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善良的少年讀后感陳群
勤勞善良的少年讀后感陳群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標題。
也可直接寫讀《xxx》有感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guān)鍵。
要密切聯(lián)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nèi)容。
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guān)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jié)合。
寫讀后感應(yīng)以所讀作品的內(nèi)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nèi)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
結(jié)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
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的生活相結(jié)合,否則作文會顯得空虛。
勤勞善良的少年李四光讀后感
抱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李四光的故事》之后,敬佩像急流一般灌徹了我的心胸。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xué)家。
他發(fā)現(xiàn)了冰石、石油等寶貴的自然資源,為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貢獻。
他利用自己豐富的地質(zhì)學(xué)經(jīng)驗為我國的建設(shè)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他窮盡一生對我國帶來如此偉大的貢獻,是用努力、用認真、用專注得來的結(jié)果。
他要求學(xué)生必須要認真,做事要一絲不茍。
例如,在野外工作時,一切測量,必須分毫不差,由他親自檢驗;之所以學(xué)生在路上一眼就能認出他,是因為他對自己走路跨步的長度要求是0。
85米,從這里可見他的認真和專注。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過這樣的例子。
有一次,我來到農(nóng)場魚,因為心情浮燥、三心二意,導(dǎo)致魚剛靠近魚餌就被嚇跑了。
靜坐在旁邊的老人都釣到七、八條魚了,我連一條都沒釣到。
心急如焚的我看到這幅景象更是灰心喪氣。
后來我逐漸得到啟發(fā),坐下來,心漸漸的平靜下去,開始專注的釣魚。
一圈圈波紋在水中蕩漾開來……“啊
”一條魚終于上鉤了
我激動的心情像水上的浪花一般綻開
什么事情都能夠認真對待,很多人往往都做不到,而李四光卻做到了,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克服啊
養(yǎng)成認真的習(xí)慣,對生活無形中也有好處。
無論認真對待多細小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與性情。
修改小習(xí)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
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敬佩,還有著一絲羨慕的成分 李四光專注和認真的精神像冬日的太陽一樣溫暖著我的心。
做一件事沒有認真去對待,專注去做,心中就會著火。
而一心一意就像水,能把火澆滅,讓心平靜。
高爾基的《少年》讀后感
《少年》讀后感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
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
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chǎn)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jīng)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
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
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
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chǎn)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
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xiàn)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
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fā)生那樣的事情。
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
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
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jīng)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
當(dāng)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chǎn)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
更不會發(fā)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么幸福呀
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并不知足。
我們總是奢求更多。
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
我們多天真啊。
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
但讀過《童年》之后,我們應(yīng)該悔過自己曾經(jīng)的奢侈,我們應(yīng)該不再浪費,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珍惜。
那么,就從現(xiàn)在開始吧。
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yīng)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少年讀史記》讀后感
當(dāng)初我并不喜歡看葉圣陶的文章,是的,一點也不喜歡看。
可是,就在我翻開書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的愛上了。
他的文筆非常清新、細膩,讓我感覺非常清爽。
就像盛開的雪蓮花,清新脫俗。
這一次,我看的是他的一篇散文《一個少年的筆記》。
在聽到題目時,我就有疑惑了:一個少年的筆記
為什么是一個少年的筆記
難道這個少年的筆記很重要
于是,我懷著疑惑的心情翻開書本: “今天清早進公園,聞到一陣清香,就往荷花池邊跑。
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碧綠的面,淡綠的底。
百合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
有的花瓣全都展開了,露出微黃的小蓮蓬。
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漲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 呀
一開頭就把我吸引了,難道是要描寫荷花嗎
于是我繼續(xù)看下去: “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勢完全相同的嗎
沒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勢。
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畫寫生畫。
我家隔壁張家掛著四條齊白石老先生的畫,全是荷花,墨筆畫的。
我數(shù)過,四條總共畫了十五朵,朵朵不一樣,朵朵都好看,如果把眼前這一池的荷葉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lǐng)比齊白石老先生更大了。
那畫家是誰呢……” 他既然把荷花的形態(tài)比喻成畫
有趣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一身雪白的衣裳,透著清香。
陽光照著我,我解開衣裳,敞著胸膛,舒坦極了。
一陣風(fēng)吹來,我就迎風(fēng)舞蹈,雪白的衣裳隨風(fēng)飄動。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這不就像電影《天鵝湖》里許多天鵝齊舞蹈的場面嗎
風(fēng)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
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小魚在下邊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看完后,仿佛真的走進了公園,看到了如此美輪美奐的荷花。
似乎我也是其中的一朵白荷花,置身于如此清澈的水中。
一剎那間,我聞到了淡雅的清香,穿著白色的連衣裙,慢慢的,輕輕地走向池邊。
生怕把荷花仙子吵醒,因為她們是那樣的美,都做著無比香甜的美夢。
她們的笑容,仿佛吃了蜜糖一樣,甜美可愛。
我仿佛與荷花連成了一體,做起了美夢:夢中,我與荷花仙子們共同起舞,指尖回旋著靈動的旋律,腳尖輕點著清澈的畫面...仙子們拉著我,不停的跳著,笑著… 葉圣陶的《一個少年的筆記》,讓我在炎熱的夏日里清爽了許多,無論每一個字都代表著一個濃厚的意義。
冰心少年文學(xué)讀后感
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小至螻蟻大到宇宙,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中發(fā)展。
愚昧變文明,落后變先進,弱小變強大。
沒有變,歷史豈能前進
沒有變,中國的革命怎能發(fā)展到今天
變,它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
今日的中國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發(fā)展著,她正在向著四個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飛躍。
五湖四海、神州大地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史的又一個新的里程碑已經(jīng)豎立了,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少年的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國。
梁啟超先生理想中的“少年中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作為一個“少年中國”的少年,怎樣做才不至愧對這光榮的稱謂和這美好的時代呢
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識。
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五千年了。
作為“少年中國”的少年,我們應(yīng)該為她光輝的史冊添上燦爛的一頁
我們一定要樹立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立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得更加繁榮昌盛。
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少年義不容辭的責(zé)任。
當(dāng)然,理想并不是說你想成功就會成功的,他要求你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巨大的代價。
實現(xiàn)理想需要力量,力量來自知識,我們要建設(shè)好自己的祖國,就要有文化。
今天的刻苦學(xué)習(xí)、發(fā)奮讀書將是明天實現(xiàn)理想的基礎(chǔ)。
因此,我們從小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xué)習(xí)的習(xí)慣,從一加一學(xué)起,孜孜不倦、勤勤懇懇,而且要謙虛謹慎,不恥下問。
這樣,知識才會在我們的腦子里扎下根,成為我們自己的財富。
少年還要有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力。
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他是初升的太陽,他是才華發(fā)源的長河,他是一團能燃燒世界也能燃燒自己的烈火
少年是與世界有緣份的,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總想憑自己的本事改造它們,有時對一切都感到不順心,不滿意,總想憑自己的意志使一切都順從于自己。
雖然有些目空一切,然而,這正是少年所特有的性格??爭強好勝
他像是那目射神光、長嘯生風(fēng)的初下山的乳虎;又像是那奮鬣揚蹄、控制不住的新駒。
他是熱情的化身,幻想的源泉,雄心壯志的出發(fā)點
在改革的年代,我們尤其要保持少年人特有的性格
古人云: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
是的,時間過得很快,就好像鳥飛一樣,一去便無蹤跡了。
所以,作為“少年中國”的少年,我們要珍惜光陰,加倍努力。
要知道“少年衰老與花同”,“流光容易把人拋”呀
現(xiàn)在的中國,一切都在快節(jié)奏、高效率地行進。
生活在這樣一個飛躍的時代,我們少年人更要做時間的主人,用掌握的知識、實踐和創(chuàng)造去開拓生活,主宰世界
我們古老文明的國度曾經(jīng)造就了無數(shù)杰出的人物,其中有不少是頗有作為的少年。
王勃,“唐初四杰”之一,著名的詩人。
自幼聰穎過人,才華出眾。
他七歲能詩,十幾歲就中了進士,可謂少年才子,春風(fēng)得意了。
然而他不是屢遭貶斥,顛沛流離,年近28歲就郁郁而終了嗎
這說明舊時代的有為少年缺乏用武之地,只能空負才華,含恨九泉。
中國歷史上那些少年皇帝們,從小繼承皇位,稱孤道寡,不可一世,但是他們有哪一位是真正為人民造福的
他們只不過是封建社會中的畸形產(chǎn)物而已,他們不是一個個的給人們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嗎
所以,只有今天的少年,才是歷史新紀元的開創(chuàng)者,才是未來歷史的主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我們“少年中國”的少年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我們將把“少年中國”建設(shè)得更富有,更強盛
少年讀史記讀后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史記》少年版、《上下五千年》一冊三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馬小跳玩數(shù)學(xué)》這四本書,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史記》這本書。
文學(xué)的歷史,歷史的文學(xué),《史記》這本書就是講的這個內(nèi)容。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
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
司馬遷是這本書的原著,他把這里面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個個都是個性鮮明,神態(tài)各異,讓我知道了當(dāng)時的場景是嚴肅的,放松的,開心的還是悲傷的,這一個個場景仿佛就浮現(xiàn)在我眼前,把我深深的迷住了。
在看《史記》這本書時就仿佛體驗了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讓我領(lǐng)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dāng)時人們的各種喜怒哀樂的思想感情。
這里面的故事都很精彩,而且有幾個故事都聽過,比如:《大禹治水》、《約法三章》、《越王勾踐》、《管鮑之交》······這些故事中的人物有好也有壞,就比如說《焚書坑儒》這個故事里的秦始皇把《詩》、《書》全部搜出來送到官府焚毀,還和自己的美人用刑法殺戮來建立威嚴。
《史記》這本書里的故事很精彩,人物也在司馬遷的筆下顯得很鮮明,這一個個場景就像在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展現(xiàn)在了我眼前。
《史記》是一本很好的書,里面記載了我國的歷史和文化,我看完之后覺得很意猶未盡。
我向同學(xué)們推薦這本書,希望同學(xué)們看完之后也會覺得很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