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源氏物語觀后感
歷時將近半于把《源氏物語》看完了,也就是前的半個或一個小時看看,所以拖得的這么久。
很久沒有看專業(yè)外的書,上一本看得是哪一本,是昆德拉的《玩笑》還是《偷書賊》
記不得了。
那也沒寫讀后感很久了。
看《源氏物語》的前半段基本上沒有什么印象。
整天就是那個美女這個美女,都是美麗超群,性格溫柔,十全十美;都是見了源氏就感嘆其長得如何英俊帥氣,香氣是如何讓人沉醉,態(tài)度是如何風(fēng)流倜儻,才華是如何讓所有人暗淡無光;都是跟了源氏以后不管他如何移情別戀都是無怨無悔,真是就如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見一次都很心滿意足。
這樣的書在賈母的眼里就是十足垃圾,所以前半段基本上沒有什么印象。
唯有當(dāng)源氏被后輩柏木戴綠帽子的時候我才感覺有點意思,不過很失望的是作者把柏木生生的給寫死了,真是可惜了這么一個好后生啊。
看得我心里挖挖的涼啊
任何事情不能總是十全十美,順順利利,那樣生活也就缺乏精彩,整本書看下來就索然無味。
本來形容好的詞匯就那么多,估計還占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一吧。
人們對痛苦理解的都比較深,也有很多詞來描述。
所以就那么多詞匯,一個勁的用,不膩了才怪呢。
像《紅樓夢》就深諳此道,人人都不是完美的,事情都不是每次有圓滿的。
不過源氏死后的故事寫的還是十分精彩的。
尤其是“總角”這一張,簡直棒極了。
單獨剝離這一章節(jié)出來,絕對是一個十分凄美完美的的故事,我想足可以與《愛有來生》相媲美了。
兩個奇異的人被愛情折磨,最后一個竟被活活折磨死,另一個也不移情別戀。
不過單獨抽出這一章來理解的話,與全書的風(fēng)格就相差很遠。
我感覺《源氏物語》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心里描寫十分細膩真實,我想這基本不是一個男性作家所能達到的水準(zhǔn)。
就算是中國小說之首《紅樓夢》的心理描寫都差很多。
而且每個人都是一個平凡人,有歡樂,有傷悲,有決斷,有后悔。
怎么來說,沒有中國小說中的假道學(xué)偽君子,人人都很平凡。
即使是品格十分高尚的薰中將也有一些齷齪的想法。
這個和中國古代小說的很不一樣,我們的人物君子就是君子,不容的一點齷齪的想法。
賈寶玉在整部《紅樓夢》中,也就一次看到薛寶釵的臂膀時,有“若是生在林妹妹的身上還可以摸一摸的”想法,也是很含蓄的,僅僅是“wish”而已。
這里想到一部日本的電影《菊次郎的夏天》,挺有意思,感覺即使是一個成年人也很可愛,沒有失去童真,感覺日本文化是有一點這個元素的。
不像我們的小說中,普通人都表現(xiàn)的像一個哲學(xué)家,陰謀家似的,玩深沉,玩手段,牛X的能當(dāng)蘇格拉底,國家總統(tǒng)了。
這里重點提一下《白鹿原》,這個是我不喜歡她的一個重要原因。
說來慚愧,這套書上中下三本,是我大一,即三年前在北京地壇書市上淘的,5元一本。
當(dāng)時還很有些文學(xué)小青年的做派——例如我現(xiàn)在就不會花15塊錢去買文學(xué)書——我會去吃…… 不過,做派也僅僅是那么有限一點,買了之后打開第一頁就傻了,發(fā)現(xiàn)一張人物關(guān)系表,展開差不多有四張紙那么長,密密麻麻的小字,畫了個家譜圖,也就是family tree,反過來還有。
每個人起碼娶三個老婆,每個老婆再生三個孩子,總共全文出場400多個人物,于是我決定這書就純作擺設(shè)了。
幸虧當(dāng)時還買了《萬歷十五年》,后來有幸用它換到了富哥的《金瓶梅》,才覺得這書市沒有白轉(zhuǎn)。
(我D版萬歷5塊錢,富哥金瓶10塊呢,賺翻番了啊。
) 今年回家的時候把書全托運回來了,回家百般無聊,就把這三本書放到廁所里消遣(不要有人打我),這個方法非常好,因為我這一個月來快坐出肛脫了……后來把書轉(zhuǎn)移了出來睡覺前看。
總算是看完了。
看完后的第一感想就是:這TMD就完了
這也沒寫完啊
郁悶之余,想大概紫前輩的“后八十回”散佚了吧。
這書看的實在沒什么味道,里面的男的都跟女的似的,女的都跟假的似的,每頁紙平均哭三回,每兩章平均病死(或出家)一人,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說小日本變態(tài),這還真不是誹謗的,咱紅樓夢多有層次啊,頂多一個愛哭的,她病死了,她愛人出家了,這基本情節(jié)設(shè)置的多么緊湊
源氏物語倒好,以為他日本人個個都是林黛玉和賈寶玉么
真讓人氣悶…… 看完了我上網(wǎng)查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中國的fans還真不少。
人家那評論叫一個專業(yè),和紅學(xué)有的一拼,看了半天我覺得人家怎么說得那么對呢,我怎么什么都沒看出來呢……更氣悶了。
源氏物語到底說的是什么內(nèi)容
《源氏物語》本的一部古典文學(xué)名對于日本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的影響,是日本古典文學(xué)的高峰,被譽為日本的紅樓夢。
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
作品的成書年代一般認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間,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
小說描寫了日本平安時代的風(fēng)貌,揭露人性與宮廷斗爭,反映了平安時代的宮廷生活。
《源氏物語》成書于公元1001-1008年之間,“物語” 是日本的文學(xué)體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xué),是世界上公認的亞洲文學(xué)十大理想藏書,亦是世界文學(xué)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愛情故事,描寫了當(dāng)時社會的腐敗政治和淫亂生活上層貴族之間的互相傾軋和權(quán)力斗爭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而源氏的愛情婚姻,則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
在貴族社會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爭的手段,婦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貴族男人手中的玩物。
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
故事描寫了四代天皇,歷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
人物以上層貴族為主,也有中下層貴族、宮女、侍女及平民百姓。
全書以源氏家族為中心,前兩部描寫了光源氏與眾女子的種種或凄婉或美好的愛情生活;第三部以光源氏之子薰君為主人公,鋪陳了復(fù)雜紛繁的男女愛情糾葛事件。
從體裁看,該書頗似我國唐代的傳奇、宋代的話本,但行文典雅,很具散文的韻味,加上書中引用白居易的詩句90余處,及《禮記》、《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等中國古籍中的史實和典故,并巧妙地隱伏在迷人的故事情節(jié)之中,使該書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氣氛,我國讀者讀來有讀本國小說那種強烈的親近感。
而且該書與《紅樓夢》一樣,所涉人物都是貴族。
雖然所展示的場景是日本的貴族階層,但對愛情生活的著墨點染卻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卻比《紅樓夢》早了700多年,因此,被認為是日本的《紅樓夢》。
“源氏”是小說前半部男主人公的姓,“物語”意為“講述”,是日本古典文學(xué)中的一種體裁,類似于我國唐代的“傳奇”。
較著名的還有《竹取物語》、《落洼物語》、《平家物語》、《伊勢物語》等。
《竹取物語》中輝夜姬的故事在日本更是婦孺皆知。
日本名著《源氏物語》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總之,講的是貴族源愛情、政治生涯,大多數(shù)是源香竊玉的經(jīng)歷。
故事開始壺帝在位的時候。
出身低微的桐壺更衣,獨得桐壺帝的寵愛。
后此更衣生下一位皇子,其他嬪妃,尤其是弘徽殿女御也愈加忌恨。
更衣不堪凌辱折磨,生子不到3年,便悒郁而亡。
小皇子沒有強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難在宮中立足。
桐壺帝不得已將其降為臣籍,賜姓源氏。
源氏不僅貌美驚人,而且才華橫溢。
12歲行冠禮之后,娶當(dāng)權(quán)的左大臣之女葵姬為妻,但葵姬不遂源氏的意。
于是源氏追求桐壺帝續(xù)娶的女御藤壺,據(jù)說女御酷似源氏生母。
不久,兩人發(fā)生亂倫關(guān)系,生下一子,后來即位稱冷泉帝。
源氏到處偷香竊玉,向伊豫介的后妻空蟬求愛不成 ,向比他大7歲的嬸母六條妃子求歡,并同時輾轉(zhuǎn)在花散里、末摘花等眾女子之間。
當(dāng)他騙拐一位不明身份的弱女子夕顏(其實卻是葵姬之兄頭中將的情人)去荒屋幽會時,這女子不幸暴亡,源氏為此大病一場,病愈進香時遇到一個女孩,她酷似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相見的藤壺,得知她是藤壺女御的侄女,名叫紫姬,就趁紫姬熟睡把她帶回家中,收為養(yǎng)女,朝夕相伴,以寄托對藤壺的思慕。
幾年后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貴優(yōu)雅,才藝超眾,十分可人。
源氏便把她據(jù)為己有。
葵姬生下夕霧小公子時,六條御息所因為嫉妒怨憤靈魂出竅,害死了葵姬。
六條御息所自知已經(jīng)不能見容于源氏,便與之分手,晚年出家為尼后病逝,之后紫姬被扶為正夫人。
桐壺帝退位以后,右大臣弘徽殿女御的兒子登上皇位(朱雀帝),源氏及岳父左大臣一派從此失勢。
恰巧源氏與右大臣女兒朧月夜偷情之事敗露,源氏噩運臨頭,在右大臣弘徽殿女御操縱下被迫遠離京城,到荒涼少人的須磨、明石隱居。
當(dāng)?shù)赜幸幻魇廊耸峭词瞎佑幸鲇H的,然隱居鄉(xiāng)野。
其女名喚明石姬,從小悉心培養(yǎng),儀表不凡(文中說不亞于皇女),琵琶技藝當(dāng)世獨一無二(文中說其琴技是延喜帝唯一傳人),字跡優(yōu)美流暢(文中說不亞于高貴的貴族)。
為排遣寂寞,源氏公子與明石道人的女兒明石姬結(jié)合,后生一女,被選入宮中做了皇后。
由于天降異兆,朱雀帝又重病在身,朝政不穩(wěn)。
源氏奉召回京輔佐朝廷。
不久,朱雀帝讓位給冷泉帝。
源氏升任內(nèi)大臣 ,源氏及左大臣一門恢復(fù)了往日的繁華氣派。
源氏將六條妃子的舊宅改造成了集四季景物為一體、蔚為壯觀的六條院寓所,將昔日戀人統(tǒng)統(tǒng)接到院里來住。
源氏近40歲時,朱雀院出家為僧,源氏奉旨將朱雀帝之女三公主納為正妻。
紫姬終因心力交瘁,病臥在床。
早已覬覦三公主美貌的內(nèi)大臣(最初的頭中將)之子柏木趁源氏探病的機會,與三公主幽會,被源氏發(fā)現(xiàn)。
柏木懼悔交加,一病不起,英年夭折。
三公主生下容貌與柏木毫無二致的私生子薰后,因不堪心理折磨落發(fā)為尼。
源氏深感自己和藤壺亂倫之罪的報應(yīng)臨頭,心如死灰。
恰巧紫姬不久又逝,源氏失去了精神支柱,了斷塵緣,隱遁出家。
幾年后死去。
源氏之子夕霧(葵姬所生)為人方正嚴謹,并不像父親一般處處留情。
源氏刻意不讓夕霧仕途太順利,意圖培養(yǎng)。
夕霧從小與表姐云居雁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但云居雁之父葵姬之兄嫌棄夕霧官位不高,又一心想送女兒入宮,因此不答應(yīng)夕霧求婚。
夕霧思慕云居雁不得,恰逢唯光大夫家送入宮中作舞姬的女兒藤典侍酷肖云居雁,因而與她私通,后成為夕霧側(cè)室。
后來夕霧終于在外祖母太君撮合下和云居雁結(jié)為連理,生育許多子女。
柏木過世后,與之生前交好的夕霧前往安慰其夫人時,愛上了柏木遺孀落葉公主。
落葉公主自感命運凄涼,一直不肯接受夕霧的求愛,落葉公主母親逝世,孤苦無依,夕霧在侍女們的幫助下才得遂心愿。
源氏過世之后夕霧任太政大臣,位高權(quán)重。
源氏之子薰生性嚴謹。
20歲來到宇治山莊愛上了莊主八親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絕。
大女公子病故后,他尋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親王的私生女浮舟,填補心靈的空白。
可是匂皇子深夜闖入浮舟臥房,假冒薰的聲音,占有了浮舟。
當(dāng)浮舟意識到自己一身事二主后,毅然跳水自盡,被人救起后削發(fā)出家。
盡管薰一往情深,多次捎信,以求一見,但終未了此心愿。
源氏物語到底說的是什么內(nèi)容
日本的。
因為,作者自幼隨父學(xué)習(xí)漢詩,并熟讀中國古代典籍,她不僅對白居易的詩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十分了解佛經(jīng)和音樂,所以讀者讀《源氏物語》時,很容易感到是在讀一部中國古典名著。
《源氏物語》講的是什么故事
本文原創(chuàng),放心使用 末摘花是書中的一個獨特的人物形象,光源氏的情人幾乎個個才情、容貌俱佳,唯一容貌不出眾的花散里也有著獨到的趣味和對世情的精通。
唯有末摘花是個例外,她是源氏一生所漁色并且供養(yǎng)的女人中,唯一一個無才無貌甚至無趣的女子。
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女子,最后卻被迎入二條院東院坐享清福。
她相貌雖丑陋,骨子里卻充滿了貴族的矜持驕傲、不容輕視,關(guān)鍵是她的性格,她的性格謙遜,很容易滿足,光源氏謫居須磨,她堅貞苦等,對源氏始終如一。
末摘花最終以她的堅忍,打動視感情為游戲的光源氏,得以成為光源氏眾多情人中令他難以忘懷的一個。
文中末摘花的樣貌不僅是平平,甚至是丑陋。
先是容貌,“她的鼻子難看至極。
一見到它,就疑心是白象的鼻子。
這鼻子高而長,鼻端略微下垂,并呈紅色,實在敗人興致。
臉色蒼白發(fā)青。
額骨奇寬,叫人害怕。
再加之下半部是個長臉。
這樣一搭配,這面孔真是稀奇古怪了。
”當(dāng)時對女性的面部審美,鼻子應(yīng)該形狀類似假名中的“く”,平低小巧為美,高而長簡直要不得,而臉部要面似銀盤,圓潤飽滿才是美人,額骨奇寬又是個長臉,真是悲劇了。
然后是形體,源氏觀察末摘花:“她坐著身體很高,可知這個人上身很長”;“身軀單薄,筋骨外露。
肩部的骨骼尤為突出。
將衣服突起,讓人看了甚覺可憐。
”古代美人無肩,又講究珠圓玉潤,這樣的骨感美放在現(xiàn)代還好,在當(dāng)時實在是不美。
以致源氏公子心中暗想:“如此細看下去有何必要呢
”可是,這小姐容顏若無缺憾,只要和世間一般女子相同,也會另有男子向她求愛。
公子也不會感到如此難堪。
可源氏公子一想起她那丑容,便非??蓱z她,反倒不忍心拋下她不管了。
其次,末摘花在衣飾上的品味不高,連基本的服飾搭配都不會,常常穿得與身份極不相稱,讓人感到不倫不類毫無美感。
姿勢也顯得十分笨拙,叫人覺得別扭。
動作很是僵硬,可臉上又帶著微笑,極不協(xié)調(diào)。
再次,作為出身高貴,從小又接受了良好教育的親王家的公主來講,才情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而末摘花這位小姐的才藝竟然十分平庸,“小姐彈了一回,琴聲悠揚悅耳,卻并無高明之處。
幸得這七弦琴與其它樂器相比,音色甚好,政公子也不覺難聽。
”“正猶豫時,琴聲倏然而絕。
原來大輔命婦乃乖巧機靈之人,她覺得這琴聲并不怎樣美妙,倒不如叫公子少聽。
”琴彈得不高明,答詩也寫得俗氣古板風(fēng)雅全無,書法欠缺品格,只算中等,生活沒有喜好,極無情趣,不懂人情世故,畏畏縮縮,不善應(yīng)對,就連女紅也是極為粗糙。
面對這個無才無趣的女子,不僅源氏公子,連書中不曾見過末摘花的頭中將都在想:“此人實在不解風(fēng)情。
如此寂寞閑居,應(yīng)有情趣才是。
見草木生情,聽風(fēng)雨感懷,發(fā)為詩歌,訴諸文字,讓人察其心境,寄予同情。
不管身分何等高貴,如此過分拘謹,畢竟令人不快。
”“明知此色無人愛,何必栽培末摘花
”源氏心中帶著不屑,帶著輕視,帶著諷刺想著“由此可知,女子孰優(yōu)孰劣,是無關(guān)其出身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心生感慨,久久難忘。
看上去一無是處的末摘花,卻有著性情上的另一種優(yōu)勢,她雖不機敏練達,卻帶有渾然天成的童稚般的天真,撇開相貌不談,末摘花的沉靜內(nèi)向,也有可愛之處。
沉靜如水,溫雅柔順,自有一派悠閑之氣
面對源氏公子時那困窘萬分的靦腆羞澀之態(tài),正是女孩子該有的自尊自愛。
這些特點令源氏時常想起夕顏,也格外覺得她的楚楚可憐,時時地眷顧著不忍離棄。
末摘花那自甘平淡純凈如水的性格,從不去奢求源氏的眷顧,也不爭奪他的寵愛,對源氏的資助照顧,能夠坦然平靜地接受,她不會計較多少,也不去刻意表示感恩,這誠然是她不通世故,但這份隨遇而安的姿態(tài),卻也少了矯揉造作。
對于源氏的憐憫甚至他的薄幸,末摘花心知與源氏并不般配,她懂得尊嚴,也懂得忍受。
這個不美甚至不討喜的女子,連源氏也不能無視她性情中堅忍固執(zhí)的一面,即使孤獨終老,也不自取其辱是她的個性。
末摘花很少開口,文中的應(yīng)答只有寥寥幾句,這種沉默或許是意識到貌寢的自卑,更是因為天生貴族血統(tǒng)的自尊和矜持。
從文中對末摘花的居所的擺設(shè)以及生活習(xí)慣的描寫來看,一方面寫她性格陳腐守舊,另一方面寫出她內(nèi)心對家族血統(tǒng)、對貴族精神的珍視。
不論現(xiàn)實生活如何窮困潦倒,如何難以為繼,她始終不肯變賣家產(chǎn),捍衛(wèi)祖產(chǎn)意味著捍衛(wèi)貴族的尊嚴和驕傲。
源氏流放須磨,她從未寄出一言一字,以致源氏漸漸遺忘了她,她在落魄中獨自掙扎,卻始終不肯向源氏公子發(fā)出求助或者乞憐的訊息,她雖然同樣對源氏公子滿心期盼,卻既不哀求也不獻媚,她冷清的淡漠,有不諳世事、不善變通的因素,更因為她介意自己的身份,執(zhí)念于家族的曾有的榮耀,同時也因她冷靜的知道,自己的不夠美好。
她與生俱來的驕傲與自卑交雜在一起,這一切都令她無法放下姿態(tài)。
源氏流放,失去了經(jīng)濟依靠的末摘花,堅決拒絕了姨母的誘騙,獨守著空曠荒涼的宅邸,忍受著饑寒交迫和無訴的凄苦, “她所居之處,比昔日 更是寒傖。
但她仍心如磐石,翹盼源氏公子。
。
。
其志如山,堅貞不移。
然而年與時馳,意與逝去,卻仍無源氏來訪的形跡。
末摘花悲傷之情涌上心頭,終日以淚洗面,弄得容顏憔悴, 形銷骨立,讓人目不忍視,可憐萬分。
秋盡冬來,她的生活更無著落, 終日悲嘆,茫然度日。
”幾乎走投無路的末摘花卻從不喪失對源氏公子的信心:“今雖如此,但終有一天公子定會記起我來。
他曾對我山盟海誓,只因我命運不濟,一時被他遺忘。
倘他聞知我窘困之況,不會不來探訪我的。
” “不辭涉足蓬蒿路,來訪堅貞不拔人。
”在三年的苦苦等待中她終于等回了源氏。
源氏公子大概自己也未能料到,一個被他疏忽遺忘許久的女人,能夠懷著對他滿滿的信心和愛意,在渺茫的希望中,用什么支撐著自己,等到他的歸來。
末摘花那丑陋的、枯瘦的、柔弱的軀體中蘊藏的堅強意志和無限勇氣,讓源氏慚愧內(nèi)疚,深為動容,“源氏公子心想:“此女謙讓有度,畢竟品質(zhì)高尚。
雖與她喜訊隔絕數(shù)年,實乃多年來憂患頻繁心緒煩亂所致,但我對她仍一往情深呢。
”就在這一刻,末摘花才真正在源氏公子的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席,但已足夠分量,無人可以取代。
可是委屈難免會有的,想念也是不時滋長的,那個光華萬丈的美好男子,是她的丈夫,是除了父親,她此生唯一親近過的男人,他占有了她的身心,給她尊貴優(yōu)越的生活,可是偏偏不愛她,物質(zhì)的滿足無法撫平末摘花內(nèi)心的孤苦,這這局面她根本改變不了,孤苦凄涼她永遠不知如何對他言說,他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和他不屑一顧的忽略,交織在一起,愛恨糾纏,“:“如此狠心拋棄孤苦無依之人,定是個無情的佛菩薩。
””,末摘花曾經(jīng)這樣想過源氏公子,終其一生,這樣的想法大概出現(xiàn)過不止一次吧。
誠然,源氏公子是她的恩人和庇護者,但也賜予了她一生的悲哀,在看似清閑無憂的生活中“日遲獨坐天難暮,夜長無寐天不明。
。
。
紅顏暗老白發(fā)新”。
她缺乏取悅男人的最重要的資質(zhì)——美貌,自身又太過缺乏情趣。
“百鳥爭鳴萬物春,獨憐我已老蓬門。
”沒有美麗和才情作為裝點的女子,宛如未開蓮花,讓人難生愛慕。
她的愛情是不該輕易擾動的,不如束之高閣,與塵灰同朽。
不要認為末摘花是沒有棱角沒有個性的(我一直認為真正溫和平近,無棱無角的人物是花散里,而末摘花應(yīng)該是資質(zhì)平庸,沒資質(zhì)的人不見得沒脾氣),她的堅貞堅忍,她的倔強沉默,她的因循守舊,她的墨守古風(fēng),她的“反反復(fù)復(fù)的唐裝”,還有那一頭同樣倔強固執(zhí)默默生長的長發(fā),無不體現(xiàn)著她的棱角個性。
書中在《玉寰》一章中寫道“(源氏)說過之后,便選擇送末摘花的衣服:白面綠里的外衣,上面織著散亂而雅致的藤蔓花紋,非常優(yōu)美。
源氏覺得這衣服與這人很不相稱,在心中微笑。
”。
。
。
“諸人收到衣服后。
。
。
犒賞使者的東西也各出心裁。
末摘花往在二條院的東院,離此較遠,犒賞使者理應(yīng)從豐。
但此人脾氣古板,不知變通,只賞賜一件袖口非常污舊的棣棠色褂子,此外并不添附襯袍。
回信用很厚的陸奧紙,香氣熏得很濃,但因年久,紙色已經(jīng)發(fā)黃。
信中寫道:“嗚呼,辱承寵賜春衫,反而使我傷心。
唐裝乍試添新恨,欲返春衫袖已濡。
”筆跡富有古風(fēng)。
源氏看了,不斷地微笑,一時不忍釋手。
。
。
末摘花犒賞使者如此微薄,源氏覺得掃興,并且有傷他的體面,臉上顯出不快之色。
。
。
身邊眾侍女見此光景,互相私語竊笑。
末摘花如此一味守舊,專長于使人掃興之事,使得源氏無法對付。
關(guān)于她那首詩,他說道:“她倒是個道地的詩人呢。
做起古風(fēng)詩歌來,離不開‘唐裝’、‘濡袖’等恨語。
其實我也是此種人。
墨守古法,不受新語影響,這也是難得的。
。
。
”說罷哈哈大笑。
后來又說:“他們必須熟讀種種詩歌筆記,牢記詩歌中所詠種種名勝,然后從其中選取語詞來做詩。
因此慣用的語句,大都千篇一律,無甚變化。
未摘花的父親常陸親王曾經(jīng)用紙屋紙寫了一冊詩歌筆記。
未摘花要我讀,將此書送給我。
其中全是詩歌作法的規(guī)則,還指出許多必須避免之弊病。
我于此道本不擅長,看了這許多清規(guī)戒律,反而動手不得了。
厭煩起來,把書送還了她。
她是深通此道的人、現(xiàn)在這一首還算是通俗的呢。
”。
。
。
他只管談?wù)?,并不想答?fù)末摘花的贈詩。
紫姬勸道:“ 她詩中說‘欲返春衫’,你不答復(fù)她,怕不好意思吧。
”源氏向來不肯辜負人家好意,就立刻寫答詩。
他漫不經(jīng)心地寫道:“欲返羅衣尋好夢,可憐孤枕獨眠人。
難怪你傷心啊
” 可見源氏對末摘花的品性雖然敬重卻是敬而遠之,始終愛不起來,而這恰恰是末摘花的委屈無奈之處,也只好默默忍耐。
而在《行幸》一章中“。
。
。
二條院內(nèi)的諸夫人,雖知六條院舉行著裳儀式,但自知無份參加,便均作壁上觀,獨有常陸親王家的小姐末摘花,一直秉泰舊例,極有古者之風(fēng),凡有儀式,皆要按陳規(guī)賀禮。
聽說要為玉望舉行著裝儀式,當(dāng)然不愿置若罔聞。
其心情甚可嘉許。
”可是末摘花頌的是什么呢
“她所送衣物皆為前代人稀有,諸如寶藍色常禮服一件,暗紅色的夾裙一條,泛白了的紫色細點花紋禮服一件。
。
。
。
并附信道:“我乃微末之人,按理不該借越。
但此盛典非比尋常,怎敢作作糊涂
惟和至微薄,可請轉(zhuǎn)賜侍女。
”措詞倒有板有眼。
源氏看罷,想道:“她又若此,真乃討厭之至
”自己也覺難堪。
他說道:“此人真古板得出奇。
如此不體面之人,當(dāng)悄悄呆在家中,為何非得出來獻丑呢
”。
。
。
說完便去看她贈的禮服,發(fā)現(xiàn)衣袂上題有一詩,又是詠“唐裝”的:“平素未親君翠柏,苦身猶然憐唐裝。
”筆力拙劣萎縮,生硬異常,更甚于先前了。
源氏甚為不快。
。
。
一面說,一面提筆作答詩:“唐裝唐裝復(fù)唐裝,翻來覆去惜唐裝。
”。
。
。
玉髦看了,笑道:“啊呀,實太惡毒了
豈不是嘲弄人
”心下不解。
諸類無聊之事不勝枚舉。
” 這一段文字我每次看都覺得心中難過,為末摘花笨拙的討好,為她被譏諷的一番苦心,為她的無奈和無力,為她的古板無趣,也為作者的刻薄之極。
作者同為女性,好像對末摘花并無同情,甚至隱含諷刺,可能當(dāng)時這種事情稀疏平常吧,女子本就是男人的附庸。
文中另有一小小細節(jié),一向淡泊少語,端莊謹慎的末摘花,與相依為命多年的侍從分別時,竟然揚聲痛哭。
又將其一束九尺長發(fā)和一瓶家中舊藏熏香作為禮物相贈。
末摘花饑貧交迫時尚不賣家中舊藏,面容丑陋唯有一頭美發(fā)出眾。
如今,小姐卻將心中眼中的珍貴之物送給一個舍她而去的侍女,可見末摘花外冷內(nèi)熱一樣重情重義。
可是看看其他女子,縱然有美麗的外表又如何,不也是孤獨痛苦、心傷嫉恨中度日么
源氏生來美麗而多情,“總之凡與源氏接觸過的女于,他始終難忘”。
他甚至常為自己的博愛和深情而倍感自豪,然而,這些女子個個又都因他的“多情”或相互妒忌,明爭暗斗,或陷入迷茫和苦痛。
有的落發(fā)為尼,斬斷塵緣;有的魂不守舍,郁郁寡歡;有的強裝歡笑,悲淚暗彈;有的孤燈殘影,紅顏早逝,個個命運多舛,最終風(fēng)流云散。
末摘花在《源氏物語》中幾乎是一種“反愛情”形式的存在,沒有美的觀感可言,是一種反唯美的存在。
通常讀者對于《源氏物語》的第一印象是唯美、物哀的愛情長卷,會忽略它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和樸素的道德教諭性格。
紫氏部固然無限同情那些美貌女子的悲涼末路,也同時以末摘花的境遇也許陳述了她的一個觀點,女子的才貌固然重要,但性格和品質(zhì)更重要,作為女子應(yīng)該有堅定的意志,堅守自己應(yīng)該堅守的東西。
由東山紀(jì)之主演的電視劇版本的《源氏物語》中,末摘花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動,雖然丑還是赤裸裸的丑,都是卻成了一個性格開朗爽直,內(nèi)心清澈而博學(xué)健談的女子。
她仍然是自卑于外貌,卻因為樂觀健談,心地直率而吸引了源氏,片中源氏說“外貌并不重要,這樣能夠讓我忘記男女關(guān)系與愛欲,而談天到天明的女子,你是唯一的一個”,那時,源氏還不知道她的樣貌,而當(dāng)他與她在雪景中對視,她發(fā)現(xiàn)他眼神的異樣,便請求他不必再來見面,他卻說“像這樣的公主,我一定會珍惜。
”末摘花苦等源氏數(shù)年,源氏說“謝謝你一直在等著我”,末摘花卻回答“我不是在等你,我也不敢等你,像我這樣的女子是不會被你記在心里的。
”臺詞是杜撰的,但那種貴族的高傲自持混合著自卑的感覺一下子又找回來了。
最喜歡看流放后的源氏第一次到末摘花家中,站在墻邊舉著火燭微笑地注視著那張久違的不美的面孔,臉上露出欣賞的寵溺又開懷的淺笑,讓我想起古龍的一本小說的結(jié)尾“她的心開始跳,她抬起頭看見一張熟悉的臉。
她的心又幾乎立刻要停止跳動,她已久不再奢望日己這一生中還有幸福。
可是現(xiàn)在幸福已忽然出現(xiàn)在她眼前。
他們就這樣互相默默地凝視著,很久都沒有開口,幸福就像最鮮花般在他們的凝視中開放。
” 雖然改動后,此末摘花已不是彼末摘花,但是,好女人是應(yīng)該擁有屬于自己的一份幸福的,我們也樂見于此,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