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yè)與樂業(yè)讀后感
讀過梁啟超先生的《敬業(yè)與樂業(yè)》后,從文中感受至深。
今日就與大家共享這篇文章的益處。
“百行業(yè)為先,萬惡懶為首”,這句話說的多好呀。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意思是說整天吃的很飽卻不肯動腦去做事,實在是不行呀。
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么人不可教誨,獨獨對于這種懶人卻搖頭嘆道:“難,難
”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yī),惟有無業(yè)游民,大圣人碰著也沒辦法。
這篇文章征引儒門這句話就是要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yè),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
對于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要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呢
現(xiàn)今的中國,改革開放,一片繁榮,市場化也越來越濃,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難,要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難了。
當你選擇了這份職業(yè)的時候,你想好了要為他而付出嗎
我們一直在為生活而勞動,其實也是為了勞動而生活。
不管做任何事情,處在某個位置,事和名稱都會有大小、高低;但從事的本質(zhì)來說,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運行過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掉鏈子的。
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勞作,使得圓滿,自我感覺良好,別人看起來也不錯。
第一要敬業(yè)。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顆平常的心,一顆勇于探索的心。
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便把這件事情看作自己的眼睛去對待,無論別的什么好處,都不要與之交換,換得一時的輕松、愉快;你敷衍它,結(jié)果它也敷衍你,最后,一事無成。
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
唯一的秘訣便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fā)出來便是敬。
第二要樂業(yè)。
“做工作好苦呀
”這種嘆息聲,無論任何人都曾經(jīng)說過。
反過來講倘若我們?nèi)ベ€錢,去喝酒,去游玩等還不是一樣淘神費力。
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里不愿做。
不愿做是逃不了的,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的去做結(jié)果是截然不一樣的。
我個人認為做一件事情,就要身入其中,從起點、過程、終點中去體會每一個階段,回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成就,就有一種歸屬感。
要在工作中與同行比較、競爭,要時刻告訴自己是最強的,在不斷的工作中戰(zhàn)勝自我,領(lǐng)略出趣味,這樣,生活才有價值。
談了這么些,沒想到既無意中與公司“責任、忠誠、執(zhí)行”主題活動不期而遇。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意思是說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比不上樂意去做的人。
愿我們,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zhàn),面向未來。
誰看過《敬業(yè)勝于能力》這本書,怎么寫讀后感
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工作就意味著完成自己的份內(nèi)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
過去,我也一直這樣認為。
工作既是自己的謀生手段,也是個人對社會的一份責任。
一個平凡人,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班下班總是忙忙碌碌,似乎也找不到多少不平凡的業(yè)績。
讀了《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使我受益非淺,此書運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xiàn)了求真務實精神,其深刻的內(nèi)涵,淺顯易懂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強的說服力,闡明了責任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也讓我對文中的“責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那責任到底是什么
我認為,“責任”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yè)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專題片,侯先生談起自已的父親侯寶林大師對他的影響,一段文革期間的往事,侯老先生當時由于受到?jīng)_擊,被分配掃廁所。
但他毫無怨言,整日樂呵呵的將廁所打掃得干干凈凈,逢人還主動招呼,一點不因掃廁所感覺低人一等或不好意思。
侯耀文當時不理解,就問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回答他“既然分配我掃廁所,那么這就是我的新工作,我就必須要做,還要做的比別人都好”。
這種寵辱不驚的精神,一直銘記于侯耀文的內(nèi)心,并一直激勵著他日后漫長的藝術(shù)生涯。
這個故事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只有負責任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優(yōu)秀團隊中的一員;缺乏責任心的人,也就沒有了發(fā)揮才能的舞臺,成就不了事業(yè)的同時,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
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在于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
人的一生必須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
人不能逃避責任,對于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于承擔,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時,就等于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
責任可以使人堅強,責任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
責任可以改變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而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正如書中所說的“假如你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
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并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么工作就由壓迫式、被動,轉(zhuǎn)化為積極主動,并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
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費力才能完成的。
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于——責任。
簡單的說,按時上班準時開會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
違反單位制度,說到本質(zhì)就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xiàn),首先是對自己單位和職業(yè)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
責任承載著能力,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才有機會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
“責任重于泰山”,這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一句話。
每一個能夠成功發(fā)展的優(yōu)秀企業(yè)都非常強調(diào)責任的力量。
可以說一個人的成功,與一個企業(yè)和公司的成功一樣,都來自于他們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斷超越自身的努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責任,已經(jīng)成為人的一種立足之本,成為企業(yè)求生存求發(fā)展的重要能力。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即使是一個自由職業(yè)者,他也會和各種團隊、組織和人員發(fā)生往來,在這個過程中,責任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責任,組織不會聘用你,團隊不會讓你加盟,搭檔不愿意與你共事,朋友不愿意與你往來,親人不愿給你信任,你最終將被這個社會拋棄。
在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太多,但是有才華又有責任的人卻不多。
只有責任和能力共有的人,才是企業(yè)和公司發(fā)展最需要的。
尤其是本書的最后一章談到:責任即榮譽。
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為企業(yè)分擔憂慮,給領(lǐng)導減輕壓力,給上司以支持,給同事以幫助;為榮譽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fā),最完美地履行你的職責,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
努力工作,忠誠于企業(yè),在捍衛(wèi)企業(yè)榮譽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榮譽。
自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弘揚工匠精神做愛崗敬業(yè)好員工》這本書的讀后感
在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迅速掀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
“”的工作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倍感振奮、發(fā)人深思。
通過解讀,使我對“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必須具備一種執(zhí)著堅守、精進拼搏,腳踏實地、鍥而不舍、開拓創(chuàng)新、樂于奉獻、、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
,是一種職業(yè)道德要求,是使命感的召喚,是工作能力的體現(xiàn),更是每位從業(yè)者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
而精益求精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追求極致完美的精神,是一種與時俱進、振興經(jīng)濟騰飛、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國之本,更是對深層次的詮釋和實施。
我作為一名新錄用的基層公務員,當初分配到歸陽鎮(zhèn),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為什么愿意來到離縣城那么遠、條件那么艱苦、工作量工作壓力那么大的邊遠鄉(xiāng)鎮(zhèn)工作
因為服從組織安排是每一位公務員應該遵守的職業(yè)道德,無論哪個崗位何種工作都是人民的乘務員,都是。
人生每走一步都是一種歷練,吃苦是一種體驗、是一種積淀、是一種享受。
忙碌是一種修煉、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快樂。
工作上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在磨合中慢慢成長。
回想剛上崗時,常常被一種擔憂和恐懼困繞,總是擔心自己能不能信任本職工作,會不會得到領(lǐng)導和同事的信賴,百姓的喜歡
領(lǐng)導們肩上的擔子很重,工作繁忙,同事們也很辛苦,個個都挺能干,而我就像一條毛毛蟲一樣稚嫩,不知道怎樣開展工作,插不進手,幫不上忙,分擔不了領(lǐng)導和同事的工作壓力,心有余力不足。
鄉(xiāng)鎮(zhèn)工作要履行什么職責,工作程序,工作業(yè)務一切都很陌生,很長一段時間沒辦法進入工作狀態(tài),辨不準方向,找不到坐標,進不了角色,無法開展工作。
頭腦一片混亂,心里一片空虛,吃不下睡不著,心煩意亂,心急如焚。
領(lǐng)導布置的工作任務馬馬虎虎,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
通過學習的,“工匠精神”引領(lǐng)我對基層公務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樹立了熱愛本職的工作信念,增強了堅韌不拔的工作信心。
鄉(xiāng)鎮(zhèn)工作雖然平凡、辛苦、煩人、復雜、繁忙,卻肩負著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和光榮感。
今后,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要發(fā)揚“工匠精神”,勤勤懇懇、盡職盡責、潛心鉆研、一絲不茍、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踐行“工匠精神”,全身心融入到的實際工作中去,弘揚正氣,傳遞正能量。
心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做一個堅守愛崗敬業(yè),追求精益求精的人民公仆。
為鄉(xiāng)鎮(zhèn)基層工作貢獻青春年華,譜寫篇章。
以上摘自百度網(wǎng)友,謝謝。
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讀后感
此篇文字乃讀完《敬業(yè)與樂業(yè)》一文之后,由感而發(fā),遂書下此篇。
“有業(yè)之必要”于我們來說,“業(yè)”自是學習。
待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覺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nèi)鄙俚牟粌H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我們?nèi)鄙倮隙U師的那種矢志不諭的品質(zhì)。
他日日堅持,直到八十歲
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個24小時啊
而現(xiàn)在的我們卻常常邊自己的計劃都做不到
邊起碼的言行相顧都沒有,更無論堅持。
而我們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臺階下,不愿下功夫。
這便是后文中所說的“懶”字
“百行業(yè)為先,萬惡懶為首。
”我們雖不是沒有職業(yè)的懶人,更不是社會的蛀米蟲。
可是一次又一次不完成作業(yè)的我們,安然地回到家后,享受著父母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總想著“下一次”的我們,悠然地面對著心切的父母……這甚至跟“掠奪別人勤勞結(jié)果”的盜賊等同
“懶”字當頭,萬事不成,它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放縱”這個敵人胡作非為的又是我們自己,克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說到敬業(yè),最令我有所啟發(fā)的是《莊子》記佝僂丈人承綢的故事。
“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一個佝僂的老人,幾句簡單的話語,卻道出所有道理的精華
豈止這樣,我認為這位老人便可謂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難道不是嗎
這位老人雖身患佝僂,卻能把一件小事做到“精典”,做到“出神入化”用心如此專一,雖是一件小事,他卻做得如此圓滿
而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環(huán)境下,并擁有著健康的身體,先不論學習起碼把我們身邊的小事做好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
我們應把每一件事通過努力,做到出色,就算與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們無悔,因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我們努力了
然這所有的前提見出于“專心致志
”唯有用心,我們才能有成功,若“坐這山,望那山”,則“一事無成”
這便即要“盡職”又要“敬職”了。
至于“樂業(yè)”,我認為書中的那句話便足以詮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說算對自己的職業(yè)如何不滿,但你都必須去做。
那你為何不從中尋樂呢
這使我想到了一句話:“你知道,你愛惜,花兒努力地開;你不知,你厭惡,花兒努力地開。
”花兒總是在努力地開,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
而對于我們,為何不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呢
從職業(yè)中體會快樂,從快樂中品味生活
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做到“敬”與“樂”,相信生活會更多彩
“敬”與“樂”我愿與梁任公一同受用
《感恩做人敬業(yè)做事》讀后感
[《感恩做人敬業(yè)做事》讀后感]《感恩做人敬業(yè)做事》讀后感讀完《感恩做人敬業(yè)做事》一書,我覺得自己在心靈上又受到了一次洗禮,感悟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感恩——工作之源生而為人,要感謝父母的恩惠,感謝師長的恩惠,感謝學校和國家的恩惠;沒有父母養(yǎng)育,沒有師長教誨,沒有學校給我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zhì)和精神保障,沒有國家提供和平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我們何能存于天地之間
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
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感恩做人敬業(yè)做事》讀后感。
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工作,相信就會倍加珍惜我們的崗位,就會竭盡全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與周圍的人快樂相處,結(jié)果心情自然更加愉快。
帶著一種從容、坦然、喜悅的感恩心情去工作吧
你會獲取最大的成功。
二、敬業(yè)——工作之本只有愛崗敬業(yè)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忠于職守,盡心盡責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不管工作是怎樣的微不足道,他們都當臨之以一種藝術(shù)家的精神,讀后感《《感恩做人敬業(yè)做事》讀后感》。
愛崗敬業(yè)是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奉獻精神,它看似平凡,實則偉大。
因為偉大出自平凡,沒有平凡的愛崗敬業(yè),就沒有偉大的奉獻。
學校宏偉目標正呼喚著我們具有愛崗敬業(yè)這種平凡而偉大的奉獻精神的教師,具備愛崗敬業(yè)這種平凡而偉大的奉獻精神的人,永遠都是學校的脊梁
三、激情——工作之魂工作激情是一種洋溢的情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更是一種高尚珍貴的精神,是對工作的熱衷、執(zhí)著和喜愛。
它是一種力量,使人有能力解決最艱深的問題;它是一種推動力,推動著人們不斷前進。
它具有一種帶動力,洋溢于表、閃亮于言、展現(xiàn)于行,影響和帶動周圍更多的人熱切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我們許多人在剛剛踏入工作之初,干勁十足、熱情高漲,對自己的職業(yè)前途寄予“厚望”。
但用不了多長時間,工作的平淡就會磨平個別人的工作激情,他們每天想的不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業(yè)績。
而是盼望著把40分鐘上完就行,學生不出事情就行,能早點下班,期望著領(lǐng)導不要把困難的工作分配給自己。
要想擺脫這種困境,跳出這一怪圈,就必須想辦法找回工作激情。
要想保持對工作恒久的激情,首先必須改變工作只是一種謀生手段的認識。
把自己的人生、事業(yè)、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聯(lián)系起來;其次,保持長久激情的秘訣,就是給自己不斷樹立新的目標,挖掘新鮮感,把曾經(jīng)的夢想揀起來,找機會實現(xiàn)它;再次,審視自己工作,看看有無提高的空間,看看是否做到盡善盡美……在你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后,自然就產(chǎn)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這種新鮮的感覺就是讓激情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藥。
激情只能從內(nèi)燃燒,而不是從外促進。
對于工作的激情要靠自己發(fā)掘,工作的士氣要由自己來提振。
總之,每天精神飽滿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戰(zhàn),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去發(fā)揮自己才能,就能充分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別人也會越發(fā)認識你的價值。
點燃你心中的激情,從工作中發(fā)現(xiàn)樂趣和驚喜,在工作的激情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奇跡吧!我們到底是在為誰工作呢
每一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
只有感恩學校,愛崗敬業(yè),點燃工作激情,才能使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感恩做人敬業(yè)做事》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nóng)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敬業(yè)與樂業(yè)讀后感
網(wǎng)友推薦答案此篇文字乃讀完《敬業(yè)與樂業(yè)》一文之后,由感而發(fā),遂書下此篇。
“有業(yè)之必要”于我們來說,“業(yè)”自是學習。
待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覺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nèi)鄙俚牟粌H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我們?nèi)鄙倮隙U師的那種矢志不諭的品質(zhì)。
他日日堅持,直到八十歲
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個24小時啊
而現(xiàn)在的我們卻常常邊自己的計劃都做不到
邊起碼的言行相顧都沒有,更無論堅持。
而我們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臺階下,不愿下功夫。
這便是后文中所說的“懶”字
“百行業(yè)為先,萬惡懶為首。
”我們雖不是沒有職業(yè)的懶人,更不是社會的蛀米蟲。
可是一次又一次不完成作業(yè)的我們,安然地回到家后,享受著父母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總想著“下一次”的我們,悠然地面對著心切的父母……這甚至跟“掠奪別人勤勞結(jié)果”的盜賊等同
“懶”字當頭,萬事不成,它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放縱”這個敵人胡作非為的又是我們自己,克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說到敬業(yè),最令我有所啟發(fā)的是《莊子》記佝僂丈人承綢的故事。
“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一個佝僂的老人,幾句簡單的話語,卻道出所有道理的精華
豈止這樣,我認為這位老人便可謂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難道不是嗎
這位老人雖身患佝僂,卻能把一件小事做到“精典”,做到“出神入化”用心如此專一,雖是一件小事,他卻做得如此圓滿
而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環(huán)境下,并擁有著健康的身體,先不論學習起碼把我們身邊的小事做好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
我們應把每一件事通過努力,做到出色,就算與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們無悔,因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我們努力了
然這所有的前提見出于“專心致志
”唯有用心,我們才能有成功,若“坐這山,望那山”,則“一事無成”
這便即要“盡職”又要“敬職”了。
至于“樂業(yè)”,我認為書中的那句話便足以詮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說算對自己的職業(yè)如何不滿,但你都必須去做。
那你為何不從中尋樂呢
這使我想到了一句話:“你知道,你愛惜,花兒努力地開;你不知,你厭惡,花兒努力地開。
”花兒總是在努力地開,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
而對于我們,為何不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呢
從職業(yè)中體會快樂,從快樂中品味生活
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做到“敬”與“樂”,相信生活會更多彩
“敬”與“樂”我愿與梁任公一同受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