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關于尊嚴的讀后感
今天,讀了一篇關于尊嚴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國家里,有一位美麗又驕傲的公主。
她下令誰要是能在她窗口下站一百天,她就嫁給誰。
第一天有許多人來,但他們只堅持了十幾天就走了,只剩了一個青年。
這個青年堅持了九十九天,在這九十九天里,他每天受人折磨,鼻青臉腫。
就在這第一百天時,他突然走了,留下一句話;“前九十九天我是為了愛情,第一百天,我是為了尊嚴。
” 剛讀完,我還不太明白,但后來我懂了,這個年輕人不想為了愛情不要尊嚴。
想起今天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在我看來,尊嚴就是;維護個人利益,不受人欺負,靠自己做個讓別人尊敬的人
小說《大秦帝國》有這樣的篇章,有一天,商鞅巡察至商於縣,正巧遇上商於縣令賑濟災民。
細察之下,發(fā)現(xiàn)所謂災民,全是“疲民”。
用今天的眼光看,“疲民”就是游手好閑,不事勞作和不上班的混混,以及地痞□□□的人物。
依照“秦法”,“疲民”是要治罪的,而且是重罪。
但是商於縣令沒有依法行事,反而動用國家糧物進行救濟,此中情由,論起來實有一番曲折。
原來,秦國自商鞅變法,新法得到了順利推行。
先不究變法內容如何,總之官府對待國民的態(tài)度是,不怕你富裕,就怕你不富裕。
因為土地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并且鼓勵個人開拓荒土,打造肥沃良田。
只要你勤勞耕耘,都能過上好日子。
商於治地有一個黑林村,村眾本是隸民,也就是變法前的奴隸。
他們和秦國世世代代奴隸一樣,新法給了他們國民身份,他們的財產(chǎn)受到國家保護,只要有能力與軍功,都能當上官吏。
有了強大的動力,黑林村人干勁十足,日子很快就好起來了。
成為秦國一等一的模范村,得到政府封家贈爵的獎勵。
然而沒過幾年,模范村欣欣向榮的面貌便不復存在。
再往下細察,商鞅發(fā)現(xiàn),問題的源頭出在村中里正家。
里正黑九只有一個兒子,他送去軍隊當了兵,渴望建功立業(yè)。
在當時的秦國,那可是男兒奮勇投軍,人人以當兵為榮啊。
黑九未曾料到,兒子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官府文書說,兒子在軍中訓練時,失足掉下山崖而亡。
唯一的兒子沒了,黑九夫婦心頭的肉也沒了,人生的指望也沒了。
夫婦倆天天以酒澆愁,沉迷其中,村務也無心料理。
村民失去管束,漸生懶惰,巴圖花天酒地的生活。
而且田也不種了,業(yè)也不謀了,終成“疲民”。
最后連穿衣吃飯都成了問題。
商於縣令見此情景,生出悲憫之心,就從官倉調拔糧物,把村民當作災民進行賑濟。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慣例。
商鞅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怒火萬丈
他下令把村民召集一起,狠狠地訓斥。
在商鞅看來,他們有頭有腦,有手有腳、有田有地、有種子有工具。
況天無旱,地無澇,賑的是那門子災
這救的是什么濟
緊接著商鞅下令,把里正和縣令斬首。
將村民趕入山中,自謀生路。
待明年開春,自到官府借取種子工具,以勞動洗刷吃白食的恥辱。
商於縣令不服,臨刑前問商鞅:那有賑濟救人而獲大刑的
此千古奇聞也。
君之法,嚴苛刻
至于商鞅如何回答,在這里已經(jīng)不重要了。
但我恍如看見地上有一只鳥,嘴里叼了一條小蟲,回窩喂給了小雛。
待到小雛羽豐,教給尋食本領。
從此,不管天干地濕,冷暖風雨,小鳥要靠自已的本事生活。
所以我想,一只小鳥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那晚我路經(jīng)橋洞,有一位乞丐,已是風燭殘年了。
此時雨剛停,風未止,難有過往的人。
老乞丐微閉雙眼,拉起二胡來,似乎天地只有他一人獨享之
故而那神情讓我暗嘆暗贊。
老人拉的是《二泉映月》,盡管曲音不入耳,不過也是一件活兒。
于是愿者付出,不愿無人強求。
我掏出一塊硬幣,扔進老人面前的碗里。
老人也不道謝,我也不吱聲,靜靜聽了一會兒曲子,然后又靜靜離去。
過后我想,我這一塊錢用得值,那位老人用我的錢,也用得值。
因為他是拉曲兒換來的,不是討來的
我又想起老家一位先生,他和我同族,若論輩份,我管他叫伯父。
我的這位遠房伯父,五十年□□□上清華大學,在那個時候,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兒。
就像舊時代有人高中進士,所以小縣城喜慶了好些日子。
可是二年后,我的這位伯父,在清華校園收到家鄉(xiāng)捎去的消息:他父親被政府劃為地主,忍受不了沒完沒了的批斗,在家中自殺了。
至于伯父知道家中的變故后,當時是什么狀態(tài),這就無從知曉了。
但從那時開始,人就郁郁寡歡了,也無心學業(yè)了,學校把他作了退學處理,送回了原籍。
在家鄉(xiāng)人看來,伯父將來要當大官的,這么一來,大好前程似那落花流水春去也,沒有機會重頭再來了。
回到家里的伯父,又當起農(nóng)民,終日勞作在地里。
照他的話講,他是地球修理工程師。
他修理地球很多年后,進入八十年代,城市和農(nóng)村都發(fā)生了大變化。
他想永遠沉寂下去,也由不得他了。
我為什么這樣說呢
伯父在清華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城里要進行大改造,建樓爆破都迫切需要伯父這樣正統(tǒng)的知識份子。
尤其是爆破這一項,盡管他學業(yè)未成,但在這個小縣城,無人能超越他的本事。
經(jīng)他主持爆破的大樓,無有意外與差錯。
甚至周邊鄰縣常來人向他請教,于是他成了建設界的“救星”,輕輕松松當上了“爆破大佬”。
對于來求助的人,伯父來者不拒,禮物現(xiàn)金全收。
只是堅拒搬出農(nóng)村,偏不在城里安家落戶。
若做城市人,憑他一句話既成。
最后他死在農(nóng)村家中,知情人這才道出實情:對于他父親的死,政府一直沒有一個說法,在他心里成就一個疙瘩,仿如當年年青時,在清華校園剛剛凝成一樣。
我的這位遠房伯父走了,他把半世的沉默帶進土里,很難有人會想起有他這么一個人,用沉默的方式,冰涼的心,表述了清白的自已。
電影《秋菊打官司》。
秋菊是位農(nóng)村婦女,她和無數(shù)的農(nóng)村婦女一樣,沒有文化,更不懂什么大道理。
她的男人和村長起了爭執(zhí),動了武,村長的武功可能強些,一腳踢中秋菊男人的命根,事后一檢查,壞了,根兒,光榮負傷了。
鄉(xiāng)里公安員來調解,各打五十板子,然后勸說村長賠醫(yī)藥費,此事便了了。
可秋菊呢,心里仿佛有道墻,總覺堵,氣不順暢。
她挺著大肚子,一層一層向上告狀。
只有一個目的,村長憑啥打人
得給個說法。
在她努力下,村長被公安局抓走,拘留十五天。
對于這個結果,秋菊大吃一驚,同時還是不滿意,因為她希望村長道個歉,也就是她至始至終要的說法。
其實影片最發(fā)人深思的,是秋菊跟村長關于醫(yī)藥費的那段對話。
村長把二百塊錢扔在地上,秋菊問:“村長,你這是啥意思
” 村長說:“啥意思
別人的錢不是好拿的。
” 秋菊說:“ 我今天來不是要錢的,要一個理
” 村長說:“理
別以為我軟了
我是看李公安,大老遠跑一趟不容易,給他個面子。
地上的錢一共二十張,你拾一張給我低一回頭,低二十回頭,這事就完了。
” 秋菊當然沒有低頭,最終拿回了自已應有的尊嚴
不過,向一個區(qū)區(qū)村長拿回尊嚴,路程都那么艱辛
那么那些鎮(zhèn)長,縣長、市長呢
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尊嚴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只吃自已流過汗的飯;一層是在吃自已流過汗的飯的時候,別人無權打擾你
《業(yè)績就是尊嚴》的讀后感該怎么寫
先談談你對尊嚴的想法,在滲透進去寫尊嚴的意義,最好是你自己對尊嚴的感受,中間最好寫一個事例能代表尊嚴的
有尊嚴的音樂家讀后感
寫讀后感需情實感,所以還己閱讀后,自己動筆好,下面提供關于讀后感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寫作方法:(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亮明基本觀點。
(3) 聯(lián)——聯(lián)系實際,縱橫拓展。
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讀”的內容不放松。
寫作要點:要弄懂原作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
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要認真思考讀后感的主體是“感”。
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
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lián)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lián)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fā)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tǒng)化,理論化。
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
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
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chǎn)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
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xiàn)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
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
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fā)。
千萬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