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恥辱讀后感,或?qū)懸幌轮袊鴼v史恥辱,每一項描寫30字,急急急有20
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美麗富饒的國家,有著自強不息的人民、奔騰的長江、咆哮的黃河
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然而,中國的近代史卻是一部中國人民飽受辛酸、欺凌與屈辱的歷史。
1840年,中英中方失敗,清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并租出新界99年,簽訂了第一個喪權(quán)辱國的,并賠償英國2100萬銀元;1860年,清政府再次與英法兩國鑒訂;1895年中方失敗,中日簽訂;1937年日本侵華。
這些戰(zhàn)爭中,中國幾乎沒有一次勝利的。
同學們,這多么值得我們深思啊
在震驚中外的“”事件中,日軍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里殘忍地殺害了三十多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
三十多萬啊
同學們,這個數(shù)字多么觸目驚心啊
這些人中,有的被當作活靶子練習射擊;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生生地推入長江;有的成為細菌實驗的犧牲品;他們連未滿月的嬰兒都不肯放過
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八國聯(lián)軍火燒了圓明園。
我們剛學完了這一課,大家也搜集到了很多資料,不過,我還是再給大家詳細地講一下:當時逃到了熱河,圓明園內(nèi)空無一人,大搖大擺地從正門進入圓明園,他們帶著工匠,把衣柜上、桌子上鑲著的寶石、金邊砍下來,放到麻袋里;有的人渾身掛滿了金銀珠寶。
他們把圓明園內(nèi)凡是能拿走的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
最可惡的是他們?yōu)榱虽N毀罪證,竟然喪心病狂的放火燒毀了圓明園。
我國這一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座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建筑頃刻間變成一片焦土和瓦礫,給我們留下的只是無盡的遺憾與憤怒。
而一些見利忘義的中國人竟充當了這些強盜的走狗
給帶路的,正是清代大詩人龔自珍的兒子
多么令人心痛啊
879587635 | 2009-12-2034724百度知道作業(yè)幫寶寶知道今日頭條言情小說91助手女生秘密汽車報價秀美甲LBE安全酷狗音樂美攝相關問題關于中華的恥辱的演講稿58舊中國的恥辱和新中國的輝煌演講稿作文5舊中國曾經(jīng)蒙受的恥辱演講稿43關于“中國曾經(jīng)被蒙受的恥辱和中國現(xiàn)在的繁榮富強、發(fā)達”有關的簡明的2分鐘的
讀《中國近代屈辱史》有感
新航路的開辟,為全世界的進步特別是在東西融化、或者說是全球歐化了提供動力。
從此,中國面臨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遇數(shù)千年未有之強敵,轟轟烈烈以鴉片戰(zhàn)爭為前奏,展開一部屈辱史—— 在我看來,這未嘗不是數(shù)千年未有之機遇。
從馬嘎爾尼訪華的失敗,到嘉慶年間英國第二次派人來華受冷遇,從為抵御外敵而僅設立的一處通商口岸廣州十三行,到不承認別國的平等、儀統(tǒng)、儀式問題——除了文化差異外,“我們抱定‘天朝馭萬國’的觀念,不承認國際,而西方則在近代步步地推出國際生活及其所需的管理和公法。
足以證明中國絕不會自動地接受西洋的科學與工藝。
” 數(shù)千年來,從絲綢之路的捍威到貞觀之治的“天可汗”威儀,再到鄭和下西洋的外撫四夷,封建中國自詡天朝大國應有盡有,以不平等待遇對外邦交,以封藩屬國作為我國的國防外線代守門戶。
卻不料在這固步自封下,西方近代文明的曙光乍現(xiàn)一個個“日不落”的神話,黯淡了東方的光芒。
廷黻先生說:“在世界上,一切國家能接受現(xiàn)代文明者必致富強,不能者必慘敗。
”那么,西方列強的侵略正是使閉關鎖國的封建中國覺醒,探索走向現(xiàn)代化,走向富強。
我們總將其屈辱原因歸結(jié)為“落后就要挨打”,那么這個“落后”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的軟肋之上呢
一.舊社會的惡性循環(huán) 在第二章里,蔣先生提到兩個惡性循環(huán)①大亂后大治:因為民眾不知利用科學節(jié)制生育也不知利用科學增加生產(chǎn),于是亂世末,大治初人口少,有荒墾——人口多,分配少,生活水平低——燒香拜佛,土匪起義,小亂變大亂——大治末,亂世初;②每朝開國君主及元勛大部分起自民間,自奉薄,奢侈低,體恤民情,內(nèi)政昌明吏治澄清;后來則欲望提高,奢侈增多,貪污長進。
這兩個循環(huán)造就了中國歷史如同sin函數(shù)圖像跌宕起伏。
而在西洋勢力侵略起始的時候,正是我們在抵抗力量薄弱的低谷的時候,我們開始處在云端做雙曲線中的下拋運動。
這映證著近代歷史血淚屈辱的必然性,也充分揭示了要想擺脫這種受制于人的命運,必須跳出該圖像的發(fā)展,也就是必須革命地徹底,將中國封建統(tǒng)治連根拔起,這我也將在下面第三點中提到。
二.民心向背與國家進退《南京條約》后,廣州民眾因為觸及到自身利益而產(chǎn)生仇外心理,不讓外人入城。
當政者沒有顧全大局地去疏解矛盾反倒是以林則徐等的意見認為“民心可用”,認為”四萬萬同胞有勝無敗”,希望等到外人騷擾作亂時組織百姓去抗議其洋槍洋炮。
“僅以民心對外人的炮火當然是自殺”,民心代表一種趨勢,但如果沒有大勢力量——也就是綜合國力的推動這根本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花骨朵兒。
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更有甚者當起了漢奸,有些老百姓不明所以還幫忙外敵搬運物資——當秦始皇焚書坑儒地抑制思想發(fā)展,當明清八股局限、文字獄風行時,統(tǒng)治者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江山的傾覆往往咎由自取呢
更何況,“民眾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礙之一。
就好像在北洋軍閥割據(jù)時期,也正是“野心家知道中國人民的鄉(xiāng)族觀念,從而利用之,已達到割據(jù)的目的。
”就算是接受了西洋文化,也只是盲目地學習。
就好像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小農(nóng)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狹隘階級利益(“他的真實心志不在于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
”)而打著天朝的幌子,通過宗教信仰從而進行革命,其根本與封建文化無異。
三.士大夫階級的獨立、大無畏、創(chuàng)新精神在哪里 在鴉片戰(zhàn)爭前與外國的邦交中,在鴉片戰(zhàn)爭后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除了一點被迫的無奈外,是否更多體現(xiàn)了晚清“完全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爭所不當爭,放棄所不應當放棄的”
士大夫認為的“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賢的法制,歷代相傳,絕不可變更。
”直至戊戌變法才被調(diào)整;在洋務運動中,“時人對自強事業(yè)則多方掣肘,對邦交則好輕舉妄動,結(jié)果就是誤國”;曾國藩在推翻太平天國中,也是“以中國舊禮教為其立場,維持清政府作為政治中心,憑依忠君思想”……就好像一位網(wǎng)友提到的“是因為他們自己的不徹底,接受的舊式教育,脫離不了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的束縛。
大部分則是時代不容許他們徹底。
這個時代,包括很多:閉關自守;外國的趁火打劫;民眾的迷信與無知;思想文化的限制等等。
”我們要理解他們的局限性,但除此之外,我們是否更應該想到,百年樹人,教育為本,當國家棟梁尚為此愚昧,也就不難理解國難殤殤了。
四.戰(zhàn)略戰(zhàn)術啃老底、太拘泥、不分明 近代有好幾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就拿洋務運動來說,洋務派出于國防動機率先開始軍事建設和企業(yè)建設。
奕他們“絕不轉(zhuǎn)頭回看,留戀那已去不復回的閉關時代。
他大著膽向前進,到國際生活中去找新出路。
”而蔣先生痛心扼腕地說,這種新精神為什么不能出現(xiàn)在鴉片戰(zhàn)爭后而出現(xiàn)在20年后的咸末同初呢
“鴉片戰(zhàn)爭失敗根本在于我們的落伍,但其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
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致命傷……我們的近代化若比日本早20年,遠東的近代史則完全改寫。
”洋務派們遲了一步, 但更重要在宣告洋務運動終結(jié)的北洋海軍潰敗中戰(zhàn)略戰(zhàn)術運用不當。
當時我們已經(jīng)引進很多西方的大炮船只,但“我們的失敗不是船不如人,炮不如人,而為戰(zhàn)略戰(zhàn)術不如人。
”例如總司令選用帶馬隊、全不了解海軍作戰(zhàn)的丁汝昌;例如在變更陣勢形勢自亂,敵人有空可鉆,而我們第一炮誤中自己望臺……而且當時一些有遠見的賢士郭嵩燾、曾紀澤等也郁郁不得志, 最重要的,是“近代化的國防不僅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經(jīng)濟,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
”這種革命的不徹底性和局限性是中國舊式民間運動不能救國救民的根源。
所幸的是,我們一步步嘗試學習和接受近代文化,取其精華地繼承傳統(tǒng)文化,于是有了推翻封建統(tǒng)治的辛亥革命,有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處在近代的中國,就好像剛剛脫離溫室的花朵,唯獨經(jīng)歷風雨的洗禮,才可以擺脫自身的嬌弱。
我們憤怒,為著列強的惡毒和兇殘;我們悲痛,為著大廈將傾,尸骨遍野;我們慶幸,可以臥薪嘗膽,力挽狂瀾——所以我們努力,為中華崛起而奮斗
而唯有在那一層屈辱之下取長補短去學習,把握機遇去成長,中華民族才能昂然站起,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歷史事件讀后感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說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
后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
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
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
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jīng)過十年發(fā)展生產(chǎn),積聚力量,又經(jīng)過十年練兵,終于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仆,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
他在麻痹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后,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嘗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jīng)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
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
經(jīng)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于打敗吳國。
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失敗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對,敢于重頭再來。
無論何時失敗對于我們都是悲傷的、沉痛的。
在沉痛之中,勾踐沒有沉淪,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心懷大志,暗自充實自己鍛煉自己,不斷讓自己更強大,然后等待機會,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與其說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說籌備成功更不容易。
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來成功 不可能沒有付出。
我們總是看到表面的輝煌,卻很少留意背后的堅信。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成就,卻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
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人,他們之所以能萬世揚名,是因為承受了“非人哉”的磨練。
屈原被流放卻寫成了《離騷》,左丘明雖失明卻著《國語》,司馬遷忍受宮刑之辱終于完成了千古名作《史記》。
忍別人之不能忍,成別人之不能成。
要比別人成功,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在挫敗中反省自己,在黑暗中認清前路。
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臥薪嘗膽,給自己從頭再來的機會。
我們堅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勝者
讀《赤壁之戰(zhàn)》有感:話說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于是吳蜀聯(lián)合抗曹。
由于曹軍不善水戰(zhàn),孔明周瑜決定使用火攻。
先是“鳳雛”龐統(tǒng)假意投奔曹操,建議曹軍用鐵索把船只連在一起抵御風浪;再是周瑜假打黃蓋,后者假裝降曹;最后孔明推測出東南風將至。
風起時,黃蓋帶數(shù)十條船降魏,船里裝滿柴草。
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
魏軍本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shù)。
魏軍逃跑。
孔明在岸上設連環(huán)計,殺得曹操四處逃竄,最后只剩數(shù)十人。
在華容道上,關羽念舊情,就放曹操一馬,曹操逃走了。
其中,孔明在七星壇上喚東南風,正好,三天三夜后風起。
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態(tài),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煙,果然,曹操率軍走進了設有埋伏的小道,可謂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
赤壁之戰(zhàn)一個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制勝的根本在于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曹操的聽信謠言。
《破釜沉舟》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
這本書里的故事以意趣盎然的故事情節(jié),通俗易懂的語言,詮釋了一個個深刻的道理,總結(jié)出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 在這本書里,我最感興趣的成語故事是《破釜沉舟》。
故事講的是: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起義,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的序幕。
項梁、項羽從江東起兵,立戰(zhàn)國時楚懷王的孫子為皇帝,也稱楚懷王。
張爾、陳余也參加了起義,立趙歇為王,建立趙國。
公元前207年,秦國大將章邯率領數(shù)十萬大軍將趙軍圍攻在巨鹿。
此時趙軍不但兵力不足,糧草也快用完了。
巨鹿被圍,趙王無力抵抗,分別派遣使者向楚懷王等起義軍求救。
楚懷王派項梁、項羽率軍北上救趙。
項羽在渡河后命令士兵鑿沉了所有的船只,又砸破了所有煮飯的鍋,燒掉了所有休息用的營帳,只發(fā)給每個士兵三天的口糧,切斷了所有將士的后退之路。
經(jīng)過九次沖殺以后,秦軍大敗…… 現(xiàn)在,人們用成語“破釜沉舟”來形容一個人干某種事情的決心很大,甚至切斷退路,不顧一切將事情辦到底。
戚繼光抗倭讀后感 一位大明名將,帶領一支軍隊,令千萬猖狂一時的倭寇膽戰(zhàn)心驚,他就是戚繼光,他帶領戚家軍奮力抵抗倭寇。
他不圖名利,嘔心瀝血,只為天下太平,是什么支撐著他
是勇氣,是魄力,是一腔熱血,是堅不可摧的愛國之心
我們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中華民族一位位先烈用血與汗打拼下來的。
那廣闊的田野,曾是先輩戰(zhàn)斗過的地方,曾親眼目睹一場場戰(zhàn)爭。
先烈們勇敢地犧牲,為的是未來的子孫能夠平靜地生活,為的是捍衛(wèi)華夏兒女的尊嚴
為什么一次次外強侵犯中國,一次次被擊退
因為我們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有更崇高的國魂,它堅不可摧,百折不撓
因為我們的的尊嚴比任何財富都珍貴,永遠不能受到污辱
在自然災難面前,我們挺身而立,汶川、玉樹大地震,我們用堅強的信念,譜寫了一曲曲生命的壯歌,我們沒有倒下
舟曲洪災,我們又一次勇敢面對,中國沒有向困難低頭。
華夏兒女的拳拳赤子之情,炎黃子孫的國魂,像生命的火種,代代相傳,永不泯滅。
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岳飛傳 精忠報國的讀后感 我讀了《岳飛傳》這本書,岳飛是宋朝一位愛國的民族英雄,為了大宋江山舍身忘已。
在兇惡的金兵面前臨危不俱,但卻被“莫須有”的罪名所害。
這本書講述了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抗擊金兵的故事,讓我知道了岳飛的身世、岳飛結(jié)拜的兄弟、抗金的經(jīng)歷,最后父子就義。
其中,其中岳母刺字、大敗粘罕、牛皋破敵、勇挑鐵滑車這幾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岳飛出生在河南境內(nèi)黃河邊的相州附近。
傳說出生時,家中屋脊上落下一只大鳥,鳴叫幾聲后就飛走了。
因此他的父親為他取名“岳飛”。
他自幼父親早世,在師傅周侗的教誨下學習文學、武藝和兵法。
長大后天資聰穎,膂力過人,很早就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軍事才能。
他甘守清貧,不貪濁富,當宋朝受到金國的侵略時,他的母親為了讓他一生不忘報效國家,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他臨危授命,戰(zhàn)功卓著,在牛頭山、愛華山等幾個戰(zhàn)役中,取得了輝煌戰(zhàn)果,令金兵聞風膽喪。
岳飛一生致力于恢得中原,直搗黃龍的偉大志向,但不幸慘遭奸臣秦檜等人陷害,背負莫須有的罪名,屈死于風波亭,時年三十九歲。
我讀完這本書后,岳飛從小認真讀書和長大后帶領幾千萬宋朝人馬打金兵的事,令我深受感動。
岳飛小時候家境貧寒,由于洪水,他和母親漂到了臨村,是好心的人家收養(yǎng)了他們。
岳飛和這家的孩子在一起學習和練武,他非常用心,刻苦,而且頭腦靈活。
長大后,他母親在他的背上用針刺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岳飛牢記母親的教導,每次打仗,他總是百戰(zhàn)百勝,能打幾百回合。
岳飛有把神槍叫“瀝泉神矛”,當年他就用這把神槍打殺金兵的。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社會和諧,不像以前的戰(zhàn)爭時代,更不像舊社會一樣。
我們的國家每天都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許多東西都是電子化的,人們也一步一步探索科技領域的奧秘,展望未來,現(xiàn)在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建設祖國,使我們的國家更強大,更美好
我以后也要向岳飛學習,學習他肯于動腦,靈活用腦的精神,多學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學以致用。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讀了中國近代屈辱史,感受是
記起大禹,誰不知道他治水的故事呢
然而有多少人知道,他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的豐功佳績呢
的歷史也從這時開始。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盛衰更替,一代又一代。
“”“”……那時的中國是多么繁榮,多么富強。
可是,一個王朝再強大,也無法與時間抗恒,總有新生的朝代會替代它。
中國,本是東方的世龍,世界的強國,怎會那么的落魄,讓人心酸
鴉片戰(zhàn)爭,讓中國進入了一段黑特的發(fā)展史。
面對英軍的無情侵略,清zf想到的不是以牙還牙,而是屈原求和。
同敵人妥協(xié),這就等于放棄了反抗,任人宰割了嗎
可就算是這樣,無能的清zf也還是樂意的。
于是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就順利簽下了。
敵人,永遠是心狠手辣,這不,已經(jīng)嘗過甜頭的英國又開始發(fā)動侵略了。
又起。
一次戰(zhàn)爭兩個條約,雖不平等,但還得簽,誰叫你是戰(zhàn)敗國呢
巨額賠償且不說,就圓明園的悲慘遭遇就足夠讓人換措和傷心了。
無數(shù)精美華麗的歷代收藏,都付之一炬。
其損失,難以用數(shù)字去計算的,本就著強烈軍國主義思想的日本也看中了中國這塊肥肉,于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
本來這是一場不知勝意的戰(zhàn)爭,但右清zf的軟弱與無能,這場戰(zhàn)爭依舊以失敗而告終。
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是啊,一塊唾手可得的肥肉,誰不想得到呢,一場更大的災難正悄悄的向清zf靠近,麻木的清王朝統(tǒng)治者,怎會料到呢
。
清zf連一個強國都擋不住了,更何況八國個呢
慈禧所謂太后,聽到消息,想到的一是逃二是求和,哪管其它國人的死活。
八國聯(lián)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罪惡累累,罄竹也不可書
一個個的不平等的條約,一次次極端的敗打仗,注定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后來,隨著革命力量的擴大中國才逐漸走上正軌,才有了后來的的勝利和新中國的統(tǒng)一,中國終于邁入了快速發(fā)展這一充滿光芒的道路,如今的中國,已經(jīng)沒人敢小瞧的。
中國的改變,足讓世界震驚了。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沒有的中華之崛而讀書,沒有的“,還看今朝”的期待,又哪有今天昌盛的中國。
我們是天之嬌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中華民族是我們傲立半世界民族之林。
不再是讓人奴隸宰割的東亞病夫,不再是滿臉堆笑,唯唯諾諾的不平等的懦夫,不再被壓迫了,被奴隸。
沒有戰(zhàn)爭,沒有分離,一切都是那么的和平與安靜,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做為自己的吧強的后盾,也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美好生活。
我的夢,是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的國這有,這不僅是我的夢,更是千千萬萬人的夢,是13億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想,中國騰飛之夢,相信不久將來,中國夢必能實現(xiàn),定能讓世界刮目相看。
舊中國的屈辱歷史
國的屈辱歷史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一個喪權(quán)辱國不條約,它是英國第一次侵華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的結(jié)果。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為保護鴉片貿(mào)易,依仗其船堅炮利,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與英國全權(quán)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國“汗華麗”戰(zhàn)艦上簽署了和約。
南京當時稱江寧,該條約又被稱為《江寧條約》,今稱為《南京條約》。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
1858年5月,俄國逼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
同年6月,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將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洗劫一空,并揚言要炮轟北京城、搗毀清皇宮。
11月8日,咸豐帝下諭準許奕
簽字。
14日,奕
被迫與伊格那季耶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1853年在上海的一場小刀會起義令英國人取得了控制中國海關的絕佳機會;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14年,英法為擴大在華權(quán)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這場持續(xù)4年的戰(zhàn)爭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約。
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 1876年因馬嘉理案簽訂《煙臺條約》。
1883年,法國為侵略越南而挑起戰(zhàn)爭。
在這場被稱為中法戰(zhàn)爭的戰(zhàn)爭中,清軍于馬尾海戰(zhàn)大敗后在陸地戰(zhàn)場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時清政府卻主張趁勝求和。
1885年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中法新約》。
1894年,日本發(fā)動了日本稱為日清戰(zhàn)爭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戰(zhàn)爭迅速失敗。
1895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
“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迅速在中國北方興起,列強以保護僑民為名,英法美俄德日意奧八國聯(lián)合起來,組成聯(lián)軍進入中國,同時俄國更乘機占領中國東北。
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同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qū)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發(fā)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zhàn)爭。
這次事件爆發(fā)后的幾年時間內(nèi),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1935年,日本發(fā)動華北事變,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日本軍隊為了占領中國,發(fā)動了全面對華戰(zhàn)爭。
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xù)舉行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
日軍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后,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
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并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fā)起進攻。
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還擊。
南京大屠殺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日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邊地區(qū)展開淞滬會戰(zhàn)。
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滬會戰(zhàn)結(jié)束。
12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正式下達占領南京的命令。
日軍軍官稱:“糧草不足就現(xiàn)地解決,彈藥不足就打白刃戰(zhàn)。
”日本軍人變成了到處偷襲搶奪谷物、家畜來充饑的匪徒。
在西進途中,日軍搶劫、殺害平民、強暴婦女的暴行已經(jīng)開始。
12月4日,日軍逼近南京外圍。
8日,日軍占領南京外圍陣地,已從北、東、南三面包圍南京,10日,日軍發(fā)動全線進攻,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guī)模屠殺。
據(jù)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
抗戰(zhàn)勝利后,指揮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松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谷壽夫被引渡給中國政府處死。
勿忘歷史
牢記屈辱
抵御外強唯一出路是富民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