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秋風(fēng)至,吹落黃花滿地金
宋朝有“王蘇改詩”的故事,見載于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說的是蘇東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見王安石,剛好王不在,只見案上有詠菊詩,只寫下頭兩句:“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
蘇東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認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會落瓣,于是他步原韻,續(xù)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讀過蘇東坡有嘲笑之意的續(xù)句以后,覺得蘇東坡觀察不夠全面。
后來二人政見不和,蘇東坡被貶滴黃州。
蘇到黃州后,一天正值風(fēng)雨交加,蘇與友人在菊園賞菊,親眼看到了落英繽紛,“滿地鋪金”的場面。
這時才懂得了當(dāng)初錯批了王安石,還是自己見識不廣。
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中“黃花”什么意思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昨晚秋風(fēng)颯颯地吹過園林,把菊花吹落滿地好似鋪上了黃金。
王安石的這兩句詩,涉及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難蘇學(xué)士》,說的就是關(guān)于這兩句詩的故事: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
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兩句: 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平素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當(dāng)他看到這兩句詩后,心想王安石真有點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秋霜斗,從來所見到的菊花,只有干枯在枝頭,哪見過被秋風(fēng)吹落得滿地皆是呢
“吹落黃花滿地金”顯然是大錯特錯了。
于是他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輩和上級,提起筆來,續(xù)詩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題完后就獨自走了。
王安石回來以后看到了蘇軾的這兩句詩,心里知道這個輕狂的年輕人有點太過自負,也不聲張,只想用事實來教訓(xùn)他一下,于是借故把蘇東坡貶為湖北黃州團練副使。
蘇東坡被貶后心里不服,只道是王安石因詩而報復(fù)他,但也只能服從調(diào)遣。
到黃州后住了將近一年,轉(zhuǎn)眼到了九九重陽,秋風(fēng)刮了多日,這天風(fēng)一停,蘇東坡便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后園賞菊。
到了園里一看,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枝上卻連半朶花也沒有。
他頓時目瞪口呆,想起給王安石續(xù)詩的往事,才醒悟只因自己的膚淺才犯下那種無知的錯誤。
經(jīng)過王安石的這一難,使他也長了一智,從此不敢輕易說人笑人。
滿地黃花堆積什么花
滿地黃花堆積指的是菊花。
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原句為“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西風(fēng)指什么意思,黃花指什么意思。
第一重含義指自然環(huán)境中的黃花,即菊花,第二重含義即作者以花喻人,用黃花比作自己,暗指自己已然為昨日黃花,年華已逝,無限憔悴,道出無盡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