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鄰的讀后感
《智子疑鄰》讀后感\(zhòng)\r《韓非子》中有這么一條寓言:宋國有一個富人,家中的院墻遇到大雨倒塌,兒子認為,如果墻修補不及時,肯定會有人進來偷竊。
而隔壁老人也這樣說。
到了晚上,富人家中果然失竊。
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說的對,而懷疑鄰居老人就是小偷。
0\\r就該故事本身來講,兒子的話與事實相符就是聰明,而鄰人則成了偷竊嫌疑人。
在旁觀者看來,這個結果自然是愚昧可笑的。
但那富人的懷疑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自己的親兒子那自然是為自己好的;而鄰居雖然說了同樣的話,但肚子里還不一定是什么壞水呢。
多少年來,這則寓言可能許多人都看過,看過后也會大罵這富人愚蠢,但當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卻不是這么回事了。
因此,我認為韓非子寫這則寓言在于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遭到不同對待。
0\\r那么,感情親疏與人們對事物的判斷認知有沒有關系呢
我認為是有的。
我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犯過一個受感情親疏影響的錯誤———五個小孩子來我們家里玩,我便拿出玩具來。
小朋友們走后,我發(fā)現(xiàn)平時我最喜歡的那個玩具車沒有了。
這五個小朋友當中,有四個是住在我們樓下的,平時我和他們玩得多一些;而另一個小男孩平時和我挺生的,也沒有什么感情。
于是,我本能地懷疑那個玩具車是被他拿走了。
我去找其中一個小女孩,向她道出了我的懷疑。
她也認定那玩具車就是小男孩拿的。
于是,我就去找那個小男孩。
男孩很生氣,說他才不稀罕那玩藝呢。
他越辯解,我越覺得他心虛。
第二天,我到床底下找東西,嚇了我一跳:那個玩具車呆在床底下呢
我從此不敢再和那個小男孩見面。
見了面,我就趕快走開。
多少年了都是這樣。
我真的對不起人家。
這件讓我汗顏的事情至今還留給我教訓,那就是判斷事物不受感情親疏的影響,不下輕率的結論。
0\\r任憑感情親疏來左右自己的判斷認知有時候也會產生可怕的后果。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就是“感情決定一切”的忠實擁躉,明知二弟云長性烈如火,在自己不得不去西川征討時還是讓他鎮(zhèn)守荊州,而他平日里最信任的大救星諸葛亮說也不能左右他的選擇。
當然,最后他這個最親愛的二弟意氣用事丟了荊州,他自己也因此死在白帝城,而那個不在乎感情親疏,堅持客觀判斷、“任人唯賢”的曹操卻越來越強大,逐步為后代打下了一統(tǒng)江山的雄厚基礎。
0\\r總之,親情友情自然是人們不可多得的財富,但只能供我們參考而已。
對于事物真相的認知,一定得靠自己的理性思維。
這樣才能不下輕率的結論,使事物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智子疑鄰》的讀后感
塞翁失馬:禍與福是對立統(tǒng)一的,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智子疑鄰:1.聽意見應只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來的,不能對人持偏見。
2.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際上是與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遭到不同的對待。
急求一篇《智子疑鄰》的讀后感
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墻壞了。
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筑,一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
”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
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
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智子疑鄰》的寓意是感情親近與疏遠往往會導致認識錯誤要注意自己與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使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聽意見只應該聽取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的,對人不能持偏見 曾經學過的一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的鄒忌與那宋國的“富人”完全不同。
鄒忌的妻子“私”他,姬妾“畏”他,而客“有求于他”,因此都說他美于“城北徐公”。
鄒忌頭腦很冷靜,他沒有受感情因素的干擾,終于得出徐公比自己美的結論,并由此悟出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說服了齊王。
現(xiàn)代版的“智子疑鄰”也經常在上演。
例如與鄰居同學發(fā)生了磨擦、糾紛,有的家長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不會犯錯;使壞的都是鄰家同學。
這些家長陷入了“愛子——誤判”的誤區(qū)。
我想或多或少是有的.俗語說:血濃于水.盡管歷史上有很多名人,但有多少人能逃的過親情的羈絆?即使身邊的父母,他們或我們都會不經意間袒護對方,即使你是錯的.
讀《智子疑鄰》有感800字
語文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我也對語文有自己的看法。
我們每天都要用到語文,向別人介紹一樣東西一件事情的時候就需要用語文來描述。
表達一件事物也需要用到語文,就連跟別人交流或者向別人介紹自己都需要用到語文,總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語文。
語文是有趣的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我經??凑n外書從書中能學到語文寫作方面的技巧與方法,讓自己的作文能寫的生動有趣或者感人,有一次竟然有一篇發(fā)表到刊物上了,寫作給我?guī)砜鞓贰?/p>
我感謝語文知識幫了我不少的忙,我學會許多成語也知道許多的語法知識,更喜歡古人詩詞,從語文中我認識了李白,喜歡他的詩詞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和豪放,還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深沉。
還喜歡孟浩然,白居易,杜甫等詩人的詩詞。
我看了四大名著,讓我通過語文認識名著中許許多多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感受到古人通過語文表達自己思想和觀念的看法。
當自己寫了一篇滿意的作文時我就會很快樂,當我看別人寫的很有趣的文章時,我也會跟著開心笑起來,語文用它獨有的魅力在我們的生活無所不在。
語文又像我們的朋友,它能幫助我們很多事。
當我們不開心時,我們可以通過語文宣泄我們的情感,當我們開心時,我也可以用語文把它記錄下來。
當有事想告訴遠方的朋友時,我們可以通過語文寫信寫函表達我們意愿,當我們想了解以前的歷史,可以通過古人留下的文字資料,來直接查閱來了解歷史。
語文真時我們好朋友。
語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即使商場影院旅館等到處都是用文字標記的標題和名字,讓人更容易了解交流省去許多麻煩。
語文是我們離不開的朋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方便。
《智子疑鄰》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讀后感4百字
《智子疑鄰》讀后感《韓非子》中有這么一條寓言:宋國有一個富人,家中的院墻遇到大雨倒塌,兒子認為,如果墻修補不及時,肯定會有人進來偷竊。
而隔壁老人也這樣說。
到了晚上,富人家中果然失竊。
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說的對,而懷疑鄰居老人就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對語文教學過程施加了哪些影響
一、學習有指導性的教育教學理論為使課題研究中學生主動地在課內和課外形式多樣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學語文和學做人有機結合起來。
我主要進行了以下理論的學習:1、自主學習的理論。
《語文課程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語文教學中的作品和價值只有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產生,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
2、合作學習的理論。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沙塔洛夫等人認為:通過創(chuàng)造性教育活動,教師與學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關系,活潑多樣地發(fā)展學生多樣化的才能。
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文章,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意思。
針對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都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
3、探究學習的理論。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tài)度”。
同樣語文的探究性學習,要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探究的對象,也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比如社會調查、現(xiàn)場觀察、采訪人物、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等。
這種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學習。
二、研究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實現(xiàn)了以教學實踐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課題預期目標,為教學特色建設提供教育資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撐,我們積極整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效落實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構建了“導入激趣→自主創(chuàng)造→合作互動→引探釋疑→遷移實踐”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框架。
1、導入激趣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把圖、文、聲、像有機組合,使抽象的內涵轉化成情景交融、圖文并茂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知、理解,營造一個語文教學的互動新空間,有如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裝》、《詠雪》、《化石吟》等課件的制作,讓學生真的有如進入作品的真實情景中。
比如《化石吟》中下下載大量動植物的化石圖片,及影片《侏羅紀》的圖片,就可以化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形象的直觀感知,大大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
以這些真切生動的情景既可以啟動學生的學習潛能,活躍他們的思維,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提升個人的情操,養(yǎng)成真善美的體驗,造就獨立的人格。
這無疑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的。
2、自主創(chuàng)造電子閱覽室、網絡教室給予學生上網,根據自己的喜好結合老師的要求進行獨立網上學習。
如初一的兩個信息班進行的“四個一”的活動比賽,先以教材為例子進行模仿學習,進行更新創(chuàng)造。
整個比賽大力提倡一個口號:“像學者一樣認真閱讀,像作者一樣創(chuàng)新寫作,像書法家一樣端正書寫,像工程師一樣靈活運用……”,加強自主獨立性的培養(yǎng),增添學習的成功感。
如在創(chuàng)作“勵志格言”電子書簽、創(chuàng)作一個寓言的過程中,同學們先在網上搜索學習名人偉人的勵志格言、網上研讀《伊索寓言》后,再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創(chuàng)作,并配以精美的文字、插圖處理,自創(chuàng)勵志格言、寓言故事。
其效果很好。
3、合作互動合作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力主“教師與學生合作互動”、“學生與學生合作互動”,目的在于利用多媒體的教學環(huán)境及網上資源,以小組為單位,相互爭論、相互啟發(fā)、分工合作及取長補短,進行思維碰撞,淺者得其淺,深者得其深。
通常學習時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組與組之間的挑戰(zhàn)競賽,由此增強競爭感和集體主義榮譽感。
如在教授寓言四則——《蚊子和獅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鄰》、《塞翁失馬》時,可以即時上網閱覽這些寓言的VCD片,看圖模仿角色進行講故事比賽。
又如下載的《皇帝的新裝》的10幅忍俊不禁、妙趣橫生的連環(huán)圖片引來學生陣陣的笑聲,給這些連環(huán)圖片配上動情的音樂后再讓學生進行小組復述故事比賽,這樣的效果當然是難以言喻的。
這不僅改變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只是錄音機播放示范朗讀錄音的固有形式,還積極力求在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中對“說”的能力切實地加強了訓練,務求做到“促學生想說,教學生會說”。
4、引探釋疑引探釋疑的過程是以問答思考題為教學主線,學生先學先探,教師后講后幫,把教師的引與學生的探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解決問題。
使學生在學好新知識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如在教《詩兩首》時,要求學生第一遍自讀,感悟探究:詩歌寫了什么內容
第二遍自讀,感悟探究: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第三遍自讀,感悟探究:借紙船和金色花來抒情有什么好處
每一遍自讀,老師都不急于讓學生回答,而是給足學生讀書和探究思考的時間,有的學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師讓學生在多讀幾遍,有時要求默讀,有時抓住關鍵情節(jié)齊讀、范讀。
由于充分保證了學生自主讀書探究的時間,在交流匯報時,很多學生有話可說,連平時不常發(fā)言的學生都提出了一些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這樣的指導,解決了學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回自我,發(fā)展個性,充分調動了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和肯定學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獲,逐步消除有些學生的服從感、低下感、自卑感。
5、遷移實踐書上的知識只是一個例子,能學得更多的知識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的。
因此,語文課上我們尤其重視學生的遷移閱讀能力與實踐能力。
像有的學生善于文字處理,有的學生善于繪畫,有的學生擅長網頁制作。
如根據實驗班的實際,已經循序漸進式地開展了以下的“多個一活動比賽”:設計一張“勵志格言”電子書簽比賽;設計一次自由命題的電子手抄報比賽;創(chuàng)作一個電子寓言;以愛護我們的母親河為題設計一則廣告詞;……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習的語文知識得到了靈活的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公平競爭、謙虛好學、樂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質。
我們構建這樣一個模式,并不是說課堂上一定要先講什么后講什么和怎么講。
模式中提到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糧是相輔相成的,并非一個獨立的個體。
只有在教學實際中靈活把握,才能使教學有聲有色。
三、探索有價值的課堂教學策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據此我們在實驗中進行優(yōu)化教學策略的選擇研究,探索出常規(guī)可行的教學策略優(yōu)選法。
如散文《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教學策略優(yōu)選法是:“一讀了解作者,了解背景;二讀把握基調,感情朗讀;三讀理清重點,梳理結構;四讀品味詞語,挖掘內涵;五讀概括主旨,領會中心;六讀聯(lián)系現(xiàn)實,提高認識。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其間的“小組讀”、“集體讀”、“聽讀”、“賞大河高山畫”等形式,選擇配備“文、聲、畫、像”等媒體信息,教學效果良好。
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精選教學策略是:1.圖片激情導入;2.簡介作品選集;3.速度感知內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讀剖析難點;6.小結文體特點;7.口頭創(chuàng)新寓言;8.課外自選閱讀。
從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看,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策略的選擇必須要把握的宗旨。
如詩歌《天上的街市》的優(yōu)化教學策略是:1.觀卡通夜空星光燦爛圖——課文激趣引出詩文(聽);2.觀萬家燈火圖,配樂朗讀——把握基調,感情朗讀(讀);3.觀“郭沫若”相關圖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說);4.網上找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復述故事,理解主題(說、讀);5.觀“牛郎織女”圖,配樂朗讀——品味特色,再現(xiàn)意境(說、讀)。
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通過近兩年的時間實驗,經歷了醞釀準備、嘗試運行、持續(xù)發(fā)展的三個研究階段,試驗班從開始的1個語文教學班擴展到現(xiàn)在一年級所有的語文教學班。
通過師生的相互學習,把學文、作文與做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意識明顯地增強。
學校于本學期初又裝備了近三十臺有較高配置的新電腦,在完善的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語文,學生學習的熱情日益高漲,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有些具教學示范作用,如以“保衛(wèi)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PPT廣告語制作、電子勵志格言等。
參加研究實驗的老師而言,精誠團結、合作互動。
繼續(xù)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語文的科學教學模式,繼續(xù)研究相關的語文的優(yōu)化教學策略,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我校多次舉行的語文公開課獲得市教研室,其他兄弟學校的好評。
其中我校參與該實驗的年輕老師在市教研室舉辦的“三新”優(yōu)質課比賽與教案評比中分獲一等獎。
參加課題實驗的老師撰寫多篇教學教育論文,其中獲得市級一等獎、二等獎各一篇。
所輔導的學生也有多篇作品公開發(fā)表或獲獎。
四、研究反思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我們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著諸多不足,為此,我們提出了下一階段課題研究的五大重點,以此進一步提升課題研究成果質量和實施新課程的水平:1、要進一步引領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全面促使他們自覺地、創(chuàng)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中,并以此為統(tǒng)領,有效地將“三維”目標落實于課堂教學。
2、要立足“自主”,特別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與情感態(tài)度,切實提高自主學習、自主獲得的能力。
3、要不斷變換“合作”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更有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與人合作的快樂。
3、要積極調整“引探”策略,激活學生思維,努力達到讓學生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
你能看見的世界,就是你的樣子。
你能看見的世界,就是你的樣子“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樣子”。
你所能看到的,正是你內心所擁有和追尋的。
如果你的專注力是在于問題帶來的困擾,那你所看到的,也是誰誰被問題折磨的崩潰的樣子,想到的也是之前各種困擾的情景和想象此次的窘迫后果。
大腦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各種信息時,會自動屏蔽掉你不關心的部分,而只著重于你關心的去關注、分析和處理。
而且,接收和處理信息的情況,和每個人自身的理解力、經驗和感受等等密切相關。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們那里,看到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事實。
魯迅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赫克爾(E·Haeckle)也說過:人和人之差,有時比類人猿和原人之差還遠。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看見的是哪一個
完全取決于你是誰。
你不得不承認,面對同一個的事物,人們的感覺千差萬別。
“對于同一顆大樹,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畫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調,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態(tài)特征。
”因為每個人的“知”和“行”的情況完全不同,你的“知行”決定了你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從小到大你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會綜合成一把只屬于你的判斷標尺。
你遇到的事物,無一不經過這把標尺的檢驗和衡量。
你懂得多少,你經歷過什么,你關心的方面,你所站的高度,都會影響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認識的層次。
你真正向往什么,就會找尋什么;你找尋什么,終會遇到什么。
在你我他的眼中,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也還是那個月亮。
你心存感恩,向往美好,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美好存在;你心底帶著滿腹怨氣、帶著懷疑和受傷的心態(tài)去審視,你就會覺得世界處處險境、齷蹉和不堪,一無是處。
所以,更重要的是,你的本質是什么樣子
你想要去尋找什么,什么就會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
你的想法、感受和經歷將你帶入今天的生活,每一個今天的積累和向往又將你領入明天的時光。
你所找尋的,最終都會來。
你相信什么,終會靠近什么;你熱切期待著的,正在等待著你。
世界上最厲害的兩個詞:“執(zhí)著”和“認真”。
發(fā)自內心的相信讓人執(zhí)著,使人認真。
認真和執(zhí)著,足以讓你完善自己,向著理想的地方走去。
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是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也不是每個人最終都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但是深深的相信自己能遇到更好的自己,你就會更靠近理想中的樣子。
你相信未來越來越好,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相信夢想還值得追尋;慢慢的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未來正在向你期待的畫面靠攏;你曾經的努力正在一朵朵的開花、一顆顆的結果;你的夢想正在一點點的實現(xiàn)。
你相信潛規(guī)則無處不在,相信混得好都是靠拼爹,相信兢兢業(yè)業(yè)永遠不如投機倒把,勤奮努力終敵不過見風使舵;你也就真的會遭遇更多的不公、黑暗和無奈。
沒辦法,是你選擇的它們。
你覺得沒有愛了,你就會找尋到各種世界沒有愛的“證據”,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你相信這世界還是愛意滿滿,你也會看到更多有愛的場景,這些場景反過來又讓你更加相信真的處處有愛。
“智子疑鄰”的故事,在現(xiàn)實中比比皆是。
你的相信,就是你的選擇。
你內心擁有什么,才會看見什么。
就像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
”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
”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很高興。
可他卻想打趣佛印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
”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
回去告知蘇小妹,小妹說:“哥哥你輸了。
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
”“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
心懷快樂,你就能看到陽光明媚、花草含笑;心懷感恩,你就能看到幸得此生的幸運、看到天生萬物的仁慈;心懷慈悲,你就能看到孤兒寡母的可憐、看到弱小生靈的無助;反過來,若心懷愁苦,看到的天地也是悲風苦雨一片凄然;心懷貪欲,看到的萬物也都是能填入欲壑的東西。
古人云“修身養(yǎng)性”,身心趨于完美了,世界自然也趨于完美。
你告訴我世界是什么樣,我就能告訴你你是什么樣子。
你能看見的世界,就是你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