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近代史書籍的讀后感
讀了《傳》這部書,對有了深的 了解。
這部傳記將放在一個普通農家子弟的歷史起點上來客觀地描述他的成長和成熟過程。
17歲才出鄉(xiāng)關,與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產黨人比較起來,他接觸外部世界和新知識、新思想也許要晚一些。
但是,從書中我們看到,他雖和同時代許多人一樣經過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種更執(zhí)著、更實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
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業(yè),達到前人未能達到的高度;這也就使得當許多和他同時代的曾經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時候,而他卻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帶領更多人取得成功。
的一生是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的一生,也是不斷進行理論思考和理論創(chuàng)造的一生。
他在年輕的時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
在他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后,這一特質和思想源頭得到了升華和充分的發(fā)展。
他對問題從不滿足于就事論事地去解決,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質,從中找出帶普遍性的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并從理論上做出新的概括。
書中對理論問題的敘述和分析,由于緊扣住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和具體實踐,顯得既深刻又生動,清晰地展示了重要思想理論觀點形成發(fā)展的脈絡,也從一個重要側面集中反映了作為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結晶的思想科學體系的形成發(fā)展過程。
這部傳記沒有把民主革命時期的當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來寫,而是把他放在一個個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中,努力反映客觀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
對于中國革命,也不是一開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順應歷史潮流,審時度勢,吸取全黨和群眾的智慧,逐漸形成他的文韜武略。
在中國革命過程中,對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他也不是都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的。
他自己還說過,在中央蘇區(qū)時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點,長征中他也指揮打過敗仗。
這部傳記沒有回避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觀的敘述和評價,從而保持了全書的歷史真實性。
是中華民族的驕子,是一個時代的象征。
他身上集中了一個偉大民族和時代的精粹。
這種境界,不是大家都能達到的。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人生經歷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啟示。
因此可以說,這部傳記是一部的啟示錄。
?
有關中國近代史著作的讀后感
魯迅:《朝花夕拾》 《彷徨》 《吶喊》 《故事新編》 (小說集) 郭沫若:《女神》 《星空》(小說集) 小說 茅盾:《子夜》 《虹》 《第一階段的故事》 《鍛煉》 《腐蝕》 《春蠶》 《秋收》 《寒冬》 《林家鋪子》 郁達夫:《沉淪》 《南遷》 《銀灰色的死》 《茫茫夜》 冰心:《繁星 春水》《寄小讀者》 《再寄小讀者》 《三寄小讀者》 老舍:《趙子曰》《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 《月牙兒》 《龍須溝》 葉圣陶:《飯》 《校長》 《夜》 《一篇宣言》《倪煥之》 巴金:《春》 《秋》《家》《滅亡》《新生》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三里灣》 這些基本都符合你的要求 隨便選個看看
需要讀有關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寫一千字左右的讀后感
《苦難輝煌》讀后感著作名稱:《苦難輝煌》 著作的作者: 金一南 出版社: 華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月內容簡介:本書聯系國際背景,從有重大影響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下,建立紅色政權、率領紅軍進行戰(zhàn)略轉移的偉大壯舉,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zhàn)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
正文:前些日子,我讀了金一南所寫的《苦難輝煌》,讀完之后,感覺受益匪淺,頗受啟發(fā)。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客觀、真實、全面。
這本書中告訴我們,歷史是個復雜的多面體,事實并非想象。
偉人其實也很普通,沒有神的智慧與力量。
他們也會犯錯誤,也會打敗仗,也會罵人。
這本書的運用寫實主義手法,以普通人的視角,從細微處著筆,讓歷史人物“有血有肉”,更加豐滿、生動和具體,仿佛就在我們身邊一樣。
在此書中,金一南教授不僅明確地回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這個問題,更全面細致地用大量事實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歷史的選擇”這一精辟的論斷。
縱觀全書,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啟發(fā):實事求是是共產黨的思想精髓。
書中寫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送來了組織指導,甚至送來了部分經費,但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原文第35頁)這就要求當時共產黨的領導人審時度勢,結合實際,研究和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革命之路,而不能照搬國外的經驗。
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從苦難走向輝煌,而不是從苦難跌入深淵,就是以為他們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遵循并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
在艱苦中不懈奮斗,自主創(chuàng)新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
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
所以,不要為自己籍籍無名而憂傷,卻要樹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極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業(yè)中去。
《苦難輝煌》中那種空前復雜的歷史環(huán)境,與我們今天面臨的局面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還有飛機轟炸的情況下,沒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魄力,不運用超常規(guī)的軍事方法不僅無法取勝,甚至連保全自身都存在問題。
然而,正是因為以為首的革命領導集體能夠審時度勢,開拓創(chuàng)新,通過游擊戰(zhàn)、開辟革命根據地等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攻守策略,不僅壯大了自身實力,更奪取了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若等閑”,回首當年,長征精神既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思想星火,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思想燈塔,長征精神中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從戰(zhàn)爭年代到和平時期,從干革命到干工作,為國家為民族奉獻著自己聰明才智。
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正是因為有著無數為了社會主義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斗,自主創(chuàng)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的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
堅定的信仰與艱苦奮斗的作風是表里相依、內在統一的。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與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不能脫離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正確方向,就不能激發(f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zhí)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正如書中所說:“你可以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區(qū),征程兩萬五千里,一路硝煙,一路戰(zhàn)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隨,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
但有一點你將永難忘懷:那就是長征所展現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氣概。
”(原文第490頁)在當今經濟繁榮、國力昌盛的年代,我們應始終保持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盈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從輝煌走向更加輝煌。
切不可麻痹慵懶、腐化墮落、驕奢淫逸。
讀完《苦難輝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個物欲橫流、信仰珍貴的年代,有什么能讓我們感動
有什么值得我們崇敬
有什么能讓我們追隨
我的答案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緬懷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行動就是最好的緬懷。
于我而言,我將繼續(xù)以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為指引,將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的具體行動中去,做一個真正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具體來說,就是在政治上追求進步、在工作上敬業(yè)愛崗、在學習上積極進取、在生活中奉獻愛心,讓信仰成為一種動力,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