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箴言 人生信條 座右銘有區(qū)別嗎
一個人的價值,應(yīng)當看他貢獻什么
而不應(yīng)該看他取得什么。
作者:愛因斯坦 將自己陷于罪惡中的人是常人;為自己的罪過煩憂的人是圣賢;夸耀自己的罪過的人是魔鬼。
作者:富勒 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shù)穆斆魅?、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
作者:馬克思 沒有比人生更艱難的藝術(shù)了,因為其他的藝術(shù)或?qū)W問,到處都有教師。
作者:塞涅卡 磨滅一切事物,唯獨恩德,時間越久,它的力量就越大。
作者:拉柏雷 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
作者:弗洛伊德 人,就像釘子一樣,一旦失去了方向,開始向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他們存在的價值。
作者:蘭道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妙,為人類造福。
作者:愛迪生 研究真理認識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作者:培根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作者:張衡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經(jīng)過艱難卓絕的斗爭之后才能實現(xiàn)。
作者:塞涅卡 人生偉業(yè)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人生,始終充滿戰(zhàn)斗激情。
作者:惠特曼 人生猶如一本書,愚蠢者草草翻過,聰明人細細閱讀。
為何如此. 因為他們只能讀它一次。
作者:保羅 窮人生病,閻王討債。
作者:諺語 挫折其實就是邁向成功所應(yīng)繳的學費。
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作者:維尼 公正,一定會打倒那些說假話和假作證的人 作者:赫拉克利特 但愿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內(nèi)疚。
作者:郭小川 人生照例是一場值得一搏的爭衡,然而它的獎品是拼斗。
作者:拉爾夫·詹 “穩(wěn)妥”之船從未能從岸邊走遠。
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無意識中確信自己不死。
作者:弗洛伊德 處處熱心的人生,是事事滿意的人生。
作者:帕克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作者:(戰(zhàn)國)莊周 命運總是寵愛勇士的。
作者:英國諺語 平心嘗世味;含笑看人生。
作者:《對聯(lián)集錦》 忠誠老實:不要說有害于人的謊話,要表里一致。
作者:富蘭克林 為了生活中努力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
作者:羅丹 貪心好比一個套結(jié),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jié)果把理智閉塞了。
作者:巴爾扎克 人生應(yīng)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作者:蕭楚女 等你需要滴水不漏的時候,你要懂得,有兩種滴水不漏:積極的和消極的滴水不漏,是傻瓜的做法,他們采用沉默、否定、板面孔,閉門謝客這類辦法,這貸真價實的無能
積極的滴水不漏,通過肯定來進行。
作者:巴爾扎克 人生只有在斗爭中才有價值……受過痛苦,才能得到報酬。
作者:赫爾岑 障礙與失敗,是通往成功最穩(wěn)靠的踏腳石,肯研究、利用它們,便能從失敗中培養(yǎng)出成功
孝親敬長的格言、座右銘、名句 越多越好
有心能知,有情能愛,有緣能聚,有夢能圓。
我們?yōu)槭裁炊钪?為快樂,什么樣的人最美——自信的人;所以我們不但快樂,而且自信。
當一個人看清自己的航行路線是多么迂回曲折的,他最好依靠自己的良心作為領(lǐng)航員。
而知道在適當?shù)臅r候自動管束自己的人,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心態(tài)平衡,也才可能擁有幸福的家。
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 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百年共枕; 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年輕的情懷,喜歡一個人,愛一朵花,其實并沒有錯,在我們長大過程中;只要愛過,喜歡過就是美麗的。
人生的聚會是一種緣分,有時分離也是一種愛的祝福。
愛一個人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語,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更能體現(xiàn)他對你的用情,那 才是愛的密碼。
機遇如清水,無處不可流; 機遇如月光,有隙皆可存。
生命是屬于你的,你應(yīng)該根據(jù)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錢可以興德,也可以敗德。
如果我們都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 世界上存在許多比金錢高尚得多,也珍貴得多的東西。
已經(jīng)失去的不妨讓它失去,至少不再耽于等待。
你在一生中,可以有所作為的時候只有一次。
那就是現(xiàn)在,然而,許多人卻在悔恨過去和擔憂未來之中浪費了大好時光。
摩菲定理:任何事情只要能往壞的方向發(fā)展,就一定往那個方向發(fā)展。
爾能提定律:有些事情,只要一提起。
。
。
。
。
。
如果是件好事,肯定錯過; 如果是件壞事,必然發(fā)生。
期望的非互逆定律:不希望發(fā)生的事結(jié)果便不發(fā)生, 希望發(fā)生的事情其實現(xiàn)不了。
艾托雷定律:兩隊并行(自己在其中的一隊),總是別的隊快。
選擇性落體定律:一個物體將按照造成最大的危害的方式落下。
金寧推論:面包掉地時,黃油一面朝下的概率與地毯的價格成正比。
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臉面一樣,這是最為清醒的自覺。
洗盡鉛華總是比隨意的涂脂抹粉來得美。
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這才是做人的重要。
你最痛苦的時候,窗外有小鳥在快樂地歌唱; 你最快樂的時候,有人正受著病魔的折磨,和死亡搏斗,掙扎。
世界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的心情和遭遇不一樣而已。
每一個人都期待著一份至死不渝的感情。
但要明白,感情如房子,建造時偷工減料就會成危樓;年久失修莫名其妙就會長出壁癌,有時因原來施工不良就會漏水;有時一場一大臺風會吹破玻璃;有時也可能遇上地震來摧殘。
如果沒有放火逃生設(shè)備也不小以應(yīng)變。
。
。
。
。
。
還有所有的房子都一樣,即使是監(jiān)獄,也有一扇可以進出的門。
人生里面總是有所缺少,你得到什么,也就失去什么,重要的是你應(yīng)該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追兩只兔子的人,難免會一無所獲。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如果你發(fā)現(xiàn)錯了。
重新再來,別人不原諒你,你可以自己原諒自己。
千萬不要用一個錯誤去掩蓋另一個錯誤。
人活著的意義應(yīng)當是在過程,而不是結(jié)論。
所以一個人不應(yīng)該以自己的經(jīng)驗和觀點去影響另一個人,何況他不是你,你也不是他。
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都不一樣,人生的酸甜苦辣應(yīng)當自己嘗一嘗,嘗試才是人生。
河流之所以能夠到達目的地,是因為它懂得怎樣避開障礙。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最合適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財富是一種寄存,錢再多,你也不能帶到棺材里去; 情愛是一種寄存,人之亡之,情之焉附
權(quán)位是一種寄存,無論你怎樣叱咤風云,卻不能逃出最終的交替; 即使是生命本身,也不過是寄存于這個星球上的匆匆過客。
而這個星球,本身充其量也就是造物主為人類建造的一間小驛站。
我們的人生何曾不充滿夢想,那朵朱槿花兒,就在你我的心靈深處搖擺,那無限的風光我們幾欲攪盡。
然而我們總是習慣于守侯第一個春天,而對第一個季節(jié)的空獲,我們往往輕率地將第二個春天棄之門外,將夢交歸于夢。
夢想之花垂青的只是那些有耐心,持著追求的人。
今天,倘若給你一朵夢中的朱槿花,你應(yīng)該有勇 氣向夢想買斷第二個春天。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有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愛,比維持我們生存需要的多得多,我們應(yīng)該把它分散給別人,追求是生命之光。
其實,感動發(fā)生在剎那之間。
感動也可能永恒,一點寬容可能會讓別人感激一生;一點愛心可能會讓別人溫暖一生;一句祝福與鼓勵的話語可能會讓幸福一生。
一個人只有時刻保持幸福快樂的感覺,才會使自己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只有快樂,愉快的心情,才是創(chuàng)造力和人生動力的源泉;只有不斷自己創(chuàng)造快樂,與自己快樂相處的人,才能遠離痛苦與煩惱,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要記?。哼z產(chǎn)為零,誠實第一,學習第二,禮貌第三,刻苦第四,精明第五。
完整的人生應(yīng)有“三感”,使命感,失落感,危機感。
每個企業(yè)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但他們還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正確的判斷力,有決心,敢于創(chuàng)新,勤奮工作。
做人的唯一指南就是自己的良心,回首往事。
惟一使人感到蔚籍的是自己行為的正直與誠實,生活中要是沒有這種慰籍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為人常為自己的破滅與籌算的錯誤而自嘲;然而這種慰籍,無論命運對你任何,你總能以堅定的步伐前進,而且充滿榮譽感。
不可壓倒一切,但也你能被一切壓倒。
人可有傲骨,但不可有媚氣; 人不可有傲氣,但可有正氣。
名人與凡人的差別在什么地方
名人用過的東西就是文物,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名人強詞奪理叫雄辯,凡人就是狡辯;名人跟人打招呼叫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jié)別人了;名人打扮不修邊幅,叫有藝術(shù)家的氣質(zhì),否認呢
話里話氣的;名人喝酒叫毫飲,凡人就叫貪杯;名人老了叫王老,凡人只能叫老王。
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 求知格言 求知是一種快樂,好奇心知識的萌芽。
——培根 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越壯闊。
——拉吉舍夫 進取格言 積極進取,機遇總喜歡光顧有準備的頭腦 親情的格言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 但 丁 想象格言 積極心態(tài)能使一個懦夫成為英雄,從心志柔弱變?yōu)橐庵緢詮姟?/p>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種傾向: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樣子,就真的會成為什么樣子。
有些人常常在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逃避現(xiàn)實,離開人與事,便無從產(chǎn)生智慧。
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一個人的成敗,與他的心量有很大關(guān)系。
念念都是為了一切大眾,必定成功。
養(yǎng)胸懷大量—— 觀天地氣概,抒古今豪情;養(yǎng)胸懷大量, 出浪潮思想;創(chuàng)千秋史業(yè),塑輝煌人生。
珍愛景光—— 寒微世家,平俗人生,深刻感悟,人情世風: 超凡文采,當世孤懷,司馬雪芹,概莫例外。
名入華典,著染邸香,業(yè)成家昌,沾帶幾方。
為官修文,無愧父鄉(xiāng),傳家勵后,珍愛景光。
(感悟、自勉、勵后——民亭新作) 世界上的一起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 爾 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 但 丁1.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袍鼓之急則忘其身。
—— 2.做官的都愛做好官,不過往往只知道愛做自己家里人的好官,自己親戚朋友的好官;這種好官往往是自己國家的貪官污吏。
——朱自清 3.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三國·魏·曹植 4.置不肖之人于位,是為虎傅翼也。
——漢·韓嬰卷四 5.出公理,則遠者自親;行私為,則子母相怨。
—— 6.把親戚朋友看得輕,把國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于走 到公忠方面去。
——張君勱 7.私仇不入公門。
—— 8.兒子從宦,有人來云:“貧乏不能存。
”此是好消息。
若聞資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是惡消息。
——清·梁章鉅 9.婚姻勿貪勢家。
——北齊·顏之推 10.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其中也包括自己父母子女親戚在 內(nèi)。
當然,對于自己的近親,對于自己的父、母、子、女、妻、 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層特別感情的。
這種感情,共產(chǎn)黨不僅不否認,而且加以鞏固并努力倡守它走向正確的與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徑。
——毛岸英 11.應(yīng)高年享富貴之人,必須少壯之時,嘗盡艱難,受盡辛苦,不曾有自少壯享富貴、安逸至老者。
今人往往機心巧謀,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貴至終身,蓋不知此理。
而又非理計較,欲其子孫自少小安然享大富貴,尤其蔽惑也。
——宋·袁采《袁氏世范》 12.以媚字奉親,以淡字交友。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 13.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規(guī)模宏遠,而其訓誡子弟,恒有恭謹厚藏,身體則如鼎之鎮(zhèn)。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14.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 15.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
——元·關(guān)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楔子
關(guān)于人生追求的名言
梁啟超氏傾心推崇,稱“吾謂正集,不可不日也。
”梁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nèi)指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章炳麟對曾國藩的評價一樣,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曾國藩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
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以致曾國藩也覺得“內(nèi)咎神明,外咎清議”,甚至有四面楚歌之慮。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遺臭萬年的漢奸,建國后的史學界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wèi)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精神偶像、漢奸、賣國賊、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1980年代以來,學術(shù)界對曾國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對他的評價也相對客觀。
民國著名的清史學家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將曾國藩與左宗棠對比:“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
” 中國現(xiàn)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和蔣介石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
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jié)論。
即使是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蔣介石對曾氏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
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dǎo)高級將領(lǐng)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
據(jù)說,他點名的方式,靜坐養(yǎng)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國藩。
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蔡鍔將軍對曾氏以愛兵來打造仁義之師的治兵思想推崇備至:“帶兵如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
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萬語皆付之一炬。
”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挽聯(lián):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功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咸豐同年間,曾國藩在“借夷助剿”、夷商代運南漕、派人購買美國機器創(chuàng)辦江南機器局、辦理天津教案等涉外活動中的表現(xiàn),指出在嚴重的內(nèi)憂外患而大多數(shù)士大夫沉湎于義理考據(jù)之時,曾國藩能獨立時代潮流,把握風云際會,并且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繼承和發(fā)揚林則徐、魏源的經(jīng)世致用之學,大力倡導(dǎo)學習西方,開展自強新生政運動,從而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風云人物。
一、中國近代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導(dǎo)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yè)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chǔ),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zhàn)陣之才”,他教導(dǎo)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
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蔣介石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fā)學生演唱,收效甚大。
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瓴黑腳桿的相實農(nóng)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zhàn)并取得了最后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yè))、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qū)崿F(xiàn)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
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jié),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yè),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wěn)之楷模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
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薄?/p>
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wěn),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
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五、網(wǎng)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jié)交、網(wǎng)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quán),爭謀職位。
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
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zhàn)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dǎo)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
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jiān)視自己,教訓自己。
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
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八、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蹋粝滤枷雽W說)之人”()。
《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于學問,善以禮運。
”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