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剖心的典故
【釋義】: 指比干向商紂王進諫忠言,被商紂王剖心殺死之事。
后以此比喻統(tǒng)治者無道,殘害忠良。
商紂王荒淫無道,其庶兄微子幾次勸導(dǎo)進諫,皆不聽。
于是微子與大師(古代三公之一)、少師(輔導(dǎo)太子之官)商議,一起出走避開。
商紂王叔父比干,當(dāng)時任少師官,對紂王的作為不滿,并發(fā)誓說,“當(dāng)臣子的,不得不以死進諫忠言,”遂向商紂王強行進諫。
紂王不采納其忠言善意,反而怒氣亂發(fā)地說,“我聽說圣人心有七個窟窿洞。
”便破開比干之胸膛,觀看比干的心。
此典又作“比干諫”、“剖心比干”、“七竅比干”。
【出典】: 《史記》卷3《殷本紀》108、109頁:“紂愈淫亂不止。
微子數(shù)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
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
’乃強諫紂。
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qiào俏,窟窿;洞)。
’剖比干,觀其心。
”《正義》引《括地志》云:“比干見微子去,箕子狂,乃嘆日:‘主過不諫,非忠也。
畏死不言,非勇也。
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
’進諫不去者三日。
紂問:‘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義自持。
’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信諸?’遂殺比干,刳視其心也。
”
比干剖心 的原文
是第一個記載的史書,中認為,比干是被而亡的記載紂愈淫亂不止。
微子數(shù)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
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
”乃強諫紂。
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
”剖比干,觀其心。
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
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
於是遂率諸侯伐紂。
紂亦發(fā)兵距之牧野。
甲子日,紂兵敗。
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
遂斬紂頭,縣之白旗。
殺。
釋之囚,封比干之墓,表之閭。
封紂子、祿父,以續(xù)殷祀,令修行之政。
殷民大說。
於是為天子。
其后世貶帝號,號為王。
而封殷后為諸侯,屬周。
誰知道比干剖心的故事
歷史上,比干勸紂王不要施行暴政,結(jié)果被紂王挖掉了心,聲稱看看他的心是不是七竅封神榜中,比干吃了姜子牙的藥,并沒有立刻死去。
他不說話走出皇宮,看到一個賣空心菜的,問怎么賣,又問人心怎么賣,賣空心菜的說沒法賣。
比干就問:“那人沒了心怎么辦
”那人說:“沒心就死了。
”比干就死了。
如果他說無心能活,比干就能活。
比干為什么要剖心
是妲己害死忠臣的借口,妲己整天說胸口疼,紂王尋遍名醫(yī)為她治病都不見好,最后說是要比干的心做藥引。
剖了心的比干忍著劇痛去了集市。
遇到的不是卷心菜,是空心菜。
那個賣空心菜的婆婆是妲己變的,比干問:“老婆婆。
菜沒有心可以活,人沒心能活嗎
”婆婆答:“人沒心當(dāng)然不能活了
”比干就從馬上倒了下來死了。
比干剖心是何意?出自于哪
【釋義】“比干剖心”比喻忠臣被害。
【出處】此典出自《史記·殷本紀》:“紂愈淫亂不止。
微子數(shù)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
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
”乃強諫紂。
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
”剖比干,觀其心。
箕子懼,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
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
周武王于是遂率諸侯伐紂。
”我國商(殷)朝的最后一個王叫帝辛,也叫紂。
他雖然有一定的歷史功績,但卻是一個非常荒淫殘暴的人,并且剛愎自用,不愿聽從別人的勸告。
周武王已經(jīng)準備討伐殷紂王的時候,但是殷紂王卻毫無改悔之意,并且越來越淫亂。
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微子啟多次勸諫他改邪歸正,紂王根本不聽從他的勸告。
無奈之下,微子就同太師、少師商議,一起躲藏到別的地方去。
紂王的叔叔比干說:“作為臣子,不得不冒死進諫。
”于是,他對紂王強行勸諫。
紂王大怒,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竅,我倒要看看你的心到底有幾個窟窿
”他居然殺死比干,取出心來觀賞。
紂王的堂兄弟箕子恐懼萬分,只好裝瘋賣傻扮作奴隸,但紂王還是把他囚禁了起來。
殷朝有些太師、少師一類的大官,甚至偷偷地拿走太廟里的祭器、樂器,投奔了周武王。
于是,周武王開始率領(lǐng)諸侯軍,大舉討伐殷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