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心灰意冷的詩詞有哪些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無題>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哀。
——元<遣悲懷>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閨怨>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早被嬋娟誤,欲歸臨鏡慵。
——杜荀鶴<春宮怨>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溫庭筠<瑤瑟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李白<怨情>詩句原文: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遣悲懷三首·其二【作者】元稹 【朝代】唐昔日戲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閨怨【作者】王昌齡【朝代】唐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武陵春·春晚【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春宮怨【作者】杜荀鶴【朝代】唐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fēng)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征人怨 【作者】柳中庸【朝代】唐 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者】李清照【朝代】宋譯文對照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瑤瑟怨【作者】溫庭筠【朝代】唐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自題金山畫像【作者】蘇軾【朝代】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怨情【作者】李白【朝代】唐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以上詩詞摘自古詩文網(wǎng)2017-12-6
形容云南美景語句
(一)1. 美春城,展露華姿麗容,大地和陽光共放光芒。
2. 山河壯引來四海英雄,叱咤風(fēng)倒海翻江。
3. 民風(fēng)淳厚,養(yǎng)育百代人杰,運籌帷幄,騰蛟起鳳。
4. 大理城,大研鎮(zhèn),城鎮(zhèn)名播重洋。
5. 紅塔山,紅河水,山水譽馳四海。
6. 版納邊塞,風(fēng)光秀麗,民俗獨特,讓游客奔忙。
7. 建水名邦,人文會萃,孔廟壯觀,令世界叫絕。
8. 九鄉(xiāng)景,酒冽香,喚醒千古情腸。
9. 撫仙湖,撫神仙,撫得萬人酣暢。
10. 獅子山,雞足山,西山,山山人間天堂。
11. 燕子洞,阿廬洞,南洞,洞洞桃源仙境。
12. 億萬年石林,夢幻奇貌,莽莽蒼蒼。
13. 震驚中外,鄭和雄才壯舉,七下西洋;把友誼傳播五洲四海。
14. 轟動朝野,文秀豐功偉業(yè),廿年抗強。
為民族樹立千秋榜樣。
15. 世博園,收盡天下美景,人類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二)1. 當四季只剩下春天,當一片土地紅得耀眼,當皚皚白雪鋪滿了雪山,當烈風(fēng)吹遍飄動的經(jīng)幡,當彩云又在藍天浮現(xiàn),此刻,我已置身彩云之南。
2. 那里春光明媚,陽光暖暖,冬季的昆明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
3. 藍色的天空上飄著美麗的白云,整個感覺好像是在空調(diào)房里一樣舒服。
在石林這兒將女兒稱為金花,當金花們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裝,真是一副靚麗的風(fēng)景線。
4. 黑龍?zhí)兜乃骒o啊,靜的像一面鏡子;黑龍?zhí)兜乃婢G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墨翠。
5. 轉(zhuǎn)眼間,樹叢變得花花綠綠,房屋變得金碧輝煌,溪流變得五彩繽紛……整個麗江古城都變了個樣兒。
6. 或游蕩在秀美的山水間,或穿梭于古城清幽的小巷里,又或僅僅是呆坐著感受這里彌漫著的云南古老神秘的氣息……7. 石林神奇迷人的自然風(fēng)光與獨具魅力的民族風(fēng)情的完美結(jié)合,象磁石一樣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賓客,旅游者紛至沓來,或觀賞它的壯美、領(lǐng)略它的風(fēng)情;或吟詩作賦、歌詠它的史跡;或研究考察、探索它的奧秘。
8. 大理的洱海形如人耳,風(fēng)平浪靜時,像一顆深綠色的寶石鑲嵌在云南大地上,微風(fēng)吹過,海面上金光閃閃,泛起一道道美麗的浪花,嫵媚動人,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9. 黛色的屋檐,青黑的磚瓦,早已留下的青苔,小巷中美麗的女子顧盼生光、雙目流轉(zhuǎn),一切都在訴說著那古老的傳說。
云南,該是個不能輕易觸碰的地方。
10. 如果這人間有一抹春色讓人流連,那一定是七彩云南。
清秀的昆明,柔軟的麗江古城,永恒寧靜的香格里拉,悠遠的大理。
11. 中國云南,人們心中美麗而清澈的地方,干凈的山水,淳樸的少數(shù)民族,鮮艷的民族服裝……12. 云南的天空有一種靜謐之美,在這片土地上就連時間都流淌得格外緩慢。
13. 七彩云南是美輪美奐的,我勾勒不出它的神秘地美,我摹寫不出它的淡淡地美,我描繪不出屬于它的風(fēng)格。
14. 云南石林的風(fēng)景,就像列隊的標兵一樣,直挺挺的站在哪里
15. 西雙版納那里是屬于亞熱帶氣候,所以有一片原始的熱帶溝谷雨林。
密密麻麻的樹林一眼望不到頭。
重重疊疊,千藤百繞,只有坐上游纜車才能高高欣賞雨林的美麗。
關(guān)于溫暖出的古詩
來自友情的溫暖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拢?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9.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春日的溫暖1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13、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1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15、粘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夏日的溫暖1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锝《竹枝詞》) 18、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觀刈麥》) 19、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李商隱《晚晴》) 20、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 21、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杜甫《夏夜嘆》) 22、農(nóng)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復(fù)古《大熱》) 23、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李昂《夏日聯(lián)句》 24、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岑參《休亭送華瞬王少府還縣》) 25、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范成大《喜晴》) 26、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
(杜甫《忸村》) 27、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描寫出冬天的句子
1、冬天的太陽是最迷人。
因為冬天寒冷,使人很珍惜這難得的溫暖。
星期天的下午,漫步在街頭,任柔和燦爛的暉光灑在肩上頭發(fā)上,也許會使你精神振奮,心情突然間變得舒暢開朗:也許你會心神一動,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也許更會使你感覺驚呀,發(fā)現(xiàn)冬天原來也有如此醉人的,卻沒有被發(fā)覺的魅力。
2、這動人的雪花怎么會不打動我的心呢
我不由地伸出手去。
雪花是這樣的調(diào)皮,我想用手去抓它,它卻從我手指縫里逃走,當我無心時,卻拼命地飄落在我的手上,涼絲絲的好清涼的感覺啊
我呼出一口熱氣,雪花變成了晶瑩的小珍珠。
抬頭仰望好似我也要化為其中一朵小雪花,飄飄欲仙地飄走了。
求:好的古詩詞
《長相思 (納蘭性德)山,水一程,身向逾關(guān)那畔夜深千帳燈。
風(fēng)一更,雪一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春望》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浪淘沙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關(guān)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烏夜啼】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
胭脂淚, 留人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烏夜啼】 昨夜風(fēng)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斷頻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一斛珠】 李煜 晚妝初過, 沉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 一曲清歌, 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繡床斜憑嬌無那, 爛嚼紅茸, 笑向檀郎唾。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 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 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遠還生。
【菩薩蠻】 李煜 花明月黯籠輕霧, 今霄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 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 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 教君恣意憐。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
銷魂獨我情何限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
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望江南】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fēng)
個人比較喜歡李煜
形容心溫暖的古詩詞有哪些
1.林黛玉 姑蘇才子林如海與賈敏的女兒,因母親去世,又無親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yǎng)。
林黛玉出身于姑蘇鐘鼎世家,書香之族,祖籍姑蘇,住于揚州。
先祖曾世襲列侯,父親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蘭臺寺大夫,又被欽點為揚州巡鹽御史;母親賈敏是賈母的女兒,賈政的妹妹。
“詩禮名族之裔”其實是賈政為兒女擇親時所強調(diào)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謂既有“鐘鼎之家”的尊貴,又不乏“書香之族”的高雅。
林如海四十歲時,僅有的一個三歲之子死了,因膝下無子,只有嫡妻賈氏生了女兒黛玉,愛如珍寶。
黛玉從小聰明清秀,與詩書為伴,但父母讓她讀書識字,“不過假充養(yǎng)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母親去世后黛玉進京,與寶玉一同深得賈母關(guān)愛。
不久父親病故,她便長住賈府,逐漸與寶玉相知相愛。
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視功名權(quán)貴,當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圣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 送給她時,她卻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
”。
他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王夫人等人殘忍地扼殺了。
林黛玉最后淚盡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個內(nèi)慧外秀的女性,“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
,病如西子勝三分。
” 這首詞中盡現(xiàn)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tài)、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zhì),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形容詞來綜合形容這樣脫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
”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xiàn)在她才學(xué)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zhì)。
黛玉天生麗質(zhì),,病如西子勝三分,卻又作出“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葬”的詩句,為何
就是因為太注重細節(jié)了吧,到頭來竟在無奈中香消玉殞,留下千古遺愿。
可惜了,紅顏薄命。
2.薛寶釵 薛寶釵是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中的一個重要人物。
她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她是寶、黛、釵愛情悲劇的主人公之一,而且還在于這一藝術(shù)形像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以及這一形像的創(chuàng)新性。
對于薛寶釵這一人物形像,歷來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則尊林而抑薛。
歷代所引鄒弢與其友許伯謙因爭論激烈而“幾揮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
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
有人認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狹窄,愛使小性兒,而寶釵端莊穩(wěn)重,溫柔敦厚,豁達大度。
有人則認為,寶釵性冷無情,虛偽奸險,是個“女曹操”。
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則固然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原因,同時也說明這一形像的復(fù)雜性、豐富性和描寫的客觀性。
那么,到底怎樣看待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須摒棄個人的偏見和愛惡,而從作品的描寫刻畫中進行具體分析。
3.王熙鳳 在中, 作者用了極濃筆調(diào)寫了王熙鳳的出場,她滿身錦繡,珠光寶氣,“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艷心狠。
正如興兒形容她是: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賈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給予誘餌,設(shè)下圈套,讓他上鉤,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
鐵檻寺老尼凈虛為了要幫長安府太爺?shù)男【俗訐層H,許她三千兩銀子。
她便通過關(guān)節(jié)暗地使長安節(jié)度云光逼婚,結(jié)果迫使一對青年男女雙雙自盡。
賈璉偷娶尤二姐讓她得知便又“大鬧寧國府”,后來也導(dǎo)致尤二姐無處容身,飲恨含金自殺。
王熙鳳雖然是如此的劣跡昭著,罪惡累累,但是人們都無可否認她的聰明才智。
在這個幾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瓏,四處周旋。
處理極其復(fù)雜的人事關(guān)系,也只有她能東借西挪,應(yīng)付入不敷出的浩繁開支。
她對付賈府的種種弊端及危機心明眼亮,處處表現(xiàn)出辦大事的魄力和本領(lǐng)。
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詞就寫她“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哭向金陵事更哀。
”這說明了她的歸宿也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處于“末世”者,最有才干的人逃脫不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命運。
——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這個華貴艷麗,具有復(fù)雜性格的王熙鳳恰似毒品與良藥的混合物,比之于罌粟花就再恰當不過了。
4.李紈 李紈,即賈珠之妻。
珠雖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xué)攻書。
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jiān)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
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
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 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yǎng)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在大觀園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書中描寫是“數(shù)楹茅屋”,外面“編就兩溜青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儼然是一派“竹籬茅舍”的農(nóng)家風(fēng)光。
這個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
在后來探春結(jié)社的時候,李紈就自定了個“稻香老農(nóng)”的雅號。
作者對李紈這個角色是用同情及贊美的筆觸描寫的,她的形象既是賢妻良母也是個典型的一個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的犧牲品。
5.秦可卿 秦可卿是秦業(yè)(舊本作秦邦業(yè))從養(yǎng)生堂抱來的養(yǎng)女,小名可兒,官名兼美,后來嫁給賈蓉為妻。
她嫵媚有似寶釵,裊娜如黛玉。
她雖在書中是稍瞬即逝,作者描寫她也是用曲筆,以致人們對她的品行留下許多疑點。
雖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個金釵,但是她仍有著和其他金釵不同的明顯特色。
6.賈元春 曇花難得開花,花夜開晨即萎謝。
所以“曇花一現(xiàn)”這句成語,是用來形容事物一出現(xiàn)就很快消失。
賈元春,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人物,即賈妃,賈政與王夫人所出,賈寶玉的姐姐,因生于正月初一所以名元春,后應(yīng)選入宮,又加封賢德妃,大觀園即為其省親所造。
賈家四姐妹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名字連起來暗合“原應(yīng)嘆息”四字。
賈元春——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生于正月初一故名為元春,自幼由賈母教養(yǎng)。
作為長姐,她在寶玉三四歲時,就已教他讀書識字,雖為姐弟,有如母子。
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中,起初掌管王后的禮職,充任女史.不久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
后來,蒙天子降諭特準鸞輿入其私第。
賈家為迎接她來省親,在榮國府和寧國府中特蓋了一座省親別墅。
該別墅之豪華富麗,連元春都覺太奢華過費了
書中用了幾回篇幅寫“元妃省親”賈府流金淌銀之盛,然而,雖然如此,元春卻稱她居住的皇宮是一個見不得人的去處,可見她在帝皇之家既受極權(quán)的管轄也無絲毫人身自由的難以言狀的辛酸. 。
元妃雖給賈家?guī)砹恕傲一鹋胗?,鮮花著錦之盛”,但她卻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內(nèi)。
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nèi)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
這次省親之后,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后暴病而亡。
賈元春在書中出場不多,但她既是賈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緣”婚姻的支持者。
她在一次賞賜禮物給眾人禮物的時候,獨寶玉與寶釵的相同。
這就顯示了寶玉擇偶問題上的傾向。
皇宮通過這個貴妃娘娘的關(guān)系,促使了賈赦、賈珍,賈璉等人有恃無恐地進行打點進貢,太監(jiān)勒索,開支日繁。
也加速了這個封建家族的衰落滅亡。
第五回關(guān)于元春的判詞,寫道: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外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7.賈迎春 賈府里的二小姐迎春是賈赦之女,賈璉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庶出。
第三回寫她的外貌”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可是她的性格卻是懦弱無能,正如興兒所說“二姑娘的渾名是‘二木頭’,戳一針也不知噯喲一聲”。
賈府里的小姐們都有一個專長,不是能詩就是會畫,獨是她才具平庸。
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
她的攢珠壘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別人設(shè)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
” 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
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她在書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賈府里出現(xiàn)風(fēng)波,抄檢大觀園時,迎春的丫頭司棋因與表兄秘密往來,自主婚約,被抄出“罪證”,行將驅(qū)逐出境。
司棋百般央求迎春援救,而迎春卻無動于衷,不加過問,聽任司棋受辱被攆,最后憤而撞墻自盡。
所以迎春這位弱女子注定了沒有好的命運:正冊的判詞寫她:“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zhì),一載赴黃粱。
”后來書中寫她由賈赦作主,嫁給了一個大同府人氏,祖上系軍官出身,現(xiàn)襲指揮之職的孫紹祖,此人綽號“中山狼”,是個驕奢淫逸,作踐婦女的虐待狂。
可憐迎春這個金閨小姐在他的拳打腳踢折磨之下只有一年時間就一命嗚呼了。
宋代劉敞一首詠迎春花的詩:秾李繁桃刮眼明,東風(fēng)先入九重城。
黃花翠蔓無人顧,浪得迎春世上名。
——所以紅樓夢中的迎春其實也只是徒有其名 8.賈探春 《紅樓夢》中賈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探春是個“才自精明志自高”、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敢說敢為、辦事練達。
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鳳姐患病期間,治理大觀園,興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檢大觀園時,她無所畏懼,為維護自己的尊嚴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記耳光,表現(xiàn)出決斷果敢的氣概。
里寫道:(分骨肉)一帆風(fēng)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拋閃。
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這說明了她后來是離家遠別了,后四十回續(xù)書寫她嫁給鎮(zhèn)守海門等處總制周瓊之子,但據(jù)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給了一個王子,成為王妃。
在書中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探春掣簽,簽上寫道“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
”眾人笑道“......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大喜,大喜”這些看似是玩笑話,但也可能是條伏線。
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簽,簽上寫道“瑤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詩句“日邊紅杏倚云栽”,根據(jù)封建時代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日”是皇帝的象征,“日邊紅杏”應(yīng)是指皇帝身邊的貴婦人。
又根據(jù)舒四爺所見說《紅樓夢》里“內(nèi)有皇后,外有王妃”(參閱舒批),或者早期抄本確有探春嫁為王妃的情節(jié)安排。
無論那一種說法,總之探春最后是遠走高飛了。
賈探春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主要的人物,是故事主人公賈寶玉的庶出妹妹,為趙姨娘所生,與賈環(huán)同母。
她也是海棠詩社的發(fā)起者,別號蕉下客,居于大觀園中的秋爽齋,為人精明能干,從十二釵的判詞中推斷最終遠嫁他方。
9.賈惜春 惜春是賈府的四小姐,生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長姐賈元春,二姐賈迎春,三姐賈探春。
其中“元”、“迎”、“探”、“惜”暗含“原應(yīng)嘆息”之意,揭示了她們后來的悲慘命運。
她由于年齡較小,在書的前半部還看不出性格和思想。
給人印象較深的是:她能繪畫,曾受賈母之命,畫《大觀園行樂圖》。
她雖不工詩,但也參加詩社,雅號“藕榭”。
她在大觀園中的臥房名為“暖香塢”,來人未進暖香塢的門便能感到一股溫香拂面而來。
但作者預(yù)示了她后來是“獨臥青燈古佛旁”出家為尼了,關(guān)于她后來的舉動,清人王雪香在《石頭記論贊》中曰:人不奇則不清,不僻則不凈,以知清凈法門,皆奇僻性人也。
惜春雅負此情,與妙玉交最厚,出塵之想,端自隗始矣。
是的,在大觀園中除邢岫煙外與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如妙玉、智能兒等。
她的孤僻狷介是與妙玉志趣相投的內(nèi)因,抄檢大觀園時她的丫頭入畫因私傳東西受到遣責(zé),這時惜春的表態(tài)不但不為入畫辯解討情,反而敦促或打,或殺,或賣,快帶了她去。
她說“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
又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
”我清清白白一個人,為什么給你們教壞了我
”。
這些說明了惜春已由極端個人主義發(fā)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實際上她只是逃避現(xiàn)實,以求個人的精神解脫而已。
“勘破三春景不長”促使惜春最后落發(fā)為尼的是目睹賈府的衰敗,于是按作者的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過“生關(guān)死劫”,最終也仍是歸入薄命司了。
10.史湘云 人物簡介史湘云,賈母娘家的侄孫女,寶玉的表妹。
父母早亡,由叔叔嬸嬸撫養(yǎng)長大。
生性豁達,得賈母喜歡,經(jīng)常在賈府常住。
海棠有“睡美人”之譽。
這一典故出自宋朝釋惠洪《冷齋詩話》記載: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楊貴妃,碰巧楊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兒扶持而出,貴妃仍醉未醒,鬢亂殘妝。
唐明皇見狀笑道“豈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
”這一段趣妙喻致使眾多文人墨客歌賦傳頌,宋代蘇軾據(jù)此寫了一首《海棠》詩: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朦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再次藝術(shù)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再加上史湘云生來豪爽,又成了獨特的風(fēng)格。
而在《紅樓夢》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十八回,賈寶玉《怡紅快綠》一詩中有句“紅妝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臥芍藥煙》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果見湘云臥于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yè)經(jīng)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地圍著她,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藥花瓣枕著。
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挽扶。
湘云口內(nèi)猶作睡語說酒令,唧唧嘟嘟說:‘泉香而酒冽,玉盞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
’湘云慢啟秋波,見了眾人,低頭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
”表面寫的是芍藥,實即是指“海棠春睡”。
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簽,題著“春夢沉酣”,詩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兩個字,改為“石涼”兩個字,實即說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為海棠的。
11.妙玉 妙玉是大觀園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蘇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家。
因從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門,帶發(fā)修行。
正如邢岫煙所說,妙玉“為人孤高,不合時宜”。
她愛潔成癖,劉姥姥進大觀園到櫳翠庵喝了一口茶用過的成窯小蓋鐘,妙玉嫌臟就不要了。
妙玉雖自稱是“檻外人”,但實際上她并未能邁出塵世的門檻兒。
她的師父臨寂時曾勸她留在京城,說到時候自然會有她的結(jié)果,而妙玉等來的結(jié)果卻是被強人劫持受辱。
這是她預(yù)言不靈呢,還是妙玉修行未到家呢
(據(jù)高鶚之“偽”續(xù)) 妙玉出身讀書仕宦之家,這使她秉承了一種雅潔之氣;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為睹觀音遺跡和貝葉遺文,她隨師從蘇州到了京城。
賈府為元春歸省聘買尼姑,她因為“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并貝葉遺文”,被請到了大觀園的櫳翠庵。
賈府里與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個是邢岫煙,一個是惜春(高鶚續(xù)書),一個是黛玉,一個是寶玉。
但是這四人也并非全是與妙玉相契無間。
邢岫煙幼時妙玉曾教其識字,妙玉與岫煙交往,多半是出于師生之誼,未必真心推重岫煙。
惜春雖與妙玉有共同的語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煙火氣,少的是靈氣。
妙玉與她在一起談經(jīng)論佛可以,但要進行心靈交流,妙玉恐怕還認為惜春差一截。
黛玉本是一個高潔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潔與孤僻又勝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遠妙玉之意;如果說寶玉對黛玉還有一種俗情的話,那么他對妙玉有都不敢有這種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閃念,他也會視為罪過,他對妙玉有的只是一種敬重之情。
這樣看來,寶玉對妙玉的疏遠,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正值青春芳齡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年齡周圍卻沒有一個朋友,她獨守靜庵,心中孤苦可知。
但妙玉是曹雪芹珍愛的人物之一。
雖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場僅兩次,又是金陵十二釵中唯一一個與四大家族沒有親戚和姻緣關(guān)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鳳之前。
她愛讀莊子的文章,自認為是畸零之人,這意味著她對政治,對權(quán)力,沒有興趣;對社會,對俗世,對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邊緣生存,享受孤獨。
但因為她能與天、與宇宙、與自然達到和諧,她又覺得自己很有尊嚴,很有價值,不可輕褻,凜然莫犯 12.賈巧姐 《紅樓夢》里列入金陵十二釵的巧姐由于年紀細小,性格尚未形成,所以在書中處于陪襯地位。
書中提到巧姐嬌貴多病,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鳳姐因巧姐又病,想起要劉姥姥給她起個名字,說:“……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的住她。
”劉姥姥聽她剛好是生于七月初七,就笑道:“這個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兒,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
”“脂批”上說,這是“一愚婦之談,實是世間必有之事”。
根據(jù)書中第五回寶玉看到《金陵十二釵》正冊上畫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紡織,其判詞云: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
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這里“劉氏”就當然是指劉姥姥了。
“巧”是相關(guān)語,指在賈府“勢敗””家亡”后,巧姐最后無依無靠被她的“狠舅奸兄”勾通企圖把她賣入煙花巷時,碰巧遇上了受鳳姐救濟過的劉姥姥把她救走的事。
劉姥姥成了她的“恩人”。
后來,劉姥姥把巧姐招入家里,與板兒結(jié)成夫妻。
板兒靠耕作家里的“兩畝薄田”,巧姐靠勤勞紡織,在荒村里過著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
板兒的大名叫王天合,真是天作之合。
其實,除圖畫和判詞外,第四十一回中對巧姐和板兒的姻緣還有伏筆:“那大姐兒因抱著一個大柚子玩的,忽見板兒抱著一個佛手,便也要佛手。
丫環(huán)哄他去取,大姐兒等不得,便哭了。
眾人忙把柚子與了板兒,將板兒的佛手哄過來與他才罷......”脂硯齋有批云:“小兒常性,遂成千里伏線。
”“柚子即今香團之屬也,應(yīng)與緣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
” 13.賈母 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
賈代善之妻,出嫁前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
她在賈家從重孫媳婦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孫媳婦。
她憑著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穩(wěn)了賈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的位置。
她雖已年老,也不管家,但余威猶在。
當她發(fā)現(xiàn)有下人在園中聚賭時,便立即一一查實,并作嚴厲的處罰。
她是個典型的享樂主義者,她的兒孫成了淫棍、賭徒,只要他們不來攪擾她的享樂,她是不干涉的。
她不太喜歡大兒子賈赦和大兒媳邢夫人,偏愛小兒子賈政和小兒媳王夫人。
她喜歡眾孫女,溺愛孫子寶玉,從前80回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賈母是支持寶黛愛情的,但高鶚續(xù)本中卻說賈母并不支持寶玉與黛玉的愛情。
并寫她批準了王熙鳳的“掉包計”,使寶玉被迫娶了薛寶釵。
她在續(xù)本中以八十三歲高齡去世。
賈母在書中除了高鶚所續(xù)反對寶黛愛情的事情之外并沒有過激的表現(xiàn)。
她本人喜歡兒孫們吟詩甚至創(chuàng)辦詩社,書中也沒有體現(xiàn)出她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但仍舊無法改變她對封建制度的迷信和盲從。
賈母沒有過激的表現(xiàn),但對任何細小的事情都有敏銳的洞察,觀點也更接近現(xiàn)實,而且也具有人性和美麗,當然她不是革命者。
賈母欣賞晴雯、岫煙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
這兩人地位并不具優(yōu)勢,唯一的是個性美,賈母能欣賞這一點。
對劉姥姥沒有表現(xiàn)出清高,而是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世俗的人情一面。
懂世故而不弄世故。
這就是大家閨秀的風(fēng)范。
不同與鳳姐一味地剛,也不同與王夫人的封建固守者,盡管她們都是世族出身。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但,每一個人的洞明、練達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
14.襲人 襲人是長篇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原名花珍珠(一作蕊珠)。
小時候,家里窮的沒飯吃了,就將她賣了幾兩銀子活命。
她原是服侍賈母之婢,為賈母房中八大丫鬟之一。
也服侍過史湘云。
因賈母溺愛寶玉,覺得她心地純良、恪盡職守,恐寶玉之婢不足使,就將她與了寶玉。
寶玉聽聞她姓花,取陸游詩句“花氣襲人知晝暖,鵲聲穿樹喜陰晴”為其改名襲人。
襲人細挑身子,容長臉兒,長得也是美人一個。
心中亦有些癡處,主子命令她服侍誰,她的心里便唯有誰。
她與寶玉有情,是《紅樓夢》中,與寶玉唯一發(fā)生性關(guān)系的女子。
她不時規(guī)勸寶玉要讀書上進。
寶玉調(diào)弄戲子、王夫人害死金釧、又遭賈環(huán)誣陷而挨父親打后,她向王夫人進言建議應(yīng)該好好管教他并叫他搬出園子來,王夫人認為襲人深明大理,對其信任有加,不僅賞了她兩碗菜、加了一半的工資,將其提升為“準姨娘”。
襲人對人和氣,處事穩(wěn)重,工作認真,在大觀園里眾人是人前人后的夸獎她。
就連下級小紅、佳蕙也對其服氣,是出了名的賢人。
因為原本遺失,襲人的結(jié)局有眾多猜測。
脂批給我們提供了兩條線索:一是襲人出嫁是在寶玉還在的時候,二是襲人與丈夫蔣玉菡在賈家落難后一起奉養(yǎng)寶玉寶釵夫妻。
而在續(xù)書中為:寶玉出家,襲人有實無名,只得奉王夫人之命最后嫁給了戲子蔣玉菡。
但是相對于那些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的命運,她已算是有始有終。
15.晴雯 晴雯是寶玉的丫鬟,也是《紅樓夢》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
晴雯從小被賣給賈府的奴仆賴大家為奴。
賴嬤嬤到賈府去時常帶著她,賈母見了喜歡,賴嬤嬤就孝敬了賈母。
她長得風(fēng)流靈巧,眉眼兒有點像林黛玉,口齒伶俐,針線活尤好。
深得賈母的喜愛。
她的反抗性最強,她蔑視王夫人為籠絡(luò)小丫頭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諷向主子討好邀寵的襲人是“哈巴狗兒”;抄檢大觀園時,唯有她“挽著頭發(fā)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盡情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還當眾把狗仗人勢的王善保家的痛罵一頓。
她的反抗,遭到了殘酷報復(fù)。
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況下,從炕上拉下來,硬給攆了出去。
當天寶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為感動,便絞下自己兩根蔥管一般的指甲、脫去了一件貼身穿的舊紅綾小襖兒贈給他。
當夜,睛雯悲慘地死去。
寶玉深感哀傷,特作《芙蓉女兒誄》,祭奠晴雯。
16.平兒 平兒,她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陪房丫頭,賈璉之通房丫頭。
她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女孩兒(第四十四回寶玉之語)。
雖是鳳姐的心腹,要幫著鳳姐料理事務(wù),但她為人很好,心地善良,常背著王熙鳳做些好事。
王熙鳳死后,王仁和賈環(huán)等要把巧姐賣給藩王作使女,是平兒陪伴巧姐逃出大觀園。
后來,賈璉把平兒扶了正。
王熙鳳以前的陪房丫頭,賈璉房里的通房丫頭(比妾低一級,比丫環(huán)高一級),王熙鳳最得力的心腹助手。
聰慧、干練、心地善良,又善于處世應(yīng)變,以賈璉之俗,鳳姐之威,竟能體貼周旋。
賈璉和多姑娘私通,平兒從枕套中抖出一綹青絲,但她向鳳姐隱瞞了事情真相,避免了一場風(fēng)波。
鳳姐有病,探春代理家政,平兒陪侍。
那些管家媳婦見探春年輕,又是庶出,以為她辦事沒有經(jīng)驗,想欺負她,連得她生身母親趙姨娘也來惹是生非。
碰到此類事情,平兒竟能應(yīng)付自如,處置得體。
探春弊端,平兒總是先表示支持,接著又說出一番早就該改而竟未改的道理來,既不傷害探春,又保全了鳳姐的面子,引得寶釵過來摸平兒的臉笑道:“你張開嘴,我瞧瞧你的牙齒舌頭是什么做的。
從早起來到這會子,你說這些話,一套一個樣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沒見你說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沒有三姑娘說一句,你就說一句是;橫豎三姑娘一套話出,你就有一套話進去;總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個不可辦的原故……他這遠愁近慮,不亢不卑,她奶奶便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不和也變和了 平兒從不弄權(quán)仗勢欺人,心地善良,本能地同情那些和她地位相仿或更低的奴隸們,在茯苓霜和玫瑰露事件中,她勸鳳姐“得放手時須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樂得不施恩呢、這才使柳家母女免去了一場災(zāi)難。
賈璉偷娶尤二姐,平兒得知后告訴了鳳姐,后見鳳姐如此虐待尤二姐,她又把同情給了尤二姐,引起王熙鳳的不滿。
尤二姐一死,王熙鳳推說沒有錢治辦喪事。
平兒偷出二百兩碎銀子給賈璉,把局面應(yīng)付過去。
當然,以平兒這樣奴隸地位,應(yīng)命去處理種種復(fù)雜的關(guān)系和事件,是十分困難的。
在紛繁的矛盾中間,她常常感到處境的艱難和內(nèi)心無告的悲苦。
這是一個很成功的人物形象。
平兒的結(jié)局作者沒有暗示。
后四十回續(xù)書寫到鳳姐去世,平兒悉心照料王熙鳳的女兒賈巧姐,并護送巧姐出了大觀園,直到巧姐被劉姥姥接走,最后賈璉把她扶了正。
平兒敬重有能力的女子,所以她對鳳姐言聽計從,對探春是處處顧及。
平兒是一個聰明人,所以她才可以在鳳姐和賈璉的夾縫中生活。
看第21回俏平兒軟語救賈璉,就可以知道她平日既抓著賈璉的把柄,也有鳳姐的把柄,所以他兩都有忌諱她的時候。
平兒借著鳳姐的權(quán)利在逐步影響和控制一批人。
她的地位在一步步地提升,只是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
她深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平兒的性格就是希望息事寧人,大事化小,而且心地善良。
關(guān)于說話的諺語
關(guān)于說話的諺語: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
枯樹無果實,空話無價值。
勞動暖身,空話冷心。
嘴上的高樓大廈,不如用手蓋起來的茅屋。
空勺塞到嘴邊沒味道,空話聽到耳里沒味道。
說起話來沒個完,一見干活就搖頭。
人嘴兩層皮,言是又言非。
三寸舌頭害了六尺身。
火車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牛皮不是吹的。
聰明人用成果說話,傻瓜才用舌頭吹牛。
牛無力拉橫耙,人無理說橫話。
諺語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shù)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且一般都是經(jīng)過口頭傳下來的。
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