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讀后感
這篇文章,出自著名作家巴金之手,講的是他和朋友去參觀一棵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
那有許許多多的鳥,大的、小的、紅的……大小不同,顏色各異,到處飛著,美麗極了。
文章中美麗的“鳥的天堂”是多么的美麗,而如今這種鳥的天堂,卻因為人們近年來的濫砍亂伐而變得越來越少。
人們破壞了鳥兒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使它們無家可歸,還有一些人為了貪圖私利或是貪圖口福,致使許多珍稀動物和鳥類成了桌子上的美味佳肴,不要說鳥的天堂,就連鳥的棲身之地也沒有了……“我想,只有有了鳥的天堂、動物的天堂、植物的天堂,最終才會有我們人類的天堂。
”這就是我讀了《鳥的天堂》后真正的想法……
范文:《鳥的天堂》讀后感
[范文:《鳥的天堂》讀后感]《鳥的天堂》讀后感《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范文:《鳥的天堂》讀后感。
作者記敘了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
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tài)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翻飛,百鳥歡騰的熱鬧景象。
作者第一次是在一個“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的傍晚。
他沒看見鳥,只見到高大,充滿生機的大榕樹。
這部分重點寫大榕樹的美麗:先寫遠看榕樹以為有許多株,再寫近看榕樹的根是那么龐大,枝干和葉是那么旺盛,勃勃生機。
作者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啊
”作者第二次來到大榕樹,是在陽光燦爛的早晨,他見到了百鳥爭鳴的熱鬧情景。
文中寫了鳥聲,鳥影讓人應接不暇;寫了鳥的各種姿態(tài)——撲飛,撲;最后,又專門寫了一只歌聲美妙的畫眉鳥。
展現了活潑可愛的小鳥在“天堂”自由、快樂生活的情景。
作者贊美這棵美麗的大榕樹啊,的確是鳥的天堂。
什么是“天堂”
天堂:比喻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沒有煩惱,只有快樂的天地,那地方如仙境一般,讀后感《范文:《鳥的天堂》讀后感》。
繁茂的大榕樹給了小鳥一個舒適美麗的家。
你看,生活在大榕樹上的小鳥沒有敵人,沒有爭吵。
只有快樂、自在、幸福,就像生活在天堂一般。
我的家既舒適又漂亮。
爸爸媽媽都很愛我,這里是我快樂幸福生活的天地
美麗的十一小有最先進的多媒體教室;有親如媽媽的語文教師;有完美的學習環(huán)境,這里是我學習的天堂
20100911…………………………………………寫得真好
但我相信,此文并非出自熙熙之手。
可以看出來,這是在課堂時老師所教,最后一段應當有一小部分文字是熙熙所寫。
敢如此斷言,主要是熙熙的文字造詣還沒到這一層次。
今日翻出熙熙的作文簿,發(fā)現里面還有不少文字忘記錄入,其中就有一些文字相當優(yōu)美的“范文”。
特此一記。
20110318 〔范文:《鳥的天堂》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書《鳥的天堂》讀后感
我讀了《鳥的天堂》這篇文章。
鳥的天堂在巴金爺爺的神筆下變得栩栩如生。
我仿佛看到了那美麗的景象。
當我讀到‘真是一株大樹’時感到頗為震驚,心中不禁冒出了一個問號。
難道美麗的‘鳥的天堂’是一棵大樹
難道一棵樹能有這么大的生命力,能承載這么多的鳥兒和哺育那么多的生命
讀到‘朋友說:“有許多鳥兒在上面筑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
”’時感到這美麗的景色不僅需要鳥兒,更重要的是人們要保護‘鳥的天堂’這片美麗的凈土。
在地球上自然界中人并非是主宰。
地球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母親。
人類只有與所有生命和平相處才能使地球更加美麗和諧。
‘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
那時鳥的天堂熱鬧極了。
像是鳥兒們在開歌唱比賽。
’讀到這里我仿佛身臨其境,好像看到了艷麗的鳥兒們正在舉行它們的時裝盛會,鳥兒們此起彼伏的清脆悅耳的歌聲仿若一首首天籟之音。
不禁令我陶醉其中,真想親身去游覽鳥的天堂。
讓我們大家一起攜手保護環(huán)境,產生更多鳥的天堂,魚的天堂,令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
最后一只天堂鳥讀后感800字
我會---看我頭像
最后一只天堂鳥讀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著名作家——巴金寫的《鳥的天堂》,讓我欣賞了有五百年樹齡的大榕樹,以及各種各樣的飛鳥。
鳥兒們在大榕樹上飛來飛去,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啊
真令人難忘。
我最欣賞的是“鳥的天堂”這一段。
里面有許多鳥兒在大榕樹上做鳥巢,但是人們都不去捉它們,當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時候,才看到了那些鳥兒們。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多么美麗的大榕樹啊,多么活潑的鳥兒們啊,真讓人喜愛。
如果我們生活中真的有這么一出鳥的天堂,那該有多好啊
只可惜我看到的都是灰塵,聞到的都是尾氣,哪兒還有鳥的影子呢
我只能到鄉(xiāng)下的外婆家再去找鳥兒們,好不容易在樹上看見一只小鳥嘰嘰喳喳地在叫著,那聲音真好聽啊
可是還沒等我細細品味,站在樹下的人們就拿起石頭拼命往樹上砸,鳥兒撲騰著翅膀,拼命地逃走了。
我想:它們自己也不知道哪兒是它們的家。
我真希望大家都能看這篇《鳥的天堂》,愛護樹木,保護鳥兒們,讓它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帶我去看天堂鳥》讀后感
在《小故事大道理》這本書里,我讀到了一篇短文《帶我去看天堂鳥》,它令我想了很久很久。
據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瑞典有一個花季女孩,突然患上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癱瘓癥,喪失了行走的能力,只能整天坐在輪椅上。
一位著名的醫(yī)生檢查了她的雙腿,沒有發(fā)現器質性病變,但也查不出病因。
他建議她加強腿部鍛煉,嘗試重新走路。
可是女孩卻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的腿已漸漸失去了知覺,再也不可能康復了,她拒絕一切努力,日常生活完全依賴于自己的父母和保姆。
第二年夏天,她們全家到海邊避暑。
她從房東那里聽到了天堂鳥的故事,而且知道房東的丈夫——一位遠洋貨輪的船長就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天堂鳥,只是他們遠航尚未歸來。
女孩太喜歡這傳說中美麗絕倫、華麗無比的鳥兒了,她天天盼,日日想,我無論如何也要親眼看一看這可愛的小精靈,女孩對天堂鳥的期盼越來越強烈。
終于輪船回港了,我要上船去看天堂鳥,一刻也等不及了
她立刻要求保姆推著她登上了忙亂不堪的貨船,保姆把她安置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了,而久等不見保姆歸來的她早已失去了最后一點兒耐心,她急不可耐地叫住了船上的一位水手,央求他帶自己去看船長的天堂鳥。
那忙碌又粗心的水手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她是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答應了一聲請跟我來,伸手拉著她就要朝前走去。
就在這時,奇跡發(fā)生了:極度渴望看到天堂鳥的她,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腿疾,跟著水手挪動了腳步。
和船長一起跨出船艙的保姆,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天啊,您可以走路了
這天,女孩不僅如愿見到了天堂鳥,更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她的腿疾痊愈了
而創(chuàng)造這一奇跡的,正是她自己。
女孩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的精神力量是很大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巨大的潛能,只是沒有被激發(fā)出來罷了。
女孩原來認為自己的腿不可能康復了,是因為她喪失了戰(zhàn)勝疾病的斗志,喪失了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她太過于依賴別人了,她向命運低頭了。
自己的命運要靠自己去把握,不要總是寄希望于別人。
外界過多的幫助,固然會使我們一帆風順,但同時它也會助長我們的依賴心理,使我們忽視了自己的力量。
可以設想一下,倘若我們一遇到困難就去拉別人的手,那么,又有誰的手能讓我們拉一輩子呢
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愛,當然是我們的幸福,可同時我們也應該自覺主動地做好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什么事情也不敢做,就永遠也什么事情都不會做
讀了鳥的天堂這一課感受到什么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的確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好文。
而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鳥的天堂的熱鬧景象。
所以在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感悟作者這兩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yōu)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
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系,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fā)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在教學這一課時,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鳥的天堂給自己的感受。
在領悟作者兩次所看到的景觀時,又讓學生閱讀其中的重點段談感受。
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
當學生領悟到了景觀的美之后,再讓他們感情朗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對照畫面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美的感悟。
3、《鳥的天堂》一課寫得極有畫面感,因此,這一節(jié)課中所運用的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感悟到了榕樹的美后,讓他們觀看榕樹的畫面;學生感悟到了鳥的熱鬧場面后,再播放畫面,這些都對學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
4、同時,在教學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導學生去想象:“為什么這個地方會成為鳥的天堂”,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聯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這一問題的探討也讓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得到了提高。
5、拓展延伸時,出示思考題:請你以榕樹上一只小鳥兒的身份寫一篇導游詞,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
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
寫完后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經歷從讀到悟,最后到表達的一個完整的語言文字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