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成語才高八斗之后的感悟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釋義] 才:文才。
形容人文才很高。
[語出] 宋·佚名《釋常談·八斗之才》:“文章多;謂之‘八斗之才’。
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正音] 斗;不能讀作“dòu”。
[辨形] 才;不能寫作“材”。
[近義] 八斗之才 才識過人 才華橫溢[反義] 才疏學淺 才疏智淺[用法] 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識豐富。
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郭沫若在青年時期創(chuàng)作的《女神》長詩;就奠定了他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形象。
[英譯] full of literary talent[成語故事] 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
他的詩,大都描寫會(kuài)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于刻畫自然景物,開創(chuàng)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
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
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并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夸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評價非常高。
有誰寫過蘇東坡傳讀后感的,借我用用,
曾和一位男性友人討論過有關才子才女的話題。
他對于“才女”這個稱呼有很多的意見,我想大概是來源于他的生活。
沒辦法,誰讓那么多形形色色女子在他面前自稱才女呢
生生讓這個詞變味,稀釋了。
當然,他是學工的,不論是在德國還是在中國,都是上的僧多粥少的工科大學。
所以,他對才女這個詞,是沒有太多感性認識的。
所以,我同情他,所以,對于他提起“才女”兩字的不屑之意,我采取了忽視加上容忍的態(tài)度。
這個世界上的才女是有的,而且我認識的才女通常長的還不錯。
不過,對于才子,我是敬而遠之的。
才子這個詞,有著太豐富的內(nèi)涵了。
嫁給一個才子,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我覺得我還不夠浪漫。
如果一個才子懷才不遇,將變得孤僻怪異,那么受罪的是他的妻子。
這樣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的家族發(fā)生過。
所以不禁對才子有幾分忌憚。
不論中外,且論古今,我認為第一才子當屬李白。
真真是謫仙,他的才氣,深不可測,浩浩然充塞天地,不知其始,不知其終。
他的氣象,格局,無不反映了那個大唐盛世,后世縱然才高八斗,也寫不出他那樣渾然天成的錦繡文章。
既然是仙,乘風而來,乘月而歸,自然多了幾分冷清,讓人不好親近。
流傳下來的野史趣聞也不多,形象始終不夠豐滿。
第二才子,我認為當推蘇軾了。
看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才對他的一生有了更全面和清晰的認識。
原來,他是個那么多才多藝的人,寫政論文章很好,散文有著名的前后赤壁,詩詞自不必說,連書法都很好,畫畫也很不錯。
這些文學藝術的門類,如果精通一門就很了不起了,何況他門門都拿得起,放得下。
除了文人的根本,他還對工程情有獨鐘,是個辦實事的人,西湖上著名的蘇堤就是他留下的。
做官,做文人很成功也到罷了,他還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幽默風趣,給坊間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話題軼事。
有些是真的,有些我也懷疑是后人假托。
只是大家太喜愛他了,后世的人們在一粥一飯里還追念著他。
有時也不忘打趣他,說說他和佛印在一起時,那些自作聰明的小故事。
我想,東坡如果泉下有知,后人對他的這種態(tài)度,一定也會莞爾一笑。
他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他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
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zhuǎn)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tài)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想起東坡,就好像想起一個朋友。
他讓你敬慕而又快樂,他有滿肚子博學,偶爾小小的促狹不失可愛。
他尊重女性,真心實意的欣賞她們,用美麗的詩句吟誦她們,你看不到半點的狎猊猥瑣。
他不光在理論的高度闡述治國的道理,在具體為政當中,也是把百姓的福祉裝在心中,不惜為他們奔走呼號,做一切他能做到的事情。
他笑對自己的命運,對每個流放地他都能看到好處,熱愛它,贊美它,氣得他的政敵要把他發(fā)配到海南島才罷休。
他很少悲嘆自己的不幸,相反,他總是能發(fā)現(xiàn)別人發(fā)現(xiàn)不了的風景,美食與樂趣。
什么事情,經(jīng)過他的點染,便覺得新奇有趣,翻出一層新意思出來。
是他,寫西湖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奠定了西湖的審美地位;是他,寫如何把豬肉做的鮮美,至今人們還按照他的法子燒東坡肉;是他,來到嶺南這樣的地方,還能夠發(fā)掘它的好處,在那里買田置舍,還說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世上的艱難苦恨,荊棘豺狼,在他眼中都化作了霽月清風,晴天朗日。
還有什么能難倒他呢
他是如此的興致勃勃,又是如此的超越世俗。
雖然后世美譽甚多,但是蘇東坡留給我們的印象,仍然是多面的,豐富的,有血有肉的。
他不是神,他不是完美的,他也曾經(jīng)想要自殺,他也曾經(jīng)在文字獄中承認莫須有的罪名,他也因為高調(diào)而得罪了不少人,這些政敵們出于利益和妒忌對他進行了無情的迫害。
但他,絕對是一個健康的人。
他不偏激,儒釋道在他的身上有著完美的融合。
他有儒家的進取,正義,也有佛道的灑脫出世。
他即追求長生不老,健康長壽,也不放過品嘗美味的機會。
他有文人的優(yōu)點,卻沒有文人的酸腐和清高之氣,反而和勞動人民打成一片,更在黃州這個苦寒之地親自開墾,做一個躬耕的農(nóng)夫。
這樣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別說在古代,就是現(xiàn)在要找到一個都不容易呢。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jīng)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
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中華文明燦燦星河,才子更是多如星斗,吾不愛才子,獨愛東坡
《讀書伴我成長征文》讀后感 - 百度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都是大家知道的最常見的名言了.書能帶我們遨游知識的海洋;書能幫我們得到知識,書讀多了,你就不會看著駱駝說馬腫——少見多怪.冰心說:“好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對于每一本好書,我都將它們視為珍寶,看作摯友.在每個寂靜的夜,與書促膝長談.一回,我在家看書,忘了吃飯的時間;還有一次,我五點鐘起來看書,為了不被父母發(fā)現(xiàn),我躡手躡腳地跑進書房,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書,那時還是寒東臘月,刺骨的寒風冷得我瑟瑟發(fā)抖,但為了看書,我豁出去了,頂著寒風繼續(xù)看……日復一日,我就這樣在一片書香中體味著作品的精髓,艱深的文字不再是理解的障礙,讀書對于 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需要,而不是一種負擔.書就好比是我的食物,沒有書,我就像吸了毒似的,渾身不自在.我看書常常廢寢忘食,大人是借酒澆愁,我卻借書澆愁,悶悶不樂的時候,我就看書,因為只有書才能帶給我快樂.現(xiàn)在我對書情有獨鐘,看得如迷,大家都覺得我走火入魔了,但我覺得多讀書并不是什么壞事,只有多讀書,你才能了解大千世界,知識才能獨占鰲頭,學習才能名列前茅,如果你知識少了,就會少見多怪,別人知道的東西,你就不知道,成為一個“菜鳥“.讀書是積累,知識的大小要靠日積月累才形成.之后,我每日與書相伴,見不到書,就覺得缺了什么.從此,我也不在調(diào)皮,而是擠出時間看書.書豐富了我的知識:它帶我上天,了解宇宙廣闊;它帶我入海,了解海洋神秘;它又帶我回到過去,了解鮮為人知的事情…… 書是打開知識寶庫的.每一本好書都像一位啟蒙老師,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它告訴了我做人的準則,讓我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樹起我人生的奮斗目標.書不愧是人類的良師益友,是它為我們敞開了知識的大門,學無止境,只有多學習,多看書,才能才高八斗,知識淵博,讓我們?yōu)橹腥A之崛起!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讀后感100字做左右
周瑜病逝,諸葛亮前去柴喪,回程中遇到龐統(tǒng),諸葛訴龐統(tǒng)如果不如意可去投奔劉備。
劉備龐統(tǒng)容貌丑陋,將他派往耒陽縣處理事務。
張飛前去耒陽縣視察,發(fā)現(xiàn)龐統(tǒng)非凡的才能,終于使龐統(tǒng)受到劉備的重用。
哎,顏值低的人,雖然才高八斗,胸有良策,也難免會遭人鄙棄,可憐的鳳雛先生。
成語才高八斗的問題
《上下年》第一卷讀后感 這間我一直在讀一本歷史書《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卷。
至今,我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
今天我要寫一寫讀后感。
第一章是中華文明的曙光。
首先講的是盤古開天地,這是一個神話故事,我覺得盤古的這種開天辟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一個題目是黃帝大戰(zhàn)蚩尤。
這個黃帝是“我們是炎黃子孫”中的黃帝,而不是那個皇帝。
黃帝和炎帝團結一致,共同打敗了蚩尤,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章的大題目是燦爛的青銅時代。
我最喜歡的是“商湯滅夏,建商朝”。
第三章是戰(zhàn)亂的春秋戰(zhàn)國。
這里有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
還有老子、孔子、孟子、孫子、墨子、韓非子、莊子等。
他們都是才華橫溢、才高八斗的人。
第四章是天下一統(tǒng)的秦漢。
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
后來又出現(xiàn)了項羽和劉邦,楚漢相爭,最后項羽失敗了,自殺了。
劉邦建立了漢朝。
漢朝之后就是第五章三國兩晉南北朝。
很多博友都喜歡看三國。
我最喜歡三英豪桃園結義。
三國有魏、蜀、吳,最后誰也沒有統(tǒng)一中國,反而是三分歸晉。
讀完這本書,激發(fā)了我對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現(xiàn)在我繼續(xù)在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希望《中華上下五千年》教給我更多的中國歷史知識。
我還知道四大美女呢。
她們是:楊貴妃(唐朝)、王昭君(西漢朝)、貂嬋(三國)、西施(春秋、戰(zhàn)國)。
她們都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媽媽說:春秋養(yǎng)士(毛遂、藺相如)、漢養(yǎng)武(衛(wèi)青、李廣、霍去?。?、唐養(yǎng)才(李白、杜甫、王維)、宋養(yǎng)文(蘇軾、李清照)、明清養(yǎng)小人(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