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藤周作的介紹
不是遠藤志雄,別號狐貍庵山人,1952年10月生于東京巢鴨,法文系畢業(yè),曾赴法留學1979年以獲得第41屆芥川獎,1981年的獲得第5屆每日出版文化獎。
1985年開始恐怖小說的創(chuàng)作,1993年進入全盛期。
被日本文學界稱為“怪談之父”他稱自己的作品“能扳開每個人的毛孔,繃斷每個人的神經(jīng)”。
(1923~1996) 日本小說家。
生于東京巢鴨。
父親是銀行家。
3歲時曾隨父母移居中國大連市,后因父母離婚,10歲隨母回日本神。
1933年接受天主教洗禮,此時他正在灘中學讀書,對當時中學進行的軍國主義教育極為不滿,成了一名“劣等生”。
1943年考入床應義塾大學文學部預科,戰(zhàn)后轉(zhuǎn)入該文學部法文科,在學期間他崇拜天主教作家的作品,并以天主教文學為中心,開始了文藝評論活動。
在雜志上發(fā)表了(1947)、(1947)等文章。
1949年大學畢業(yè),次年到大學研究法國現(xiàn)代天主教文學。
1953年2月因病回國。
他是戰(zhàn)后第一批出國留學生。
祈禱,祈愿有什么意義
這就是禪所說的“啐啄同時”。
雛鳥從蛋中孵出的時候,雛鳥從蛋殼的內(nèi)側(cè) 砰砰地敲擊,告訴老鳥自己所在的位置,老鳥就在外面用嘴啄蛋殼。
雛鳥努力想 要出來,加上老鳥助其一臂之力去啄蛋殼,蛋殼就會裂開,雛鳥就孵出來了。
這是禪的本質(zhì)。
如果持續(xù)地努力想要獲得悟,有時就會突然有一個瞬間悟出 “悟之路”。
那時,如果從合適的指導者、優(yōu)秀的老師那里得到切實的指導,一 直難以破裂的殼就會干脆利落地裂開,此人就能進入悟的世界。
禪稱此為“啐啄 同時” 。
出處:大川隆法《奇跡之法》================分割線===============第三章 祈禱的本質(zhì)一、 何謂祈禱本章將針對何謂祈禱來論述。
何謂祈禱
祈禱就是在佛神前整肅態(tài)度,誠心祈愿。
通常,這時會出現(xiàn)二個疑問。
其一,在佛神前整肅態(tài)度所指為何
其二,祈求的內(nèi)容與性質(zhì),是否有什么限制
這兩方面必須要提出來檢討。
首先,到底在佛神前怎么樣才算態(tài)度整肅
對此,其中包括了三個要件。
第一要件是謙虛的態(tài)度。
放低自己的身段,就是謙虛、虔誠,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是無法真正面對佛神的。
第二要件是拭去內(nèi)心的污穢、反省心中的烏云、懺悔以往所作過的錯事。
讓己心清凈是其原則。
即使,不談「佛神與人」之間的關系,平常遇到偉大人物,人也自然會端正自己的儀態(tài),注意自己的穿著、禮節(jié),甚至是表情、舉動,仔細留意自己哪里表現(xiàn)不妥。
在信仰的世界里頭,注意儀態(tài)更是原本就很正常的行為。
總之,如果沒有凈化、凈空自己的心,拭去世俗煩擾的波動,就無法轉(zhuǎn)換成面對佛神的心境,這就是清凈、反省、懺悔自己之后,面對佛神的意思。
第三要件是了解佛神與人之間并非施與受的關系,也不是猶如契約般的關系。
這不是交易,我們不可以說:「我去做某某事,你就賜與我某某物。
」像買賣契約一樣。
人和佛神的關系,與買賣交易是儼然不同的。
在一般公司,部屬將文件往上呈傳之后,能不能通過全憑上司判斷。
這個案子需不需要附帶條件或修正,也全憑上位者的意思。
人與佛神之間,也和這個例子一樣,佛神要如何對人所祈禱的內(nèi)容做判斷,完全端看佛神如何解讀。
人一定要懂得這種立場的不同。
各位也必須知道,人的愿望能不能實現(xiàn),其決定權(quán)也在佛神身上。
此時,第二個問題就出現(xiàn)了,這是有關祈禱的性質(zhì)與內(nèi)容的問題。
我們祈求的內(nèi)容要合乎佛神之心,如果違反佛神之心或違背佛法真理,恐怕將難以實現(xiàn)。
這一點就是人必須要檢討的事了。
二、 佛神與人「祈禱」這個行為,讓人明白感受到人與佛神之間,具有迥然的差異,這具有重大的意義。
比方說,通常廟的空間都非常寬廣,當人站在廟前,就會感覺自己很渺??;佛寺、教堂也是一樣,不管佇立在大佛像前,或是在教堂里屈膝祈禱時,往往都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微不足道。
人佛之間差距之大,如何才能縮短距離呢
相隔如此遙遠,如何才能跟佛神取得聯(lián)系呢
其實,方法都在祈禱里。
祈禱如同撥打電話一樣,如果撥對了號碼,就能連系上在天上界的人。
所謂正確號碼,其實就是正確的祈禱方法,遵守正確的祈禱方法,然后歸納好內(nèi)容,如此一來,心中祈求就能上傳天上界了。
我以前讀過遠藤周作所著的《沉默》,書中有一個場景,描述一位赴日的傳教士,他疑惑著:「為什么神都不回應我的祈求
為什么神都保持沉默
」他感到非??鄲?。
這段描寫「為什么神都不回應我
光是報以沉默」的內(nèi)容,我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我卻認為,神不但不沉默,反而很會說話。
當然此處所稱的神是指高級靈,他們總是能夠很明確地掌握我的想法,必要時還會給我許多建議。
須知神絕對不會沉默,高級靈們絕對不會不語。
他們總是很努力地想給予人們靈感。
因為高級靈的心充滿著愛,這愛就是「付出的心」,這種付出的心,最后就變成「不管什么愿望,都希望能幫助人實現(xiàn)」的心情。
既然高級靈都擁有這一份「愛」,我們的「祈禱」就不會沒有答案。
有時借著祈禱,還會創(chuàng)造出人與佛神溝通的機會。
三、 高級靈的存在透過幸??茖W的靈言集,各位可以了解到有許多高級靈的存在。
對于高級靈的存在,各位應該要如何思考、如何應對呢
祈禱時,可以將自己所讀過的眾多圣賢書中,最能撼動自己的言論,銘記在心。
祈禱時,應該要有一個具體的對象存在比較好。
高級靈對人不會「置之不理」或「冷眼旁觀」,各位的祈禱的話語,在靈界當中必定會有人接收到。
只要這個祈愿是符合佛神之心,就會得到助力。
以長期的眼光來看,祈禱的內(nèi)容會漸漸朝向?qū)崿F(xiàn)邁進。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對愿望不要太執(zhí)著。
沉靜己心,依循正確的祈禱方法,靜靜地將祈禱內(nèi)容說出,之后不要再去想了,靜心地過往常般的生活。
時機到了,愿望就會實現(xiàn)。
可是,如果是與高級靈的心相違的愿望,這個念頭便會漸漸從內(nèi)心消失。
比如,某人祈禱想要在公司中能有一番作為,沒想到過了兩個月,竟然出現(xiàn)一個轉(zhuǎn)換工作環(huán)境的機會,而且是一個很不錯的新工作,此人于是就在這種情況下跳槽了。
這就是說,雖然祈求在這間公司有所發(fā)展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可是卻可能出現(xiàn)意外的發(fā)展。
再比如說,某人祈求能跟某位女孩結(jié)婚,可是如果這個女孩并不是適合自己的人生伴侶,最后這個想法就會消失,日后則會喜歡上另一個女孩。
事情將如何被判斷,取決于高級靈們的想法。
各位必須要認識到,人的內(nèi)心常常會有「我要這樣,絕對要這樣」的強烈意志,若這個念是錯誤的,事實就會朝著錯誤的方向?qū)崿F(xiàn)。
在祈禱之中,隱含著人們想要愿望絕對實現(xiàn)的心念,所以也有危險的一面。
當祈禱變成欲念的時候,便很有可能引來魔界的干擾。
所以對于祈禱的內(nèi)容不要太過于執(zhí)著,應抱著淡然的心情:「如果時機到了,請保佑我實現(xiàn)這個愿望。
」四、 滿布于大宇宙的能量在思考祈禱這個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廣大宇宙中其實充滿了能量。
可是,人們往往很容易輕忽這點。
人常常抱著孤獨感在祈禱,而且抱著這種心態(tài)在祈禱的不算少數(shù)。
那一股孤獨感,彷佛穿著太空裝登陸月球,可是自己卻單獨被人留下,或像是孤零零地被遺棄在沙漠之中,身邊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幫助自己。
可是,事實并非如此。
或許大家肉眼看不見,在這個碩大的宇宙中,可以說充滿著無數(shù)睿智與愛的光芒、愛的能量。
當各位發(fā)覺這個事實后,就會知道原來有那么多的伙伴一直在身邊支持我,原來宇宙中有那么多意念都在祝福、期盼我成功。
以「成功」這一點來說,其實宇宙能量中充滿著成功的要素。
大宇宙的佛心當中,亦存在著「繁榮」、「發(fā)展」想法。
這就是「富」的觀念,亦即「富念」,這種富念滿溢在宇宙之中,并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世界各地具體實現(xiàn)。
有人因為成為電影演員而成功,有人因為成為政治家、企業(yè)家、醫(yī)生、或是作家而成功,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這是因為欲富的能量轉(zhuǎn)化成具體實現(xiàn)的緣故。
總之,佛愛是沒有限度的。
美國有一位名叫萊斯特?梭羅(Lester Thurow)的經(jīng)濟學者,曾針對「零合理論」出了一本書。
「零合」是一種從經(jīng)濟學觀點所提出的理論,大意就是說,如果有某部分被拿走了,就只是減掉被拿走的數(shù)目,總數(shù)根本不會改變。
如果將某部分給人,自己手上持有的,只是缺少了給人的那部分,總數(shù)依舊是不變的。
這是一種不增也不減的理論。
假設眼前有一張?zhí)O果派,有人將它吃了多少,那它就少了多少。
如果一個人要吃掉一半,就只有兩個人能吃;如果八個人要吃的話,就只能吃八分之一,但總數(shù)完全不變。
這就是這位經(jīng)濟學家所提出的零合理論。
當然,在世間當中這種想法的確存在。
例如,在公司里頭,如果某人發(fā)達了,自己就沒辦法有所成就。
遇到考試時亦同,如果有人考上了,自己就考不上。
然而,人生真實的樣態(tài),并非只存在這種看似公平的競爭主義中。
佛對于成功的想法,并非是看數(shù)字。
佛不會在一萬人、一億人當中,或是在一整間公司里,只讓一個人成功。
凡是擁有一定的實力,佛就會幫助人們朝向成功發(fā)展。
所謂一定的實力,是指用心程度與努力方式,只要達到標準之上,一定會受到庇佑。
正因為如此,才會造就許許多多的成功經(jīng)驗。
比方說,有人在某一間公司可能不會發(fā)跡,可是在別間公司卻成功了;或是轉(zhuǎn)換了跑道之后,反而成就更不得了的事業(yè)。
這種成功,不是像中了樂透一樣地偶然,也不是說誰成功、誰就會失敗的零合觀念;這種想法千萬都不能有,這會導致世界變得自私,人們的想法流于排他主義。
宇宙中充滿了讓人類幸福的能量,如何將這股能量引導下來,祈禱的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
出處:大川隆法《愛與幸福的原點》