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dāng)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讀后感 > 愿風(fēng)裁塵讀后感1500字

          愿風(fēng)裁塵讀后感1500字

          時間:2013-12-23 15:01

          高中生主要需要掌握的文人的介紹,生平,主要作品,名句等等。

          全點兒最好。

          感激不盡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

          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jì)縣(今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另有說法稱出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名句  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fēng)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樂府·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樂府·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樂府·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另作“二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蜀道難》  13、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另作“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19、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fā)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游天姥吟留別》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靜夜思》  27、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長干行》  28、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夢游天姥吟留別》  29、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獨坐敬亭山》  30、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31、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32、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俠客行》  33、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34、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

          《設(shè)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35、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上李邕》  36、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俠客行》  37、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樂府·將進酒》  38、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fēng)雨雪恨難裁。

          《北風(fēng)行》  39、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公無渡河》  40、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公無渡河》  4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古風(fēng)其三》  42、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玉階怨》  43、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山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

          《永王東巡歌其二》  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圣”,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

          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

          唐肅宗時,官左拾遺。

          后入蜀,友人嚴(yán)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

          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其詩被稱為“詩史”。

            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xué)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

          7歲學(xué)詩,  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后世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dāng)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

          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杰”的:“王楊盧駱當(dāng)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其中不乏也有詩人的自比,杜甫的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yīng)舉,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

          之后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yīng)試,落第。

          當(dāng)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quán)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

          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

          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

          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biāo)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rèn)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

          杜甫借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

          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

          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

          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zhàn),采用春秋陣法,結(jié)果大敗,肅宗問罪。

          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

          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wù)鎸嵉赜涗浵聛恚蔀樗恍嗟淖髌罚础叭簟?、“三別”。

            注:“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guān)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

          嚴(yán)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

          后嚴(yán)武為劍南節(jié)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yán),嚴(yán)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

          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代表名句  1、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4、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春日憶李白》  5、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兵車行》  6、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兵車行》  7、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11、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陽樓》  12、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14、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閣夜》  15、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詠懷古跡五首》  16、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詠懷古跡五首》  17、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秋興八首》  18、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旅夜書懷》  19、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20、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四首(其三)》  21、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絕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4、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戲為六絕句》  25、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26、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7、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28、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江村》  30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31、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

          《秋興八首(其一)》  3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3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  魯迅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為豫才。

          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fā)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

          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主要作品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1000萬字,其中著作600萬字,輯校和書信400萬字。

            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fā)表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于《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xué)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故鄉(xiāng)》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fēng)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華蓋集續(xù)編的續(xù)編》《南腔北調(diào)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xué)》《偽自由書》《附集》《準(zhǔn)風(fēng)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和很多另外的。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 《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節(jié)》 《風(fēng)波》《故鄉(xiāng)》《孔乙己》。

          1918年5月發(fā)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后來又發(fā)表了《明天》《社戲》《頭發(fā)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藥》《彷徨》文集《祝?!贰缎值堋贰对诰茦巧稀贰秱拧贰峨x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jié)烈觀》《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

          ”》《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寫在‘墳’后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

            人物名言  詩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

          (魯迅·無題)  5、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無題)  6、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答客誚)  7、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  8、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魯迅·悼楊銓)  9、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魯迅評《史記》)  言論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血。

          (魯迅說,許廣平載于《欣慰的紀(jì)念》)  4、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鄉(xiāng)》)  5、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7、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8、愈艱難,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fēng)順的。

            9、我們目下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

            10、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dāng)。

            11、曾經(jīng)闊氣的要復(fù)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xiàn)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14、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16、其實先驅(qū)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17、貪安穩(wěn)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

          只有這兩條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9、時間就是性命。

          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20、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2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2、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2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24、當(dāng)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25、過去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

          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jīng)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經(jīng)朽腐。

          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27、但我坦然,欣然。

          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28、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29、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30、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記念劉和珍君)  31、懷疑并不是缺點。

          總是疑,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32、糾纏如毒蛇,執(zhí)著如冤鬼。

          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

            33、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

          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34、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5、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zhuǎn)過去。

            36、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37、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

            3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39、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40、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

          前途很遠(yuǎn),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43、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44、自由固不是錢所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45、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6、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47、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48、偉大的心胸,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yīng)付一切的不幸。

            49、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50、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jié)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

          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

          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顏黎民》)  51、中國雖發(fā)明火藥,卻只會用來放煙花炮竹;發(fā)明羅盤,也是用來看風(fēng)水。

            52、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

          我以為在男權(quán)社會里,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zé)任,都應(yīng)該男的負(fù)。

          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

            53、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秋夜》)  54、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zhàn)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戰(zhàn)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zhàn)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

          “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55、多有“不恥最后”的人的民族,無論什么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華蓋集》中《這個與那個》的第三部分《最先與最后》)  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

          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

          被稱為“世紀(jì)老人”。

          現(xiàn)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xué)家。

          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名譽理事等職。

            著作目錄  著作作品名稱 類別 年份 出版社  1. 《繁星 春水》 (詩集)1923,商務(wù).  2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0,商務(wù).  3. 《寄小讀者》(通信集)1978,北新.  4.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1,開明.  5 《南歸》(散文集)1945,北新.  6《姑姑》(小說集)1987,北新.  7.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2,北新.  8《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9.《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10.《閑情》(詩、散文集)1922,北新.  11.《去國》(小說集)1933,北新.  12.《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管理局.  13.《冬兒姑娘》(小說集)1935,北新.  14.《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小說集)1943,開明.  15.《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散文集)1943,開明.  16.《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詩集)1943,開明.  17.《關(guān)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18.《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19.《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1956,上海少兒.  20.《還鄉(xiāng)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少兒.  21.《歸來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22.《再寄小讀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寫21篇 先后在《人民日報》、《兒童時代》上發(fā)表.  23.《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24.《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25.《櫻花贊》(散文集)1962,百花.  26.《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27.《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28.《三寄小讀者》(通信集)1981,少兒.  29.《記事珠》(創(chuàng)作談)1982,人文.  30.《冰心論創(chuàng)作》 1982,上海文藝.  31.《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32.《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33.《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34.《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35.《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36.《只揀兒童多處行》1981,少兒 ,編至小學(xué)語文課本中。

            37《我的秘密》1957  38《憶讀書》預(yù)備年級第25課  散文方面,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guān)于男人》《伏櫪雜記》,2000。

            《山中雜記》在美國留學(xué)期間,患病在山中修養(yǎng)所創(chuàng)。

            個人語錄  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了。

          什么苦楚,什么怨屈都受得了。

            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慕它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dāng)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生命從八十歲開始。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是悲涼。

            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減少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假如生命是無趣的,我怕有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嶇的多。

          在平坦的路上,攜手同行的時候,周圍有溫暖的春風(fēng),頭上有明凈的秋月。

          兩顆心充分地享樂著寧靜柔暢的“琴瑟和鳴”的音樂。

          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時候,要堅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荊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fā)芽,生命中不是永遠(yuǎn)快樂,也不是永遠(yuǎn)痛苦,快樂與痛苦總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

            世界上充滿了光和愛,等著青年自己去找,不要走那條悲慘的道路

            自古皆有死,只在乎遲早罷了。

          在廣漠的宇宙里,生一個人,死一個人,只是在靈魂的海里起了一朵浪花,又沒了一朵浪花,這也是無限的自然。

            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堅持的信念。

          “永遠(yuǎn)的愛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洋溢在她七百萬字的作品的字里行間。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

          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zhèn)人。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xué)美國時改名志摩。

          曾經(jīng)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xué)、天津北洋大學(xué)和北京大學(xué)。

          1918年赴美國學(xué)習(xí)銀行學(xué)。

          1921年赴英國留學(xué),入劍橋大學(xué)1當(dāng)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xué)。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作品成就  詩歌集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說集:僅《輪盤》  戲劇:僅《卞昆岡》  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等  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shù)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shù)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精彩語言輯錄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

          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

          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

          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

            ▲……我們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離自然遠(yuǎn)似一天。

          離開了泥土的花草,離開了水的魚,能快活嗎

          能生存嗎

          從大自然,我們?nèi)〉梦覀兊纳?;從大自然,我們?yīng)分取得我們繼續(xù)的滋養(yǎng)。

            ▲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

          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

          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

            ▲我是一只沒籠頭的野馬,我從來不曾站定過。

          我人是在這社會里活著,我卻不是這社會里的一個,像是有離魂病似的,我這軀殼的動靜是一件事,我那夢魂的去處又是一件事。

            ▲所以不曾經(jīng)歷過精神或心靈的大變的人們,只是在生命的戶外徘徊,也許偶爾猜想到幾分墻內(nèi)的動靜,但總是浮的淺的,不切實的,甚至完全是隔膜的。

            ▲人格是一個不可錯誤的實在,荒歉是一件大事,但我們是餓慣了的,只認(rèn)鳩形與鵠面是人生本來的面目,永遠(yuǎn)忘卻了真健康的顏色與彩澤。

          標(biāo)準(zhǔn)的降低是一種可恥的墮落;我們只是踞坐在井底的青蛙。

            記得設(shè)最佳答案哦

          有關(guān)離別的詩句的賞析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賞析:此詩是送別的名作。

          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起句嚴(yán)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diào)承之,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

          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

          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爽朗,清新高遠(yuǎn),獨樹碑石。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賞析:這是一首極負(fù)盛名的送別之作。

          它曾被譜入樂曲,稱為《渭城曲》或《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三疊》),在唐、盛時代廣泛流傳。

          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境內(nèi)。

          渭城在長安附近。

          陽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南,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

          當(dāng)時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經(jīng)渭城,出陽關(guān)(或玉門關(guān))。

          此詩所寫,即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景。

          在唐代,西北地區(qū)與中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各民族之間也經(jīng)常有政治上的交涉,軍事上的沖突,因此,往來道途的人很多,而在當(dāng)時,兩地的生活水平、風(fēng)俗習(xí)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當(dāng)親友到這種遼遠(yuǎn)艱苦的地方去工作,人們自然會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別之情,如這首詩所寫的。

          從詩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離家作客,而是已經(jīng)游宦長安,這一次,又奉使到更遠(yuǎn)的西安去。

          王維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

          元二從長安出發(fā),王維送到渭城,置酒餞別,詩即從渭城風(fēng)物寫起。

          前兩句布景。

          地是渭城,時是早上,細(xì)雨濛濛,沾濕了微細(xì)的城土。

          天氣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難,當(dāng)然也就增加了別離的悵惋。

          客舍寫明客中送客,并顯示遠(yuǎn)送渭城,暫留復(fù)別的情況。

          古人送別,都要折柳為贈,所以柳色青青,見之不免觸目驚心。

          朝雨畫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離別之情,只寫景物,而別情已有豐富的暗示。

          后兩句抒情。

          使命在身,分手在即,雖然遠(yuǎn)送,勢難再留,這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勸元二再飲一杯,再待一會而已。

          用一“更”字,則此前之殷勤勸酒,此刻之留戀不舍,此后之關(guān)切懷念,都體現(xiàn)了出來。

          所以這一個字的容量是很大的。

          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戀、關(guān)切呢

          因為元二一出陽關(guān),就再也沒有象自己這樣的知心朋友了,何況他還越走越遠(yuǎn),要到安西呢

          從此以后舉目無親,還是在故人面前多飲一杯吧。

          只這廖廖十四個字,就將好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抒寫無余。

          言簡意賅,語淺情深,正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3、《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賞析: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dāng)?shù)厝送魝惓a劽谰瓶畲?/p>

          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

          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誰不得而知,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

          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

          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

          耐人尋味。

          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

          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

          ”(《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

          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詩,卻是對友情的最好詮釋,此詩更是被后人所傳誦。

          4、《別董大》二首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賞析: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fēng)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fēng)格的佳篇。

             關(guān)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認(rèn)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

          高適在寫此詩時,應(yīng)在不得意的浪游時期。

          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

          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可見他當(dāng)時也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

          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

          但詩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

          以其內(nèi)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

          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xí)r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云,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

          高適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fēng)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使人難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

          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nèi)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fēng)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

          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zhuǎn)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zhuǎn),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

          后兩句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

          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zhì)而豪爽。

          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以氣質(zhì)自高”(《唐詩紀(jì)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

          如果不是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

          又如何能使此樸素?zé)o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4、《西廂記·長亭送別》 【元】王實甫 碧云天,黃葉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

          賞析:《長亭送別》這折戲充分表現(xiàn)了一對戀人被迫分離時內(nèi)心的痛苦和怨恨。

          在凄涼的氣氛和痛苦的內(nèi)心獨白中表現(xiàn)了兩種不同思想的對立,戲劇沖突在一種獨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發(fā)展。

            鶯鶯的唱詞,體現(xiàn)了她大膽反抗而又溫順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時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和命運。

          作為一個相國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現(xiàn)得含蓄深沉,她不僅不能有越禮的行為,同時在情人離別時因有母親在身邊也不能暢抒情懷,這就顯示出她性格中溫順柔弱的另一面。

          她的痛苦中,不僅有離愁別恨,而且包含著怕將來被遺棄的隱憂。

            《長亭送別》充分表現(xiàn)出《西廂記》作為一部抒情詩劇的藝術(shù)特色。

          開頭化用范仲淹《蘇幕遮》中的詞句和意境,運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寫情,情景交融,構(gòu)成凄清哀婉的詩的藝術(shù)境界。

          下面《滾繡球》一曲,則以主觀的情感去驅(qū)遣客觀的景物,既富于詩情畫意,又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語言亦雅亦俗,既華美典麗又通俗生動。

          夸張、對比、烘托等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是極夸張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內(nèi)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實動人。

          《三煞》中從笑和哭、喜和悲、暖和寒構(gòu)成的鮮明對比里,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人物孤寂難耐的離愁別恨。

          而整折戲里,從頭到尾處處點染的西風(fēng)黃葉、衰柳長堤等種種凄清的物象,使整個環(huán)境和背景彌漫著一種悲涼的氣氛,與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為一體,增強了戲劇語言的抒情性和藝術(shù)感染力。

          5、《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賞析:《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dāng)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

          從上片的描寫,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個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郊外,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內(nèi),一對男女飲酒話別。

          帳外,寒蟬凄慘地哀鳴,好象在為他倆傷別而哭泣。

          那不遠(yuǎn)處的長亭,已經(jīng)隱隱約約,可見天色將晚,一場大雨也剛剛停歇。

          天將晚,雨已停,河邊不時傳來艄公的喊聲:“快上船吧,要開船了

          ”兩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帳外,萬般依戀之際,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

          你看他們雙手相擁,淚眼相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

          船開了,人去了,漸行漸遠(yuǎn)。

          情人岸邊佇立,含著淚,舉著手,一直目送那蘭舟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暮靄里。

          這首詞主要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可以看出,作者當(dāng)時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離京遠(yuǎn)行,這種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譜成了這首詞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處在于寫出了他的真情實感,但格調(diào)較低沉,情調(diào)未免太傷感了些。

          另外在表現(xiàn)手法上,這首詞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huán)境,描摹情態(tài),惟妙惟肖。

          寫景則近景遠(yuǎn)景相連,虛景實景結(jié)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

          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6、《贈別》 【唐】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賞析: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jīng)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

          但這種感情的表現(xiàn),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

          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

          “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多情。

          別筵上,凄然相對,象是彼此無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出來了。

          “唯覺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

          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么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

          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愿違。

          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tài)描寫,把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dāng)然是要表現(xiàn)人的惜別之情。

          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

          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帶上了感傷色彩。

          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

          物色》)。

          “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里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

          在詩人的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

          “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

          “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xiàn)。

          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fēng)流蘊藉,意境深遠(yuǎn),余韻不盡。

          就詩而論,表現(xiàn)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

          杜牧為人剛直有節(jié),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jié),好歌舞,風(fēng)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

          7、《鷓鴣天》 【宋】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fēng)。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賞析:又是精美的玉杯,又是佳人彩袖下的纖手捧來,這份殷勤,公子便是不勝酒力,也無以推卻了。

          為了佳人的良情柔意,今宵一準(zhǔn)拚他個醉顏酡紅。

          佳人自然也有以相報:只見她翩翩起舞于楊柳樓頭,只聞她的清歌起于桃花扇底、縹緲于晚風(fēng)之中,公子的杯中始終不空,她也舞到月下樓頭、直歌至風(fēng)兒消歇

          若不是佳人這番多情、風(fēng)流的公子又怎來得這般佳句:月兒不是自落,倒似是在低窺她的舞姿;風(fēng)兒不是自散,倒似是在屏息靜聽她的嬌音。

          不過,畢竟是家道中落后感傷的晏小山,如此佳人悅公子,公子憐佳人的旖旎情事,他卻總愛放在漫長的別后去追憶,在一盞孤悄的以內(nèi)燈之下、在相對如夢寐的驚疑惝恍之中…… 8、《生查子》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賞析:這首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fā)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

          頭兩句寫元霄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

          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與燈依舊”與 “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dāng)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

          在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

          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jié)構(gòu),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9、《送別》 【近代】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賞析: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蕓蕓眾生的永恒主題。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是對分離的凄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是別離時的苦悶……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恒的旋律。

          “五四”運動以后,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

          其中,李叔同先生創(chuàng)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fēng)行天下,歷久不衰。

          10、《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 這是一首情意綿綿、感人肺腑的送別詩。

          作者通過對送別環(huán)境的刻畫及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lián)以對偶句寫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xì)細(xì)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你看,送別已至城外,主客兩人卻仍難舍難分。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巒橫臥于城北,潔白的河水從城東緩緩繞過。

          山清水秀,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連忘返。

          可是現(xiàn)在,兩人卻不得不分手了,又怎不留戀萬分

          “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用詞準(zhǔn)確而傳神。

          頷聯(lián)是詩人對友人遠(yuǎn)行的看法。

          蓬草枯后根斷,常隨風(fēng)飄飛,古人常用以比喻飄流無定的游子。

          “一為別”就成“孤蓬”,實為感傷;而“孤蓬”之“征”遙遙“萬里”,連明確的目的地也沒有。

          可見朋友此去,并不是有了什么歸宿,而只是去尋找歸宿。

          如此別離,怎不令人心酸

          詩人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油然而生。

          “蓬”之前用“孤”來限制,準(zhǔn)確而生動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單無依,行跡無定。

          頸聯(lián)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意。

          通過“浮云”與“落日”表現(xiàn)“為別”時雙方的心理活動。

          朋友即將告別遠(yuǎn)游他方,行蹤如浮云飄游一般,看到浮云就能體會到游子的心境。

          而詩人看到那逐漸下落的夕陽,想到同友人的分別已是不可再拖,更是萬分留戀

          “游子”之“意”及“故人”之“情”雖未明言,卻可由特定景物“浮云”、“落日”引發(fā)聯(lián)想,手法委實高明。

          尾聯(lián)寫離別時的場景。

          惜別已到“落日”,萬般無奈,這才“揮手自茲去”。

          “揮手”既指分別雙方各自揮手,珍重道別,也指詩人佇立原地,深情凝望,長久揮手,以示難舍之情。

          “茲”近接“落日”,指“此時”;遙承首聯(lián),指“此地”。

          “蕭蕭班馬鳴”一句,實際是借離群之馬的鳴聲來寄托他和友人的離情。

          表面上是寫馬,實際上是寫離情。

          這首詩是送別詩中的佳作。

          詩中出現(xiàn)的青山白水,使人聯(lián)想到朋友間深厚而純潔的友誼,構(gòu)思極為新穎。

          11、《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這首詩是李白初居安陸時所作。

          出川未久,剛剛結(jié)束江南吳越之游的李白,這時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在送孟浩然東下?lián)P州時,李白揮筆寫下了這首傳涌千古的杰作。

          形勢動、意境闊大是此詩最突出的特點。

          黃鶴樓在江夏,與廣陵(今江蘇揚州)相距數(shù)百里,詩人舉重若輕,將楚地吳天盡收于短短的四句詩中。

          首句說友人孟浩然辭別黃鶴樓開始東行,次句描寫陽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風(fēng)光.后兩句寫隱沒于碧空盡頭的孤帆和與天相接的江流,則象一條無形的纖繩,縮短了黃鶴樓與揚州在讀者心中的距離,使詩作描繪和包容了廣闊無垠的空間。

          此詩每句分別各用一個動詞:“辭”、“下”、“盡”、“流”,從不同角度(行者與相送者)表現(xiàn)了時間上的順承關(guān)系,給人以流動之感,加上動詞自身給詩句帶來的動勢,使全詩雄渾壯闊,.呈現(xiàn)出一種幽深高遠(yuǎn)的意境。

          牡丹花。

          哪里的最出名

          最早種植牡丹的是哪里

          牡丹栽培面積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澤、洛陽、北京、臨夏、彭州、銅陵縣等。

          最早:西北牡丹的觀賞栽培約始于唐代。

          甘肅天水一帶早已有牡丹栽培。

          西北牡丹明清之際栽培日盛。

          如栽培中心臨復(fù),當(dāng)時有“小洛陽”之稱。

          牡丹(拉丁學(xué)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fēng)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

          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jù)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

          ”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dāng)作中國的國花。

          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

          是中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shù)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

          在中國栽培甚廣,并早已引種世界各地。

          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guān)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地理分布中國牡丹資源特別豐富,根據(jù)中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專組人員調(diào)查,中國滇、黔、川、藏、新、青、甘、寧、陜、桂、湘、粵、晉、豫、魯、閩、皖、贛、蘇、浙、滬、冀、內(nèi)蒙古、京、津、黑、遼、吉、海、南、港、臺等地均有牡丹種植。

          大體分野生種、半野生種及園藝栽培種幾種類型。

          牡丹栽培面積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澤、洛陽、北京、臨夏、彭州、銅陵縣等。

          通過中原花農(nóng)冬季赴粵、閩、浙、深圳、海南進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幾個地區(qū)安家落戶,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國各省市自治區(qū)。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

          心理測試 圖片大全 壁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