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名人的書有哪些
在俄國歷史上,葉卡捷女皇與彼得大帝齊這位俄國女皇,原為德意志一之女,1745 葉卡捷琳娜二世給俄皇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
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宮廷政變中廢黜彼得三世,并登上皇位。
她對外兩次同土耳其作戰(zhàn),三次參加瓜分波蘭,把克里木汗國并入俄國,打通黑海出???,她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俄羅斯帝國。
她的政績卓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更成為一代代史學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葉卡捷琳娜女皇,德國人,14歲隨母親約翰娜·伊麗莎白來到俄國,在一場政治婚姻中嫁給了俄國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羅夫娜的外甥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并皈依俄國東正教,成為俄國王位的繼承人。
當葉卡捷琳娜與其母的馬車奔馳在東歐平原的驛道上時,可能對未來充滿了期望,當從小熟悉宮廷傾軋的她,對未來將要面對的復雜的宮廷生活顯然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到莫斯科之后,葉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為皇儲的配偶,但接下來的18年對她來說并不輕松。
葉麗薩維塔女皇對她時冷時熱,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是個身體羸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寵愛自己的情婦,經常羞辱葉卡捷琳娜。
在這期間,葉卡捷琳娜自稱“無時沒有書本,無時沒有痛苦,但永遠沒有快樂”,在書本中積累知識,同時偷偷組織了一個小團體,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奧爾洛夫五兄弟為首的近衛(wèi)軍青年軍官,成為支持她的鐵腕力量。
葉卡捷琳娜曾懷孕,先后生過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
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被毒死(也有說是勒死),葉卡捷琳娜迅速登上俄國女沙皇的寶座,自此大刀闊斧,力行革新,掌控與操縱這個以男性為主的世界達三十多年之久。
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其才干與名氣聞名海內外,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 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
被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女皇”。
1761年,女皇葉麗薩維塔去世,正在懷孕的葉卡捷琳娜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地看著她的丈夫兼死敵 葉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登上了皇位,成為沙皇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上臺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動,終于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他下令在“七年戰(zhàn)爭”中形勢大好,勝利在望的俄羅斯軍隊停止戰(zhàn)斗,退出所占的普魯士土地,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簽訂和約,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還準備“親自率領一部分軍隊,聽從腓特烈二世的指揮”。
在國內,他要俄羅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東正教的人為異教徒,沒收東正教會的財產。
結果,自然是人心思變。
在奧爾洛夫兄弟和哥薩克首領拉祖莫夫斯基的幫助下,葉卡捷琳娜發(fā)動政變,成功奪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神秘死亡(一說毒死也有說是勒死,葉卡捷琳娜對外宣稱是消化不良而死)。
經過18年的忍辱負重,葉卡捷琳娜終于等來了這一天,成為世界上幅員最大帝國的主人。
1729年5月2日葉卡捷琳娜二世生于奧得河畔的什切青市(今波蘭境內),父親是德意志安霍爾特-策爾布斯特王族的職業(yè)軍官,母親是德意志霍爾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
1745年8月,同俄國皇位繼承人彼得大公,即后來的彼得三世結婚,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夫娜。
彼得三世執(zhí)行親普魯士方針,并給一部分軍隊給普魯士。
損害俄國利益,引起了貴族的不滿。
1762年6月28日,發(fā)動宮廷政變,廢黜丈夫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
7月17日,毒死(也有說是勒死)彼得三世,對外宣稱是消化不良而死,1796年11月17日葉卡捷琳娜二世猝死于皇村(今普希金城)。
在俄羅斯帝國歷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tǒng)治時間持續(xù)了近35年,整個十八世紀后半期的俄羅斯就是她的歷史活動舞臺。
進入葉卡捷琳娜時代,俄羅斯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并因積極干預歐洲事務被稱作“歐洲憲兵”。
俄羅斯在十九世紀的強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葉卡捷琳娜時代奠定的基礎。
其后來者,包括葉卡捷琳娜的兒子保羅一世、外孫亞歷山大一世,此后的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三世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等六位皇帝,在治國政績上無人能出其右。
葉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自小生活在一個并不富裕的貴族家庭--父親是普魯士軍隊中的一位將軍,后被封為公爵,封地是安哈爾特-采爾勃斯特公國,這只不過是當時德國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國。
索菲婭自幼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甚至有些淘氣,膽子也很大,經常闖禍。
索菲婭的父親在軍隊服役,兢兢業(yè)業(yè),不太顧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親管束下成長。
可是母親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沒有耐心,很難與人相處,又常年住在巴黎,這樣索菲婭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所以盡管身為公國公主,在沒人管她的時候,也會跑到街上去找同齡的孩子們玩。
如果不是她13歲那年的一個偶然事件,索菲婭的命運可能與同年代的貴族小姐們沒有什么兩樣。
1742年,她的遠房表哥,荷爾施泰因王子卡爾·彼得·烏爾里希,也就是俄國彼得大帝的外孫,被他的姨媽,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選中,成為俄羅斯皇位繼承人。
這位荷爾施泰因王子頓時身價倍增,很多德國公國的適齡公主都夢想家給卡爾·彼得。
安哈爾特公爵一家也不例外,而且因為父親的關系,索菲婭公主與未來俄羅斯皇位繼承人的聯(lián)姻方案,竟得到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的支持。
在腓特烈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爾特公爵夫人帶著索菲婭來到了柏林,覲見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對索菲婭公主感到滿意,認為她可以成為俄羅斯皇儲的妻子,于是請來了最好的法國畫師,為索菲婭公主畫了一幅肖像畫,然后把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得堡,供伊麗莎白女皇過目。
安哈爾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
在這一年里,在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宮廷里反復研究了各種聯(lián)姻方案,最終選擇落在了安哈爾特公國的索菲亞·奧古斯特公主身上。
1744年1月,來自圣彼得堡的信使帶來了伊麗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請安哈爾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婭公主前往俄羅斯做客,同時帶來的還有一張為數一萬盧布的支票,作為公爵母女倆人在路上的開銷。
雖然信中沒有寫明邀請的目的,但安哈爾特公爵一家都清楚這是什么意思--伊麗莎白女皇選中了索菲婭做未來皇儲的妻子。
安哈爾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婭公主出發(fā)時正是寒冬一月,她們一路顛簸,風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數次在普通農戶家留宿,飲食也時常粗糙生冷,母女倆差點病倒。
等到車隊進入俄羅斯境內后,條件馬上就大為改善,俄羅斯各地對公爵夫人母女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
2月9日,索菲婭公主抵達莫斯科。
伊麗莎白女皇對安哈爾特公爵夫人母女給予熱情招待,皇儲彼得,當時已經接受了東正教洗禮并起了俄文名字的遠方表兄也對索菲婭公主彬彬有禮。
不久彼得就向索菲婭公主坦白說,鑒于二者之間的遠親關系,彼得自然對索菲婭有信任感,但是他對索菲婭沒什么感情,他已經對伊麗莎白女皇的侍女情有獨鐘,迎娶索菲婭公主不過是執(zhí)行伊麗莎白女皇的意志罷了。
索菲婭對彼得的表白感到驚訝:一方面驚訝于彼得的坦率,另一方面感覺到彼得對很多事情的想象過于天真。
索菲婭很快就明白了:她在俄羅斯站住腳的最主要條件就是要成為一個俄羅斯人。
為此她請求伊麗莎白女皇為她找來了最好的老師,苦學俄語和東正教禮儀。
索菲婭公主勤奮地學習俄語,甚至在夜深人靜,周圍侍從都已經睡下,索菲婭還在抱著書苦讀。
雖是冬天,但房間里很熱,索菲婭就光著腳在房間里走來走去。
可是莫斯科的冬天比在德國要嚴酷得多,她終于得上了肺炎,因此病倒。
索菲婭曾接連十幾天處于高燒狀態(tài),昏迷不醒。
眾人以為她已處于彌留,已經開始安排后事。
安哈爾特公爵夫人特意找來了一個路德宗牧師為她做臨終祈禱,但索菲婭公主卻請求把教她東正教禮儀的神父老師找來。
這件事很快就流傳開來,俄羅斯宮廷上下對索菲婭公主的好感倍增。
過了一個月,索菲婭奇跡般地病愈,這樣索菲婭公主與皇儲彼得的婚姻就這樣決定了下來。
1744年6月28日,索菲婭公主皈依了東正教,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
受洗儀式是葉卡捷琳娜在俄羅斯的首次公開活動,她用俄語對答問話,談吐得體,吐字清晰,再次博得了宮廷上下的好感。
次日,皇儲彼得與葉卡捷琳娜訂婚。
1745年8月21日,俄羅斯宮廷為二人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婚后的日子對于葉卡捷琳娜來說,是一段灰色的時光。
丈夫彼得根本就不愛她,另尋新歡,兩人結婚五年,實際處于分居狀態(tài),一直沒有生孩子。
葉卡捷琳娜整日幽處深宮,只好靠讀書排遣寂寞。
起初她開始漫無目的地讀小說,后來無意中讀到了伏爾泰的作品,自此開始對政治哲學類書籍感興趣。
葉卡捷琳娜找來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國史,堅持每八天必須讀完一卷,又通讀了四卷本哲學史,還有大量的俄文書籍。
一段時間以后,葉卡捷琳娜具備的知識深度,竟然讓她讀懂了孟德斯鳩艱深的《論法的精神》一書。
盡管葉卡捷琳娜沒有耀眼美麗的外貌,但她處在妙齡,談吐得體,秀外慧中,自然招人喜歡。
很快她就有了自己的情人。
許多葉卡捷琳娜研究者都認為,她的第一個情人是七年戰(zhàn)爭中的英雄,當時擔任皇儲彼得副官的切爾內紹夫。
但這段戀情持續(xù)的時間不長。
此后謝爾蓋·薩爾特科夫,公認的宮廷美男子,成為葉卡捷琳娜的情人。
當時有傳聞說,伊麗莎白女皇對薩爾特科夫頗有寵意,但薩爾特科夫在伊麗莎白女皇和葉卡捷琳娜公主之間選擇了后者。
伊麗莎白女皇做出震怒的樣子,薩爾特科夫沒辦法,只好躲到鄉(xiāng)下去。
等到后來薩爾特科夫再次回到圣彼得堡的時候,伊麗莎白女皇正忙于國政,已經把這件事忘掉了。
彼得和葉卡捷琳娜結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也就是說俄羅斯帝國仍然處在后繼無人的狀態(tài),不禁令伊麗莎白女皇大為惱火。
女皇把皇儲的宮廷女侍衛(wèi)長召來,說葉卡捷琳娜喜歡騎馬,導致不孕,這是侍衛(wèi)長的過錯。
女侍衛(wèi)長明知騎馬和不懷孕之間沒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公主喜歡騎馬也無人能夠禁止,而且皇儲和公主各有情人也是眾所周知,于是只好委婉辯解說,懷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儲與葉卡捷琳娜二人之間至今沒有原因,她也沒有辦法。
伊麗莎白女皇怒曰:要你何用
找不出原因,帝國沒有繼承人,就是失職
女侍衛(wèi)長只好依照伊麗莎白女皇的命令,私下里提示葉卡捷琳娜,要她無論如何要為伊麗莎白女皇生下一個帝國繼承人,不然她的位子不會坐穩(wěn)。
葉卡捷琳娜幡然醒悟,終于在1754年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為保羅。
葉卡捷琳娜生下皇孫保羅之后,并沒有母以子貴,相反處境更加艱難。
葉卡捷琳娜后來在日記中寫道,生下保羅后,所有的人,以女皇伊麗莎白為首的宮廷上下都圍著保羅轉,孩子剛生下就被抱到伊麗莎白女皇的宮中,而葉卡捷琳娜一個人躺在產床上三個多小時,也無人照料,最后她醒過來后,只好忍痛,獨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寢宮。
總之對待葉卡捷琳娜的態(tài)度就像是對待一架完成任務的報廢機器。
在生下孩子的頭一年里,葉卡捷琳娜多病,幾乎沒參加宮廷活動。
直到有一次她參加了一個舞會,一個名叫波尼亞托夫斯基的年輕伯爵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和以前的情人薩爾特科夫相比,波尼亞托夫斯基年輕,有教養(yǎng),談吐得體,常年受到巴黎上流社會的熏陶,而波尼亞托夫斯基對葉卡捷琳娜也近乎一見鐘情,二人很快就成為情人。
在圣彼得堡,波尼亞托夫斯基住在列夫·納雷什金伯爵家里,而納雷什金是葉卡捷琳娜的好友。
每逢夜幕降臨,葉卡捷琳娜就換上男裝,偷偷離開寢宮,前往納雷什金家,和波尼亞托夫斯基約會。
然后天不亮的時候仍舊偷偷潛回自己的寢宮。
很快二人的戀情就傳了出去,皇儲彼得也知道,但他不愛葉卡捷琳娜,所以他對此毫不在乎。
有一天晚間,波尼亞托夫斯基偷偷潛入葉卡捷琳娜在奧拉寧鮑姆的寢宮,但被彼得的衛(wèi)兵抓獲,押到了彼得面前發(fā)落。
彼得很清楚波尼亞托夫斯基是何許人也,但波尼亞托夫斯基的沉默激怒了彼得,于是彼得借口波尼亞托夫斯基身上帶有武器,給他扣上了一頂圖謀行刺的罪名。
葉卡捷琳娜的辦法是:急忙傳來了彼得的情人,沃倫佐夫公爵的女兒,好言相慰,最后在沃倫佐娃耳邊輕聲說道:您能使我們都變得幸福,不過是舉手之勞。
沃倫佐娃心領神會,緊忙趕到皇儲彼得的房間,當著波尼亞托夫斯基的面,勸說彼得將他放走。
行為怪僻的彼得竟然哈哈大笑,大聲說:這里還缺一個人
然后闖進葉卡捷琳娜的寢室,將穿著睡衣的葉卡捷琳娜拉下床,拽著她走進自己的房間,指著波尼亞托夫斯基說:這回你該滿意了吧
四人碰面,皆大歡喜,很有戲劇意味。
從此波尼亞可夫斯基每天晚上都到奧拉寧鮑姆寢宮找葉卡捷琳娜,時而四人還共進晚餐,然后彼得和沃倫佐娃回自己的寢宮,波尼亞托夫斯基留在葉卡捷琳娜處,自此相安無事。
1758年,葉卡捷琳娜再次懷孕,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安娜。
彼得公開對人講:不知道葉卡捷琳娜是怎么懷孕的,不知道這個女兒是誰的。
彼得對待葉卡捷琳娜的態(tài)度也日益蠻橫無禮。
葉卡捷琳娜在日記里寫道,她當時反復考慮,只看到了三條出路:一是繼續(xù)當彼得的妻子,最后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來順受,被彼得抓起來或者被廢黜,送進修道院;三是主動采取行動,自己的命運,自己作主。
但當時她對未來的想象還很模糊,不清楚應該采取什么行動,況且伊麗莎白女皇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輕舉妄動。
葉卡捷琳娜開始尋求支持,首先是得到了內閣總理大臣別斯圖熱夫的支持。
別斯圖熱夫作為一個成熟有經驗的政治家,馬上就明確了行動目標:當伊麗莎白女皇過世之后,必須讓葉卡捷琳娜登基繼位,否則彼得掌權,大家都不會有好結果。
葉卡捷琳娜仍然模糊地想象不出,采取什么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甚至是否需要這樣都不知道,這段時間她基本是被人推著走的。
很快,別斯圖熱夫被忠于伊麗莎白的兩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倫佐夫告發(fā)。
刑訊結果表明,葉卡捷琳娜試圖利用別斯圖熱夫,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還和失寵入獄的阿普拉克辛元帥保持著秘密通信。
這令伊麗莎白女皇大為震怒,結果別斯圖熱夫被流放,波尼亞托夫斯基被迫遠離圣彼得堡,切爾內紹夫和薩爾特科夫也紛紛去了國外。
1759年,剛剛誕生幾個月的女兒安娜夭折,葉卡捷琳娜的母親安哈爾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葉卡捷琳娜和皇儲彼得的關系轉為公開的敵對。
就在這一年的春天,在曹恩多夫戰(zhàn)役中被俘的普魯士國王的副官被押解到圣彼得堡,押送軍官中有一名叫做格里高利·奧爾洛夫。
奧爾洛夫家里一共兄弟三人,都在軍中服役,奧爾洛夫本人沒什么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而且無論騎馬作戰(zhàn),還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奧爾洛夫很受圣彼得堡上流社會女性的崇拜。
這一切自然不會逃過葉卡捷琳娜的眼睛,她對奧爾洛夫稍加暗示,奧爾洛夫就開始了對葉卡捷琳娜的熱切追求,經常做出近乎瘋狂的舉動,向葉卡捷琳娜示愛。
葉卡捷琳娜在這一時期始終思索的一個問題就是:伊麗莎白女皇馬上就要過世,彼得繼位之后怎么辦
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繼位,史稱彼得三世。
1762年4月,葉卡捷琳娜生下一個男孩,孩子的父親是奧爾洛夫。
孩子降生后幾個月后,彼得方才聞訊,馬上大發(fā)雷霆,下令將葉卡捷琳娜逮捕。
但彼得的副官猶豫不決,最后眾人一起勸說,彼得臨時改變了逮捕葉卡捷琳娜的命令。
此后在慶祝同普魯士簽訂和約的國宴上,彼得面對諸多國內外來賓,口出粗話,公開侮辱了葉卡捷琳娜。
二人的關系勢同水火。
與此同時,奧爾洛夫兄弟加緊了在近衛(wèi)軍中的串聯(lián)活動,暗中形成了一個數百人的軍官集團,準備策動政變,推翻彼得三世,支持葉卡捷琳娜登上皇位。
到了1762年6月底,形勢一時萬分危急,一名參與策劃政變的近衛(wèi)軍軍官被捕,政變陰謀暴露。
葉卡捷琳娜和奧爾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麗莎白女皇在世時的寵臣拉祖莫夫斯基、沃爾康斯基公爵和帝師潘寧的支持后,提前發(fā)動政變,推翻了彼得三世。
在政變活動中,有一名叫波將金的年輕騎兵軍官表現(xiàn)較為積極突出,受到了葉卡捷琳娜的注意。
政變成功后,葉卡捷琳娜重賞所有參與政變的人員,在請功表上,親手把原來擬定給波將金授予的騎兵少尉軍銜改為上尉。
從此葉卡捷琳娜對波將金給予了非同尋常的關注。
波將金一直在前線帶兵作戰(zhàn),直到12年后的1774年,波將金接到了葉卡捷琳娜的親筆信,召喚他回圣彼得堡。
波將金想都沒有想,立刻打了報告,離開駐地,動身回圣彼得堡覲見葉卡捷琳娜。
此后波將金成為葉卡捷琳娜的最著名,也是權勢最大的情人。
波將金幾乎就成了葉卡捷琳娜的左右手,所有軍國大政,幾乎全部出自葉卡捷琳娜和波將金二人之手。
直至逝世,波將金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二號人物,而他對葉卡捷琳娜也始終一往情深,摯愛如初。
后來有傳聞說,葉卡捷琳娜二世也效仿伊麗莎白女皇和拉祖莫夫斯基,暗中與波將金在教堂舉行了婚禮。
但關于這段歷史至今沒有任何文件能夠證明。
葉卡捷琳娜一生有很多情人,據研究葉卡捷琳娜生平的學者巴爾杰涅夫統(tǒng)計,葉卡捷琳娜的情人有23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薩爾特科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后來擔任波蘭國王)、奧爾洛夫(后來被封為伯爵)、瓦西里奇科夫(騎兵將軍)、波將金(最后被封為公爵)、佐里奇(被封為男爵)、蘭斯科伊(男爵)、祖波夫(官至將軍)等人。
除波將金以外,其他情人都沒有對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
葉卡捷琳娜的長子是保羅(很多人懷疑是葉卡捷琳娜和薩爾特科夫的孩子),次子阿列克謝·博布林斯基(與奧爾洛夫所生),長女安娜(可能是與波尼亞托夫斯基所生)早年夭折,次女伊麗莎白·波將金娜(與波將金所生)。
從1792年起,葉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狀況急劇惡化。
波將金逝世對她的打擊很大,此外第三次瓜分波蘭和對土耳其的戰(zhàn)爭使她消耗了大量精力。
1796年9月,葉卡捷琳娜病倒,臥床不起。
11月6日凌晨,葉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長子保羅繼位,史稱保羅一世。
<<普京傳>>讀后感600字作文
從普京身上學到的 讀畢《普京傳》,感想頗多。
“給我二十年,我還你一個奇跡般的俄羅斯”,這是普京2000年總統(tǒng)大選時引用彼得大帝的一句話。
這句話是普京說出來的,此后的8年間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他帶領著動蕩不安的俄羅斯一步一步走向強大,憑借著他“鐵腕”般的外交政策使俄羅斯在外交上逐步站穩(wěn)了腳跟,對外發(fā)言的聲音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強勢;此外,俄羅斯的經濟已經度過葉利欽時代的寒冬,迎之而來的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暖春;他有著強大的自信,但這自信并不是對他自己而言,而是對俄羅斯的,他堅信俄羅斯的前身蘇聯(lián)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民族,有著強大的民族自信力,而現(xiàn)在的俄羅斯缺少的是一個強大的領導人,來喚醒這一份存在扎根在心底里的自信力。
如今的普京,更是堅定了這份信念,在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梅普組合”后,他又重登權利的巔峰,而且延長了任期,正如他所算到的,有了這12年,再加上之前的8年,整整20年,他定要還給俄羅斯一個奇跡
我想,有了普京后,俄羅斯民眾心中的安全感便多了一分。
于我個人而言,對普京的理解并不是表面上的“上天,下海,打虎,摔跤”,或許這是他對外包裝自己的一種形式,但是他的內心深處有比這些更值得欽佩的東西,而接下來,我便要說說這些東西,但說之前,我有必要對普京的生平作一下簡短的介紹,以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他: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于蘇聯(lián)列寧格勒(現(xiàn)今圣彼得堡)的一個小院里,而普京的家庭是但是典型的工人家庭,生活不算富足,甚至可以說有點貧困,但是小普京并不在乎這些,他所認識到的是他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這對他早年的成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在他目睹了周圍朋友們的家庭變動后,他才知道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
普京小時身體瘦弱,聽了父親的話后,開始學習柔道,在那時叫做桑搏式摔跤,沒想到,從踏入摔跤館的一刻,他便與柔道結下了不解之緣。
柔道不光使普京的身體素質顯著加強,還使得普京從中感悟出了許多的道理,當然,這與善于總結的普京是分不開的。
而普京的第二次人生轉折是進入前蘇聯(lián)的克格勃,在克格勃的15年里,普京明白了日后從政的重要一點:永遠不要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
而在克格勃養(yǎng)成的堅毅品格和忠誠的特點被葉利欽挑中,從而踏上了自己的權利巔峰。
接下來,我就簡單的總結一下普京身上的這些品質,不得不說,有些品質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1少說廢話,多做實事。
普京的很多朋友都夸贊普京的為人,尤其是在說話做事上,說的少,做的多。
我想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工作,定會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增強社會的正能量,真正能把這句白話印在心里并照做的國家,此民必強,此國必盛。
2永遠不要輕視別人,尊重你的競爭對手 普京年少時比較調皮,曾經與比他矮小瘦弱的孩子打了一架,結果是普京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這件事本來就是錯在普京,可當時就是因為普京輕視了那個瘦小的孩子,結果被狠狠的教訓了一頓,而普京也是從這次教訓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永遠不要輕視別人。
而普京在學習柔道后,隨著技術的日益精煉,也漸漸的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是有沒有懸念的比賽,都請尊重你的競爭對手,并堅持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
我想,正是出于這點,普京在今后的政治生涯中從來沒有被人算計過,因為,他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對任何人都一樣的重視。
而如今的我們,回想一下在遭到重創(chuàng)時,是自己日夜防備的人給予的么,恰恰相反,是那些我們忽略的。
世界上著名的書籍有哪些
你好,很高興為你答題最早的肥皂是怎么誕生的呢
很久以前,在古埃及的皇宮里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國王大擺宴席招待客人。
到了半夜,人去席散,廚房里的廚師們忙著收拾餐具。
有人一不留心碰翻了灶旁的一盆食油,油流進灶里,混在滅了火的木炭上。
有個高盧人(古法蘭西人)廚師,擔心引起火災,慌忙把油乎乎的木炭捧到外面去。
說也奇怪,當他洗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帶油的手非常光滑,洗得比過去干凈許多。
他把這事告訴了同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于是大家如法炮制地試了試,一致感到:好極了。
后來,他們就把灶里燒完了的木炭留出一些,澆上點油,等干完活用它洗手。
國王知道了,也叫其他人這么做,并把它捏成圓棒狀,拿起來方便, 供宮里人洗手用。
這就是最早的肥皂了。
公元2 世紀,高盧人流傳下來的肥皂制造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
人們利用山毛櫸樹燒成木灰,再與山羊的脂肪混在一起,熬制成一種膏狀物。
肥皂不僅僅是用來洗手的,也洗別的東西:衣服啦,餐具啦,頭發(fā)啦。
隨著肥皂的廣泛應用,肥皂生產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法國的馬賽,意大利的薩沃納等地,大大小小建立了很多肥皂作坊,因為這些地方出產橄欖油和堿,原料多。
他們生產的肥皂還向別的國家銷售。
俄羅斯在國王彼得大帝當政時期才進口了肥皂。
在沙皇時代,只有皇宮里的人和貴族才有權使用它,嚴禁農奴用肥皂,他們只能用堿水(把木柴灰放在水中煮后的清水)。
如果違反,定遭處罰。
直到1791 年,法國的化學家路布蘭發(fā)明了制堿方法,木炭混油洗手的秘密才被揭開。
他說:把油脂與堿混合在一起,生成的化合物就是肥皂。
木炭中含有一些堿,會和油污起作用,在水里就把臟污溶掉。
這樣一來,肥皂就可以大量生產了。
肥皂的發(fā)明年代雖然久遠,但是真正普遍使用還是在19 世紀以后。
無論用肥皂洗身體還是洗衣物,它的優(yōu)越是不言而喻的。
在河里或湖邊洗衣服用肥皂要比洗衣粉強得多,肥皂不易使河湖水變得糟糕。
因為它容易被水中的微生物消化吸收,也容易在污水中形成沉淀沉入水底。
洗衣粉卻不行。
如果洗絲綢和毛料,肥皂比合成洗滌劑要好,它對面料的損傷性小。
現(xiàn)在的日用洗滌劑花樣很多,尤其洗衣粉廣告大戰(zhàn)使得洗衣粉的位置與日俱增。
肥皂雖然古老,但是仍不過時。
而且肥皂的獨到之處。
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還是深有體會的,它不僅不會被其他洗滌品所替代,反而會有更大的發(fā)展和更廣泛的運用。
譬如,向肥皂中加進香料、藥料研制而成的混合式肥皂就是很好的例證。
希望對你有幫助,希望被采納,謝謝,祝你天天快樂
讀一個你喜歡的歷史人物的傳記,寫一篇讀后感。
400字左右
這個不是唯心主義嗎
~~你找這個干什么~~~是不是辯論方面的問題,如果是的話,別找什么詩句。
去翻中華漢語大詞典,找找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時勢.然后在立意上下功夫。
辯論是要引經據典,不是找詩句。
還有就是詭辯,玩文字游戲。
謝謝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辯題,是一個歷史哲學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在辯論進一步深入之前先來肅清幾個重要概念。
原來我準備的一辯的辯詞 首先,什么是英雄
英雄者,杰出之人物也。
我們認為,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英雄,就是那些影響歷史發(fā)展進程的杰出人物。
秦始皇是英雄,因為他統(tǒng)一了中國;列寧是英雄,因為他領導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工農政府;瓦特也是英雄,因為他改良了蒸氣機,直接導致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
俯仰古今,我們發(fā)現(xiàn),樣影響歷史發(fā)展的英雄比比皆是,舉不勝舉。
幾乎每一次歷史的進步,每一種歷史局面的開創(chuàng),都有著英雄不可磨滅的功績,正是因為他們的睿智和歷史眼光,才能從眾多生命中脫穎而出,他們往往具有認清現(xiàn)實情況的能力,能夠去發(fā)現(xiàn),解決和處理問題,所以說是英雄利用了時勢,通過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改造時勢,從而推動歷史的發(fā)展。
被譽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的就是最好的例證。
他充分認清了中國當時所處的形勢,提出了“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的偉大思想,講了其他人所不敢講的,做了其他人所做不到的,他制定的改革開放的政策,為中國指明了一條正確的發(fā)展道路。
因此,沒有就沒有我們今天經濟的繁榮,沒有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祖國的富強。
所以我們堅信,在英雄和時勢之間,是英雄造時勢,決不是時勢造英雄啊。
其次,什么是時勢
時勢者,當時之社會形勢也。
我方認為,社會由人組成,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人才是執(zhí)行行為的主體。
這顯而易見體現(xiàn)出了一個內因與外因的問題。
英雄人物,他是內因;而時勢作為一種客觀形式或社會狀態(tài),只是外因。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也就是英雄人物是變化的根據,時勢這個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而發(fā)生變化的。
孰重孰輕,不辨自明也。
歷史上,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使秦國漸次強大,改變了當時的局勢,為后來始皇一統(tǒng)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彼得大帝這一歷史英雄對俄國的改革,改變了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的落后狀態(tài),使俄國進入了歐洲強國之列。
(在他在位期間,俄國出現(xiàn)了第一張印刷的報紙,第一個博物館,第一個公共圖書館,第一個科學院等等) 綜上所述,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我們難道還不能認清是英雄造時勢嗎
英雄對于歷史的前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們說:英雄是石,敲出希望之火;英雄是火,點燃歷史之燈;英雄是燈,照亮人類之路;英雄是路,引領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