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讀后感200字
我今天讀了一篇童話。
故事的內容是: 許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歡穿好看的新衣服。
他為了要穿得漂亮,把所有的錢都花到衣服上去了,他一點也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
除非是為了炫耀一下新衣服,他也不喜歡乘著馬車逛公園。
他每天每個鐘頭要換一套新衣服。
人們提到皇帝時總是說:“皇上在會議室里。
”但是人們一提到他時,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
”在他住的那個大城市里,生活很輕松,很愉快。
每天有許多外國人到來。
有一天來了兩個騙子。
他們說他們是織工。
他們說,他們能織出誰也想象不到的最美麗的布。
這種布的色彩和圖案不僅是非常好看,而且用它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異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稱職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讀了這個故事,我真的覺得皇帝很愚蠢,那兩個騙子得到了很多銀子、金子,他們達到了目的。
皇帝卻出了丑。
有些人為了達到目的,真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來,不就像同學欺騙老師一樣嗎?但總有別揭穿的一天,不是嗎
中國童話故事精選讀后感五十字
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做《皇帝的新裝》,我覺得這個故事里的皇帝超級傻,傻到什么程度呢
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他花了很多錢請兩個騙子給他做衣服,騙子裝模作樣地做衣服,其實什么也沒做。
后來皇帝穿上了他們做的衣服(光溜溜的),就這樣,他什么也沒穿就在大街上走來走去,他以為自己很漂亮,其實出盡了洋相。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刑天戰(zhàn)皇帝讀后感怎么
刑天不畏強權的精神
末代皇帝讀后感400字作文
末代皇帝讀后感《明朝那些事兒五》這一部講到了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同時也是一名末代皇帝。
對于亡國的皇帝,一般人的印象都是什么樣子的呢?爆君?昏君?無能?荒淫?……他們頭上扣著的帽子大多都是負面的,可是在書里,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末代皇帝。
真正的崇禎是這樣的人:敏感、鎮(zhèn)定、冷靜、聰明絕頂。
然而,大明江山,此時已經是個病入膏荒,沉疴難治的病人。
縱有妙手回春的扁鵑,也已經無能為力。
同時他的旁邊,還有一個虎視耽耽的后金,正等著大明這個曾經的巨人倒下,然后拾取這片繁華的土地。
對于崇禎來說,他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
對他,我只有無盡的遺憾,所謂生不逢時,倘若他出身在明朝的其他時期,他一定也會成為一個有為的君主,而不是背負罵名的亡國之君。
同時,我想起歷史上另外一個“臭名昭著”的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
不管是官方的史書,還是民間的傳說,這個據說是耗子精轉世的皇帝是一個最最荒淫的人,其實,我相信這都是李世民授意抹黑的。
隋煬帝的一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開通京杭大運河,至今予民有惠;推行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壟斷朝政,幫助寒門子弟進階朝堂,聽取民-意。
實施的“關中本位政策”,通過限制、削弱關隴集團的強大勢力和影響,整飭吏政,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統治的社會基矗當然做為一個人,都是有缺點,尤其是一個擁有至高權力的人,他的些微缺點都會被權力無限放大,而成為致命的傷害。
比如,楊廣的好大喜功,因為自己曾經的戰(zhàn)功赫赫,所以發(fā)動全國之力三征高句麗,想讓自己的文治武功得到后人的景仰,結果卻是未獲寸土、寸功,不了了之,反而耗盡國力,勞民傷財,激起民怨,引發(fā)叛亂,致使亡國喪命。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史書中的隋煬帝,缺點被無限放大,優(yōu)點幾乎是完全抹殺,才讓后人誤解至今。
其實,在隋唐以前的史書,可信度還是很高,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歷史的原貌。
而就是從隋唐以后,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篡改史書,開了先例,《隋史》是唐朝編撰的,所以楊廣被抹黑成弒父弒兄之徒。
而玄武門之變,也變成李世民是被-逼的。
不過墨寫的謊言永遠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
歷史的真-相總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
末代皇帝電影海報(2張)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zhàn)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
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后,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wèi)生間企圖割腕自殺。
中國戰(zhàn)犯管理所所長發(fā)現情況有異,急敲衛(wèi)生間的門。
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
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wèi)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yǎng),準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fā)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
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
登基之后,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
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他在監(jiān)獄里遇見了他的胞弟溥杰,于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養(yǎng)心殿院中,溥儀和溥杰玩得正起勁。
他已長到6歲,但還在吃乳母的奶。
他已經懂得手上握有無上的權力,并開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監(jiān)們。
這時傳來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儀被廢黜,他只是“紫禁城內的皇上”了。
1919年,英國教師莊士敦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在莊士敦任教的4年里,溥儀不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發(fā)生改變:學會了騎自行車,戴上了眼鏡,剪掉了辮子,穿上了西服,學會了跳舞、打網球,并且朦朧地向往西方的民-主政治。
盡管他在1922年仍按舊制娶了婉容為“皇后”,文繡為“皇妃”,他的心已飛向英國、飛向牛津大學。
鏡頭又閃回監(jiān)獄。
溥儀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歷史:電影劇照(二)(20張)1924年夏天,一隊馮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圍了故宮,迫令溥儀遷出紫禁城。
溥儀在莊士敦陪同下,帶著婉蓉和文繡第一次進入了宮外的世界。
在日本人的庇護下,溥儀到了天津。
不久后,文繡恥于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
日本人加緊了對溥儀的控制,女特務川島芳子被派駐在婉容身邊,莊士敦也不得不于1931年離開了溥儀。
1934年,日本侵吞了東北三省后,便要求溥儀出任所謂“滿洲國”的皇帝。
一心想復辟的溥儀不顧婉容,陳寶琛等人的勸戒,以“中國背棄了我”為理由自愿去長春登上了“滿洲國皇帝”的寶座。
婉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越來越遠。
為了延續(xù)后代,婉容和司機私通并懷孕。
當時日本人強逼溥儀在任命新國防大臣的文件上簽字,溥儀一開始不愿意。
沒料到日本人對他的身邊一切都了如指掌,這讓溥儀深受威脅,最后妥協。
后來婉容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日本人害死,她也被日本人強迫送走了,最后落得一個精神失常的下常溥儀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岡的監(jiān)護下,嘗夠了當兒皇帝的屈辱滋味。
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滿洲國”解體,溥儀出逃未遂,在長春機場上被蘇軍俘獲,才結束了他的丑惡的“前半生”。
在溥儀交代他的罪惡歷史時,鏡頭不時回到監(jiān)獄的牢房。
在整整10年的關押期間,溥儀已從一個連衣服都不會穿的“皇上”鍛煉成一個能自理生活并從事一些輕微勞動的平民。
1959年,溥儀被特赦了。
《中國大歷史》讀后感
讀后感:初看這本書,僅僅將其作為消遣,未必要全部看完。
然于后發(fā)覺此書多有牽扯財政知識,則上升至必讀之行列。
所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
我看此書則重在抽取其中的財政史,其他知識則可謂意外收獲了。
大歷史者,如作者所言,乃宏觀歷史,用350頁文字粗粗帶過我華夏五千年之文明,雖顯得簡陋而無所適從,但有利于讀者在閱讀中整體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作者別具匠心地將之與世界史聯系起來,則又提供了另一番視角。
總體上,我在閱讀此書時有三大收獲,現簡述如下:第一, 對歷史的整體認識有所提升。
一般傳統歷史家將中國史看做帝王之家史,以為皇帝君王者,,無所不從。
然則在此書中,作者向讀者傳達出鮮明的觀點是,,是在一種道德的指引下運行。
帝王要有所作為,也必須依著道德軌跡,或者成為道德之代言人,否則便不能收到萬民的支持。
作者在書中屢次用到“中國是一只大型的潛水艇夾肉面包”,此比喻雖生硬而令人費解,卻還是充滿想象力的。
歷史發(fā)展乃上下兩重力量互相作用的結果,要維持整個國家之穩(wěn)定,上下必須達到一種平衡,而這種平衡的引子,在古代正是道德。
作為古代經濟之基礎者,正是“農業(yè)之系統”,其與“商業(yè)之系統”相對。
凡古代之昌盛時期,必有解決土地問題之暫時良策,并有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筑。
待到每個朝代后期,由于小自耕農的衰落,農業(yè)凋敝,國家自然混亂了。
第二, 對一些具體歷史細節(jié)的糾正認識。
在對人方面,比如,我從書中知道,是在光緒帝死后不到24小時去世的,而則是在運動失敗前服毒自殺(對這點我尚且有所懷疑);趙瑣以及明朝最后一任皇帝,都有一番雄心壯志,專于政事,卻無力回天。
在對事方面,我知道的新政,使中國在當時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
其廣度和深度不曾在那時世界里任何地方提出。
元朝兩次征日,未能取勝的原因,乃是“神風”幫助,看來戰(zhàn)無不勝的到了海上戰(zhàn)斗力就減弱了。
在“三國干涉還遼”之后的坎坷命運,之前在歷史教科書中卻只字未提。
“文化大革命”雖說是十年離亂,卻也提供了一個新的改組機會。
第三, 財政對于中國古時朝代的興衰有重要影響。
黃仁宇先生在書中對于每個朝代,都會專門分析其財稅制度。
若財稅制度符合當時小自耕農的實際情況,則國家能夠得到充足的財源;而如果該朝代未能建立合理的財稅體系,則滅亡不遠矣。
歷史界甚至公認明朝之覆滅由于財政的破產,黃老也曾提出民國時期各軍閥未能成為實際之強人,他們缺乏效能的主因在財政。
兩稅法、王安石的變法、一條鞭法等等都是各朝代為了挽救頹勢對于財稅制度的改革。
但這些改革之所以要么未能實行,要么未能取得實際效果,正是因為他們要么脫離小自耕農的實際,要么由于改革主持者失勢,其所倡導的政策,也被反對派否定。
小自耕農的破產與國家之衰落往往構成因果關系。
結果國家稅收不能按時按量征收,君主只好提高稅率,或者變換著方式增加附加稅。
軍人不能按時獲得足夠軍餉,則軍隊素質下降,遇到各種天災人禍,國家也無足夠能力應付。
真是成也財政,敗也財政。
這甚至讓我有些懷疑,是否中國古之朝代更替,無非是“財政周期”
如此看來,財政之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那么由此及彼,現今中國財政制度的設置,對于國家之強盛必定也是舉足輕重的。
然目前國家財稅制度所受之詬病,已經愈加明顯。
學財政的人應該以完善這一整套制度為己任。
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除非下層有法制上的保護,上端無限制收稅的權利并非執(zhí)政者之福。
因為全國財政并無實際上之結構,各級人員也各就自己的方式敷衍塞責。
目前我國對于下層之法律保護已算有所進展,但對于私有財產的保護尚不到位。
如此,要想到達作者提出的真正“數目字管理”,尚有一段距離吧。
比如目前增值稅的征收就常常遇到逃稅偷稅的現象,而要想實現如美國之以所得稅為主體稅種,實在任重道遠。
民間故事七兄弟讀后感50字
1、《七兄弟》這本書真好看,我看了還想看。
故事講的是:王大娘生了七個兄弟,面貌聲音全一樣。
老大救了皇帝一命,皇帝反而要傷害他,最后七個兄弟一起戰(zhàn)勝了壞皇帝。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的道理。
我一定要團結小朋友才能做好事情,團結才有力量。
2、這本中國傳統的童話繪本,看了一遍又一遍。
既羨慕七個兄弟的本領高強,又痛恨壞皇帝的昏庸。
最后,七兄弟戰(zhàn)勝了 壞皇帝之后,我覺得無比高興,真正明白了,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戰(zhàn)勝邪惡,戰(zhàn)爭困難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讀后感
急啊幫幫忙~~~~
今日的中國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發(fā)展著,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少年的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國。
即梁啟超先生理想中的“少年中國”。
作為一個“少年中國”的少年,怎樣做才不至愧對這稱謂呢
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識。
因此,我們從小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孜孜不倦、勤勤懇懇,而且要謙虛謹慎,不恥下問。
這樣,知識才會在我們的腦子里扎下根,成為我們自己的財富。
少年還要有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力。
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他是初升的太陽,他是才華發(fā)源的長河,他是一團能燃燒世界也能燃燒自己的烈火
少年來到這個世界上,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總想憑自己的本事改造它們,有時對一切都感到不甚滿意,雖然有些目空一切,然而,這正是少年所特有的性格爭強好勝,我們尤其要保持少年人特有的性格
古人云:時間如同東流水。
是的,時間過得很快,。
所以,作為“少年中國”的少年,我們要珍惜光陰,加倍努力。
現在的中國,一切都在快節(jié)奏、高效率地行進。
生活在這樣一個飛躍的時代,我們少年人更要做時間的主人,用掌握的知識、實踐和創(chuàng)造去開拓生活。
我們古老文明的國度有不少的英雄出自少年。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著名的詩人。
自幼聰穎過人,才華出眾。
但是年近28歲就死去。
這說明舊時代的有為少年缺乏用武之地, 所以,只有今天的少年才是未來歷史的主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每每讀到《少年中國說》,總會被梁任公對少年的熱烈激情所感染,總會熱血沸騰豪情滿懷———是啊,還有什么能比少年的精神狀態(tài)更有資格表征國家的競爭力
正是基于少年對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性意義,所以看到今天我們的少年表現出的狀態(tài),感到很是不安。
13日的《信息時報》報道,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項關于青年就業(yè)方面的調查顯示,46.3%的青年心目中最理想的職業(yè)為黨政機關干部。
而9年前的同類調查結果顯示,當時“自己創(chuàng)業(yè)”(32.9%)被青年認為是自己未來發(fā)展最有前途的一項選擇。
透過這個調查結果,至少顯示出青少年的官本位意識不是在淡化,而是在加重,而且思想趨于保守。
青少年的如此思想狀態(tài)不是一個好兆頭。
同日的《中國青年報》報道,2003年教育部在例行的體質監(jiān)測中,對全國11萬多名大中小學生進行調查,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學生的運動素質下降,近視率居高不下。
不得不聯想到前段時間相關的一個調查:四川成都市計劃生育指導所歷時一年多,對成都地區(qū)549位大學生的精子進行檢測,并做出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成都地區(qū)大學生精子質量已經亮起紅燈。
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習慣不好,以及未婚同居增加了生殖器感染的機會。
從身體狀態(tài)到精神狀態(tài),從現實到理想,籠罩在“少年中國”之上的是一層灰色的暗調,我們能指望這樣的身體狀況為祖國工作多少年
又如何能指望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延續(xù)讓世人為之驚訝的中國奇跡
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語境下,我們談生態(tài)環(huán)境,談社會公平,談教育,談財富的再分配,但我們忽略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那就是人———今天那些在讀書、在憧憬、在大學里眺望未來的青少年們。
考察美國的發(fā)展史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最大的飛躍正源于幾代年輕人共同努力的積累。
今日之中國有如此的發(fā)展奇跡,不也是以六七十年代那一代年輕人為發(fā)展的中堅力量而創(chuàng)造的嗎
年輕人不斷在成長,過去的年輕人又在不斷地老去,無疑,支撐社會的中堅永遠是青年人。
聯合國預計,到2040年,中國青壯年人口與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1,而在2000年比例為6.4:1。
當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少年中國”能讓人放心嗎
“少年中國”的建設是應該提到一個戰(zhàn)略的高度了。
不然的話,20年、30年后的今天,我們拿什么跟世界比,拿什么維持未富先老社會的平衡和發(fā)展
求 中國近代歷史小故事 以及讀后感!!!!!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3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約公元前2070年到約公元前1600年 約公元前2070年 禹傳位于啟,夏朝建立 商 約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403年 三家分晉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公元前260年 秦趙長平之戰(zhàn)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zhàn)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 西漢設西域都護 公元9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fā)明地動儀,早于歐洲1700余年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fā) 三國(220年到280年)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晉滅吳 ,統一全國 316年 匈奴攻占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在此前后進行了改革,順應了歷史潮流 隋 (581年到618年) 581年 北周外戚楊堅建立隋朝 589年 楊廣率軍滅陳,隋統一南北 605年-610年 開通大運河(永-通-邗-江,N-S)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 唐 (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隋煬帝死于江都)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李世民626年上臺) 690年 武則天稱帝,是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713年-741年 開元之治(開元盛世) 8世紀前期 渤海國建立。
南詔首領皮羅閣統一六詔 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一回槧紇 755年 -763年 安史之亂 770年 唐德宗,楊炎,兩稅法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zhàn)爭 五代 (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北宋 (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043年 “慶歷新政” 1044年 宋夏和議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1127年 靖康之變,金滅北宋 南宋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趙構建立南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zhàn)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76年 元滅南宋 元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2年 忽必烈遷都大都 1368年 明軍攻占大都,元朝結束 明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在江南出現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581年 一條鞭法 張居正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zhàn)爭爆發(fā) 清 (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占北京,明亡 清軍入關,打敗農民軍,進占北京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69年 “更名田”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3年 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1684年 清朝設置臺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12年 以1711年人丁數固定丁稅 雍正時期 “攤丁入畝”,征收統一的地丁銀,徹底廢除人頭稅 清朝設軍機處,駐藏大臣 1726年,開始大規(guī)模改土歸流 1757年 粉碎準噶爾貴族割據勢力,統一天山北路,后設烏里雅蘇臺將軍,科布多參贊大臣 粉碎大小和卓叛亂(天山南路) 1762年 清朝設伊犁將軍 1684年 清朝設置臺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在廣州禁煙。
6月在虎門海灘銷煙。
英國政府決定發(fā)動侵略中國戰(zhàn)爭 1840年 6月,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軍從廣州轉攻廈門,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 1月,琦善同英國簽訂《穿鼻草約》,道光帝不滿,派奕山到廣州主持軍事,對英作戰(zhàn)。
關天培在虎門炮臺抗擊英軍,壯烈犧牲。
5月,英軍進逼廣州,弈山投降。
三元里人民進行抗英斗爭。
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總兵抗敵犧牲。
1842年 6月,陳化成堅守吳淞口以身報國。
鎮(zhèn)江守軍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
8月,英艦到達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
1843年 英國強迫清攻府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
洪秀全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 1844年 《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洪秀全和馮云山到廣西山區(qū)傳教,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先后參加拜上帝教,成為領導骨干。
1848年 洪秀全寫成《原道覺世訓》、《太平天日》等文章 1851年 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 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
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4月,發(fā)動北伐與西征 1856年 秋,“天京事變”發(fā)生。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1858年 沙俄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
英法聯軍占領天津。
俄、美、英、法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1859年 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換條約文本,蓄意挑釁,炮轟大沽口。
中國守軍開炮還擊,擊沉擊毀敵艦多只。
1860年 英法聯軍攻占天津、北京。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簽訂 1861年 總理衙門建立。
11月,那拉氏發(fā)動政變(史稱“辛酉政變”或“北京政變”)。
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
曾國藩創(chuàng)設安慶軍械所,是為洋務派辦的第一個軍事工業(yè)。
1862年 安慶防御戰(zhàn)失敗,陳玉成犧牲。
李秀成率軍進攻上海,同中外反動軍隊激戰(zhàn)。
曾國藩統率反動武裝,在外國侵略者配合下圍攻天京。
太平天國軍民進行天京保衛(wèi)戰(zhàn)。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 1867年 美國借口美船水手被殺,派軍隊侵犯臺南,被臺灣人民擊退 1871年 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區(qū)。
1872年 李鴻章設立輪船招商局,是為洋務派辦的第一個與民用有關的工業(yè)。
廣東南海商辦的繼昌隆繅絲廠創(chuàng)立。
1874年 日本侵略軍侵犯臺灣,臺灣軍民堅決抵抗。
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專條》 1883年 12月,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
1884年 8月下旬,法艦突然襲擊馬尾軍港的福建水師。
清政府下詔對法國正式宣戰(zhàn)。
10月,劉銘傳的清軍擊退進犯臺北的法軍。
1885年 3月,法艦進犯浙江鎮(zhèn)海。
劉永福黑旗軍和越南人民配合,在臨洮大敗法軍,收復十多個州縣。
馮子材在鎮(zhèn)南關大敗法軍,乘勝追擊,收復諒山等要地。
6月,《中法新約》簽訂 1888年 康有為第一次向光緒帝上書,要求變法。
1893年 12月 中國人民的大救星,未來中國的偉大領袖誕辰 1894年 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占領漢城。
7月,日軍突然襲擊在牙山附近的中國運輸船和駐軍,挑起侵略中國的甲午戰(zhàn)爭。
左寶貴在平壤戰(zhàn)役犧牲。
在黃海戰(zhàn)役中,鄧世昌、林永升等犧牲。
日軍侵入遼東半島 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5年 在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北洋海軍覆滅。
清政府求和,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徐驤領導的臺灣義軍和劉永福配合,抗擊日軍。
康有為等“公車上書”,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
1897年 德國強占膠州灣,民族危機嚴重。
嚴復譯述的《天演論》在《國聞報》上定期發(fā)表。
1898年 6月,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任康有為為總理衙門章京。
接著又派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等人參預變法。
9月,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譚嗣同等六人(戊戌六君子)。
史稱“戊戌政變”。
戊戌變法失敗。
1899年 美國提出侵略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1900年 夏,在京津地區(qū)義和團運動的影響下,其他各地也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全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浪潮。
6月,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義和團在廊坊、老龍頭車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擊八國聯軍,圍攻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和西什庫教堂,在北侖配合清軍阻擊八國聯軍。
1901年 9月,《辛丑條約》簽訂。
1902年 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在《蘇報》上發(fā)表。
1903年 鄒容著《革命軍》,章炳麟為《革命軍》作序。
1904年 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華興會、光復會成立。
陳天華著《猛回頭》和《警世鐘》。
1905年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提出政治綱領,選舉孫中山為總理,創(chuàng)辦了《民報》。
1906年 革命黨在萍鄉(xiāng)、醴陵、瀏陽起義。
1907年 孫中山領導鎮(zhèn)南關起義,旋敗。
徐錫麟在安徽起義,失敗被害。
秋瑾準備在浙江響應,被捕慷慨就義。
1911年 4月,孫中山和黃興發(fā)動廣州起義,失敗。
5月,保路運動爆發(fā)。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
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zhèn)取得勝利,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民國 (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元旦,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接著成立臨時參議院,不久,頒布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月,清帝退位。
孫中山辭職,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宋教仁等準備組織責任內閣,以限制袁的權力;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1913年 3月,袁世凱派人在上?;疖囌練⒑α怂谓倘?。
7月,爆發(fā)“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失敗后,袁強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權力進一步擴大。
1915年 1月,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五九國恥”。
12月,袁世凱當上了中華帝國皇帝,改年號為“洪憲”。
蔡鍔在云南起義,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
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掀起新文化運動。
1916年 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6月,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
黎元洪繼任總統。
總理段祺瑞操縱北京政府實權。
李大釗發(fā)表《青春》一文,號召青年追求進步,勇敢地創(chuàng)造青春的中國和世界。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
段祺瑞下令對德宣戰(zhàn),宣布不再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
孫中山在廣州發(fā)動護法運動。
1918年 魯迅發(fā)表《狂人日記》,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吃人的舊社會。
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熱情歌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fā) 1920年 夏 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建立 秋 在湖南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 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 1月-3月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7月 中共“二大”召開 1923年 2月 京漢鐵路工人舉行“二七”大罷工 6月 中共“三大”召開 1924年 1月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革命統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1925年 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逝世 5月30日 發(fā)生“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fā) 1925年6月- 1926年10月 香港工人大罷工 1926年 3月 蔣介石策動“中山艦事件” 5月 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 7月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6年10月-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 1月 武漢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月 發(fā)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12日 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 7月15日 汪精衛(wèi)集團叛變革命 1927年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在漢口) 9月 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qū) 12月11日 廣州起義 1928年 4月 朱毛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0年 冬- 1931年秋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 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大舉侵華 11月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1月28日 日本發(fā)動“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戰(zhàn) 3月 偽“滿洲國”成立 1933年 春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11月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于福建(蔡,李) 1934年 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 1月 遵義會議召開 7月 “何梅協定”(日本制造“華北事變”) 8月 中共發(fā)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 10月 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爆發(fā) 12月 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發(fā)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6年 2月 東北抗日聯軍建立 5月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 10月 全國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12月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1937年 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zhàn)爭開始 7月17日 蔣介石發(fā)表廬山談話 8月13日 日本發(fā)動“八?一三”事變 8月 中共洛川會議,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9月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建立 9月-11月 凇滬會戰(zhàn) 太原會戰(zhàn)-(忻口阻擊戰(zhàn),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10月 八路軍創(chuàng)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12月 南京失守,日軍進行南京大屠殺 1938年 春 徐州會戰(zhàn),臺兒莊戰(zhàn)役勝利 5月 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 10月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 底 中共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 3月 汪偽政權建立于南京 5月 棗宜會戰(zhàn),張自忠殉國 8-11月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 1941年 1月 國民黨發(fā)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采取“三三制”原則,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進行反“掃蕩”斗爭,保衛(wèi)解放區(qū) 1943年 治外法權被廢除 1944年 豫湘桂戰(zhàn)役 1945年 4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zhàn)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 9月9日 中國戰(zhàn)區(qū)簽字儀式 8月28日-10月10日 國共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1946年 1月 政協會議開幕 夏 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第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開始 -1947年 粉碎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12月 北平學生發(fā)動抗議美軍暴行的運動 1947年 發(fā)動“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6月底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7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guī)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1948年 9月-11月 遼沈戰(zhàn)役 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zhàn)役 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zhàn)役 1949年 3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4月21日 、朱德發(fā)而進軍令,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 4月23日 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結束 6月30日 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五、 現代史 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革命開始 鎮(zhèn)壓反革命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結束,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制度被徹底廢除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朝鮮戰(zhàn)爭結束,抗美援朝勝利 底 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 4月至7月 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身份參加 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5年 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銜制 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 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1957年 中共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黨中央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廬山會議,“反右傾”斗爭 1960年 冬 黨和政府開始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恢復發(fā)展生產 1962年 初 七千人大會 1964年 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 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石油得以全部自給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年 1月 全國各地掀起奪取黨政各級領導權一月風暴 2月 “二月抗爭”(“二月逆流”)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8年 “文革”影響波及經濟領域 1970年 我國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 1971年 7月 基辛格秘密訪華 9月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10月25日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2年 2月 尼克松訪華,<<中美聯合公報>>發(fā)表,中美關系開始正?;?、 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1975年 主持中央工作,提出全面整頓 1976年 1月 周恩來去世 4月 四五運動 9月 偉大領袖逝世,各族人民無限悲痛 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7年 底 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 初 全國科學大會 5月 〈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底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 1979年 1月1日〈告臺灣同胞書〉 中美建交 1980年 中共中央為劉少奇恢復名譽 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qū) 1981年 葉劍英發(fā)表“葉九條”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下簡稱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底 大規(guī)模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基本結束 1984年 中英聯合聲明 1985年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 1987年 4月 中葡聯合聲明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明確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989年 中國共產黨十三屆四中全會 1992年 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經濟體制改革,第三代領導集體 1997年 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 9月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鄧理論入黨章,提出 基本綱領 1999年 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 200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