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見小提琴的聲音讀后感
讀后感 (應(yīng)用寫作研究文體)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yīng)用文體,也是應(yīng)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
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
我聽見小提琴的聲音讀后感
我聽人家說過,那草叢的村莊里,住著一位少年音樂家,名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奮的少年,天天晚上演奏小提琴。
因此,后來他成為童話世界里一位少年提琴家,這優(yōu)美的小提琴聲,是他演奏的嗎?呵,真的,真的,有一陣又一陣小提琴演奏聲,從那草叢的村莊里傳來了。
我靜靜地聽著,聽著。
天上一個扁圓的、黃色的月亮,也在悄聲地聽著,把一大片清光灑到那個草叢的村莊里了。
想聽聽你的聲音讀后感
收集聲音的樹 童話故事小女孩站在樹下,仰望著一樹繁花。
樹上的花很奇怪,一棵樹上,花朵雜色紛呈,紅的、黃的、粉的、紫的……熱熱鬧鬧擠滿了枝頭。
風(fēng)一吹,便有香氣抖落下來,再飄散開去……在女孩頭頂,樹俯視著那雙清澈的眼。
女孩的眼很亮,像天上的星星。
她的嗓音也該很美吧?樹想著,心中泛起的欣喜讓它快活地抖了抖滿樹的花。
樹喜歡收集聲音,確切地說,是喜歡拿走聲音。
鳥兒的聲音、松鼠的聲音、狗的聲音……它都拿到過,放在心里,然后再抽芽開花,每一朵花蕊里都盛放著一種聲音。
只要樹愿意,抖一抖,就能飄過一串清脆的鳥鳴,或是一段洪亮的合唱。
毫無疑問,被樹拿走了聲音的鳥兒、松鼠、狗……無一例外都變成了啞巴。
說起來,是有些殘酷,可樹卻沒有一絲愧意。
因為它曾是女巫的一只貓,專為女巫演奏音樂。
只是有一次,貓演奏的曲子單調(diào)枯燥,竟讓女巫昏昏欲睡,害她錯過了一場重要的舞會。
于是,它成了一棵樹,只有集齊1000種聲音才能重新成為一只貓,哪怕是999種也不行。
它渴望自己再變成貓,所以,樹努力收集著聲音,很快就要集齊1000種了。
如果樹下的小女孩發(fā)出一丁點聲音,樹一定會毫不遲疑地把她的聲音收到自己心里,再綻放成一朵艷麗的花。
風(fēng)一吹,花的香氣便會抖落下來,飄蕩開去……女孩望著樹,把嘴抿得緊緊的。
是這棵樹,就是這棵樹,它會拿走它想要的聲音!一只曾經(jīng)從樹旁飛過的鳥兒,告訴了女孩這棵樹的秘密。
那只驚魂未定的鳥兒說,幸虧它當(dāng)時銜著一條給寶寶們的毛毛蟲,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它曾親眼目睹樹拿走山雞聲音的全過程,真是太可怕啦。
那棵樹收集聲音的速度非???,猛一甩長長的樹枝,在山雞的頭上盤成一個漂亮的結(jié),半分鐘之后再不慌不忙地抽回去,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過。
可憐的山雞只唱了半首曲子,就被樹吸走了清脆的嗓音,再也吐不出半個音符。
“千萬別到那棵樹跟前去,如果你不小心遇上了它,一定要閉緊你的嘴,不要發(fā)出任何聲音。
”鳥兒說。
女孩把鳥兒的話擱在心里。
不過,那棵有魔力的樹卻像發(fā)出千萬種聲音在召喚她一樣。
終于有一天,她出發(fā)了,去找那棵枝頭開滿五顏六色花朵的樹。
盡管有一千種理由讓她不要去冒險,可她卻只為一個理由踏上了冒險的路。
遠(yuǎn)遠(yuǎn)地,女孩望見了那棵樹,它那開滿鮮花的樹冠實在太耀眼了!雖然還有一些距離,可女孩有些害怕,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
是往前走還是返回去?女孩停下了,遠(yuǎn)遠(yuǎn)地望著樹。
是不是真的像鳥兒說的那樣,只要不出聲,樹就不會收走她的聲音呢?既然它是一棵有魔力的樹,會不會想盡辦法吸走聲音呢?比如,突然從泥土里走出來,用樹根踢我的腿,讓我發(fā)出驚叫聲;或者伸出樹枝撓我癢癢,讓我發(fā)出笑聲;要不就念上一段咒語,讓我不知不覺地說出話來……記得媽媽曾告訴過她:在感到害怕時,深吸一口氣,就會讓人感覺好一些。
女孩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花的香氣充滿了她的身體。
女孩鼓起勇氣,一步步向樹靠近。
不知道這棵樹里,會不會有她想要的東西?樹撩開密密的樹葉,讓耀眼的陽光透下來。
樹是故意的,讓陽光晃得女孩睜不開眼睛,她會不會驚呼一聲?女孩沒有說話,她只是輕輕摩挲著樹干。
不知道為什么,樹的心里,遙遠(yuǎn)而模糊的記憶涌了出來。
它突然憶起,在它成為女巫的一只貓之前,是老奶奶家的一只貓。
那個時候,空氣里偶爾會飄起魚干誘人的香氣,老奶奶常把它摟在懷里,輕輕撫摸它,貓很享受這種癢酥酥的感覺。
直到有一天,女巫看中了它,將它帶進(jìn)了女巫的城堡,讓它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也悄悄抹掉了它從前的記憶。
不過,樹的心只是輕輕一顫,它還沒有蠢到放棄再次當(dāng)貓的地步。
小女孩的聲音,它收定了!女孩沒有說話,但樹會有辦法。
樹輕輕地?fù)u著頭上的花朵,每一朵花蕊里,都盛滿一種聲音,樹選擇了它喜歡的一些。
相信這些,都是有魔力的聲音。
一串黃鸝的歌聲會讓女孩贊嘆嗎?一陣馬兒的嘶鳴會讓女孩驚叫嗎?一片花開的聲音會讓女孩入迷嗎?哦,好像都沒有什么用呢。
樹沒有放棄,她又找出藏在一朵粉紅色花朵里的一個女人的聲音,用那個慈祥中略帶疲憊的聲音輕哼一支催眠曲,是不是剛剛好呢?樹抖開了那朵粉色花,歌聲慢悠悠地飄了出來:月兒彎彎,掛上樹梢。
樹梢搖搖,寶寶睡覺……“是媽媽的聲音!”女孩驚叫起來!是的,那是媽媽的聲音,她的媽媽在幾年前莫名其妙成了啞巴,又在前不久因為地震被壓在了倒塌的墻下。
“我終于找到了!”女孩的淚一下子涌了出來,她的冒險有了完美的結(jié)局,然而,她興奮得忘記了鳥兒的叮嚀。
此時她已顧不了其他。
她的心曾被思念密密包裹著,現(xiàn)在,她覺得自己終于跟媽媽在一起了,哪怕只是聽到了媽媽的聲音!樹毫不遲疑地把樹梢甩下來,在女孩的頭上盤了一個漂亮的結(jié)。
它不會放過變回貓的機會,不會!“謝謝你,樹,讓我聽到了媽媽的聲音。
我好喜歡你……”女孩摟著樹,把臉貼在樹干上,喃喃地說。
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樹的心里像是有什么東西微微地蕩漾開來,它慢慢地、慢慢地收回了那根已經(jīng)甩下來的樹枝。
樹當(dāng)然知道,它縮回樹枝意味著什么。
那滿樹的花朵,紛紛揚揚落了一地,除了那朵粉紅色的花。
因為這朵花里藏著的聲音,已經(jīng)找不到它的主人。
那么,就這樣吧!用女孩媽媽的聲音為女孩唱歌,一遍又一遍。
也聽女孩輕輕地說“樹,我好喜歡你”,一遍又一遍。
我聽見小提琴的聲音讀后感
在一本《親情記錄》的書中寫到:“所有的人生經(jīng)歷中,親子之間的關(guān)系往往是最深刻、最強烈,也最豐富的。
看著自己的孩子從幼年長至成年,或者看著自己的父母從青絲變成白發(fā),漫長的歲月也帶給我們各種情感體驗——有滿心歡喜,也有深深遺憾。
”而在這篇文章中,又何嘗不是一種親情記錄呢。
記得上次回家,爸媽都說我瘦了,其實沒有,只不過是沒長胖而已。
我可以感覺的出來他們對我的關(guān)愛,或是擔(dān)心。
他們總是擔(dān)心我一個人在外面吃不飽,擔(dān)心我訓(xùn)練太累,擔(dān)心我處理不好同學(xué)關(guān)系。
每次打電話回家,我總是像報流水賬似的把我這周的事情說一遍,這好像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xí)慣。
當(dāng)我考試考不好的時候,爸爸總是給我說,沒事,你自己盡力了就好;遇見想不通的事,對我說,你已經(jīng)長大了,自己做決定就好。
正是這篇文章,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的幸運,幸福原來可以離我們這么近。
我們的大多數(shù)人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我們沒有得到的東西上,而極少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所擁有的事物上。
很多時候,我們會為自己是否比別人多付出了一些,或者是別人是否比自己多得到了一點而苦惱,此時誰又能想到還有很多人在為我們視為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而苦苦努力呢
誰又能想到自己擁有的一切已經(jīng)足以讓很多人費盡心血去爭取呢
還記得高三的時候,每次考完試我都會主動地向他們匯報我的成績,不過那時的成績說得過去,偶爾有幾次考不好也沒什么。
大學(xué)了,考不好就不太愿意跟他們說,總是感覺很對不起父母。
大學(xué)生活是多彩的,不只有傷心與悲痛,也有快樂與收獲,大學(xué)是社會的一部分,大學(xué)離不開社會,社會更離不開大學(xué),大學(xué)生是即將進(jìn)入社會的成人,大學(xué)是最會一次系統(tǒng)性學(xué)習(xí)的機會,是培養(yǎng)入世的關(guān)鍵的一個點。
做好了,大學(xué)生的未來就可以更加成功,走不好,就只能步入平凡。
可是,當(dāng)我們遠(yuǎn)赴重洋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時,可曾想過家里父母感受
每年只有兩次回家的機會,就好像一句話說的那樣,“當(dāng)你踏上外出的路時,可曾意識到家鄉(xiāng)將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每次給家里打電話,也并不是非打電話不可,或許正是像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每當(dāng)過節(jié),總是會想家,雖然在平日里想不起來家。
每每想起家的時候,總會同時想起身邊的委屈,若是在家里多好,沒有這么多的煩心事。
去年中秋節(jié)的時候,打開了電視機,看到新聞里播的都是外來務(wù)工人員無法歸家過中秋的消息,有些父母在被采訪時眼里溢滿了淚水,訴著心中對孩子的思念;有的則露著一副無奈的神情,而那些孩子們,有些則已脆弱的哭著說想父母了;卻更有些人似是已經(jīng)麻木了,好像已經(jīng)對歸家與否完全忽視了,這大概是太久沒有回家,卻又總看著他人過節(jié)的緣故吧。
其實和自己的父母聊天是一種開心。
那是沒有遮掩的開心,就像小時候那樣沒心沒肺的開心。
忘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這樣的開心過,忘記了自己在外面掩飾過多少開心。
有的時候也在想著,我還能和我的父母在一起呆多長時間
還能見幾面
大學(xué)、工作、生活、越長大越孤單。
是因為越長大與父母的時間越少,我們才會孤單,才會悲傷。
“夫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也許,還在我們都沒有思想準(zhǔn)備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他們會離我們遠(yuǎn)去,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去好好孝敬和關(guān)愛他們了,往往在這個時候,留給我們就只有反省、懊悔與苦惱:有那么忙嗎
為什么不多抽點時間來把他們孝敬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唯一給予你一片海,而只要求你回報一滴水的人,而這一滴水,也僅僅是希望你不在他們身邊時,能經(jīng)常給他們打打電話,慰藉他們那顆始終牽掛你的心,不求別的,他們只是想聽聽你的聲音。
”一個人,遇見各種各樣的事,就會成長,這個故事,只是將我們會在未來想到的提前了些日子告知我么而已。
希望每個人都會經(jīng)常給家里打打電話,聽聽那些嘮嘮叨叨的話,這,難道不是一種值得珍惜的幸福時光嗎
遙遠(yuǎn)的聲音讀后感
遙遠(yuǎn)的聲音 閉著眼睛,很隨便地想些事情,所想的與一個小說是沒有半絲關(guān)聯(lián)的,但我的敘述基本上是相似的。
不那么的深入,時鐘的聲音,就能把我從一個個夢境里喚回來。
在冬天天氣寒冷的日子里,一個人是很容易陷入思緒中去的,桌邊的茶還在冒著熱氣,懸浮的茶葉有如我此刻的思想,忽上忽下。
我只想靜下心來聽,那聲音隨時隨地都會響起來,記憶喚起的聲音和事實一樣的清晰。
事實上鬧鐘就在我的身邊,仿佛那聲音穿透了幾個世紀(jì),從遙遠(yuǎn)的地方傳來,穿過下午六點鐘的淡淡夕陽和比早晨要暖些的空氣,抵達(dá)我的耳畔,就在要穿透我耳膜的時候,那聲音緩了下去,被什么東西削弱了,溫柔了不少,想小時候故鄉(xiāng)五顏六色的炊煙,漸次擴散,被寒冷的空氣稀疏,變的渺茫。
去年國慶前夕,天氣不算太冷,我到貴州電力學(xué)校去參加貴州省電力公司農(nóng)電系統(tǒng)辦公室主任培訓(xùn)。
我匆忙行走在貴陽繁華的街道上,突然有人用濃重的天柱口音叫我,在這燈紅酒綠的大都市里,能聽到久違的鄉(xiāng)音,未免有些受寵若驚,無不對這熱情的呼喚感動。
可是,用我視線可及的范圍窺看街上匆匆忙忙的綠男紅女,記憶深處再也摸不出一個熟悉的輪廓。
就在我失望之極,那熟悉的天柱口音又叫住了我,我循聲望去,只見一個拉著板車的人朝我匆忙走來,邊走邊微笑邊點頭。
猝然不防見到那人我不知所措。
他邊走邊摘下頭上的草帽,滿臉滄桑,一身暗灰色的中山裝暗無光彩,手握著車把還叼著一支檔次低廉的香煙。
他看我疑惑的眼睛,聳了聳肩,大聲大氣地問我,不認(rèn)識了
是的,我記憶中再也搜不到他一絲痕跡,一時叫不上名字,但我還是朗聲一笑,說,怎么會不認(rèn)識呢
他聽我這一說,他顯得更加高興,說你現(xiàn)在還混得不錯吧
我常在報上看到你的文章,看來還真是那么一回事。
我趕緊想到我這一身打扮,雖算不上穿金戴銀西裝革履,但與他相比之下,還算夠體面了。
我怕他有貧富差別,很那么回事地伸出手去,他顯得很感動,忙彈掉手上的煙屁股,搓了搓手,正當(dāng)我要捉住他的手握的時候,他連忙搖搖頭說:兄弟,還是算了,算了吧
我也不再勉強他了,不知說些什么好,請他到路邊茶室坐坐,打算很簡單地敘敘舊。
在我還沒有說完,他忙地打斷我的說話道,你如果不忙的話,等一會兒,邊說邊拉板車朝前飛一樣的跑去。
我忙抬起頭,原來前面有一個顧客有貨要拉。
他奔跑過去,和那顧客討價還價,然后滿懷失望回來。
我看他在我面前表現(xiàn)出滿不在乎的樣子,就問他為什么干起了這行。
他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他反而提起我們初中一同到縣城挑磚的事。
說到挑磚一事,我知道他的小名叫“豬蛋”了,那時我們?yōu)榱艘槐据o導(dǎo)書,跑到縣城累死累活去挑磚,然后拿著汗?jié)n漬的錢屁顛屁顛跑到新華書店,心情舒暢捧著書,徹夜徹夜的看,那時家里還沒有電燈,用的是煤油,第二天起床,鼻孔爬出兩條黑漆漆的鼻涕,相視而望,啞然失笑。
當(dāng)時他是一個很有出息的小伙子,十七歲就上貴陽替下他老爸,當(dāng)上了工人,讓我們同齡的嫉妒得淌下口水,當(dāng)上工人的“豬蛋”很少回家了,后來聽人說他在貴陽娶了一個很賢惠的妻子,生了胞龍鳳胎,天下的幸福事都降臨到他頭上了,小日子過得紅火。
他說一個月也能拉回七八百塊,我為他能拉回七八百塊而高興。
街上的行人在看我們親密的交談,我沒先前的拘束了,拉著他的手說,咱倆兄弟去呡二兩白干。
他笑了一下,把手掙了出來,搖了搖頭說,下次吧,邊說邊走了。
我趕上他,把我的名片遞給他,真心真意說,上面有我的電話,有事到凱里找我,有空時兩兄弟聚一聚。
他很小心接了過去,細(xì)細(xì)打量一番,臉上寫滿復(fù)雜的表情,他把名片放在上衣口袋,說今天天氣不算冷。
然后拉著板車說:兄弟,怕是要真的再見了。
我對這段遙遠(yuǎn)的聲音作具體的語言描述時,喚起我難以自拔的記憶,時間和空間的遙遠(yuǎn)同樣會降低一種聲音的韌度,使這聲音變得朦朧、神秘而又親切。
那聲音像一條河的潺潺流動,漫過你的心田,越過你的大腦
求《花落的聲音》讀后感400字。
《花落的聲音》是女作家張愛玲的一篇短文。
她的作品我讀得不多。
雖然知道她是中國現(xiàn)代言情小說的鼻祖,才藝極高,但在所目及的篇目中,難有深深震撼我的地方。
我一直認(rèn)為她眼光的敏銳、智慧的判斷和審時度勢的能力,遠(yuǎn)比她的文學(xué)才華高。
也可以說,正由于她有了這種能力,才鑄就了她文學(xué)上的成功。
記得解放初期,上海主管文藝的官員夏衍,因愛其才,特地邀請她從香港回來為“工農(nóng)兵服務(wù)”,頗受器重。
然而,在剛參加過上海第一屆第一次文代會后,她卻毅然決然地立刻返回了香港,也不怕辜負(fù)夏公的期望,致使半生漂泊,老年孤單寂寞地客死在美國,但她也免除了生前的許多苦難。
別的不說,就拿她和漢奸胡蘭成那段戀情“做文章”就罄竹難書了。
丁玲還有劫后余生的復(fù)出,關(guān)露也能盼到平反后才自殺,要是她,什么也沒有,什么都不能。
所以她不受夏公的抬舉,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這在中國的舊知識分子中是極少的。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我看,張愛玲就是極好的例證。
我喜歡養(yǎng)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養(yǎng)花便成了我的一種樂趣。
不管是先前在陽臺上的盆養(yǎng),或者后來在花園中群栽,都一直耘耕不輟,但從未聽到過花落的聲音,只是常在不經(jīng)意間,突然發(fā)現(xiàn)月季謝了、黃葛蘭開了、蘭草發(fā)花箭了……花開花落總是那么渺無生息,盡管他們開得美麗而芬芳,謝得安然而恬靜,但卻一直是那么默默地生,悄悄地死,一點不張揚,除了給人賞心悅目的享受外,從不給世間任何煩擾。
我欣賞這種生,贊美這種死。
讀了《花落的聲音》以后,憑添了一些養(yǎng)花的情趣。
在日后的生活里,我將偕妻更勤地到園中去給花草更多的關(guān)照,去共同觀賞、尋覓,體味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