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講故事,讓世界聽你的讀后感
這本書是在一年前,在工作室?guī)煾档囊笙沦I的,拿到后我就隨手放在床頭,作為睡前閱讀催眠書,主要是因為它是師傅介紹的唯一一本圖文結(jié)合,并且比較通俗易懂的書,第一遍看,我沒有按照閱讀要求邊做練習邊看,屬于瀏覽式閱讀。
書中大量的圖片來說明大人與孩子溝通時的一些不知自覺的不良習慣,也教了我們很多好的處理方式,讓孩子能接受的好方式。
翻著書中的漫畫部分,一邊看一邊禁不住地感嘆:怎么會這樣呀?我也這么做過。
書中的很多案例,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完全就是好像我們生活中在指導我們,一步一步跟孩子怎么樣交往,中間配有一些漫畫,漫畫特別生動,漫畫中的一個頁面告訴我們常用的一些錯誤方法;還有一面就是她建議的一些好的方法。
雖然是瀏覽式閱讀但是還是感到自己在與孩子缺乏溝通技巧,也學到了很多實用性的技巧,女兒成了我第一個實踐對象。
我注意了去了解接受她的感受,從她的角度思考然后再作出回應(yīng),感覺那階段她真的很聽話,我也帶得很輕松。
今年暑假培訓,師傅在區(qū)級培訓中又向大家介紹了這本書,我也向幾個同事介紹了這本書,當暑假里女兒很費很不聽話,我說什么她都有話回答,天天惹我生氣的那一周,我又翻出了這本書,并且認真的邊完成練習邊仔細閱讀本書。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大概能體會孩子所說的話傳遞的感受,但不能很準確的用詞語描述,而我的答案與作者預(yù)測的答案也有較大的出入,我認為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一些認識的差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還是不能很準確的從語言文字信息中把握她人的感受。
這次邊做練習邊讀并且?guī)е约号c女兒出現(xiàn)的問題去思考,我總結(jié)了一些我自己在與孩子溝通上存在的問題: 1.我的感受并不是孩子的感受,我認為的孩子的感受也非孩子真實的感受。
我和女兒的這次矛盾主要來自于笛子考級練習,由于我想在外出培訓前讓她能熟練的連貫的將考級曲目背熟,加上那一階段還沒有放假,所以都是每天晚上集訓2個多小時,當時我的感受是抓緊時間,要快速完成,我心里的感受是著急,一直催她抓緊時間,連續(xù)相同的錯誤出現(xiàn)時就不淡定,急著糾正,說她不動腦筋,孩子就委屈,要不哭要不就回嘴,然后矛盾升級。
后看了書,我調(diào)整策略,調(diào)整心態(tài),通過觀察及和孩子溝通,我發(fā)現(xiàn)孩子也想吹好,當連續(xù)性相同的錯誤出現(xiàn)的情況,主要是她自己單獨練習時已經(jīng)將錯誤的節(jié)奏或者音練熟了,而吹順了要想改一時反應(yīng)不過來。
當我說她不動腦筋,不認真時她覺得冤枉她了,很不服氣,當然跟我對著干。
當我肯定她自己能自覺練習時,她非常的高興,同時也較能心平氣和的接受我提的建議,這時她依然在快板時很溜的吹出錯的音,但當吹完錯誤的一句能停下來,反應(yīng)過來錯了,這時我也再次肯定她動腦筋想了,能發(fā)現(xiàn)錯在哪里,如果在吹到這一句之前提醒自己這一句我有哪個音是容易錯的,效果會更好,結(jié)果在下一遍她確實吹對了。
可見“共情”多么重要,讓孩子覺得你懂她,她才會聽你的話。
2.我在教育時說的話表達的情緒大于文字內(nèi)容。
有時女兒發(fā)脾氣,我覺得很奇怪,覺得自己也沒有罵他也沒有怎么她,可讀完了書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與其溝通時雖然注意了描述事實,說的話如果用文字記錄表達可能不會激起孩子的激烈反應(yīng),但是我的語氣語調(diào)所傳達的是否定的信息,讓孩子很不喜歡。
我是個喜怒哀樂都在臉上不會掩飾的人,發(fā)現(xiàn)了自己與孩子溝通上的這一問題后,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寫信,寫信時形成文字需要斟酌,是情緒整理的好機會,同時文字所表達出的信息會根據(jù)讀者的不同感受形成不同的理解,更適合于在情緒激烈時進行溝通。
聽歌的讀后感怎么寫
就看你是聽那首歌了,聽那情昂揚奮發(fā)向上的歌曲,你就會特別被有自信,想努活,聽那種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歌,你就會感嘆祖國的美好,自己生在這個祖國真好,對美好生活有了向往,聽那種抒情慢緩的音樂,你就會沉醉其中,心如止水,心態(tài)平和。
聽悲傷故事情歌,你就會聯(lián)想自己,悲傷過往,想象自己是主人公,沉入悲傷世界。
孩子,請聽我說的讀后感
我們常說,母愛偉大,母愛無私,可你有沒有認真地想過,當母親老了,怎么辦
在我們小的時候,總覺得孝敬父母的日子還長著呢。
等我們長大了,學習、事業(yè)、家庭、社會賦予的責任又會讓我們忽略了父母。
然而父母,也在一天一天地衰老啊……如果你真愛你的父母,就來用心讀我們今天的文章,《孩子請聽我說》。
今天,我讀了《孩子請聽我說》,眼淚濕了我的雙眼。
我們總認為父母對我們管得太多,管得太嚴,又怎能體會父母的愛心呢。
平時我們對父母說話總是沒有禮貌,想想是多么不應(yīng)該呀,我們在長大,父母卻在變老。
父母用他們一生為我們鋪平了成長的道路,為我們的成長奉獻最美好的時光,而我們是否珍惜和體會了這些偉大愛
大家知道,烏鴉雖然外表丑陋,但在養(yǎng)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
當烏鴉年老不能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給老烏鴉。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而對于我們來說,父母需要的絕不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回饋,他們需要我們的精神上的關(guān)懷。
孝敬父母,理解父母應(yīng)該從現(xiàn)在做起,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做一個好好學習的孩子。
用我們好的成績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來回報父母。
我們的成功和優(yōu)秀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一個想講給所有人聽的故事 的讀后感300字左右。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自從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后,我對那位賣火柴的小女孩產(chǎn)生了敬佩之情。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下著雪的大年夜,又冷又餓,可又不敢回家,她只好蜷縮在墻角,幾次擦燃了火柴,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但在饑餓與寒冷的壓迫下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她多么的可憐,我非常同情她,如果她生活在我們的社會上就不會有今天這樣可憐的遭遇了。
想想她多么的餓,幾天沒有吃一頓飽飯了,還要在大年夜這樣美好的日子里去賣火柴。
是那樣冷的天,在寒冷又饑餓的情況下賣火柴。
但是我沒有她那樣的能耐,我們?nèi)绻惶觳怀燥埦宛I的慌,那樣的冷,我們根本就還沒出門,就不敢出去了。
想像小女孩那樣還要餓幾天,我們跟本做不到,如果是我們的話就要哭天喊地了。
她在餓的時候,我們正吃著香噴噴的食物,美味可口。
小女孩穿著又臟又破的衣服在賣火柴,是那樣的單薄的衣服,風一直灌入她的身體,身體凍得像一塊冰。
還要走路,在那樣厚的積雪里走,腳丫都不能動了。
我們呢,穿著嶄新的衣服,鮮艷亮麗,厚厚的,多么的暖和。
還有新的鞋子,暖得腳很舒服。
我們怎么與小女孩比啊,她沒有鞋子、衣服,甚至沒有得吃一頓飽飯。
我們多么的幸福,小女孩多么的可憐,我們隨手可得的東西她卻想得到,是比登天還難。
我非常佩服那位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善良、勤勞。
她什么都會做。
我們比她幸福多少倍啊,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聽恐龍講故事》讀了這本書你有什么讀后感400子字
今天,我讀了《聽恐龍講故事》一書,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很多很多。
“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生物是什么
”這一部分內(nèi)容讓我大跌眼鏡啊
讓我最吃驚最震撼的是當時陸地上竟然沒有生物,而在海里的小霸王竟然是奇蝦,這是當時最大的食肉動物,它居然能吃下所有的海洋生物。
令我驚訝的還有恐爪龍,它們的大拇指爪子竟然能像鉤子一樣,它們要想捕捉獵物的話,只需要用爪子插入獵物的皮肉內(nèi),而不需要撕破獵物的皮膚。
我想啊,奇蝦到底有多大呢
它能吃多少動物才能吃飽啊
它又有著怎樣的恐怖面貌呢
它游泳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
在當時的海里,如果有人遇到他時,又該怎么辦呢
恐爪龍的爪子到底有多鋒利呢
它的大拇指的爪子究竟有多么彎呢
這些問題讓我百思不解,很想知道答案,迫不及待的想現(xiàn)在就去找古生物學家問一問吶。
帶著這些疑問,我想我得好好學習,將來能更好的更深的研究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