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藥可救成語故事讀后感
不可救藥bkě jiù yào[釋義] 藥:用藥。
病重得醫(yī)治。
比喻人或事物壞無法挽救的地步。
也作“無可救藥”。
[語出] 《詩經(jīng)·大雅·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正音] 不;不能讀作“bú”。
[辨形] 藥;不能寫作“要”。
[近義] 病入膏肓 氣息奄奄[反義] 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 旭日東升[用法] 可用來比喻人和事物壞得無法挽救。
用作比喻時含貶義。
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
[辨析] 見“病入膏肓”(77頁)。
[例句] ①這些屢教不改的罪犯;簡直是~了。
②他雖然病得很重;但并不是~。
人間失格讀后感
如果你發(fā)現(xiàn)世界殘酷,復(fù)雜以致難以忍時候,你是選擇這種“死又死不了,活又下去”的頹廢性的人生哲學(xué)
總有人認為,葉藏,太宰治的縮影,是頹廢,不堪的,“因為我更像一個丑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dāng)做一個怪物。
”他那樣小心翼翼的活著,用所謂的處世之道教養(yǎng)出的做戲的習(xí)慣,偽笑著去迎合按理,合情,應(yīng)該討好的人,這個碰著棉花仿佛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圣潔純粹的心。
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殘缺的人丑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
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注定孤獨,注定,他邁向毀滅。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了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念誦悼詞。
“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并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
”也許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么,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溫暖的。
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
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nèi)的陰暗秘密全數(shù)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溫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
葉藏不愿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
又或許因此,他總是站在世界之外觀察著周遭的種種,“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zé)難與訓(xùn)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
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
”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許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間,一定不會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樣圣潔、堅強、慈悲,而是像他這般這樣陰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領(lǐng)域里固執(zhí)執(zhí)著。
這的確是最精彩的悲劇,卻不單單是故事。
《陳情表》讀后感
[《正》讀后感]居正》讀后感(施鈞瀚) 張居正這套書4冊,我花一周時間認真讀完,這是我自讀完《明朝那些事兒》以后讀的第二套歷史類小說,讀完后我不禁掩卷而思,《張居正》讀后感。
張居正是明朝萬歷年間偉大的改革家,在他的提意和行動下,本被貪官花掉所有錢的戶部(財政部)收入了幾百萬銀子(約要等于幾十億人民幣),這是什么概念,相當(dāng)于一個身無分文的人在五年內(nèi)拿到了幾十億元!我終于知道,奇跡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這個奇跡,是張居正創(chuàng)造出來的。
因改革而利益受損的人有很多,他們聯(lián)合了起來,極力反對張居正改革,還好皇帝對他非常信任,讓他繼續(xù)改革。
本來很快就是滅亡的明朝在張居正的改革下,又重新煥發(fā)了生機,開創(chuàng)了繼永樂盛世以后的又一太平盛世。
然而,有些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遵守祖制的讀書人,在張居正父親張文明死后,不顧改革正在進行中,強烈要求張居正回家守制,讀后感《《張居正》讀后感》。
張居正當(dāng)然不同意,好不容易做到這樣,如果一回家,這些事誰來管呢?但是那些讀書人一再要求,還上書批評張居正不孝,其中還有他的學(xué)生。
學(xué)生罵老師,這可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啊!最后,這些讀死書的人在被打了幾十大板后罷官。
當(dāng)改革接近尾聲的時候,張居正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沒過多長時間就死了。
貴族們趁機破壞改革成果。
此后,明朝進入無可救藥的深谷中。
張居正的一生是悲劇的,他一心為民推動改革,敢于與天下富豪為敵。
只為創(chuàng)立太平盛世,延長這個朝代的\\\\生命\\\\。
張居正的一生是偉大的,他的一生可以用岳向身上四個字來概括:精忠報國。
5篇讀后感
《我的少年時代》讀后感 我讀了《我的少年時代》里面的故事后深有感觸,有所啟發(fā),張丹丹因為有自己的夢想,成就了她登上了夢想的芭蕾藝術(shù)殿堂。
她出生在廣州一個普通的家庭里,但她小時候的時光是快樂和充滿夢想的。
有一天,她跟父母一起去看演出,那戲名叫《紅色娘子軍》。
演出一開始,她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腳尖配合著動人的旋律極優(yōu)美地在旋轉(zhuǎn)著、跳動著。
看著看著,她簡直癡迷得發(fā)呆了。
我從沒有看過這么美妙的舞蹈,她覺得這是天底下最美的事物。
她問旁邊的父母:“舞臺上跳著的叫什么舞
”他們告訴我:“那是芭蕾舞。
”從那一刻起,“芭蕾舞”這三個字就跳進了張丹丹的腦海,跳進了張丹丹的心中。
她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舞臺上的演員,心里在幻想著:要是她也會跳芭蕾舞多好啊
沒想到,就是這一場演出,不僅讓張丹丹認識了芭蕾舞,而且還成就了張丹丹為之追求一生的事業(yè)。
張丹丹讓我的心靈充滿著心中的夢想,只要向夢想努力的前進,那才能做出一番成就。
春江花月夜讀后感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
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地位。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標(biāo)題《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diào)創(chuàng)始于陳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艷麗柔靡。
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景展現(xiàn)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時空無限,生命無限,表現(xiàn)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可是光陰似流水,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
所以接下來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開始敘寫人間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
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徐徐改變。
最后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結(jié)尾,深情緬邈,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深思。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的生命體驗融入優(yōu)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
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幾句更是成了千古絕唱,為后人一直所傳誦
一千零一夜讀后感一千零一夜是一本古老的書,里面講述了許許多多古老的故事。
相傳,一個國王,他每天娶一個女子,第二天就殺掉。
有個姑娘要阻止他的這種做法,于是愿嫁給國王。
她給國王講故事,每次要殺掉她的時候剛好講到精彩的部分,國王只好不殺她。
她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終于使國王回心轉(zhuǎn)意。
其實,這些故事是由阿拉伯民族智慧、才華凝聚成的,有些已經(jīng)家喻戶曉,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神燈》、《辛巴德航海歷險記》等等。
它們都是曲折生動、想象豐富,大多數(shù)令人感動。
《辛巴德航海歷險記》講述了一位商人七次出海,每次出海都碰到種種磨難,而他把這些困難一一克服,最后成了一名富翁。
《神燈》則述說了一個游手好閑的孩子在罪惡多端的巫師的幫助下得到了神燈。
于是他運用神燈的法力和自己的智慧使家庭富裕,娶到了公主,殺死了偷走了神燈的巫師,和要為巫師報仇的巫師弟弟,最終當(dāng)上了國王。
而《神童智審盜金案》用一個神童竟然審出了一莊連聰明的法官也審不出的案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忽略細節(jié)。
不過,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三姐妹的故事》。
它述說了窮苦三姐妹的故事。
這三姐妹在談到心愿時說自己分別想嫁給國王的面包師、廚師、還有國王本人。
恰巧國王路過,立即實現(xiàn)了她們的愿望。
兩個姐姐很妒忌當(dāng)上皇后的妹妹,便把她生下的兩個王子和一個公主用竹籃裝著隨水漂去,并說皇后生下了一條狗、一只貓和一根木條。
國王幽禁了皇后。
三個孩子被園林總管拾到、養(yǎng)大,可園林總管卻早早地死了。
這三個孩子在他的房子里住下。
一次,公主得知他們的院子中有“能言鳥”、“唱歌樹”和“黃金水”這三樣寶貝就誰家也比不上了。
于是兩位王子先后去找寶物,結(jié)果都在半路變成黑石頭。
于是,公主親自出馬,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寶貝,并救活了兩個哥哥。
回去后,“能言鳥”用它的聰明才智使國王明白自己錯怪了皇后,并認出了孩子,一家人又團聚了。
故事中兩個姐姐的行為讓我憎恨,皇后令我同情,而兩個王子和公主的兄妹之情使我感動,公主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叫我敬佩。
《一千零一夜》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有的發(fā)揚勇敢冒險精神,有的對機智善良、敢于和惡勢力作斗爭的下層社會人民給予贊揚。
《一千零一夜》不愧為阿拉伯古典文學(xué)中的瑰寶,不愧是世界文學(xué)寶庫中光彩鮮艷的珍品。
閃光的足跡讀后感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jì)元。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億萬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xiàn)著強國富民、民族復(fù)興的百年夢想。
當(dāng)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yè)。
青藏鐵路,一條幾乎不可能的鐵路,中國人民做到了;火車多次提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奧運場館建設(shè),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舉國上下一片歡呼雀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壯舉
改革開放,使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沒了許多樓房,淹沒了許多人民,卻淹不滅中華兒女的愛心;2007年年底,當(dāng)春節(jié)來臨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雪災(zāi),阻礙了人們回家的道路,卻阻礙不了中華兒女救災(zāi)的決心;2008年5月,里氏高達8.0級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牽動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樓房,震碎了一顆顆逝世者家人的心,卻震不倒中華兒女突破重重困難的熱情。
我相信,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會變成小小的煩惱,再小的幫助乘以13億,會變成大大的扶持。
炎黃子孫會手挽手,心連心,克服一切困難
改革開放,使中國的航天事業(yè)迅速發(fā)展,中國在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
2003年,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楊利偉叔叔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2008年,中國的首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飛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訪嫦娥和玉兔;同樣是2008年,神舟七號升空,翟志剛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
中國的科技技術(shù)蒸蒸日上,為發(fā)展中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改革開放,使中國建設(shè)新農(nóng)村的腳步越走越快。
以前,農(nóng)村人知識很少,只知道勞作。
現(xiàn)在,“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理念越來越普遍,連許多老年人都發(fā)奮學(xué)習(xí)。
農(nóng)業(yè)不僅用上了力氣,同時也充分運用上了智慧。
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人上了中學(xué)、大學(xué),成為了建設(shè)祖國新一代的智囊團;以前,農(nóng)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過的都是苦日子。
現(xiàn)在,農(nóng)村人的經(jīng)濟能力越來越好,紛紛過上了小康生活。
手機、彩電、冰箱……這些曾經(jīng)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一樣樣成為了現(xiàn)實。
以前,農(nóng)村給人的印象是又臟又亂。
一下雨,小路便成為了“水泥路”,山上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現(xiàn)在,一提到農(nóng)村,人們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青山綠水……改革開放,讓農(nóng)村展現(xiàn)出了勃勃的生機,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
我堅信,中國將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實,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
也呼吁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為上,不要自以為是。
否則將有一天,會為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zāi)難,毀滅性的滅亡。
當(dāng)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曾遭到利益團體,化學(xué)藥品制造商們的打壓和抹黑。
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專業(yè)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悲憫,不畏流言,說出事實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學(xué)物質(zhì),毒害地球的真實事件,和環(huán)境生態(tài),所面臨的嚴(yán)重危機。
作為一個學(xué)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毀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于為人類環(huán)境意識的啟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確實,長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zhàn)”、“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并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
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jì)。
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為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于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dāng)前的許多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計劃也是基于此意識而制定的。
在四十余年后,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
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
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被隱瞞和蒙蔽。
許多人因為無知,陷人類于萬劫不復(fù)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
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訴我們。
透過新穎、富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方式,嘗試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chǎn)生的問題。
人類唯有更謙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環(huán)境保護,這個當(dāng)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xué)家腦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環(huán)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直接導(dǎo)致后來將環(huán)保列入政策法規(guī)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huán)保作為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為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
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huán)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guān)注環(huán)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yè)界的事情,更是我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nèi)之事。
愛護環(huán)境,就是愛護我們?nèi)祟愖约骸?/p>
5篇讀后感
我寫的東西感受很少,你看著用吧:作者:(德)。
類型:像詩一樣的言情小說。
哪個少年不鐘情
哪位少女不懷春
幾乎誰都聽過這兩句詩,但是大概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便是的開篇詞。
這個我想是我看過的名著里最短的一部了,大概只有十萬字左右。
非常精致。
一部書信體小說。
每一篇,都是一首詩,或者一篇箴言。
少年維特,愛上了一位姑娘綠蒂,備受愛情的甜蜜與折磨。
在綠蒂另嫁他人(維特最好的朋友)之后,維特又覺得自己與當(dāng)時虛偽封建的社會不容,最后覺得人生無望。
就自殺了。
我為維特的死感到惋惜,覺得他是如此的純潔健康,有一顆無比善良的心。
可他偏偏生不逢時,如果他活下去,只能屈服……愛情事業(yè)都是失意,于是就絕望了。
因為讀者都不能接受維特之死,所以這本書之后出現(xiàn)了很多類似惡搞的作品,比如“少年維特之歡樂”,寫維特是假自殺,借此感動了綠蒂,兩個人白頭偕老(什么玩意兒,一點主題都沒有)。
我總覺得,維特并不是死在愛情之上的。
維特的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性格,他心地純良,像一滴水一樣干凈。
這樣的人,終究無法融入這個污濁的社會,或許這就是必然吧。
羅亭·貴族之家:作者:(俄)。
類型:言情哲理。
羅亭是一個的青年(其實說青年有點兒裝嫩,羅亭已經(jīng)三十五歲了),本質(zhì)上是一個好人,但可惜懦弱寡斷。
一直一事無成。
娜塔麗婭是一個大家閨秀,羅亭偶然到她家做客,她對他一見鐘情,但她知道她的母親不可能同意他們結(jié)婚,于是,堅強執(zhí)著、為愛不顧一切的娜塔麗婭,決心要和羅亭私奔。
可是,盡管羅亭贊頌愛,擔(dān)當(dāng)一份如此熱烈的愛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還是退縮了。
他拒絕了娜塔麗婭,理由是他不能夠給她幸福,私奔很簡單,逃走就是了。
但是,去哪里呢
羅亭沒有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
與其私奔后拋棄,毀了娜塔麗婭的一生(從理性的角度說,我很贊同羅亭的想法,只有拒絕才是對娜塔麗婭負責(zé),才是對她好),不如現(xiàn)在就放手對大家都好。
娜塔麗婭傷心不已,她說羅亭并不愛她,只要他說帶她走,她就會跟他走,不惜一切代價,無所畏懼(初戀啊)。
連羅亭都不禁欽佩她的勇氣,覺得自己配不上她(順便說一下,娜塔麗婭只有十七歲,羅亭比她歲數(shù)的兩倍還多)。
他們幽會的事最終還是被娜塔麗婭的母親發(fā)現(xiàn)了,羅亭再也沒有見到她。
多年以后,娜塔麗婭已嫁為人婦,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
而羅亭,依舊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宿,不管是事業(yè)還是愛情,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
羅亭最大的缺點就是他的懦弱和迷茫。
讓人同情也讓人覺得恨鐵不成鋼。
最終,羅亭找到了值得付出的事業(yè),為了革命,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記得看貴族之家的序言的時候,譯者說自己年少時看的結(jié)局的時候,淚水淋濕了半條枕巾。
拉夫列茨基是一個貴族,但生活很不幸,童年孤單,長大之后又娶了一位背叛他的妻子。
麗莎也是一位千金小姐,她默默地愛著拉夫列茨基,他也默默地愛著她。
當(dāng)然,麗莎的母親是不會同意的(和羅亭差不多吧),他們愛得那么苦。
就在他們快要有結(jié)果的時候,拉夫列茨基的,她乞求他的原諒,并帶回了他們的女兒阿達(不知是真是假)。
拉夫列茨基無奈地接受了這一現(xiàn)實。
拉夫列茨基的妻子很快還是走了,麗莎看破紅塵,出家了。
又是多年以后,已邁入老年的拉夫列茨基獨自在麗莎家的花園里靜坐,那是一個美好的夏夜。
雖然麗莎走了,但是這座宅子還是充滿著活力,麗莎的妹妹和他的許多朋友在其中狂歡,青春的歡樂深深觸動著拉夫列茨基。
“就讓我燃盡吧,孤獨的老年
”最后麗莎和拉夫列茨基還是重逢了,只是像陌生人一樣擦肩而過。
在那兩人并行,卻面向不同方向的一瞬間,麗莎長長的睫毛抖動了一下,至于她此時心里在想著什么,就只能讓讀者自己來體會了。
讀序言的時候,譯者說自己年少時看的時候,哭得濕了半條枕巾。
當(dāng)時心里想有那么夸張嗎。
看完后雖然沒有像譯者那樣哭得稀里嘩啦,不過心里還是有一種深沉的悲傷。
:作者:(法)。
類型:哲理情節(jié)。
這本書的主人公不是什么好人。
杜洛瓦長得很漂亮,原本只是一個吃喝嫖賭的無賴而已。
但憑借自己的手段和相貌,他不斷地勾引上流社會的夫人,做她們的情人,然后再利用這層特殊的關(guān)系,飛黃騰達。
他的一個情人的女兒,給他起了個外號,叫。
杜洛瓦先是趨炎附勢地討好他的朋友福爾蒂埃德,后來在福爾迪埃德死后,他又娶了福爾蒂埃德的遺孀(一個非常水性楊花的女人)。
之后,他又設(shè)下計謀,利用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競爭對手有私情的事實,一下子打垮了自己的對手,也甩掉了這個(原文里就是這么說的)爛污貨。
某報社老板的夫人無意中結(jié)識了他,反復(fù)糾結(jié),企圖用宗教來解救自己,但還是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成為了他眾多情人中的一個。
但他卻拐走了她的女兒,迫使報社的老板把年輕漂亮的女兒嫁給他(他的丈母娘把他恨得咬牙切齒),自己當(dāng)上了該報的總編輯。
這樣的一個人,前程無量……毫無疑問,的長篇小說和他的短篇小說一樣出色。
情節(jié)上寫得很緊湊,對社會的丑惡也描寫的一針見血。
杜洛瓦(不對,后來叫杜·洛瓦,成為貴族了)這樣一個人,又沒有真才實學(xué),也毫無誠實善良可言,卻贏得了上流社會的尊重。
成為一位前途無量的政治新星,太諷刺了。
還是回到書名上來,,我們是否太看重一個人的相貌了,長得好,就一定是好人嗎
:作者:(美)海明威。
類型:戰(zhàn)爭。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志愿軍戰(zhàn)士,原本只是一個普通人,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的洗禮,最后為西班牙人民犧牲了生命。
主人公喬丹受到上級的指令去完成一項炸橋的任務(wù),于是來到了當(dāng)?shù)氐挠螕絷犖橹?,在那里結(jié)識了被敵人侮辱過的姑娘瑪麗亞,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整個故事的跨度很短,只有三天而已。
但是篇幅可不短。
先是喬丹來到了當(dāng)?shù)兀犇切┯螕絷爢T訴說他們的輝煌業(yè)績(其實只是炸了一列火車)。
喬丹覺得革命的前途暗淡,但依然為此奮斗著。
他認識了當(dāng)?shù)氐牧硪晃挥螕絷犻L聾子,并讓聾子當(dāng)夜去偷馬,不幸當(dāng)夜下了大學(xué),聾子一行的行蹤被發(fā)現(xiàn)。
全體人員壯烈犧牲。
喬丹沒有去援護,為了保存實力,這是不得已的。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穿插進了大量喬丹的內(nèi)心獨白,有回憶,有思考,有對往昔的眷戀,也有對未來的憧憬。
比如,喬丹的夢中情人是,葛麗泰·嘉寶。
最初喬丹的向?qū)В恍乙馔馍硗?,因為在炸橋的前一天,?dāng)?shù)氐囊晃灰呀?jīng)對革命喪失信心的人巴勃羅,偷走了炸藥包,雖然第二天還了回來,但是引爆裝置他扔掉了。
不得不用另一種方法引爆炸藥,結(jié)果那個老好人就無辜地死了。
在最后一天的戰(zhàn)斗中,喬丹腿部負傷,他走不了了。
他讓游擊隊員帶走瑪麗亞,告訴她,她走了,就是他走了(也許還有他們的孩子)。
自己一個人留下來狙擊殺害聾子一行的兇手。
這本書的主題,在開篇詞中已經(jīng)說清楚了。
沒有一個人是孤立的,全世界的人民都是連接在一起的,他人受的傷害,就是對自己的傷害,所以,喪鐘實際上是為每一個人(包括活著的人)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