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劉向《說苑正諫》 翻譯
【原文】 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朝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 【譯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翻譯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
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閑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
”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nèi)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 齊威王說:“好
”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
”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nèi)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
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說苑正諫和晏子使楚閱讀答案
晏子,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著名大夫,著名外交家. 晏子使楚,無非就是當時外交形式的一種體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列強之間主要存在兩種合作方式. 秦國,欲吞并6國,卻又擔心六國“戮力而攻秦”,故提出了著名的“連橫”,這與六國提倡的“合縱”相對。
所謂連橫合縱。
顧名思義,就是在地圖上的位置進行對己方有利的聯(lián)盟。
秦國的連橫就是聯(lián)合齊國,限制其他5國,令5國不能專心對付自己。
而5國的外交家,就提倡6國自北向南,縱向聯(lián)合抵抗秦國。
連橫合縱由此而來。
由此推測,晏子可能就是推行合縱政策所以聯(lián)合楚國
《說苑.正諫》有哪些文言文
說苑》,又名《新苑》,西漢劉向著,共二十卷,按各類記述春秋戰(zhàn)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后加按語。
(劉向《說苑正諫》) 【注釋】①弋:本指用帶著繩子的箭來射鳥,這里指捕鳥。
②燭雛:人名。
③亡:
說苑正諫不是成語,得分開解釋
1,《說苑》:西漢劉向撰。
劉向,西漢時經(jīng)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曾領(lǐng)校秘書,本書就是他校書時根據(jù)皇家藏書和民間圖籍,按類編輯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并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fā)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 基本信息 原二十卷,后僅存五卷,大部分已經(jīng)散佚,后經(jīng)宋曾鞏搜輯,復為二十卷,每卷各有標目。
二十卷的標目依次為:君道、臣術(shù)、建本、立節(jié)、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quán)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zhì)。
一般以第—則或前數(shù)則為一卷的大綱,雜引前人言論陳說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歷史上的實例加以證明。
向又編有《新序》一書,性質(zhì)與此類似。
取材 由于書中取材廣泛,采獲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所以,給人們探討歷史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
書中記載的史事,有的可與現(xiàn)存典籍互相印證;有的記事與《史記》、《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荀子》、《韓非子》、《管子》...2,正諫:指以正直的言論諫諍。
古時多用于臣下對君主
說苑。
正諫中吳王愈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
”舍人有少孺這段的翻譯是什么
(1)食物鏈是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之間由于捕食關(guān)系而形成的一種鏈狀結(jié)構(gòu).這段話中表示的食物鏈是:樹→蟬→螳螂→黃雀;如果大量捕獵螳螂和蟬,黃雀由于缺少食物黃雀數(shù)量在一定時間內(nèi)將就會減少.(2)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是通過生物之間的捕食(或吃與被吃)關(guān)系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 (3)在一定的地域內(nèi)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生產(chǎn)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腐生細菌和真菌,),樹在這段話中表示的生產(chǎn)者.(4)細菌、真菌能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分解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又被生產(chǎn)者利用,屬于分解者.能夠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zhì)循環(huán),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上分析,為了促進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zhì)循環(huán),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應該增加分解者(腐生細菌和真菌).故答案為:(1)樹→蟬→螳螂→黃雀;減少(2)食物(3)生產(chǎn)者(4)分解者(腐生細菌和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