也辦得到啊。
”吳王回答說:“讓將軍停止演練,回賓館休息。
我不愿下去察看了。
”孫子感嘆地說:“大王只是欣賞我的軍事理論,卻不能讓我付諸實踐。
”從此,吳王闔廬知道孫子果真善于用兵,終于任命他做了將軍。
后業(yè)吳國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齊國和晉國,在諸侯各國名聲赫赫,這其間,孫子不僅參與,而且出了很大的力啊。
孫子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個孫臏。
孫臏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帶,也是孫武的后代子孫。
他曾經(jīng)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
龐涓奉事魏國以后,當上了魏惠王的將軍,卻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
就秘密地把孫臏找來。
孫臏到來,龐涓害怕他比自己賢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兩只腳,并且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隱藏起來不敢拋頭露面。
齊國的使臣來到大梁,孫臏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會見了齊使,進行游說。
齊國的使臣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
齊國將軍田忌不僅賞識他而且還象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田忌經(jīng)常跟齊國貴族子弟賽馬,下很大的賭注。
孫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孫臏對田忌說:“你盡管下大賭注,我能讓你取勝。
”田忌信以為然,與齊王和貴族子弟們比賽下了千金的賭注。
到臨場比賽,孫臏對田忌說:“現(xiàn)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讓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
”三次比賽完了,田忌敗了一次,勝了兩次,終于贏得了齊王千金賭注。
于是田忌就把孫子推薦給齊威王。
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后,就把他當做老師。
后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打算任用孫臏為主將,孫臏辭謝說:“受過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將。
”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坐在帶蓬帳的車里,暗中謀劃。
田忌想要率領(lǐng)救兵直奔趙國,孫臏說:“想解開亂絲的人,不能緊握雙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毆的人,不能卷進去胡亂搏擊。
要扼住爭斗者的要害,爭斗者因形勢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開。
如今魏趙兩國相互攻打,魏國的精銳部隊必定在國外精疲力竭,老弱殘兵在國內(nèi)疲憊不堪。
你不如率領(lǐng)軍隊火速向大梁挺進,占據(jù)它的交通要道,沖擊它正當空虛的地方,魏國肯定會放棄趙國而回兵自救。
這樣,我們一舉解救了趙國之圍,而又可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意見。
魏軍果然離開邯鄲回師,在桂陵地方交戰(zhàn),魏軍被打得大敗。
十三年后,魏國和趙國聯(lián)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
齊王派田忌率領(lǐng)軍隊前去救援,徑直進軍大梁。
魏將龐涓聽到這個消息,率師撤離韓國回魏,而齊軍已經(jīng)越過邊界向西挺進了。
孫臏對田忌說:“那魏軍向來兇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兵被稱作膽小怯懦,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就要順應著這樣的趨勢而加以引導。
兵法上說:“用急行軍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隊。
命令軍隊進入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
”龐涓行軍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shù)啊
”于是放棄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輕裝精銳的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
孫臏估計他的行程,當晚可以趕到馬陵。
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適合埋伏軍隊。
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于是命令一萬名善于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約定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fā)。
”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干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fā),魏軍大亂,互不接應。
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成定局,就拔劍自刎,臨死說:“倒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
”齊軍就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
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后世社會上流傳著他的《兵法》。
吳起是衛(wèi)國人,善于用兵。
曾經(jīng)向曾子求學,奉事魯國國君。
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想任用吳起為將軍,而吳起娶的妻子卻是齊國人,因而魯君懷疑他。
當時,吳起一心想成名,就殺了自己的妻子,用來表明他不親附齊國。
魯君終于任命他做了將軍,率領(lǐng)軍隊攻打齊國,把齊軍打得大敗。
魯國就有的人詆毀吳起說:“吳起為人,是猜疑殘忍的。
他年輕的時候,家里積蓄足有千金,在外邊求官沒有結(jié)果,把家產(chǎn)也蕩盡了,同鄉(xiāng)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
然后從衛(wèi)國的東門逃跑了。
他和母親決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說:‘我吳起不做卿相,絕不再回衛(wèi)國。
’于是就拜曾子為師。
不久,他母親死了,吳起最終還是沒有回去奔喪。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斷絕了師徒關(guān)系。
吳起就到魯國去,學習兵法來奉事魯君。
魯君懷疑他,吳起殺掉妻子表明心跡,用來謀求將軍的職位。
魯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有著戰(zhàn)勝國的名聲,那么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
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
”魯君懷疑吳起,疏遠了吳起。
這時,吳起聽說魏國文侯賢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問李克說:“吳起這個人怎么樣啊
”李克回答說:“吳起貪戀成名而愛好女色,然而要帶兵打仗,就是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為主將,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
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著捆扎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濃液。
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就放聲大哭。
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卻親自替他吸吮濃液,怎么還哭呢
”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毒瘡,他父親在戰(zhàn)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里。
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么時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為吳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潔不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任命他擔任西河地區(qū)的長官,來抗拒秦國和韓國。
魏文侯死后,吳起奉事他的兒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黃河順流而下,船到半途,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喲,這是魏國的瑰寶啊
”吳起回答說:“國家政權(quán)的穩(wěn)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
從前三苗氏左臨洞庭湖,右瀕彭蠡澤,因為它不修德行,不講信義,所以夏禹能滅掉它。
夏桀的領(lǐng)土,左臨黃河、濟水,右靠泰山、華山,伊闕山在它的南邊,羊腸坂在它的北面。
因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湯放逐了他。
殷紂的領(lǐng)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jīng)它的南面,因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
由此看來,政權(quán)穩(wěn)固在于給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啊
”武侯回答說:“講的好。
”吳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
魏國設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
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
”田文說:“可以。
”吳起說:“統(tǒng)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去死戰(zhàn),敵國不敢圖謀魏國,您和我比,誰好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府庫的儲備,您和我比,誰行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拒守西河而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服從歸順,您和我比,誰能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
”田文說:“田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您呢,還是應當托付給我
”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后說:“應該托付給您啊。
”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吳起這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
公叔的仆人說:“吳起是不難趕走的。
”公叔問:“怎么辦
”那個仆人說:“吳起為人有骨氣而又喜好名譽、聲望。
您可找機會先對武侯說:‘吳起是個賢能的人,而您的國土太小了,又和強大的秦國接壤,我私下?lián)膮瞧饹]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
’武侯就會說:‘那可怎么辦呢
’您就趁機對武侯說:‘請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他,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心意,就一定會答應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心意,就一定會推辭。
用這個辦法能推斷他的心志。
’您找個機會請吳起一道回家,故意讓公主發(fā)怒而當面鄙視您,吳起見公主這樣蔑視您,那就一定不會娶公主了。
”當時,吳起見到公主如此地蔑視國相,果然婉言謝絕了魏武侯。
武侯懷疑吳起,也就不再信任他。
吳起怕招來災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就到楚國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
他使法明確,依法辦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減無關(guān)緊要的冗員,停止疏遠王族的按例供給,來撫養(yǎng)戰(zhàn)土。
致力于加強軍事力量,揭穿往來奔走的游說之客。
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
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大感到憂慮。
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王族都想謀害吳起。
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發(fā)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體上。
攻打吳起的那幫人趁機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體。
等把悼王安葬停當后,太子即位。
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由于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說:社會上稱道軍旅戰(zhàn)法的人,無不稱道《孫子》十三篇和吳起的《兵法》,這兩部書,社會上流傳很廣,所以我不加論述,只評論他們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況。
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
”孫臏算計龐涓的軍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先避免刖足的酷刑。
吳起向魏武侯講憑借地理形勢的險要,不如給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國執(zhí)政卻因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可嘆啊
孫子吳起列傳的原文和譯文
原文:孫子武者,齊人也。
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
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 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
”對曰:“可。
”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
”曰: “可。
”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
”婦人曰:“知之。
”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后,即視背。
”婦人曰:“諾。
”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
”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斬左古隊長。
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
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斬也。
”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
婦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guī)矩繩墨,無敢出聲。
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觀。
”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
”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
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武既死,后百馀歲有孫臏。
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后世子孫也。
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召孫臏。
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
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
齊將田 忌善而客待之。
忌數(shù)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
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
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及臨質(zhì),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
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
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其后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
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馀之人不 可。
”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
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nèi)。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jù)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
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
”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zhàn)於桂陵,大破梁軍。
后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
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
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
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
”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
”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
馬陵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
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
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fā),魏軍大亂相失。
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
”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吳起者,衛(wèi)人也,好用兵。
嘗學於曾子,事魯君。
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 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
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
魯卒以為將。
將而攻齊,大破之。
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
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 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馀人,而東出衛(wèi)郭門。
與其母訣,嚙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wèi)。
’遂事曾子。
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
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
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
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
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
”魯君疑之,謝吳起。
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
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 “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於是魏文候以為將,擊秦,拔五城。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卒母聞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
”母曰:“非然也。
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於敵。
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 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起對曰:“在德不在險。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
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
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
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武侯曰:“善。
” 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 子論功,可乎
”田文曰:“可。
”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
”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xiāng),韓趙賓從,子孰與起
” 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
屬之於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 公叔曰:“柰何
”其仆曰:“吳起為人節(jié)廉而自喜名也。
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
’武侯即曰:‘柰何
’君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
無留心則必辭矣。
以此卜之。
’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
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
”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
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 養(yǎng)戰(zhàn)斗之士。
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從橫者。
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 西伐秦。
諸侯患楚之強。
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 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 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 論其行事所施設者。
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孫子籌 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
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 刻暴少恩亡其軀。
悲夫
譯文: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孫臏是孫武的后代子孫,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
龐涓做了魏國將軍,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及孫臏,產(chǎn)生妒嫉之心。
暗中召來孫臏,假借罪名,斷其雙足,并在臉上刺了字,想叫他不敢拋頭露面。
作者實寫孫臏的不幸遭遇,虛寫他的軍事才能。
他的傳記中,繼上文虛線又連續(xù)正面記述了他的三個故事:教田忌賽馬取勝的方法;圍魏救趙;馬陵道與龐涓智斗。
這都充分表現(xiàn)了孫臏過人的智謀和卓越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
圍魏救趙,是體現(xiàn)他戰(zhàn)略思想的典范。
他準確地把握形勢,認為魏軍的精銳部隊在外精疲力盡,國內(nèi)老弱殘兵疲憊不堪。
他讓田忌率軍火速挺進大梁,占據(jù)要道,沖其方虛。
果然迫使魏軍回師自救。
這樣不僅解了趙國之圍,又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同志在《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防御》一文中,就引用了“圍魏救趙”的打法。
馬陵道智斗,寫得極為精采。
這簡直是一場心理戰(zhàn)爭。
孫臏緊緊抓住魏軍兇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稱為膽小怯弱的齊兵的心理,運用兵法,精心謀劃,巧妙布署,掌握時間,利用地形,設下埋伏,終于迫使龐涓自刎于孫臏的策劃之下。
吳起被任命主將,跟下等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騎馬,親自背負軍糧,為士兵親吮毒瘡,同甘共苦,士卒為之效死。
誠如李克所說,帶兵打仗,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
他善于用兵,在西河地區(qū)抵御了強秦和韓國。
他不僅是杰出的軍事家,還是很有見地的政治家。
他規(guī)勸魏武侯:政權(quán)的穩(wěn)固,在于給百姓施以恩德而不在乎山川形勢的險要。
他在魏、楚都積極革新政治,和官僚貴族作斗爭,為魏、楚兩國富國強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者把不同時代、不同經(jīng)歷、不同國度的三位軍事家和許多的人物,紛繁復雜的政治、軍事事件,通過“兵法”連綴一起,戲劇性地刻畫了多種栩栩如生的性格,諸如孫武執(zhí)法如山不茍言笑,吳起求將殺妻、“嚙臂而盟”,龐涓妒嫉……形象鮮明又各具特征,活脫脫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
因為他精通兵法受到吳王闔廬的接見。
闔廬說:“您的十三篇兵書我都看過了,可用來小規(guī)模地試著指揮軍隊嗎
”孫子回答說:“可以。
”闔廬說:“可以用婦女試驗嗎
”回答說:“可以。
”于是闔廬答應他試驗,叫出宮中美女,共約百八十人。
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闔廬最寵愛的兩位侍妾分別擔任各隊隊長,讓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
然后命令她們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嗎
”婦人們回答說:“知道。
”孫子說:“我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后,你們就看背所對的方向。
”婦人們答道:“是。
”號令宣布完畢,于是擺好斧鋮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經(jīng)宣布的號令多次重復地交待清楚。
就擊鼓發(fā)令,叫她們向右,婦人們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lǐng)的過錯。
”又多次重復地交待清楚,然后擊鼓發(fā)令讓她們向左,婦人們又都哈哈大笑。
孫子說:“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lǐng)的過錯;現(xiàn)在既然講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于是就要殺左、右兩隊的隊長。
吳王正在臺上觀看,見孫子將要殺自己的愛妾,大吃一驚。
急忙派使臣傳達命令說:“我已經(jīng)知道將軍善用兵了,我要沒了這兩個侍妾,吃起東西來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殺她們吧。
”孫子回答說:“我已經(jīng)接受命令為將,將在軍隊里,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殺了兩個隊長示眾。
然后按順序任用兩隊第二人為隊長,于是再擊鼓發(fā)令,婦人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號令、紀律的要求,再沒有人敢出聲。
于是孫子派使臣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已經(jīng)操練整齊,大王可以下臺來驗察她們的演習,任憑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叫她們赴湯蹈火也辦得到啊。
”吳王回答說:“讓將軍停止演練,回賓館休息。
我不愿下去察看了。
”孫子感嘆地說:“大王只是欣賞我的軍事理論,卻不能讓我付諸實踐。
”從此,吳王闔廬知道孫子果真善于用兵,終于任命他做了將軍。
后業(yè)吳國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齊國和晉國,在諸侯各國名聲赫赫,這其間,孫子不僅參與,而且出了很大的力啊。
孫子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個孫臏。
孫臏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帶,也是孫武的后代子孫。
他曾經(jīng)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
龐涓奉事魏國以后,當上了魏惠王的將軍,卻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
就秘密地把孫臏找來。
孫臏到來,龐涓害怕他比自己賢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兩只腳,并且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隱藏起來不敢拋頭露面。
齊國的使臣來到大梁,孫臏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會見了齊使,進行游說。
齊國的使臣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
齊國將軍田忌不僅賞識他而且還象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田忌經(jīng)常跟齊國貴族子弟賽馬,下很大的賭注。
孫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孫臏對田忌說:“你盡管下大賭注,我能讓你取勝。
”田忌信以為然,與齊王和貴族子弟們比賽下了千金的賭注。
到臨場比賽,孫臏對田忌說:“現(xiàn)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讓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
”三次比賽完了,田忌敗了一次,勝了兩次,終于贏得了齊王千金賭注。
于是田忌就把孫子推薦給齊威王。
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后,就把他當做老師。
后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打算任用孫臏為主將,孫臏辭謝說:“受過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將。
”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坐在帶蓬帳的車里,暗中謀劃。
田忌想要率領(lǐng)救兵直奔趙國,孫臏說:“想解開亂絲的人,不能緊握雙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毆的人,不能卷進去胡亂搏擊。
要扼住爭斗者的要害,爭斗者因形勢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開。
如今魏趙兩國相互攻打,魏國的精銳部隊必定在國外精疲力竭,老弱殘兵在國內(nèi)疲憊不堪。
你不如率領(lǐng)軍隊火速向大梁挺進,占據(jù)它的交通要道,沖擊它正當空虛的地方,魏國肯定會放棄趙國而回兵自救。
這樣,我們一舉解救了趙國之圍,而又可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意見。
魏軍果然離開邯鄲回師,在桂陵地方交戰(zhàn),魏軍被打得大敗。
十三年后,魏國和趙國聯(lián)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
齊王派田忌率領(lǐng)軍隊前去救援,徑直進軍大梁。
魏將龐涓聽到這個消息,率師撤離韓國回魏,而齊軍已經(jīng)越過邊界向西挺進了。
孫臏對田忌說:“那魏軍向來兇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兵被稱作膽小怯懦,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就要順應著這樣的趨勢而加以引導。
兵法上說:“用急行軍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隊。
命令軍隊進入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
”龐涓行軍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shù)啊
”于是放棄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輕裝精銳的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
孫臏估計他的行程,當晚可以趕到馬陵。
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適合埋伏軍隊。
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于是命令一萬名善于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約定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fā)。
”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干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fā),魏軍大亂,互不接應。
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成定局,就拔劍自刎,臨死說:“倒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
”齊軍就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
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后世社會上流傳著他的《兵法》。
吳起是衛(wèi)國人,善于用兵。
曾經(jīng)向曾子求學,奉事魯國國君。
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想任用吳起為將軍,而吳起娶的妻子卻是齊國人,因而魯君懷疑他。
當時,吳起一心想成名,就殺了自己的妻子,用來表明他不親附齊國。
魯君終于任命他做了將軍,率領(lǐng)軍隊攻打齊國,把齊軍打得大敗。
魯國就有的人詆毀吳起說:“吳起為人,是猜疑殘忍的。
他年輕的時候,家里積蓄足有千金,在外邊求官沒有結(jié)果,把家產(chǎn)也蕩盡了,同鄉(xiāng)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
然后從衛(wèi)國的東門逃跑了。
他和母親決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說:‘我吳起不做卿相,絕不再回衛(wèi)國。
’于是就拜曾子為師。
不久,他母親死了,吳起最終還是沒有回去奔喪。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斷絕了師徒關(guān)系。
吳起就到魯國去,學習兵法來奉事魯君。
魯君懷疑他,吳起殺掉妻子表明心跡,用來謀求將軍的職位。
魯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有著戰(zhàn)勝國的名聲,那么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
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
”魯君懷疑吳起,疏遠了吳起。
這時,吳起聽說魏國文侯賢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問李克說:“吳起這個人怎么樣啊
”李克回答說:“吳起貪戀成名而愛好女色,然而要帶兵打仗,就是司馬穰苴也超不過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為主將,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
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著捆扎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濃液。
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就放聲大哭。
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卻親自替他吸吮濃液,怎么還哭呢
”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毒瘡,他父親在戰(zhàn)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里。
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么時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 魏文侯因為吳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潔不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任命他擔任西河地區(qū)的長官,來抗拒秦國和韓國。
魏文侯死后,吳起奉事他的兒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黃河順流而下,船到半途,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喲,這是魏國的瑰寶啊
”吳起回答說:“國家政權(quán)的穩(wěn)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
從前三苗氏左臨洞庭湖,右瀕彭蠡澤,因為它不修德行,不講信義,所以夏禹能滅掉它。
夏桀的領(lǐng)土,左臨黃河、濟水,右靠泰山、華山,伊闕山在它的南邊,羊腸坂在它的北面。
因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湯放逐了他。
殷紂的領(lǐng)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jīng)它的南面,因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
由此看來,政權(quán)穩(wěn)固在于給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啊
”武侯回答說:“講的好。
” 吳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
魏國設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
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
”田文說:“可以。
”吳起說:“統(tǒng)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去死戰(zhàn),敵國不敢圖謀魏國,您和我比,誰好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府庫的儲備,您和我比,誰行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拒守西河而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服從歸順,您和我比,誰能
”田文說:“不如您。
”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
”田文說:“田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您呢,還是應當托付給我
”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后說:“應該托付給您啊。
”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吳起這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
公叔的仆人說:“吳起是不難趕走的。
”公叔問:“怎么辦
”那個仆人說:“吳起為人有骨氣而又喜好名譽、聲望。
您可找機會先對武侯說:‘吳起是個賢能的人,而您的國土太小了,又和強大的秦國接壤,我私下?lián)膮瞧饹]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
’武侯就會說:‘那可怎么辦呢
’您就趁機對武侯說:‘請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他,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心意,就一定會答應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心意,就一定會推辭。
用這個辦法能推斷他的心志。
’您找個機會請吳起一道回家,故意讓公主發(fā)怒而當面鄙視您,吳起見公主這樣蔑視您,那就一定不會娶公主了。
”當時,吳起見到公主如此地蔑視國相,果然婉言謝絕了魏武侯。
武侯懷疑吳起,也就不再信任他。
吳起怕招來災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就到楚國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
他使法明確,依法辦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減無關(guān)緊要的冗員,停止疏遠王族的按例供給,來撫養(yǎng)戰(zhàn)土。
致力于加強軍事力量,揭穿往來奔走的游說之客。
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
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大感到憂慮。
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王族都想謀害吳起。
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發(fā)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體上。
攻打吳起的那幫人趁機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體。
等把悼王安葬停當后,太子即位。
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由于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說:社會上稱道軍旅戰(zhàn)法的人,無不稱道《孫子》十三篇和吳起的《兵法》,這兩部書,社會上流傳很廣,所以我不加論述,只評論他們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況。
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
”孫臏算計龐涓的軍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先避免刖足的酷刑。
吳起向魏武侯講憑借地理形勢的險要,不如給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國執(zhí)政卻因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可嘆啊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資治通鑒周紀一》讀后感]前陣子在當當網(wǎng)購了套《資治通鑒》,有四大本,每本足有900多頁,岳麓書社出版,質(zhì)量不錯,黃色的封面,很有點歷史的味道,《資治通鑒周紀一》讀后感。
剛買回來只簡單的翻了翻,很是喜歡,打算花時間認真的讀一讀。
據(jù)說,這套書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最愛,一生看了十七遍之多,單憑這點,我就從心底里佩服他老人家,我想如果我能通讀二遍就非常不錯了。
300多萬字的書,通讀十七遍,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因為是純古文版的,讀起來感覺還是有點吃力,周末在定王臺買了本《古代漢語詞典》,這下我終于可以好好的通讀了。
把書放在床頭,計劃每晚臨睡前看一二回,不知能否堅持,昨晚讀第一卷周紀,花了一個小時,感想良多,作為唐宋八大家的司馬光來說,文筆確實了得,正如梁啟超所言,光書筆最飛動,要言不煩,文筆優(yōu)美、氣勢流暢,讀來讓人欲罷不能,百讀不厭,熟讀此書,對提高我的文字功底將大有裨益。
經(jīng)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曾講,現(xiàn)代人學寫文章當多背古文,此言不假,看張教授的文字,可知其深厚的古文功底,讀后感《《資治通鑒周紀一》讀后感》。
周紀一卷中有許多的文字讓我讀起來確實感慨萬千,現(xiàn)摘錄一二,用以自勉:1、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wèi)心腹,支葉之庇本根。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企業(yè)、一個家庭,無不需要禮,禮之于國家為社會制度、之于社會為倫理道德,之于企業(yè)即企業(yè)文化組織架構(gòu)、之于家庭即長幼之分,孝訓之道,只要有禮,一切即可和諧發(fā)展,生生不息。
)2、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有舍有得、舍即是得、退即是進)3、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凡取人之術(shù),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
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
(正如網(wǎng)絡流行語所言,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我想說,小人不可怕,就怕小人有才華。
親君子而小人,說來容易做來難。
現(xiàn)實境況是小人當?shù)?,宵小橫行,應了那句話,愛者易親,嚴者易疏。
)4、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以此五者觀人,可見其為人)5、吳起投奔魏文候,文候問李克,李克實事求是的說: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弗能過也。
于是文候以為將,戰(zhàn)秦,大破五城。
(用人當用之所長)6、吳起見卒有病疽者,親為吮之,其母見之哭也(此乃收賣人心之舉、長線投資) 〔《資治通鑒周紀一》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nóng)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