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如何滅蜀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懿幫他搞死了諸葛亮,蜀國就剩下姜維這根硬骨頭。
他啟用了鄧艾這樣的智將與之為敵,雙方又糾結(jié)在岐山長城一帶……在姜維九伐中原以后,蜀中掌政的大臣蔣琬、費祎都翹掉了,幾無名臣智士,宦官黃皓為佞,進讒言陷害姜維。
于是伐蜀時機成熟,263年,司馬昭派兵向蜀中進發(fā),兵分三路分別是鄧艾引軍自狄道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余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鐘會率主力10余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后直趨成都。
以廷尉衛(wèi)權(quán)為鎮(zhèn)西軍司馬,持節(jié)監(jiān)鄧艾、鐘會軍事。
由大將軍司馬昭統(tǒng)一調(diào)度指揮。
之后姜維在漢中實行的退守集兵一處的錯誤戰(zhàn)略,沒有把手漢中先天的咽喉險隘,于是漢中幾乎被魏軍攻略。
踏中的姜維急忙率軍搶先站住劍閣,才勉強與魏軍相持。
根據(jù)史書記載,魏軍不能攻破劍閣,幾欲退兵,結(jié)果鄧艾出險招偷渡陰平小路攻下涪城,進逼成都,迫使劉禪投降。
劍閣的姜維接到劉禪的繳械命令后便向鐘會俯首投降。
蜀漢就這么被司馬昭滅了
三國演義司馬昭被姜維兵困在鐵籠山,為什么蜀軍不上山滅了司馬昭
因為司馬昭在山上設(shè)置了防守,司馬昭當(dāng)時雖然無法突破蜀軍包圍,他的兵力在山上依靠險要足以固守一段時間等待救援
三國演義第一回讀后感50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英雄。
是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度夕陽紅。
白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diào)寄《臨江仙》三國演義第一回是講的是“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的故事。
篇首的臨江仙一詞,是對整部演義很好的總結(jié),而且寫得極美,是詞中佳作。
另外,桃園結(jié)義也是故事之首,全篇的線索,幾乎貫穿始末。
書中對劉、關(guān)、張三人的描述也是書中一大經(jīng)典,栩栩如生。
三國末期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司馬昭又為什么先滅蜀后滅吳
蜀中最后真的無一大將了嗎
司馬昭(211-265)文帝,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字子上(《三國演義字子尚),河內(nèi)溫今河南溫縣)。
司馬懿次子。
三國曹魏后期政治家和軍事家。
昭隨父抗蜀,多有軍識。
景初二年,封新城鄉(xiāng)侯。
正始初,遷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
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
專攬國政,走向代魏。
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奐為帝。
景元四年,分兵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
自稱晉公。
后加晉王。
咸熙二年,薨。
昭死數(shù)月,子司馬炎代魏稱帝。
建晉朝。
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