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祖沖之的故事的體會500字
祖沖之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科學家和數(shù)學家,但是,祖沖之童年的時候并不是很聰明的。
讀完這個故事,我被祖沖之的好奇和堅持所感動,更為他那孜孜不倦研究科學的精神所感動。
小時候的祖沖之可不太聰明,總是記不住圣賢書的道理,還被別人嘲笑為“小笨蛋”。
雖然祖沖之不愛讀圣賢書,卻特別喜歡親近大自然,他愛上了天文學,爸爸、爺爺也跟他一起研究天文知識。
祖沖之長大后推算出了“大明歷”,編寫了一本《綴術》,他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算出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七位數(shù)以上的科學家。
正是因為祖沖之那強烈的好奇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成功的。
祖沖之測定月亮環(huán)行一周的時間與現(xiàn)代科學測定的數(shù)據(jù)相差不到一秒
可想而知,祖沖之這個測定的過程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和努力,也歷經(jīng)了多少的失敗和挫折。
可見祖沖之永不放棄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我們繼續(xù)保持著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再通過刻苦的鉆研以及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那我們一定會在科學領域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的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一個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必須付出艱辛的代價
祖沖之、愛迪生以及其他的科學家都一樣,他們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
同樣道理,我們在學習上想要取得好的成績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失敗了沒關系,只要繼續(xù)努力,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的
數(shù)學家的故事及讀后感 要20篇, 急急急··
今天,我讀了《數(shù)學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數(shù)學上為祖國做出了貢獻,他寫的許多論文在國際上引起了反響,他還培養(yǎng)出一批成材的學生。
徐老先生為什么能成為數(shù)學家
為什么能做出這樣大的貢獻
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時候不怕困難,刻苦學習。
文章里寫道:“他在讀書時常把伯父給他的午飯錢省下來,用來買書和買練習本,為了節(jié)省用紙,他常用手指在睡覺的涼席上練字,夜深人靜,同學們早已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徐利治卻來到走廊,在燈光下認真地學習。
白天,他泡在圖書館里用饅頭、白開水充饑……”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時候學習條件很不好,連買書、買練習本的錢都缺乏,只好節(jié)省午飯錢,然而,他勤奮學習,并不因學習條件差而氣餒。
在我們這時代,家庭生活比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個孩子,零花錢比較多,這些錢我們不是去打電子游戲,就是去買好吃的。
平時,也很浪費,一張紙不是寫幾個字就扔了,就是折紙飛機玩,一點也不知道節(jié)省。
在學習上,現(xiàn)在很多同學都不認真學習,學習目的不明確,我也是這樣,做題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氣餒了。
我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徐老先生那種廢寢忘食的學習精神相比,真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從今以后,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學習精神來鞭策自己,努力學習,將來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高斯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shù)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shù)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里,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jīng)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fā)現(xiàn)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
高斯長大后,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shù)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guī)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shù)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shù)學名人的故事。
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于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
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于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
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
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wèi)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
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
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后來在祖沖之去世后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
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堅持。
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
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
記得,媽媽告訴我,她經(jīng)常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工作到深夜,不顧身體的疲勞,堅持著把事情做好,然后才會安心入睡。
讀《數(shù)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shù)學,更讓我懂得了許 讀完《三個女數(shù)學家》這本書,對她們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但同時也被她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深深感動,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是希帕蒂婭。
公元前370年左右,希帕蒂婭誕生在埃及。
她6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她的學習態(tài)度十分踏實。
她總是不聞窗外的種種迷人的誘惑,而專心致志于面前的書本。
街上的吵鬧聲不時飄進她的書房,她卻好像是個聾子坐在桌前紋絲不動,對這一切都無動于衷……當時,她才只有6歲啊
我不禁慚愧地聯(lián)想到自己,平時上自習課的時候,校園稍微有個風吹草動,我便坐不住,趕緊向窗外望一眼。
怎么能學好功課啊
當我讀到“悲慘的死”這個題目時,心中不禁一驚,不知道希帕蒂婭遭到了什么不幸。
我迫不急待的讀下去:“一群暴徒奉西爾的命令,撕去她的衣服,尖利的蟲毛殼剝去了她的皮,砍去她的手和腳并投入火中……” 讀到這里,我熱淚盈眶。
我憎恨那些窮兇極惡的暴徒,更憎恨反動黑社會。
在那樣的國家里,聞名一時的學者競遭到如此非人的殘害,沒有先進的社會制度不行啊數(shù)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里。
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
他在讀初中時,對數(shù)學并不感興趣,覺得數(shù)學太簡單,一學就懂。
可量,后來的一堂數(shù)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shù)學課的楊老師。
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shù)學,而是講故事。
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
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fā)展實業(yè),救亡圖存,在此一舉。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
”他旁征博引,講述了數(shù)學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
這堂課的最后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
數(shù)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fā)展科學,必須學好數(shù)學。
”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
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
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shù)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
一迷上數(shù)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shù)學習題。
現(xiàn)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
中學畢業(yè)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yè)學校,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
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shù)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yè)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shù)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yōu)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
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 這就是老一輩數(shù)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這里有一篇
科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祖沖之(429年-500年),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
其一生鉆研自然科學,主要貢獻在數(shù)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方面。
他在劉徽開創(chuàng)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shù)第七位。
他提出的“祖率”對數(shù)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
[1]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偉大的科學家祖沖之的一生是怎樣的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一位著名的科學家。
他不但在數(shù)學方面,而且在天文歷法、機械制造等領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公元429年,祖沖之出生于范陽(今河北淶水縣)一個科學世家,生活條件優(yōu)越。
他自幼就特別喜歡數(shù)學,不喜歡讀那些枯燥的經(jīng)書,也不喜歡背那些難懂的詩詞。
他對仕途毫無興趣。
為此,父親經(jīng)常責罵他。
祖父祖昌任大匠卿,主管土木建筑。
他常為祖沖之辯護說:“只會死記硬背,不肯動腦筋,又不會動手的人才真的沒有出息呢
”因此,祖沖之特別喜歡和祖父在一起。
祖父經(jīng)常給他講一些建筑知識,這對小沖之影響很大。
無論去哪兒,祖父總把小沖之帶在身邊,以增加他對社會的了解,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工地上有許多能工巧匠,他們個個能畫會算,祖沖之對他們從心眼里敬佩。
平時,祖沖之和工地附近村里的小孩兒們一起玩,這些小孩子會爬樹,認識很多的花、草、樹木、鳥兒和蟲子,還會游泳。
和他們在一起,祖沖之也學到了許多知識。
晚上,他們在院子里看星星,祖沖之會告訴那些孩子們:“那是織女星,那是牛郎星,這兩顆星中間隔著的是銀河……你們瞧,那七顆星是北斗星,北斗星的把兒,是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些孩子們很喜歡祖沖之,他們在一起玩得非常開心。
祖沖之是個愛動腦的孩子,他經(jīng)常向祖父提出一些問題,如:“月亮為什么有的時候是圓的,像個盤子,有的時候是彎的,像把鐮刀
”“為什么太陽白天出來,而月亮晚上出來呢
”“為什么太陽會比月亮熱
……”為了解答祖沖之的問題,祖父找來一些文章,讓他自己看,并說:“這是漢朝天文學家張衡的文章,認真看看,你會得到一些答案。
”祖沖之如饑似渴地讀著這些文章。
過了一段時間,祖父問他:“你現(xiàn)在知道月亮為什么會有時圓,有時缺了嗎
”祖沖之說:“啊,我懂了。
月亮本身是不會發(fā)光的,朝著大陽的一面有光亮,背著太陽的一面就沒有光亮。
”他又接著說:“人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正對著陽光照射的一面時,就是滿月;側對著陽光照射的一面時,就是半月;由于角度不同,所以月亮有時看起來像把鐮刀……”祖父聽了很高興,就繼續(xù)問他:“你說得對,如果日月相對,地球在中間,太陽光被地球遮住了,照不到月亮上時,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祖沖上立刻回答說:“發(fā)生月食
”祖父自然又是鼓勵他一番。
從此,祖沖之對有關天文學的文章和書籍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看書時,還把祖父給他的小木球(有點像今天的地球儀)擺在面前,轉來轉去,進行研究。
461年,祖沖之進入“華林學省”(國家學術研究機關)從事科學研究。
他孜孜不倦地鉆研天文、歷法和數(shù)學等科學知識。
對于農業(yè)生產(chǎn)而言,天文、歷法至關重要。
為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祖沖之以滿腔熱情投入了天文歷法研究。
他一面熟讀先輩科學家的論著,汲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一面親自操作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從實踐中檢驗前人天文歷法理論正確與否。
結果發(fā)現(xiàn)古代11家歷法都有錯誤。
當時實行的《元嘉歷》雖比古歷精密一些,但問題也不少。
主要缺陷在于《元嘉歷》推算日月星辰的位置有偏差,所以推算出的節(jié)氣和所設的閏月均欠精確。
農民按《元嘉歷》生產(chǎn),必然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于是,祖沖之決意改革舊歷。
462年,祖沖上把他編制的新歷法獻給了皇帝,稱為《大明歷》。
通過編制《大明歷》,祖沖之測得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365.242841481日,比現(xiàn)代測定的數(shù)值僅差50秒;測得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29.21222日,比現(xiàn)代測算的數(shù)值相差不到1秒,其精確程度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先進的。
為了能替下當時采用的舊歷,頒行新歷,祖沖之與宋孝武帝的寵臣——懂得天文、歷法的戴法興進行了面對面的辯論。
戴法興是一個保守主義者,在辯論中提出了很多問題來難為祖沖之,企圖把祖沖之駁倒。
戴法興認為太陽的運動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日月星辰運動的快慢,凡人是不可知的,而且歷法是古代留傳下來的,不應隨便更改。
他的這些保守的理論,都被祖沖之用事實——駁回。
辯論到最后,在場的多數(shù)大臣都認為祖沖之是正確的,而宋孝武帝通過雙方的辯論也知道了《大明歷》的優(yōu)點,就決定在465年改用新歷。
這場辯論也成為中國歷法史上著名的論戰(zhàn)之一。
祖沖之在數(shù)學領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按照劉徽的割國方法繼續(xù)計算下去,從下192邊形,一鼓作氣演算到正1536邊形,得出了圓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在世界數(shù)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推算準確到小數(shù)點后第7位。
在國外直到1000年以后,阿拉伯數(shù)學家卡西計算到小數(shù)點后16位,才打破了祖沖之的記錄。
祖沖之還明確指出了圓周率的上限和下限,用兩個高準確度的固定數(shù)作界限,精確地說明了圓周率的大小范圍。
在歐洲,德國人奧托和荷蘭人安托尼茲得到這一結果,是在16世紀。
464年,祖沖之被調任為婁縣縣令。
478年,祖沖之被調回建康,任謁者仆射。
劉宗統(tǒng)治的末年,守衛(wèi)皇宮的禁衛(wèi)軍頭目蕭道成打算造一輛好的指南車。
這時祖沖之正在朝廷做謁者仆射,平時又有博學的名聲,于是蕭道成就去請求祖沖之,讓他想辦法重造一輛指南車。
祖沖之答應了。
經(jīng)過反復的試驗,祖沖之算準了每一個齒輪的半徑和齒距,叫銅匠依圖鑄造。
最后制成了一具鋼制的機械,機械的上面插著一個小木人,它的右手前伸,手指指著前方。
這輛銅制的指南車真是名副其實,不管怎么轉動它,它都始終指向一個方向——南方。
這是一項很少有過的高超技術。
479年,在齊統(tǒng)治的前期,祖沖之發(fā)明了機械船,制造了水碓磨等糧食加工工具。
494到498年之間,又擔任長水校尉的官職,寫過一篇《安邊論》,很受齊明帝的欣賞。
公元500年,祖沖之去世,終年72歲。
早在1500多年前我國科學家祖沖之就計算出圓周率在什么和什么之間
我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早在1500年前就精確地推算出圓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并用分數(shù)給出了π的兩個近似值:約率227和密率355113.在分母是四位數(shù)以下的分數(shù)中,355113是最接近π的數(shù).
數(shù)學家的故事讀后感500字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shù)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shù)學名人的故事。
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于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
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于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
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
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wèi)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
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
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后來在祖沖之去世后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
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堅持。
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
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
讀《數(shù)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shù)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