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讀后感 > 袁崇煥的無韻歌讀后感

          袁崇煥的無韻歌讀后感

          時間:2018-05-17 05:25

          《袁崇煥以身許國心若苦》讀后感

          1 蘇聯(lián)音樂史上的悲劇性人物Д·Д·肖斯塔科維奇肖斯塔科維奇生于1906年,死于1975年,終年 六十九歲。

          他的青年時代是在動亂中渡過的。

          1914 年肖八歲的時候,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7年 (十一歲)又爆發(fā)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 之后,隨之到來的便是國內(nèi)戰(zhàn)爭、十六國干涉、蘇 維埃運動……震撼著古老的俄國大地。

          一切都在變, 一切都同古老的傳統(tǒng)發(fā)生激烈的沖突,無數(shù)的工人 和農(nóng)民為未來,為理想,為建立美好的社會制度而 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肖斯塔科維奇就是在這樣的年 代里開始了自己的青年時代。

          1922年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新 經(jīng)濟政策”開始實行,人們開始投入經(jīng)濟恢復和社 會主義建設。

          就在這個時候,列寧格勒音樂學院的 學生肖斯塔科維奇畢業(yè)了。

          1925年,他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 交響樂,1926年5月12日,首次公演,獲得成功,當 時肖斯塔科維奇年僅十九歲。

          第一交響樂的基調(diào)是 向上的,這和他后來冗長而抑郁的交響樂作品形成 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二十年代蘇聯(lián)國內(nèi)的氣氛是活 躍的,當時關(guān)于音樂問題爭論的主要焦點是如何對 待音樂遺產(chǎn)問題。

          “無產(chǎn)階級音樂派”是由一批激 進的音樂家們組成的,他們對一切人類文化遺產(chǎn)都 采取虛無主義的態(tài)度,宣稱要禁止演出貝多芬、柴 可夫斯基等人的非無產(chǎn)階級音樂,而他們要的是明 確的“節(jié)奏和激情”。

          與此相對立的一派是現(xiàn)代主 義者,他們認為:“無產(chǎn)階級是所有過去文化的合 法繼承人,他們值得享有最好的音樂”,他們強調(diào)文 化的繼承性。

          肖斯塔科維奇當時屬于列寧格勒現(xiàn)代 主義者之列。

          1927年和1931年他相繼發(fā)表了《第二 (十月)交響樂》和《第三(五一節(jié))交響樂》。

          兩 部交響樂均使用了合唱隊。

          第三交響樂的結(jié)尾處, 代表人民群眾的合唱隊高呼“十月,公社、列寧”。

          第 三交響樂的尾聲中,肖斯塔科維奇則讓情緒不斷高 脹,在唱出下面歌詞時,樂曲達到了高潮;“在陽光 下刀·起旗幟,進行曲鳴響在我們耳際,每一個五一 節(jié)啊,都向社會主義邁進了一步。

          ”1但是,1934年 12月1日以后開始的“大清洗”,使蘇聯(lián)人民付出 了巨大的血的代價。

          使肖斯塔科維奇遭到了悲慘的 命運。

          當時政治生活的不正常在文化政策上的反映 就是文化禁錮。

          1932年4月23日,合并了各音樂組 織,自此之后,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簡單化傾向便有增 無減。

          肖斯塔科維奇堅決反對藝術(shù)中的簡單化傾向, 要求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按音樂規(guī)律辦事。

          1932年他寫了 《馬克白斯夫人》歌劇,這給他惹出了一場幾乎是殺 身之禍。

          此劇于1932年完成之后,便在蘇聯(lián)國內(nèi)外 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僅在列寧格勒一地,這部歌劇 就連續(xù)演出了八十二場。

          然而,這部歌劇是肖的最 后一次演出,自此之后他便沉默了,而且?guī)缀跻恢?沉默到離開人世。

          這種公然違反“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 義”的作品,當然很快就受到了批判。

          1936年1月 28日,《真理報》發(fā)表了《紛亂代替了音樂》一文。

          一個星期以后(2月6日),又發(fā)表了針對他的舞 劇《清澈的溪流》的批評文章,這對他來說是晴天霹 靂,是致命的一擊。

          肖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十天 內(nèi)兩次批評,這對一個人來說實在太多了!現(xiàn)在人 人都懂得了,我也必須懂得這一點。

          從此以后我一 直在想,恐怕又要發(fā)生什么意外之:事了……‘人 民的敵人’這頂帽子永遠要戴在我的腦袋上了。

          在 那時這頂帽子意味著什么?恐怕不需要我多做解 釋。

          ”不久之后,報紙上出現(xiàn)了公開遣責肖是“人民 的敵人”這樣的提法,所有人都躲著他,音樂家們 紛紛表態(tài)譴責肖的“形式主義”、“非蘇維埃的、不 健康的、沒有韻調(diào)的”(紛亂代替了音樂的)作品。

          肖 寫道:“我的歌劇《馬克白斯夫人》被禁演了,同時在 所有的劇院停演。

          組織了各種會議,‘紛亂’必需讓大 家‘詳細討論’,所有的人都避開我。

          從《真理報》 文章中的一句話里可以看出,這一切可能‘產(chǎn)生非 常嚴重的后果’,現(xiàn)在,大家都等待著這個糟糕的 后果。

          ”當時在報上被點了名的人,很少有人活了 下來,肖每天坐等來人把他抓走,然而,這種事情 卻沒有發(fā)生,肖一直也未搞清他得以幸免的原因。

          在1936年1月28日和2月6日的兩篇批評文章 發(fā)表之后,肖的舊作相繼受批,其中有:歌劇《鼻 子》,舞劇《金色的年代》,而1936年5月20日定稿 并已交付排練的《第四交響樂》在首演之前由作者 本人收回。

          當時蘇聯(lián)的政治氣氛是嚴峻的。

          1937年,肖的 好友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以叛國罪被處決。

          關(guān)于圖哈 切夫斯基,肖在其回憶錄中寫道:“在最高層當權(quán) 派中只有一個人確實喜歡我的音樂,那就是圖哈切 夫斯基元帥,這位‘紅色拿破侖’(當時大家都喜愛 這樣稱呼他)……當時看來真是前程似錦,他剛 被任命為蘇聯(lián)元帥,他的頭銜聽起來顯赫得很,然 而半年以后他就被槍斃了。

          而我活了下來。

          我們兩 人誰更幸運呢?當時我能找誰呢?我去見圖哈切夫 斯基元帥,我……活象一個麻瘋病人,誰也不來看 我,在街上誰也不理我,人人都害怕我,而圖哈 切夫斯基接見了我……。

          我低聲說話,是因為痛苦、 絕望,打不起精神來,他低聲說話,是由于害怕隔 墻有耳。

          ……是啊,在這樣的時刻,他能對我講些 什么呢?接著發(fā)生了“圖哈切夫斯基事件”,他被槍 斃了,這對我來說真正是個可怕的打擊,當我在報 上讀到這個消息時,我眼前昏黑一片。

          ”由于不能用語言訴說他的痛苦,作曲家便將它 表現(xiàn)在自己的音樂里,肖說過:“我的大多數(shù)交響 樂都是墓碑”,可以說除肖的第一、二、三交響樂 之外,他的大部分交響樂都是墓碑。

          自第四交響樂 以來,肖一改以前熱情奮進的風格,他的音樂一下 子變得冗長、抑郁、譏諷、沉思,甚至枯澀。

          1937 年,肖發(fā)表了第五交響樂。

          在蘇聯(lián),第五交響樂獲 得了好評,官方認為肖承認了錯誤,國內(nèi)外評論界 歷來也認為第五交響樂是肖的自我批評性的作品。

          一般認為第五交響樂的第一章反映了作曲家的苦悶 和沉思,在最后一個樂章里,作曲家則同往昔告別。

          然而,肖在回憶錄中對這部作品卻作了另外的解釋, 他寫道,第五交響樂的終曲是一幕沒有出路的悲劇, 第一章則是他為死難的朋友所作的悼歌。

          他說;“當 時只有作家法捷耶夫聽出來了,他是用一個俄羅斯 酒鬼的靈魂感覺出來的。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入侵蘇聯(lián),戰(zhàn)爭期間, 他寫過兩部交響樂作品,即第七交響樂《列寧格勒》 和第八交響樂,其中第七交響樂最為著名。

          第七交 響樂寫于1942年,蘇聯(lián)大百科全書介紹說:“第七交 響樂描述了人民同法西斯的英勇斗爭,成了一座戰(zhàn) 爭的音樂紀念碑,為此肖榮獲了斯大林獎金。

          ”可是 這次人們又錯誤地解釋了這部作品,肖在回憶錄中 說:“第七交響樂的構(gòu)思始于戰(zhàn)前……,這部作品寫 的不是列寧格勒被圍困,而是被肅反擴大化所毀了 的列寧格勒,希特勒不過是最后完成罷了,人們把 一切不幸與苦難都歸咎于戰(zhàn)爭,似乎只有在戰(zhàn)爭 中人們才被刑訊拷打,才遭殺害,因此第七和第 八交響樂直到今天仍被視為“戰(zhàn)爭交響樂”。

          他 說,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圖哈切夫斯基的形象常 常浮現(xiàn)在他眼前,作品中駭人的膨脹性侵略主題與 納粹無關(guān),當他寫這一主題時,考慮的是人類的其 他災難。

          即便在戰(zhàn)時,當作品又受到好評的時候,他也 沒有完全受到官方的信任。

          1943年第八交響樂演出 時,竟有人把它說成是反革命和反蘇的作品,還提 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肖在戰(zhàn)爭開始時寫的是 一部樂觀主義作品,而現(xiàn)在我們反攻了,正在戰(zhàn)勝 法西斯,肖卻寫了一部悲劇,這說明他是站在法西 斯一邊的。

          ”1945年戰(zhàn)爭結(jié)束了,肖寫了第九交響樂,全曲 僅24分鐘,樂曲中雖然也有沉重的段落,但全曲的 基調(diào)卻明朗樂觀,和前幾部悲劇性的作品有所不同, 但不久,肖又第二次遭到了批判。

          1948年是蘇聯(lián)文化上最禁錮的一年。

          這一年的 2月10月公布了“關(guān)于穆拉杰里的歌劇《偉大的友 誼》的決議”。

          決議申斥肖斯塔科維奇、穆拉杰里、 普羅科菲耶夫等人犯了嚴重的世界主義錯誤。

          愛侖 堡寫道:“蘇聯(lián)人民勝利之后,我曾以為三十年代 的事不會重演了,可是種種事情使我又想起了早已 過去的那些日子里的情況,作家、導演和作曲家被 申斥;‘煽動者’被揪了出來;在遭受非難的名單 上,新的名字每天都在增加;責難對準了帕斯捷爾 納克和肖斯塔科維奇,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

          ”政治 上的清洗再一次開始了。

          1948—1952年期間相繼 公布了“列寧格勒案件”和“克里姆林宮醫(yī)生謀殺 案”,政治局委員、計委主席沃茲涅先斯基和列寧 格勒第一書記庫茲涅佐夫被槍決。

          在這種氣氛中, 肖斯塔科維奇被派往紐約參加世界和平文化與科學 會議,在上述那些事件發(fā)生后,坐在紐約沃羅多夫 飯店星光屋頂?shù)男?,給人一種虛弱感,人們可以看 到他用一雙抖動的手拿著香煙,一根接一根地抽著。

          他的面部表情經(jīng)常習慣性地抽搐著,嘴唇也拉成一 種令人狐疑的微笑,一位譯員為他代讀了發(fā)言稿, ……在發(fā)言稿宣讀的整個過程中,從這位作曲家嘴 角和面頰不停地抽搐中可以看出,他坐立不安的情 緒已達到了一種難以控制的程度。

          2在蘇聯(lián)肖作了 檢討,表示感謝黨和政府的挽救,表示堅決摒棄“反 蘇”的世界主義立場。

          這一次肖完全屈服了,他寫 道:“我感到自己完全象個死人,我在想從美國一 到家,就什么都完了”。

          在那幾年中肖幾乎在檢討 中度日,西方學者說他“代表了一種令人心碎的奴顏 婢膝的形象”,肖在五年的時間里幾乎沒寫出一部有 深度的音樂作品,直至1953年。

          1953年夏,肖打破了他在交響樂創(chuàng)作方面八年 之久的沉默,創(chuàng)作了《第十交響樂》。

          《第十交響樂》 演出之后,馬上引出了來自各方面的意見,褒貶不 一。

          《第十交響樂》以緩慢的、充滿悲劇性的第一 樂章開始,似乎有意模仿貝多芬第三英雄交響樂的 英武悲壯的場面,又似乎在敘述自己坎坷的道路, 其悲劇性幾乎貫穿全曲。

          《第十交響樂》在經(jīng)受各 種意見的爭吵之后,最終也確實得到了各界的承認。

          在創(chuàng)作《第十交響樂》之后,肖開始轉(zhuǎn)向大型 歷史性題材。

          1957年他創(chuàng)作了《第十一交響樂—— 1905年》,這首交響樂描寫了俄國1905年革命、起義 和人民的覺醒。

          1961年他又創(chuàng)作了題為獻給列寧的 《第—卜二交響樂——1917年》,肖在上述兩部交響 樂中使用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對人民的力量進行了 熱情的歌頌。

          1957年肖當選為蘇聯(lián)作曲家協(xié)會書記, 1960年加入蘇共,表明他的景況有所好轉(zhuǎn)。

          《第十 一》和《第十二》兩部交響樂的問世,說明肖對列寧, 對十月革命,對俄國人民長期的斗爭,是懷有崇敬 的心情的。

          1962年肖發(fā)表了《第十三交響樂》,1969年又發(fā) 表了以1825年十二月黨人詩詞為歌詞的《第十四交 響樂》。

          在第十三交響樂中,肖批評了蘇聯(lián)歷史上 許多不合理的現(xiàn)象,諸如反猶主義,恐怖,消費品 長期奇缺,農(nóng)民生活困苦,以及為追求功名利祿而向 上爬的庸人。

          這部交響樂作品由于觸及了蘇聯(lián)社會 的現(xiàn)實問題,而于1963年初遭到了赫魯曉夫的禁演, 其理由是:“西方正在誣蔑蘇聯(lián)有反猶主義,因此這 部作品可能被利用”。

          1963年4月《蘇維埃白俄羅 斯報》指責他背離了他素有的時代感和對我們當前 耍解決的問題的高度責任感,說他“失去了公民的 分寸感”。

          數(shù)年后,《第十三交響樂》經(jīng)修改再度演 出,新版本雖刪改了一些較敏感性的部分,但蘇聯(lián) 官方仍持冷淡態(tài)度。

          1971年肖的《第十五交響樂》問世。

          1975年8 月9日他于莫斯科去世。

          肖斯塔科維奇在蘇聯(lián)生活了六十八年,他是這 個國家特定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

          他從一個熱情的青年變 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老人。

          他的音樂也經(jīng)歷了類似 的變化。

          在他的一生中有過激奮、熱情洋溢的時刻, 也有過苦悶、甚至處于絕望和危難的時刻,他得到 過無比的榮譽,也曾不止一次地作過違心的檢查, 他的一生是一部蘇聯(lián)的變遷史,他的回憶錄向人們 展示了一個常常處于復雜矛盾的雙重心理狀態(tài)下的 人物的內(nèi)心。

          他的作品往往不被人理解,因此,他 曾說過他的大多數(shù)交響樂都是墓碑:“我們的人民 死得太多了,他們被埋葬在誰也不知道的地方,我 很愿意為每一個犧牲者寫一部作品,但這是不可能 的,這就是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音樂奉獻給他們所 有人的緣故。

          ”有人稱肖斯塔科維奇為修正主義音樂的鼻祖, 這一點許多音樂家都是不能同意的。

          他幾乎和十月 革命一起成長的,直至晚年一直給予十月革命、列 寧、人民的斗爭以很高的評價(第十一、十二交 響樂)。

          肖斯塔科維奇特別欣賞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話: “你愿意叫我什么,就叫我什么,盡管你可以使我 煩惱,但你永遠利用不了我。

          ”也許正因為這樣,肖 斯塔科維奇才經(jīng)受住了生活的考驗,成了本世紀音 樂史上偉大的悲劇性人物。

          2 美國總統(tǒng)林肯1809.2.12,生日1818年(9歲),母親去世。

          1831年(22歲),經(jīng)商失敗。

          1832年(23歲),競選州議員落選。

          同年 (23歲),工作丟了。

          想就讀法學院,但未獲入學資格。

          1833年(24歲),向朋友借錢經(jīng)商。

          同年年底(24歲),再次破產(chǎn)。

          接下來,他花了16年時間才把債還清。

          1834年(25歲),再次競選州議員,這次贏了。

          1835年(26歲),訂婚后即將結(jié)婚時,未婚妻死了。

          1836年(27歲),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

          1838年(29歲),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fā)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31歲),爭取成為選舉人——落選了。

          1843年(34歲),參加國會大選——又落選了。

          1846年(37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回當選了。

          前往華盛頓特區(qū),表現(xiàn)可圈可點。

          1848年(39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1849年(40歲),想在自己州內(nèi)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遭到拒絕。

          1854年(45歲),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

          1856年(47歲),在共和黨內(nèi)爭取副總統(tǒng)的提名——得票不足100張。

          1860年(51歲),當選美國總統(tǒng)。

          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

          生下來就一無所有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

          他曾經(jīng)絕望至極,但從沒有放棄人生這場跳高比賽。

          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華盛頓的福特劇院(Ford's Theatre)里看戲時,被南方奴隸主收買的一個暴徒刺殺。

          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國內(nèi)外的巨大轟動,美國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萬人停立在道路兩旁向出殯的行列致哀,有150萬人瞻仰了林肯的遺容。

          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為推動美國社會向前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美國人民的崇敬,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過了華盛頓

          3 德國音樂家 貝多芬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創(chuàng)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后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nèi)樂、藝術(shù)歌曲與舞曲。

          這些作品對音樂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圣。

          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歲就失聰了,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

          但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里,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在音樂表現(xiàn)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xiàn)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

          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合唱》最為著名),歌劇《費黛里奧》等等。

          4 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侖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侖·布宛納,人稱奇跡創(chuàng)造者。

          拿破侖·波拿巴法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數(shù)學家。

          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zhí)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國王,萊茵聯(lián)邦保護人,瑞士聯(lián)邦仲裁者。

          他的著名事跡不再詳細解說。

          說說他的悲劇死亡。

          1815年10月,拿破侖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島,他挑選了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伯爵以及古爾戈將軍隨行。

          圣赫勒拿島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拿破侖完全不可能逃出去,他也不打算逃出去,因為他已經(jīng)在滑鐵盧戰(zhàn)役后徹底絕望了。

          拿破侖上岸后,暫時寄居在英國商人巴爾科姆家中,后來他又有一個龍塢德莊園,他就在這里居住,他開始潛心撰寫回憶錄,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記錄并整理。

          在這里他還發(fā)表了“中國是一頭睡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的著名言論。

            拿破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

          直至今日,拿破侖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醫(yī)生的驗尸報告顯示他是死于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侖死于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墻紙上,歷史學家亦發(fā)現(xiàn)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huán)境潮濕而讓砷在環(huán)境中滲透出來,也有一說是蒙托隆伯爵因為受到英國人的賄賂以及急于繼承拿破侖留給他的一部分遺產(chǎn)而給拿破侖的葡萄酒中長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侖慢性中毒。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侖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

          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國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侖的遺體接回。

          該年12月15日,拿破侖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jīng)過凱旋門后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5 中國歷史上的悲劇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再此僅例舉2位最著名的:岳飛與袁崇煥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

          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zhèn)程崗村)人。

          中國歷史上著名戰(zhàn)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

          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連結(jié)河朔之謀的締造者。

          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jié)封侯者。

          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

          其率領(lǐng)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紹興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于臨安大理寺獄中。

          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兩宋文臣、武將得通謚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傳世。

          袁崇煥袁崇煥字元素,號(或字)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zhèn)水南鄉(xiāng)(今廣東省東莞市)人。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

          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將領(lǐng)。

          入兵部,守衛(wèi)山海關(guān)及遼東;指揮寧遠之戰(zhàn)、寧錦之戰(zhàn)。

          但不救朝鮮,擅殺大將仍觸兵家大忌。

          后被崇禎帝以誅殺毛文龍、己巳之變護衛(wèi)不力以及擅自與后金議和等罪名正法。

          清乾隆大興“文字獄”,清政府為貶損明朝君臣在百年后杜撰了皇太極以“反間計”構(gòu)陷袁崇煥的故事,史學界至今爭議頗大。

          袁崇煥曾為魏忠賢建祠,大學士韓爌云:“袁崇煥…,亦俱建祠,但與諸奸宜減等論。

          ” 其它如楊業(yè)、文天祥、項羽等等或是因自身性格原因或是當時整個國家環(huán)境原因而死不列入悲劇人物。

          尋幾首氣勢豪邁、狂蕩不羈、叛逆、震撼人心的古詩詞(遠古時代——明朝時創(chuàng)作的),不要近現(xiàn)代的

          很多豪放詞都可以宋末明末的哀亡國的詩也很有氣勢且震撼人心。

          下面整幾個您看看成不 (下闕)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

          向河梁,回首萬里,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正壯士,悲歌未徹。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

          誰共我,醉明月

          詩詞選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為嚴將軍頭,為,為張睢陽齒,為舌;或為,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磋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餡,求之不可得。

          陰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謬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憂,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題碧落堂大廈新成燕雀歡,與君聊此共清閑。

          地居一郡樓臺上,人在半空煙雨間。

          修復盡還今宇宙,感傷猶記舊江山。

          近來又報秋風緊,頗覺憂時鬃欲斑。

          --------------------------------------------------------------------------------夜坐談煙楓葉路,細雨蒙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南安軍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

          歸鄉(xiāng)如不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建康金陵古會府,南渡舊陪京。

          山勢猶盤礴,江流已變更。

          健兒徒幽土,新鬼哭臺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金陵驛二首(選一)草合離宮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真州驛山川如識我,故舊更無人。

          俯仰干戈跡,往來車馬塵。

          英雄遺算晚,天地暗愁新。

          北首燕山路,凄涼夜向晨。

          --------------------------------------------------------------------------------除夜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懼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和中齋韻(過吉作)功業(yè)飄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誰轅

          俯眉北去明妃淚,啼血南飛望帝魂。

          骨肉凋殘唯我在,形容變盡只聲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蘭作行舟柳作樊。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斗??照J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fā)。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fā)。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滿江紅燕子樓中,又挨過、幾番秋色

          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

          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cè)。

          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臺滅。

          人間事,何堪說

          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

          世態(tài)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山海關(guān)送季弟南還   公車猶記昔年情,萬里從戎塞上征。

          牧圉此時猶捍御,馳驅(qū)何日慰生平

            由來友愛鐘吾輩。

          肯把須眉負此生。

          去住安危俱莫問,燕然曾勒古人名。

            弟兄于汝倍關(guān)情,此日臨歧感慨生。

          磊落丈夫誰好劍,牢騷男子不能兵。

            才堪逐電三驅(qū)捷,身上飛鵬一羽輕。

          行矣鄉(xiāng)邦重努力,莫耽疏懶墮時名。

          邊中送別 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浸寶刀頭。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

          策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

            記 母   夢繞高堂最可哀,牽衣曾囑早歸來。

          母年已老家何有,國法難容子不才。

            負米當時原可樂,讀書今日反為災。

          思親想及黃泉見,淚血紛紛灑不開。

            寄 內(nèi)   離多會少為功名,患難思量悔恨生。

          室有萊妻呼負負,家無擔石累卿卿。

            當時自矢風云志,今日方深兒女情。

          作婦更加供子職,死難塞責莫輕生。

          偕弟煜夜坐等有作   憶到鄉(xiāng)關(guān)百事愁,挑燈細語不能休。

          人心此時將何恃,予骨他日望爾收。

            畫里青山長入夢,鏡中白發(fā)已盈頭。

          但求烽火今平息,得遂閑身及早抽。

            入 獄   北闕勤王日,南冠就縶時。

          果然尊獄吏,悔不早輿尸。

            執(zhí)法人難恕,招猶我自知。

          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辭。

            獄中對月   天上月分明,看來感舊情。

          當年馳萬馬,半夜出長城。

            鋒鏑曾求死,囹圄敢望生。

          心中無限事,宵柝擊來驚。

            臨刑口占   一生事業(yè)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后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描寫失望的古詩詞

          描寫失望的古詩詞一、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譯文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huán)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

          賞析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tài)與之決絕。

          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

          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fā)“閨怨”之情。

          用“決絕”這個標題,很可能就是寫與初戀情人的絕交這樣一個場景的。

          這首詞確實也是模擬被拋棄的女性的口吻來寫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整首詞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強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夠重的話,那么無論他以后經(jīng)歷了哪些變故,初見的一剎那,永遠是清晰難以忘懷的。

          而這個初見,詞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戀的美好記憶中去了。

          “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

          扇子是夏天用來趨走炎熱,到了秋天就沒人理睬了,古典詩詞多用扇子的來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

          又將詞情從美好的回憶一下子拽到了殘酷的現(xiàn)實當中。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二句:因為此詞是模擬女性的口吻寫的,所以從這兩句寫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責與悔恨。

          納蘭不是一個負心漢,只是當時十多歲的少年還沒主宰自己的命運。

          其實像李隆基這樣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愛的戀人,更何況是納蘭。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二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典故。

          七夕的時候,唐楊二人在華清宮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猶在,馬嵬坡事變一爆發(fā),楊貴妃就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據(jù)說后來唐明皇從四川回長安的路上,在棧道上聽到雨中的鈴聲,又勾起了他對楊貴妃的思戀,就寫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鈴》。

          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后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詩句,承接前二句句意,從另一面說明主人公情感之堅貞。

          全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

          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

          “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jīng)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而這“閨怨”的背后,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托。

          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二、望江南 唐代:溫庭筠梳流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州。

          譯文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

          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xiàn)。

          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鑒賞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xiàn)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的感情。

          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

          “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一句一字閑不得”(《白香詞譜箋》)。

          起句“梳洗罷”,看似平平,“語不驚人”。

          但這三個字內(nèi)容豐富,給讀者留了許多想像的余地。

          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婦),在特定條件(準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悅和激動)的反映。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常以“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

          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之類的描寫來表現(xiàn)思婦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本篇用法有所不同,離別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獨的日子似乎就要過去,或者說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來到,于是,臨鏡梳妝,顧影自憐,著意修飾一番。

          結(jié)果是熱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現(xiàn)實,帶來了深一層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鏡不治”“首如飛蓬”的苦境中去。

          這三個字,把這個女子獨居的環(huán)境,深藏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了嗎

          接著,出現(xiàn)了一幅廣闊、多彩的藝術(shù)畫面:“獨倚望江樓。

          ”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

          這時的女子,感情是復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是變化的。

          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還有對往日的深沉追懷……這里,一個“獨”字用得很傳神。

          “獨”字,既無色澤,又無音響,卻意味深長。

          這不是戀人昵昵情語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嘰嘰喳喳的“共倚”,透過這無語獨倚的畫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幅美人憑欄遠眺圖,卻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離情正苦”。

          把人、景、情聯(lián)系起來,畫面上就有了盛妝女子和美麗江景調(diào)和在一起的斑斕色彩,有了人物感情變化和江水流動的交融。

          “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詞感情上的大轉(zhuǎn)折。

          這句和起句的歡快情緒形成對照,鮮明而強烈;又和“獨倚望江樓”的空寂焦急相連結(jié),承上而啟下。

          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這時映入她眼簾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在此時此地的思婦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產(chǎn)生的一種聯(lián)想類比。

          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

          它像一組電影鏡頭: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倚樓凝眸煙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別不歸的愛人,從日出到日落,由希望變失望,把這個女子的不幸,表現(xiàn)得多么動人。

          至此,景物的描繪,感情的抒發(fā),氣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彈出了全曲的最強音:“腸斷白蘋洲。

          ”“末句最當留意,有余不盡之意始佳。

          ”和全詞“不露痕跡”相較,末句點出主題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結(jié)句,仍有“有余不盡之意”。

          白蘋洲在何處

          俞平伯先生說,不要“過于落實,似泛說較好”,(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這是極為深刻的見解。

          但在本篇的藝術(shù)描寫中,應該是江中確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實寫。

          獨倚望江樓,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時盼人心切,只顧看船而不見有洲了。

          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詞是注重作家主觀抒情的藝術(shù)形式。

          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動自然,沒有矯飾之態(tài)和違心之語。

          詞中出現(xiàn)的樓頭、船帆、斜暉、江水、小洲,這些互不相干的客觀存在物,思婦的由盼郎歸來的喜悅到“腸斷白蘋洲”的痛苦失望,這些人物感情神態(tài)的復雜變化,作家經(jīng)過精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之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形象。

          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橋梁,把這些景物、人物聯(lián)系了起來,而且滲透到了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成了有機的藝術(shù)整體,使冰冷的樓、帆、水、洲好像有了溫度,有了血肉生命,變得含情脈脈;使分散孤立的風景點,融合成了具有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的藝術(shù)畫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的心理活動完美統(tǒng)一地顯示出來。

          這正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思婦的怨和恨,血和淚,深深地感動了作家;在這些似乎平靜的字句中,跳動著作家真摯熱烈的心。

          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fā)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

          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尋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

          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zhuǎn)起伏,頓挫有致,于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思婦題材寫的人很多,可說是個“熱門題材”,但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

          這也是個軟題材,但這首小令不是軟綿綿的,情調(diào)積極、健康、樸素。

          在有著綺靡側(cè)艷“花間”氣的溫詞中,這首小令可說是情真意切,清麗自然,別具一格的精品。

          三、更漏子·玉爐香唐代:溫庭筠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譯文玉爐散發(fā)著香煙,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搖曳的光影映照出華麗屋宇的凄迷。

          她的蛾眉顏色已褪,鬢發(fā)也已零亂,漫漫長夜無法安眠,只覺枕被一片寒涼。

          窗外的梧桐樹,正淋著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她正為別離傷心。

          一滴一滴的雨,凄厲地打著一葉一葉梧桐,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直到天明。

          賞析此詞所以能夠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主要具備了以下兩點,一情真意切,二順口美聽。

          所謂情真意切,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作品本身感情飽滿深沉,能夠打動人心;另一方面是寫實感、不矯情。

          當然,所謂實感不一定是作者從親身經(jīng)歷的事實中生發(fā)的感情,類似的遭遇、強烈的共鳴都可以產(chǎn)生真情實感,何況作者對其所寫“閨音”并不陌生。

          據(jù)記載,溫庭筠不僅與一些青樓歌妓有交往,還與晚唐女人魚玄機過從甚密,彼此贈唱答和。

          在與這些女子的交往中,對她們的不幸遭遇自然有所了解和同情。

          所以他筆下的所謂青樓戀詞;并無狎玩的俗態(tài)。

          此詞的第二個特點是易唱好聽。

          溫庭筠精通音律,只稱能“逐弦吹之音,為側(cè)艷之詞”。

          具體到這首詞,雖然其唱腔早已失傳,無法復原,但從詞律上考察,仍不失為律精韻勝的佳作。

          自然此詞的生命力并不單純表現(xiàn)在音韻聲律方面,主要的是作者通過著筆角度的變化,自然而準確地刻劃出這一思婦的特有心態(tài)。

          上片所寫那繚繞的輕煙,正是主人公思緒的外經(jīng),而流淚的“紅蠟”恰恰是思婦自身的象征。

          “眉翠”三句寫的是主體自身的實感,正是這種獨特的視角和真實的感受,加深了此詞的抒情厚度。

          如果說詞的上片寫的是直感和視覺的話,那么下片就是由實而虛轉(zhuǎn)到了聽覺方面。

          這種虛實的過渡很自然地把人們的注意力由對人物肖像的觀感轉(zhuǎn)換到對其內(nèi)心世界的觀照上。

          那“一聲聲”的秋雨既打在梧桐樹上,也仿佛打在思婦的心上。

          “不道離情正苦”是全詞唯一的純抒情的語句,但它不是空泛地表達離情,而是有感于秋雨、梧桐之景,從思婦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的對無情秋雨的一種埋怨。

          這樣一來,不僅巧妙地襯托出思婦的一往情深,從詞的結(jié)構(gòu)上說,至此已完成了眼見“實”,到耳聽之“虛”的轉(zhuǎn)化,虛實的結(jié)合已臻完美,換言之就是情景交融、上下片渾然一體。

          但如果全詞就這樣結(jié)束在苦訴“離情”上,則可能給人以顯露之感,這與向來以綿密隱約著稱的溫庭筠的詞風不合。

          我國詩論中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比喻,溫庭筠用“空階滴到明”這樣絕妙的景語來翻足這位思婦難以排遣和訴說的“離情”,沒有用傷別的字眼兒,卻收到了比單純抒發(fā)離情更鮮明更深刻的藝術(shù)效果,從而給人留下了無比豐富的想象余地,這就是此詞的魅力之所在。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如何在作文中運用

          我來說兩個吧:中學生可能用到是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以此鼓勵同學忘記過去,珍視將來。

          有懷投筆可用于年輕學子投筆從戎,比如大學畢業(yè)生,研究生去當兵。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

          心理測試 圖片大全 壁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